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中午放學后.在城關中學讀書的兒子回到我租住的房子.向我要錢.說是交書款.我當即給他的班主任打電話求證此事.班主任說.地理.歷史.政治這三科沒有配套練習.縣教育局發(fā)文件.讓學校統(tǒng)一收錢.然后由縣新華書店把書送到學校發(fā)給學生.每本定價7.8元.3本共23.4元.我說:“ (1) 班主任說:“我們老師都不同意向學生收錢.但學校說這是教育局發(fā)文下的硬任務.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教育局向全縣所有的中小學都發(fā)了文.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8題、13題每題3分,多選、錯選的不給分。12題5分,多選、錯選的不給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的給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12

13

答案

D

B

D

A

D

B

C

B

AC

A

1.D(A.都讀piāo  jī/qǐ jiān /qiàn;B.都讀 màn gài/kǎi  都讀“bì”;C.qiē/qiè   都讀“shū”   都讀“dàng”;D.héng/hèng    wěi/wèi    cāng/chuàng)

2.B(A.不刊之書:比喻不能修改、不可磨滅的著作。根據語境,應為“鴻篇巨制”  C.自起爐灶:指另搞一套。根據語境,應為“自出機杼”, 自出機杼:指詩文不入舊套 ,自有新意 D.觸目驚心:指看到某種嚴重情況而引起內心極大的震動。根據語境,應為“耳目一新”)

3.D.(A.成分殘缺,介詞“當……的時候”。 B.結構雜糅,應為“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許多傳統(tǒng)工藝美術品……”。C.搭配不當,“建立”和“基金”不搭配,可改為 “建立國家規(guī)劃監(jiān)督員制度,設立國家級專項保護基金”;成分殘缺,“發(fā)揮” 缺賓語中心語,可在“保護和監(jiān)督”后加上“作用”)

9.(10分)

(1)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jié)撥姀降?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敗/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后遷城陽太守。(4分,對2處給1分)

(2)翻譯

①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澤,總是籌劃可以設置軍營的地方,當時的人都笑話他。(3分)

②姜維現(xiàn)在突然返回,我軍人少,按常理說他們應當渡河,而不是架橋。(3分)

10.(1)明凈澄潔、秋高氣爽、高遠廖廓。答出1點給1分。(參見《賞析》)

(2)詩人在寫出長安高秋景色的同時寫出了詩人的精神性格。高遠、寥廓、明凈的秋色,實際上也正是詩人心境與胸懷的象征與外化。特別是詩的三四句,賦予南山與秋色一種動態(tài),這就更鮮明地表現(xiàn)出了詩人峻拔向上的精神性格。

11.①道之所存          卻話巴山夜雨時   ②百年多病獨登臺    金就礪則利

③別有幽愁暗恨生    傷心秦漢經行處  ④多情應笑我        忠之屬也

   (每空1分,每空錯、漏、多一字則該空不得分)

12.A C(A項,原文的表述是“只有……才能……”而非“只要……就能……”。C項,“遷想妙得”與“神儀在心”并非藝術創(chuàng)作的兩個必經階段)

13.A(A項所提及之“神”是指事物的個性特征,而其他三項所提及的“神”皆是指“心物相融”而產生的藝術形象的“神”。)

14.(1)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的外形或現(xiàn)象應該是真實的,達到“形似”。(2)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的本質特征應該是真實的,達到“神似”。(3)藝術作品中的形象應浸染有創(chuàng)作者獨特的主觀情趣和個性理解,最終達到“心物相融”。(答對1點得1分,得對3點得4分)

15.(1)第③段主要使用了類比論證的方法,以馬克思對“客觀事物如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的論述與作者對客觀事物如何才能成為藝術的描寫對象的論述進行類比,從而證明自己的觀點。(2)第⑤段主要使用了引用論證的方法,以顧愷之的藝術理論來證明作者的觀點。(每點2分,共4分)

16.(4分) 分析作品的結構,理解作品的內容。能力層級C

①為下文的描寫埋下伏筆,形成前后照應。(2分)②它消除了“我”的恐懼,使“我”感到釋然。(2分)③形成了鳥與“我”在同一高度的樹冠下的不同反應對比。(2分)(以上3點,答對任意2點都給滿分。)

17.(5分)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D

①說明“我”無法理解高空中的生活(1分)②古松之巔的自由,是絕端上的自由,那種絕對的自主,沒有依靠,讓作者覺得恐懼,只有大地才讓人心中踏實(2分)③通過“我”感到可怕,反襯出鳥的自由、瀟灑。(2分)

