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 4. . ,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圖1甲圖中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是
10.050
10.050
cm.乙圖中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是
4.600
4.600
mm.
Ⅱ.下列有關高中物理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BC
ABC

A.在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由紙帶上的一系列點跡取計數(shù)點,可求出任意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的平均速度
B.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拉橡皮筋的細繩要稍長,并且實驗時要使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面平行,同時保證彈簧的軸線與細繩在同一直線上
C.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和質量之間的關系”的實驗中,可先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研究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之間的關系,再保持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不變再研究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的質量之間的關系
D.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必須要用天平測出下落物體的質量
Ⅲ.用如圖1甲所示的裝置探究直流電機轉動時線圈的電熱功率與輸入電流的關系,圖中電路圖未畫出.現(xiàn)備有如下實驗器材:
A.直流電機M(3.0V  1W)             B.3V直流電源
C.電流表(0-0.6A  內阻約0.5Ω)D.電流表(0-3A  內阻約0.1Ω)
E.電壓表(0-3V  內阻約3kΩ)   F.滑動變阻器(0-5Ω)
G.開關、導線若干  H.秒表           I.電火花打點計時器
J.重錘P(約0.1kg)  K.紙帶           L.刻度尺
M.彈簧測力計         N.游標卡尺
(1)為測量電機線圈的電熱功率,上述提供的器材中多余的是
DHN
DHN
(寫出器材序號);
(2)根據(jù)實驗要求,在圖2甲虛線框內畫全實驗電路圖;
(3)實驗中,若測出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U,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I,重錘的重力為G,電機勻速提升重物的速度為v,則電機線圈的電熱功率可表示為
UI-Gv
UI-Gv
;若在某一輸入電流下,電機提升重錘運動時打點紙帶如圖乙所示(圖乙中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T=0.04s),根據(jù)紙帶數(shù)據(jù),可求得重錘勻速向上運動時的速度v=
0.55
0.5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如圖是在“探索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得出的紙帶,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從0點開始,每5個連續(xù)點取1個計數(shù)點,各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則:
(1)所用電源為
交流電源
交流電源
(填“交流電源”或“直流電源”),打點計時器打點周期為
0.02S
0.02S

(2)判斷小車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依據(jù)是
相等時間內相鄰位移之差相等
相等時間內相鄰位移之差相等

(3)物體通過A計數(shù)點的速度vA=
0.80
0.80
m/s;
(4)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a=
0.50m/s2
0.50m/s2
.(以上計算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Ⅱ.如圖是“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電路,器材如下:

待測電源
量程3V的理想電壓表V
量程0.6A的電流表A(具有一定內阻)
定值電阻R0(R0=1.50Ω)
滑動變阻器R1(0-10Ω)
滑動變阻器R2(0-200Ω)
開關S、導線若干
①為方便實驗調節(jié)且能較準確地進行測量,滑動變阻器應選用
R1
R1
(填R1或 R2).
②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實物圖中完成連線.
③實驗中,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測出當電流表讀數(shù)為I1時,電壓表讀數(shù)為U1;當電流表讀數(shù)為I2時,電壓表讀數(shù)為U2.則待測電源內阻的表達式r=
U2-U1
I1-I2
-R0
U2-U1
I1-I2
-R0
.(用I1、I2、U1、U2和R0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某學生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小車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他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上,實驗時得到一條紙帶.他在紙帶上便于測量的地方選取第一個計時點,在這個點下標明A,第六個點下標明B,第十一個點下標明C,第十六個點下標明D,第二十一個點下標明E.測量時發(fā)現(xiàn)B點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測得AC長為14.56cm、CD長為11.15cm,DE長為13.73cm,則打C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0.986
0.986
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2.58
2.58
m/s2,AB的距離應為
5.99
5.99
cm.(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Ⅱ.用一測力計水平拉一端固定的彈簧,用來測量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測出的拉力F與彈簧長度L之間的數(shù)據(jù)關系如下表:
拉力F/N 1.10 1.50 2.00 3.00 3.50 3.80 4.00
彈簧長度L、cm 22.0 22.35 22.70 23.31 23.65 23.80 24.00
(1)在圖中的坐標中作出此彈簧的F-L圖象; 
(2)圖象與L軸的交點表示
自然長度
自然長度
,其值為
21.4cm
21.4cm

(3)此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約150N/m
約150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某同學在做測定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過程中,測滑動摩擦力時,他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如圖甲所示.
方案二: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鉤住木塊,用力使木板在水平面上運動,如圖乙所示.

