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讀某日北半球部分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6-9題。
1.圖中氣壓帶②的名稱是:
A.赤道低壓帶 B.副熱帶高壓帶
C.盛行西風帶 D.副極地低壓帶
2.該日北半球的季節(jié)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①帶大氣的運動特點和性質分別是:
A.氣流上升,濕熱 B.氣流下沉,干熱
C.由高緯流向低緯,冷干 D.由低緯流向高緯,暖濕
4.②、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氣候類型,其特征是:
A.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常年炎熱干燥
C.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D.常年溫和濕潤
讀雪線高度隨緯度變化表,回答6~7題。
緯度 |
23°26′S |
23°26′N |
0° |
40°S |
40°N |
雪線高度 |
5 800米 |
5 600米 |
4 800米 |
4 800米 |
4 000米 |
1.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qū)的雪線比赤道地區(qū)高的原因是
A.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qū)降水量多、蒸發(fā)量大
B.赤道地區(qū)降水量多,蒸發(fā)量比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qū)大
C.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qū)降水量少、蒸發(fā)量大,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區(qū)降水量少、蒸發(fā)量大
2.假設30°S~40°S的海平面處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該山垂直帶譜與喜馬拉雅山相同
B.暖濕氣流的迎風坡一側冰川海拔較高,背風坡一側冰川海拔較低
C.該山麓地區(qū)氣候可能受到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的交替影響
D.該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經過
下面為某大陸沿140º經線年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回答2—4題
1.②地年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高大山脈的背風坡 B.受副熱帶高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C.受沿岸寒流影響 D.地處干旱的沙漠地區(qū)
2.①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3.②所在國家儲量居世界前列的能源是
A.鐵 B.石油 C.煤 D.水能
表2中序號①至⑥為我國六個省會城市,據此回答9—12題。
表2 (單位:℃)
序號 |
一月均溫 |
七月均溫 |
年均溫 |
序號 |
一月均溫 |
七月均溫 |
年均溫 |
① |
-0.3 |
27.3 |
14.2 |
④ |
-2.9 |
26.6 |
12.7 |
② |
4.7 |
29.3 |
17.2 |
⑤ |
2.1 |
28.3 |
15.7 |
③ |
13.3 |
28.4 |
21.8 |
⑥ |
15.8 |
28.8 |
22.9 |
1.⑥-⑤-④城市氣溫的變化體現了
A.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B.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D.非地帶性
2.影響①-②-③城市年溫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海陸位置 C.太陽輻射 D.人類活動
3.與④、⑤、⑥相對應的省會城市是
A.成都、武漢、杭州 B.石家莊、合肥、香港
C.鄭州、西安、蘭州 D.鄭州、長沙、廣州
4.與⑤城市同緯度的大陸西岸,其夏季氣候特點的主要成因是受
A.副熱帶高壓帶控制 B.西風帶控制
C.東北信風帶控制 D.赤道低壓帶控制
表1中序號①至⑥為我國六個省會城市;卮鹣旅嬖囶}。
表1 (單位:℃)
3.⑥→⑤→④城市一月均溫的變化體現了 ( )
A.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B.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D.非地帶性
4.影響①→②→③城市年均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陸位置 C.太陽輻射 D.人類活動
5.與④、⑤、⑥相對應的省會城市是 ( )
A.成都、武漢、杭州 B.石家莊、合肥、香港
C.鄭州、西安、蘭州 D.鄭州、長沙、廣州
6.與⑤城市同緯度的大陸西岸,其夏季氣候特點的主要成因是受 ( )
A.副熱帶高壓帶控制 B.西風帶控制
C.東北信風帶控制 D.赤道低壓帶控制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