18.(6分)從不同的角度發(fā)掘作品的意蘊和人文精神,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能力層級:F

①“長壽鳥”取名“長壽”,通體綠色,是古公的變體,所以它象征著無限的生命活力;它來無影,去無蹤,又是絕對自由的象征。(3分)②“長壽鳥”是由古松引申發(fā)展而來,古松是具體的,是實寫,“長壽鳥”是抽象的,是虛寫,一虛一實,共同表現(xiàn)了無限的生命活力。(3分)③古松與“長壽鳥”都是引發(fā)作者感悟生命的載體,成了作者充滿生命活力的創(chuàng)作之源。(3分)(以上3點,答對任意兩點得滿分)

19.(4分)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C

①壓力是機體對傷害性刺激的非特異性防御反應,是機體對各種內、外界刺激因素作出的適應性反應過程。

②壓力可以使人們生病,或加重病情,使免疫系統(tǒng)受到危害。

③壓力可以提高機體的準備狀態(tài),維持機體的自穩(wěn)態(tài),增強適應能力。

④壓力人群應當學會緩解壓力。

(語言簡潔,內容正確即可。答:壓力是什么,壓力的負面影響,壓力的積極作用,如何緩解壓力。給2分)

20.(5分)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及其社會價值。能力層級:D

    答題要點:人在社會生活中都要不可避免地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壓力雖然能給人的身體和精神帶來傷害和苦痛,也可以給人的肌體和精神積極的正面的影響,承受一定的壓力有利于人們奮發(fā)與進步,而學會減壓和緩解壓力,也是人生痛與樂的體驗,這就是生活。(答案意思符合題意即可)

21.(6分)探討文中的某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能力層級:F

    答題說明:能夠具體說出壓力是什么,怎么樣。如學習上、生活上、身體上等。(2分)能夠具體說出是如何緩解的過程。如調節(jié)情感和心情、調節(jié)飲食與休息等。(2分)(語言表達2分)

22.(6分)本題考查考生壓縮語段及語言表達準確能力;能力層級E。

標題:中行(中國銀行)將實施支持臺商八項措施(3分)

副標題:――與12家臺企簽約融資約93億元人民幣(3分)

23.(6分)本題考查考生根據語境及語言表達得體、鮮明、生動的能力;能力層級E。

(1)國家不是免收學費、書本費了嗎?為什么學校還收錢?(2分)

(2)哪有這樣的好事,昨天是怕你們不要,先把練習拿回去做了,今天再收錢。(4分)

24.寫作(60分)

2008年廣東省作文等級評分標準

50

 

 

25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切合題意

中心突出

內容充實

感情真摯

符合題意

中心明確

內容較充實

感情真實

基本符合題意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單薄

感情基本真實

偏離題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當

沒有什么內容

感情虛假

 

25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語言流暢

書寫工整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完整

語言通順

書寫較工整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基本完整

語言基本通順

書寫潦草

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混亂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跡難辨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發(fā)

10

 

立意深刻

材料豐富

語言有文采

見解、構思新

立意較深刻

材料較豐富

語言較有文采

見解、構思較

新穎

立意略顯深刻

材料略顯豐富

文句略有表現(xiàn)力

見解、構思略有新意

個別語句有深意

個別例子較好

個別語句較精彩

個別地方有新意

 

【參考譯文】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縣)人。父親早死,所以很小就成了孤兒,太祖攻占荊州之后,他舉家遷徙到汝南,給農民放養(yǎng)牛犢。十二歲時,跟隨母親到了潁川,讀到已故的太丘長陳?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說“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鄧艾將自己的名字改成為范,字士則。后來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

  他做過都尉學士,因為口吃,不能擔任主管文書的官吏。后來改任看護稻田和牧場的小官。同郡一個官吏的父親可憐他家貧,送給他很多財物,鄧艾沒有表示感謝。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澤,總是籌劃可以設置軍營的地方,當時的人都笑話他。后來擔任典農功曹,被派遣到京師呈報事務,因此見到了太尉司馬宣王。司馬宣王認為他與眾不同征召他任大尉府掾,又升任尚書郎。

