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1)俄國十月革命 A: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給各國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指明了尋求解放的道路. B:政權的鞏固:選舉第一屆工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經濟上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外交上退出一戰(zhàn). C: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 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內容:余糧收集制,全面推行工業(yè)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強制勞動.實行配給制.歷史作用: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保證軍事上的勝利.局限性:超出了戰(zhàn)時需要的限度.不利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引發(fā)了1921年的政治危機. B:新經濟政策:必要性:長期戰(zhàn)爭破壞了經濟,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fā)了工人農民的不滿.內容:以固定糧食稅取代余糧收集制.鞏固工農聯盟.區(qū)別對待大中小企業(yè),允許自由貿易.按勞分配.歷史作用:鞏固了政權.恢復了經濟,是正確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途徑.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 (3)“斯大林模式 A:內容:單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排斥市場.實行指令性計劃經濟,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 B:使蘇聯迅速工業(yè)化.為后來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奠定了物質保障.有利于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 C:經驗教訓:經濟發(fā)展要與本國國情相適應.不能搞教條主義,要依照經濟規(guī)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注重調動廣大人民的勞動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人翁的精神. (4)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 A:赫魯曉夫改革:內容:提高集體農莊的生產積極性,大規(guī)模種植玉米,將部分企業(yè)的管理權下放到地方,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沒有從根本上擺脫斯大林模式.加上赫魯曉夫個人的問題.改革最終是失敗的. B:勃列日涅夫改革:內容:在重工業(yè)上推行新經濟體制.擴大企業(yè)的自主權.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沒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縛.又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結果失敗. C:戈爾巴喬夫改革:經濟改革.由經濟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打破單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許個體經濟存在.結果:失敗后轉向政治改革.最后導致蘇聯的解體.原因:重點放在重工業(yè)上.使經濟結構更加失調.改革宏觀決策缺乏配套措施.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進行“和平演變 . D:1991年蘇聯解體.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