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S-S1=vt2+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0.1秒
(1)根據(jù)實驗給出的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小車做
勻加速直線
勻加速直線
運動
(2)D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3.90
3.90
 m/s,DE段平均速度大小為
4.53
4.53
m/s
(3)運動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12.60
12.6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探究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時用打點計時器打得紙帶的一部分,紙帶上標注了幾個計數(shù)點O、A、B、C、D、E、F,并且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紙帶旁還給出了最小刻度為1mm的刻度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頻率為50Hz,即打點周期為0.02s.

(1)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寫出計數(shù)點 A對應刻度尺上的讀數(shù)
5.80
5.80
 cm;
(2)由紙帶可以計算出小車的加速度是
2.00
2.00
 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對應于紙帶上的A點,小車的瞬時速度vA=
0.581
0.581
 m/s(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A.如圖所示是研究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時得到的一條紙帶(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所接低壓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從O點后開始每5個計時點取一個記數(shù)點,依照打點的先后順序依次編號為0、1、2、3、4、5、6,測得x1=5.18cm,x2=4.40cm,x3=3.60cm,x4=2.78cm,x5=2.00cm,x6=1.20cm.(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物體的加速度大小a=
0.80
0.80
m/s2;
(2)打點計時器打記數(shù)點3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v3=
0.32
0.32
m/s.
B.如圖2為“用DIS(位移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器、計算機)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1)在該實驗中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應保持
小車質量
小車質量
不變,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
小車受到的合力
小車受到的合力
,用DIS測小車的加速度.
(2)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jù)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jù)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3所示).
①分析此圖線的OA段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在小車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小車的加速度與其所受到的合力成正比
在小車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小車的加速度與其所受到的合力成正比

②(單選題)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C
C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所掛鉤碼的總質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量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電火花計時器器和電磁打點計時器都是一種
 
(填“計時”或“測速度”)的儀器,均使用
 
 (填“交流”或“直流”)電源,若電源的頻率為50Hz時,它們每隔
 
s打一個點.
(1)實驗開始時,應該先
 
 
(填“釋放紙帶”或“接通電源”).
(2)實驗時,牽動紙帶的快慢不均勻,對相鄰兩點所表示的時間
 
(填“有”或“沒有”)影響.
(3)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0.1秒.
①根據(jù)實驗給出的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小車做
 
運動.
②D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m/s,DE段平均速度大小為
 
m/s.
③運動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其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在兩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中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

(1)根據(jù)實驗給出的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小車做
勻加速直線
勻加速直線
運動;
(2)小車通過計數(shù)3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0.263
0.263
m/s;
(3)運動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0.496
0.496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