  當時朝廷想要開墾農田儲備糧食,作為消滅賊寇的物資,派鄧艾巡視陳、項以東直到壽春一帶。鄧艾認為“這里田地肥沃但水源缺乏,不足以發(fā)揮第地力,應該開鑿河渠,引水灌溉農田,這樣既能大量積蓄軍糧,又可使運輸糧食的水路暢通”。于是撰寫了《濟河論》來說明他的想法。他又認為“過去打敗黃巾軍,是因為廣開屯田,在許都儲存了許多糧食才控制了四方,F(xiàn)在東、西、北三面已經平定,戰(zhàn)事出在淮南。每次大軍出征討伐,運送糧食的士兵超過了軍隊的半數,耗資巨大,成為負擔繁重的勞役。

  陳、蔡之間,地勢低平,田地肥沃,許昌附近少置稻田,就能加大河水流量,讓水聚合起來向東流。在淮北屯兵兩萬人,淮南屯兵三萬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輪休,這樣平常就有四萬人,一邊耕種一邊防守。水量充足時,每年的收成可達到西邊田地的三倍,估計除去各種費用,每年可交納五百萬斛軍糧。六七年間,可以在淮水一帶囤積三千萬斛的糧食,這就夠十萬軍隊五年的軍糧了。利用這樣的條件去征伐吳國,無論打到哪里都沒有攻不下的。”司馬宣王認為他的意見很好,全部按照他的說法施行。正始二年,就開鑿拓寬了運糧的河道,每逢東南有戰(zhàn)事,大軍出動,乘船順流東下,可以直達長江、淮水,軍用物資和糧食都有儲備而沒有水患,這都是鄧艾建議的作用。

  鄧艾出任征西將軍參軍,又升任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征西將軍郭淮一道抵御蜀國的偏將姜維。姜維撤退,郭淮想乘機向西去攻打羌人。鄧艾說:“蜀國賊敵離開這里還不遠,或許還會回來,我們應該分兵把守,以防萬一!庇谑枪戳羿嚢v軍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維派廖化從白水南岸面對鄧艾的駐地駐扎下來。鄧艾對將領們說:“姜維現(xiàn)在突然返回,我軍人少,按常理說他們應當渡河,而不是架橋。這是他們的計策,姜維派廖化來牽制我,使我們不能返回。所以姜維一定會從東面襲擊洮城!变窃诎姿员,距離鄧艾軍營六十里。鄧艾當夜秘密行軍趕到洮城,姜維果然渡河奪城:但是鄧艾已搶先到達并占據了洮城,才沒有戰(zhàn)敗。朝廷賜給鄧艾關內侯的爵位,加授討寇將軍的官銜,后來升任他為城陽太守。

 

《長安秋望》賞析

   這是一曲高秋的贊歌。題為“長安秋望”,主要并不在最后的那個“望”字,而是贊嘆遙望中的長安秋色!扒铩钡娘L貌才是詩人要表現(xiàn)的直接對象。

  首句點出“望”的立足點!皹且兴獦渫狻钡摹耙小,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強調自己所登的高樓巍然屹立的姿勢;“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經霜后的樹,多半木葉黃落,越發(fā)顯出它的高聳挺拔,而樓又高出霜樹之上,在這樣一個觀點上,方能縱覽長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領略它的高遠純潔之美。所以這一句實際上是全詩的出發(fā)點和基礎,沒有它,也就沒有“望”中所見的一切。

  次句寫望中所見的天宇。“鏡天無一毫”,是說天空明凈澄潔得象一面纖塵不染的鏡子,沒有一絲陰翳云彩。這正是秋高氣爽的特征。這種澄潔明凈到近乎虛空的天色,又進一步表現(xiàn)了秋空的高遠廖廓,同時也寫出了詩人當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和登高澄凈的心境。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钡谌滢D筆寫到遠望中的終南山。將它和“秋色”相比,說遠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氣勢,像是要和高遠無際的秋色一比高低。

  南山是具體有形的個別事物,而“秋色”卻是抽象虛幻的,是許多帶有秋天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擬。而此詩卻別出心裁地用南山襯托秋色。秋色是很難描寫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對秋色有不同的欣賞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蕭瑟,有的取其明凈澄潔,有的取其遼遠寥廓。這首詩的作者顯然偏于欣賞秋色之高遠無極,這是從前兩句的描寫中可以明顯看出的。但秋之“高”卻很難形容盡致(在這一點上,和寫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別是它那種高遠無極的氣勢更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在這種情況下,以實托虛便成為極佳的藝術手段。具體有形的南山,襯托出了抽象虛泛的秋色,讀者通過“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詩句,不但能具體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連它的氣勢、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這首詩的妙處,還在于它在寫出長安高秋景色的同時寫出了詩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寫意畫。高遠、寥廓、明凈的秋色,實際上也是詩人胸襟的象征與外化。特別是詩的末句,賦予南山與秋色一種峻拔向上的動態(tài),這就更鮮明地表現(xiàn)出了詩人高潔廣闊的性格氣質,也使全詩在躍動的氣勢中結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詩往往流于柔媚綺艷,缺乏清剛遒健的風格。

