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評分細則:在不改動評分標準的原則指導下.根據(jù)考生答題的多樣性和閱卷教師的可操作性.作適當調整.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為了研究氯水能否和碳酸鈣發(fā)生化學反應,某學生設計如下實驗:
實驗一:在不加熱的情況下用右圖裝置制取氯氣,已知A是HCl,B為固體,則B可能是
高錳酸鉀
高錳酸鉀
(寫物質名稱,任寫一種即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MnO4+8HCl=2MnCl2+2KCl+Cl2↑+4H2O
2KMnO4+8HCl=2MnCl2+2KCl+Cl2↑+4H2O

實驗二:用圖除去氯氣中的雜質,洗氣裝置內的洗滌液一般用
飽和食鹽水、濃硫酸
飽和食鹽水、濃硫酸
溶液.某同學用圖裝置為了獲得較大濃度的氯水,他將進氣導管末端連一多孔的球泡,在裝置右邊氣體出口導管處連一干癟的橡皮氣囊,請說明理由:
增大氣體與溶液的接觸面積,使反應充分進行,氯氣有毒污染空氣,防止氯氣排放,橡皮氣囊起到儲存氣體,平衡壓強
增大氣體與溶液的接觸面積,使反應充分進行,氯氣有毒污染空氣,防止氯氣排放,橡皮氣囊起到儲存氣體,平衡壓強

實驗三:將制得的氯水轉移到錐形瓶中,再加入大理石,并充分振蕩,觀察到氯水的黃綠色褪去,同時產(chǎn)生少量氣體.分別取錐形瓶中上層清液4份,進行如下實驗,請用化學式填空:
(1)該清液滴在有色布條上有極強的漂白作用.說明該清液中含有
HClO
HClO
(寫化學式);
(2)該清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說明該清液中含有
Ca2+
Ca2+
離子;
(3)該清液中滴加鹽酸可產(chǎn)生大量氣體.該氣體是
CO2
CO2
;
(4)該清液加熱后變渾濁并產(chǎn)生大量氣體.加熱后產(chǎn)生渾濁的原因是因為生成了
CaCO3
CaCO3

(5)通過上述實驗,請寫出氯水和碳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CaCO3+2Cl2+H2O=CaCl2+Ca(HCO32+2HClO
2CaCO3+2Cl2+H2O=CaCl2+Ca(HCO32+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做法中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數(shù)都小于18,A與D同主族,B與C在同一周期,A、D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是1,C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B原子少2個,且C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2倍.A、B單質在常溫下均為氣體,它們在高溫下以體積比2:1完全反應,生成物在常溫下是液體.此液體與D單質能激烈反應生成A的單質.所得溶液滴入酚酞顯紅色,同時溶液中含有與氖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陽離子.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元素符號A
H
H
,D
Na
Na
.寫出B陰離子結構示意圖
;寫出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
周期
ⅣA
ⅣA
族;
(2)寫出C在足量B中充分反應后生成物的電子式
,結構式
O=C=O
O=C=O

(3)寫出B、D在加熱條件下形成化合物的電子式
,判斷其中的化學鍵的類型
離子鍵、共價鍵
離子鍵、共價鍵
.用電子式表示B、D在不加熱條件下形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4)寫出一種有A、B、C、D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
NaHCO3
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漳州二模)生鐵中含碳和硫等元素.化學興趣小組對某生鐵樣品進行了探究.根據(jù)要求回答下列問題.生鐵中碳和硫元素的定性檢驗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填接口字母代號)可以實現(xiàn)碳和硫元素的檢驗.

(1)儀器X的名稱是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裝置③、⑤中試劑相同,裝置④中盛放的試劑是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溴水)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溴水)

(2)寫出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3)如果撤除裝置③④⑤,能否確認生鐵樣品中碳元素的存在?
不能
不能
,理由是
SO2也能使氫氧化鋇溶液變渾濁
SO2也能使氫氧化鋇溶液變渾濁

生鐵中碳、硫質量分數(shù)的測定:
(4)甲同學認為,以上裝置可以粗略測定樣品中碳的含量.稱取樣品w1g進行實驗,充分反應后,測得裝置⑥中生成的沉淀為w2g,該樣品中碳的質量分數(shù)為
12w2
197w1
12w2
197w1
(用含w1、w2的式子表示).
(5)乙同學認為,待一定量樣品充分反應后,向裝置④中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根據(jù)沉淀質量可以計算樣品中硫的質量分數(shù),此方案測得的結果
偏小
偏小
(填“偏大”、“偏小”);若要提高硫元素含量的測定精度,在不改變實驗原理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的一種措施是
反應結束后,繼續(xù)同入氧氣一段時間且將③中溶液加熱到變?yōu)榧t色
反應結束后,繼續(xù)同入氧氣一段時間且將③中溶液加熱到變?yōu)榧t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CO和H2可作為能源和化工原料,應用十分廣泛.
(1)已知:C(s)+O2 (g)═CO2(g)△H1=-393.5kJ?mol-1
2H2(g)+O2(g)═2H2O(g)△H2=-483.6kJ?mol-1
C(s)+H2O(g)═CO(g)+H2(g)△H3=+131.3kJ?mol-1
則反應CO(g)+H2(g)+O2(g)═H2O(g)+CO2(g)的△H=
-524.8
-524.8
kJ?mol-1
標準狀況下的煤炭氣(CO、H2)33.6L與氧氣反應生成CO2和H2O,反應過程中轉移
3
3
mol電子.
(2)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S),是用煤氣(CO+H2)作負極燃氣,空氣與CO2的混合氣為正極助燃氣,用一定比例的Li2CO3和Na2CO3低熔點混合物做電解質,以金屬鎳(燃料極)為催化劑制成的.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CO-2e-+CO32-═2CO2、H2-2e-+CO32-═CO2+H2O;
CO-2e-+CO32-═2CO2、H2-2e-+CO32-═CO2+H2O;
;則該電池的正極反應式是
O2+4e-+2CO2═2CO32-
O2+4e-+2CO2═2CO32-

(3)密閉容器中充有10mol CO與20mol H2,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CO的轉化率(α)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若A、B兩點表示在某時刻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此時在A點時容器的體積為10L,則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K=
1
1
;此時在B點時容器的體積VB
小于
小于
10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若A、C兩點都表示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則自反應開始到達平衡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tA
大于
大于
t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在不改變反應物用量情況下,為提高CO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降溫、加壓,將甲醇從混合體系中分離出來
降溫、加壓,將甲醇從混合體系中分離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