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世界和我國的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趨向性.讀下表回答問題.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表海拔(米)0-200200-50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占世界人口比例(%)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趨向性。

材料:重慶和成都是我國中西部地區(qū)特大中心城市,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帶大農(nóng)村地區(qū),城鄉(xiāng)二元結(jié)構(gòu)矛盾突出。重慶市3100多萬人口中農(nóng)村居民占80%以上,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為41,成都市1100多萬人口中有農(nóng)村人口600多萬。成渝兩市城鄉(xiāng)差距都較大。

1.從圖一、圖二、圖三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區(qū)。

2.分析圖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nèi)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nèi)人口占總?cè)丝诒壤畲蟮氖莀_______洲。

3.根據(jù)世界人口分布的趨向判斷,下列地區(qū)中屬于世界人口稠密區(qū)的是________。

A.恒河平原

B.亞馬孫平原

C.西歐平原

D.美國阿拉斯加

E.朝鮮半島

F.青藏高原

G.剛果盆地

H.加拿大東南部

4.重慶、成都和上海三個城市相比,城市居民人口數(shù)量最多的是________。

5.成都和重慶地區(qū)人口多、城鄉(xiāng)差異大,如何發(fā)揮中心城市作用以協(xié)調(diào)周邊地區(qū)的發(fā)展?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2000年6月6日,《中國人口報》有文章報道:“目前我國每年凈減土地320萬畝,這不僅嚴重影響我國的糧食生產(chǎn)和農(nóng)業(yè)發(fā)展,也影響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

  材料二:我國的黃土高原,根據(jù)歷史記載和埋藏的土壤證明,這里過去不僅有肥沃的草原,而且有茂密的森林,大量的野生動物在那里繁衍、棲息。然而經(jīng)過幾百年的掠奪式開發(fā),濫伐森林、超載放牧,從而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因而造成了現(xiàn)在這一片荒山禿嶺,水土嚴重流失的情況,要恢復昔日的面貌,已經(jīng)十分困難了。

  根據(jù)上述材料事實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事實說明,造成世界的許多生態(tài)系統(tǒng)被破壞的人為因素之一就是________。

(2)黃土高原的水土嚴重流失,到處荒山禿嶺,風沙嚴重,降雨量也極少,現(xiàn)狀告訴我們,森林和草原植被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國耕地、草原、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區(q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土地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下列各種原因中屬于人類主觀原因的有

[  ]

A.植被破壞,加快土地水蝕、風蝕和沙漠侵吞

B.土地利用中的次生鹽堿化問題

C.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受淹

D.城市、工交基本建設用地不斷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1年3月29日《中國青年報》登載,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我國人口為129533萬人(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島等島嶼的人口),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占總?cè)丝诘?6.09%,每10萬人中有大學程度的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為3611人,文盲率由1990年的15.88%下降為6.72%;10年來,我國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1.07%。

  材料二  對地球能養(yǎng)活多少人的問題一般用環(huán)境承載力或資源人口承載力來衡量。就后者的研究來看,大部分是針對土地資源承載力的,即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在特定技術(shù)水平下,作為土地資源承載力核心的土地生產(chǎn)潛力主要取決于土地資源面積的大小及質(zhì)量。人均土地面積少于一定數(shù)量的國家或地區(qū)將無法實現(xiàn)農(nóng)產(chǎn)品自給,一般認為人均耕地面積警戒線是0.053公頃。我國有關學者的報告認為,我國土地資源人口承載量的極限是16億人。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與耕地變化情況如下表所示。

(1)人口普查是一項極其重要的________的調(diào)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一件大事。

(2)1987年我國決定以后每隔________年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  ]

A.10

B.12

C.14

D.16

(3)我國人口在數(shù)量和增長上的基本國情是________________,為了使人口與________________相適應,同________和________相協(xié)調(diào),我國政府在20世紀70年代制定了關于人口的基本國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國城鄉(xiāng)人口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但我國是世界城鎮(zhèn)人口________的國家。我國城市發(fā)展的基本方針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5)目前我國人口地區(qū)分布________,以________線為界的________地區(qū)人口稠密,________地區(qū)人口稀少。