  這首五言短章卻寫得意境高遠,氣勢健舉,和盛唐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

《古松》簡析

開僑中學 余妙霞

殘雪,女,原名鄧小華。1953年生于長沙,至今已有400多萬字作品。她是作品在國外被翻譯、出版最多的中國作家之一。殘雪小說現(xiàn)已成為美國哈佛、康乃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日本大學、日本國學院的文學教材,作品被美國和日本等國多次收入世界優(yōu)秀小說選集。
??有人評論說,“殘雪是具有鮮明個性化創(chuàng)造風格的作家,她著眼于深層的精神世界,不斷開拓和挖掘,在中國文學界是一個極為獨特的存在!

在殘雪眼中,“文學首先是一門藝術,然后才是一門社會學,不可與解讀人的心理和思想的學科混同。文學更多的是在感受、體悟與發(fā)現(xiàn),在文字里尋找我們遺失的美好和丟棄的本真,最后方是對比我們此刻的生活狀態(tài)!

《古松》正是這樣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文章沒有高言大志,沒有精雕細琢,沒有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站在人性之內來抒寫作者“最個人和內部的東西”。具體通過作者三次面對古松的不同感受、發(fā)現(xiàn)、感悟,來突出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古松是生命的象征,是永恒的生命活力的象征。作者對古松的恐懼、探究、懷念,都表達了對無限生命力的無尚敬仰。

第一次,“我”仰視高拔的古松,“松枝間有月亮、亂云和青天!苯^對高大與廣博的古松,給了渺小的“我”以“滅頂之災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實際上是面對強大的生命力產生的敬威之心。

第二次,“我”對古松作了進一步的探究,“這些松樹有一百歲了嗎?那上面的情況究竟怎么樣呢?”在探究中, “我”有所感悟:無論怎樣強大的生命,只有“同黑暗大地的糾纏仍然讓人心中踏實”,高空中絕對的自由才是可怕的、叫人恐懼的。

第三次,“我”深入感受古松的每一個細節(jié),“我”聞到了陽光,從陽光的溫暖中,找到了古松生命之源。古松深扎于大地,然而樹冠上卻給予絕對的自由,當然,樹冠上的自由,只有鳥兒才能知道,才能自如地享受。為了表現(xiàn)生命的真諦,作者賦予鳥兒具體的行為,它在巢里跳動,居然使“樹身明顯地抖動了一下”,生命是多么神奇!歲月流逝,作者仍對古松和以古松為背景的一切念念不忘,皆因理解了古松及古松之巔的生命真諦!

最后,作者由古松而引申發(fā)展了“長壽鳥”,古松是實的,是具體的,“長壽鳥”是虛的,是抽象的,一實一虛,共同表達了生命活力的美好,同時,“長壽鳥”為永恒的生命賦予了自由。生命活力與自由,也就成為作者創(chuàng)作上追求的境界。殘雪曾說,“我的動力來自世俗的生活,我熱愛生活,我對一切扼殺生命的陰謀無比地憤恨。我要盡我的力量去解放生命力!惫潘缮砩夏菑娛、自由的生命特征,就是作者筆下解放了的生命力。

 對比手法貫穿文章的始終。寫作上的對比手法是將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xiàn)列舉出來,加以對照,從而更鮮明的表達作者要表達的觀點、情感、態(tài)度。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是通過“我”、古松、鳥三者之間的對比呈現(xiàn)出來的:1、“我”的渺小與古松的高拔開成對比,突出“我”對繁盛的生命的敬仰之情。2、在同一高度的樹冠下,“我”與鳥兒的不同反映對比,突出“我”對高空絕對自由、自主的恐懼,對大地糾纏的踏實。3、“我”在不同的階段對古松的不同感悟也形成對比,突出了“我”對生命的認識不斷加深。4、深扎大地的古松與樹巔上的自由形成對比,突出了作者對生命的深刻體悟,生命活力與生命的自由,共同構成了生命追求的最高境界。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