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大氣每時每刻都處在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根據所學知識回答11-13題. 11.關于熱力環(huán)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熱力環(huán)流中氣溫越低的地方.氣壓一定越高 B.近地面氣溫高.空氣做上升運動.氣壓較低 C.近地面大氣氣溫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壓面向上拱起 D.熱力環(huán)流與氣旋.反氣旋一樣都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答案 B 12.下圖能正確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壓線與風向關系的圖是 答案 A 13.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的影響.可能是 A.我國中溫帶分布區(qū)將南移 B.1月份0℃等溫線將經過秦嶺--淮河以南地區(qū) B.海南省的面積會比現在小 C.天山的雪線將有所降低 答案 C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南京調研)右圖是2009年12月《中國國家地理》

雜志的封面,這條曲折“搖擺”在貴州省晴隆縣山地的公路

被稱作“二十四道拐”。據此回答第題。

山區(qū)交通運輸線首選公路,是因為               (  )

A.公路運輸速度快

B.公路建造難度較小

C.公路運輸量大

D.公路運輸價格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表中的地區(qū)是我國東北地區(qū)、長江中游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南方熱帶地區(qū)。據表回答各題。

地區(qū)

面積(萬平方千米)

年生物產量(萬噸)

11.52

22 400

113.07

109 900

265.63

85 600

78.85

88 600

1.表中代表南方熱帶地區(q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導致②,③地區(qū)生物產量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熱量不同     B.降水不同      C.地形不同        D.土壤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圖為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小題1】地球從甲運行到乙期間, 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情況為(  )

A.正午太陽高度逐漸減小 B.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
C.晝漸變長 D.晝先變長再變短
【小題2】當地球在甲位置時(  )
A.黃河流域進入汛期
B.南極昆侖站正值極夜
C.三峽水庫處于蓄清期
D.北極地區(qū)正值極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讀該表東北地區(qū)與長江三角洲地區(qū)資料,結合有關知識完成問題:

區(qū)域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上海

江蘇

浙江

全國

人均耕地面積(公頃)

0.31

0.21

0.10

0.02

0.07

0.07

0.10

單位面積谷物產量(千克/公頃)

4.916

5.872

5.087

7.044

6.207

6.175

4.885

1.東北地區(qū)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較長江三角洲低的原因主要有:

①熱量不夠充足 ②農業(yè)科技水平較低、傳統經驗豐富

③農業(yè)投入不足,經營較粗放④人均耕地面積較大  ⑤土壤差異、迯头N指數低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2.長江三角洲糧食生產商品率較東北地區(qū)低是因為:

①水網稠密,耕地破碎,生產規(guī)模較小,機械化程度較低

②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坜r業(yè)投入不足  ④土壤條件較差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讀“江蘇三大名石”圖及相關材料,回答9~10題。

雨花石

昆石

太湖石

出自江蘇南京及其周邊地區(qū)的雨花臺礫石層

產于江蘇昆山,由地下深處的二氧化硅熱熔液侵入到斷層破碎帶內,冷卻后形成網絡狀白色石英

因盛產于太湖地區(qū)而古今聞名,主要成分是石灰?guī)r

9.關于“江蘇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

A.都是外力作用的產物

B.都是內力作用的產物

C.形態(tài)都和流水作用有關

D.雨花石的形成與流水作用有關

10.右圖為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若圖中甲代表巖漿,則(  )

A.昆石屬于乙類巖石

B.雨花石屬于丙類巖石

C.太湖石屬于丁類巖石

D.三大名石可以相互轉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