(6)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沒有按期開展的三個省級行政區(q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近10年來我國計劃生育成績顯著,表現(xiàn)在: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8)當前,世界上人口與環(huán)境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受到的壓力過大,________遭到破壞,有失去平衡,導致________的危險。特別是________國家這個問題最為突出。

(9)為什么環(huán)境人口容量一般用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來衡量?我國目前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狀況如何?從人口方面看,應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長江流域圖

材料二:長江“黃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達7.9萬千米,占全國內(nèi)河通航里程的72.7%。2006年長江水運的貨物運輸量約9.9億噸,成為目前世界上內(nèi)河運輸最繁忙、運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1)試從長江航運的自然條件及流域內(nèi)的社會經(jīng)濟條件分析長江航運發(fā)達的原因。

(2)長三角是我國城市密集地帶,在城市化過程中出現(xiàn)了些問題,試提出解決措施

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趨向性。閱讀表1-1和表1-2,回答下列問題。

表1-1   我國人口垂直分布狀況

海拔/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800

人口

數(shù)量/萬人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比重/ %

64.9

17.2

7.7

8.9

1.4

面積

數(shù)量/萬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比重/ %

15

10.2

16.9

25

32.9

 

表1-2   我國人口水平分布狀況

距海岸的范圍(k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

人口密度

(人/ km2

100

48.8

35.0

5.2

(3)綜合分析表1-1和表1-2,說出我國人口的分布規(guī)律,并分析其成因。

(4)簡述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及其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B

D

C

B

C

B

C

B

題號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A

A

A

D

A

C

B

C

 

題號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D

BC

AC

AD

BC

AC

BC

CD

 

27.(共10分)

(1)昏(1分);圖(2分)      (共3分)   

 

 

 

 

 

 

 

(2)23°26′N,165°E(1分)

(3)東南(1分);2萬(1分)  (共2分)

(4)晝最長,夜最短(1分)  晝漸短,夜?jié)u長(1分)  (共2分)

(5)安全性差(1分)   此時該地處于西風帶控制下,風力強 (1分)  (共2分)

28.(共12分)

(1)丁>乙>丙>甲  (2分)

(2)甲地東坡為迎風坡,東南信風從海洋上帶來水汽,在東坡形成地形雨(1分);東坡受暖流影響,增溫加濕(1分),故東坡基帶形成雨林帶;西坡為背風坡,受焚風效應影響,降水偏少形成稀樹草原帶(1分)。(共3分)

(3)乙地北坡為迎風坡,降水量大,南坡為背風坡,降水量小,故雪線低于南坡(1分);乙地位于北半球溫帶地區(qū),南坡為陽坡,北坡為陰坡,南坡氣溫較北坡高,故雪線高于北坡(1分)。(共2分)

(4)全球變暖 (1分) 對策: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節(jié)約能源,尋找新能源。②增加溫室氣體吸收量:植樹造林,保護植被。③加強國際合作。(3點中任答出2點得2分)(共3分)

(1)商周時期:氣候溫暖濕潤(1分);現(xiàn)在:氣候較商周時期干冷(1分)。氣候處在不斷變化中。(共2分)

(2)該區(qū)域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黃土土質(zhì)疏松、多垂直節(jié)理(2分);氣候逐漸干冷的變化趨勢導致植被覆蓋率逐漸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漸下降(2分)。(共6分)

(3)(每點1分,共5分)

  • <nav id="mxdl5"></nav>

         地貌變化:地表多溝谷,平坦高原呈破碎狀。

         植被變化:自然植被分布高度和覆蓋率下降。

         氣候變化:地方氣候趨于干旱,降水變率增大。

         水文變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節(jié)變化增大。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