除了實驗必需的彈簧測力計、木塊、木板、細線外,該同學還準備了若干重均為2.00N的砝碼.
(1)上述兩種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回答一個理由即可)
圖乙中固定彈簧測力計,拉動木板做相對運動,更容易控制拉動的速度,使示數(shù)更穩(wěn)定,測量更準確
圖乙中固定彈簧測力計,拉動木板做相對運動,更容易控制拉動的速度,使示數(shù)更穩(wěn)定,測量更準確

(2)該同學在木塊上加砝碼,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記錄了5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序 1 2 3 4 5
砝碼個數(shù) 0 1 2 3 4
砝碼對木塊
的壓力/N
0 2.00 4.00 6.00 8.00
測力計示
數(shù)/N
1.50 2.00 2.50 2.95 3.50
木塊受到的
摩擦力/N
1.50 2.00 2.50 2.95 3.50
請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作出木塊受到的摩擦力f和砝碼對木塊的壓力F的關系圖象(以F為橫坐標).由圖象可知,重為
6.00
6.00
N;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0.25
0.25

Ⅱ.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鉤碼和滑塊所組成的系統(tǒng)由靜止釋放后機械能是否守恒.實驗前已經(jīng)調整氣墊導軌底座使之水平,且選定滑塊從靜止開始運動的過程進行測量.

(1)如圖乙所示,用游標卡尺測得窄遮光條的寬度d=
0.48
0.48
cm;實驗時將滑塊從圖示位置由靜止釋放,由數(shù)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1.2×10-2s,則在遮光條經(jīng)過光電門時滑塊的瞬間速度為
0.40
0.40
m/s.
(2)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葹間,鉤碼的質量為m,滑塊的質量為M,在本實驗中還需要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有:
B
B

A.光電門到導軌左端定滑輪的距離x
B.滑塊上的遮光條初始位置到光電門的距離s
C.氣墊導軌的總長L
(3)本實驗通過比較
mgs
mgs
1
2
(m+M)(
d
△t
)2
是否相等(用直接測出的物理量符號寫出表達式,重力加速度為g)說明系統(tǒng)的機械能是否守恒.
(4)為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程度,該實驗小組的同學對此實驗提出以下建議,其中確實對提高準確程度有作用的是
A
A

A.繩的質量要輕,滑輪的質量要輕
B.在“輕質繩”的前提下,繩越長越好
C.鉤碼的質量m越小越好
(5)你還有其他好的建議是
摩擦力做功對實驗有影響,減小摩擦力能提供精確度.
摩擦力做功對實驗有影響,減小摩擦力能提供精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為了測定滑槽對物體的摩擦力所做功的大小,利用刻度尺和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其中a是質量m的小球(可視為質點),b是固定于桌面的滑槽(滑槽末端切線沿水平方向),實驗時讓小a從滑槽上同一位置C點多次由靜止釋放滑下,落在地面上的平均落地點為p點,當?shù)刂亓铀俣葹間,不計空氣阻力.精英家教網(wǎng)
則實驗時
(1)需要測量的物理量(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
 
 

(2)計算滑槽b對小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關系式(用測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Wf=
 

Ⅱ.實驗室新進了一批低電阻的電磁螺線管,已知螺線管使用的金屬絲電阻率ρ=1.7×10-8Ωm.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測算螺線管使用的金屬絲長度.他們選擇了多用電表、電流表、電壓表、開關、滑動變阻器、螺旋測微器(千分尺)、導線和學生電源等.
(1)他們使用多用電表粗略測金屬絲的電阻,操作過程分以下三個步驟:(請?zhí)顚懙冖诓讲僮鳎?BR>①將紅、黑表筆分別插入多用電表的“+”、“-”插孔;選擇電阻檔“×1”;
 
