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要點:象早年是桀驁不馴之輩.有“不善 之名,后被舜德感化.“能任賢使能而安于其位 .施恩澤于百姓.由于象是舜的弟弟.且有德政.故死后長期受到苗民的祭祀.附:參考譯文靈博山上有座象祠.在山下居住的苗民.都把象當作神祭祀它.宣慰使安君根據(jù)苗民的請求.重新修整了象祠中的房屋.并請我為象祠作記.我問:“是把它毀掉呢.還是重新修復呢? 回答說:“重新修復它. “重新修復它.憑什么呢? (注:“居 在此處作“憑 解.和成語“居功自傲 的“居 一樣.)回答說:“這個祠廟的創(chuàng)建.大概沒有人知道它的原委了.然而我們居住在這里的苗民.從我們的父親.祖父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上.都尊奉并祭祀他.年年祭祀.不敢廢止. 我說:“為什么會這樣呢?象在有鼻的祭祀.唐代的人曾經(jīng)廢毀過.象的為人.作為兒子不算孝順.作為弟弟則顯得傲慢無禮.在唐代就遭排斥.卻在今天還存留,在有鼻遭毀壞.在這兒卻受禮敬的程度卻盛于那里.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知道這個道理了:君子喜愛這個人.會將愛推及到在這個人屋子上停留的烏鴉.何況對于圣人的弟弟呢?這樣說來.那么祭祀的是舜.而不是象啊.想來象的死去.可能是在舜以干羽之舞感化苗民而使其歸順之后吧?否則.古代桀驁不馴的人難道還少嗎?可唯獨象的祠廟延續(xù)在世.我由此更感受到了舜的德行的高尚.深入人心.而恩澤流傳久遠啊!象的不仁愛.可能是他最初的情況.又怎么知道他最終沒有被舜感化呢?中不是說:“舜能用孝心使家庭和諧.家里孝順安泰.家人不犯奸惡之事. “舜的瞎眼的父親也變得忠誠老實了. 就是說已經(jīng)被感化為慈祥的父親了.象如果還不尊敬哥哥舜的話.家庭就不會和睦.不斷向善的方面發(fā)展.就不會演變?yōu)榧閻?不向奸惡方向發(fā)展.就一定會進入善的境界.確實如此啊.象已被舜感化了!孟子說:“天子派官吏治理象的國家.象不可能繼續(xù)做壞事了. 這是因為舜對象愛得深沉而考慮得詳盡.用來扶持幫助教導的方法也就周到啊.不是這樣的話.像周公那樣的圣人.卻也免不了出現(xiàn)管叔.蔡叔那樣的弟弟.這就可以看到象是已經(jīng)被舜感化了.所以象能任用賢能的人.安于自己的職守.把恩澤施給百姓.死后百姓就懷念他.諸侯的卿相.由天子直接任命.這是中的制度.這制度大概是從舜封象那里效法來的吧!我由此更加相信人的本性善良.天下沒有不可以被感化的人.這樣的話.那么唐人毀棄象祠.是根據(jù)象的早期表現(xiàn),現(xiàn)在苗民供奉象.依據(jù)的是象的后期表現(xiàn).這個道理.我將向世人說明.使人們知道.即使像象那樣不善的人.也是可以改變的,而君子修養(yǎng)品德.如果到了最高境界.那么.即使像象那樣的不仁愛.也還是可以感化他的啊.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