;
③把紅黑表筆分別與金屬絲的兩端相接,多用表的示數(shù)如圖2(a)所示,則可知電阻為
 
Ω
(2)根據(jù)多用電表示數(shù),為了減少實驗誤差,并且要求測量數(shù)據(jù)從零調起,應從如圖2(b)的A、B、C、D四個電路中選擇
 
電路來測量金屬絲電阻;
(3)他們使用千分尺測量金屬絲的直徑,示數(shù)如圖3所示,金屬絲的直徑為
 
mm;
(4)如電壓表示數(shù)為U,電流表示數(shù)為I,金屬絲直徑為D,金屬絲電阻率為ρ,用上述物理量寫出金屬絲長度L的表達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填空題:(40分)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

1.−mgh2、  mgh2;             2. 、    減小;  

3.B、   100;                    4.、 

5.、    40;                     6.12 V、    4 W;   

7.80cmHg、  27.63cm;             8.750N、   3750 W。

二.選擇題:(50分)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

題型

Ⅰ單選 (每小題4分)

Ⅱ多選 (每小題5分)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項

D

B

C

B

A

BCD

BC

ACD

ACD

BD

BC

三.計算題:(60分)本大題共5小題

20、(2007北京理綜-22)(2007北京理綜-23)(10分)解:(1)當木條A端剛離開斜面時,受力情況如圖所示。設斜面傾角為,根據(jù)力矩平衡條件:Mg•OAcos=mg•OBcos   (3分)

考慮OA+OB =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OA =0.2m     (1分)      

木條不脫離斜面的條件為OA ≥0.2m         (1分)

(2)設G為木條重心,當木條A端剛要離開斜面時:

Mg•OAcos=mg•OBcos m′g•OGcos              (3分)

解得:OA =0.25m                                    (1分)

木條不脫離斜面的條件為OA ≥0.25m         (1分)

         

        按該同學的解法,摩托車在內一直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追上汽車時,摩托車的速度,其中,

        解得(超過了摩托車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30 m/s)(2分)

        正確解法:設摩托車的加速時間為t1

        最大速度為:vmat1=30 m/s                         (2分)

         vm t1vmtt1)=1000+vt                              (3分)

        聯(lián)立兩式得:a0.56 m/s2                                           (2分)

        22、(12分)解:(1)活塞上方壓強為P0時,活塞下方壓強為P0+0.5P0;钊麆偟焦茼敃r,下方氣體壓強為0.5P0                       (2分)

        設活塞剛到管頂時溫度為T2,由氣態(tài)方程:

                    (3分)

        解得:T2=1.2 T1                                      (2分)

        (2)活塞碰到頂部后,再升溫的過程是等容過程。由查理定律得:

                                      (3分)

              解得:P2=0.75P0                                           (2分)

         

        [說明:問題(1)可分步求解。參考解答如下:

        等溫過程:                       (3分)

        等壓過程:                              (3分)

            解得:T2=1.2 T1                                (1分) ]

         

        23、(14分)解:

        (1)當P滑到A時,R2被短路,(如圖1所示)  (1分)

                    (2分)

        (2)當P在B點時,電路如圖2所示           (1分)

        此時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     (2分)

        (3)在圖1所示電路中,總電流為,

        通過燈L的電流為:            (1分)

                 (1分)

             (1分)

        P位于變阻器的中點時,電路如圖3所示

        此時:            (1分)

                (2分)

        變阻器上消耗的功率為:

                    (2分)

        說明:在(1)或(2)中求出同樣給分。

        24.(14分)解:

        (1)運動員飛出后做平拋運動,建立如圖坐標

                   (1分)

                  (1分)

        落到傾斜雪道上時,       (1分)

        聯(lián)立各式,得飛行時間:t=1.2 s           (1分)

        落點的y坐標:y1=gt2/2=7.2 m            (1分)

        落點距地面的高度:h1=h−y=7.8m         (1分)

        (2)接觸斜面前的x分速度:    (1分)

                         y分速度:    (1分)

        沿斜面的速度大小為: (2分)

        (3)設在水平雪道上運動的距離為S,由動能定理得:

                  (2分)

         解得:S=74.84 m                              (2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