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5分:第1小題8分,第2小題4分.第3小題3分.)⑴大致從赤道向兩極不斷增大,北半球溫差大于南半球., 隨緯度升高.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增大,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也增大. 與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物理性質均一的海洋占絕對優(yōu)勢.⑵①海陸位量:A位于太平洋沿岸.受海洋影響大,C位于內陸.受海洋影響小. ②地形:AC之間有高大的落基山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溫暖氣流.使C的大陸性增強.⑶B點是溫帶季風氣候.與同緯度相比.夏季氣溫高.降水豐富.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長.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熱島效應通常是指城市氣溫高于周圍郊區(qū)的現(xiàn)象。2010年8月15日上海迎來入夏以來的第21個高溫日,最高氣溫連續(xù)4天超過39℃,世博園區(qū)的最高氣溫達到40.1℃。
材料二:下圖為上海市熱島效應示意圖(甲)和上海市各級強度的熱島面積演變圖(乙)。
(1)上海市年極端最高氣溫≥35℃的天數(shù)的分布規(guī)律是__________。
(2)上海城市熱島強度可分為三個級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上海城市熱島強度不斷增加,其中,熱島面積持續(xù)增長的級別其氣溫是______℃;在90年代末期熱島面積有明顯縮小的級別其氣溫是_____________℃。
(3)上海世博會倫敦館、新加坡館、印度館等建設空中花園、屋頂草坪和實施墻體綠化,試說明這些措施的主要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1年3月29日《中國青年報》登載,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統(tǒng)計結果顯示,我國人口為129533萬人(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島等島嶼的人口),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占總人口的36.09%,每10萬人中有大學程度的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為3611人,文盲率由1990年的15.88%下降為6.72%;10年來,我國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1.07%。

  材料二  對地球能養(yǎng)活多少人的問題一般用環(huán)境承載力或資源人口承載力來衡量。就后者的研究來看,大部分是針對土地資源承載力的,即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在特定技術水平下,作為土地資源承載力核心的土地生產潛力主要取決于土地資源面積的大小及質量。人均土地面積少于一定數(shù)量的國家或地區(qū)將無法實現(xiàn)農產品自給,一般認為人均耕地面積警戒線是0.053公頃。我國有關學者的報告認為,我國土地資源人口承載量的極限是16億人。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與耕地變化情況如下表所示。

(1)人口普查是一項極其重要的________的調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一件大事。

(2)1987年我國決定以后每隔________年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  ]

A.10

B.12

C.14

D.16

(3)我國人口在數(shù)量和增長上的基本國情是________________,為了使人口與________________相適應,同________和________相協(xié)調,我國政府在20世紀70年代制定了關于人口的基本國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國城鄉(xiāng)人口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但我國是世界城鎮(zhèn)人口________的國家。我國城市發(fā)展的基本方針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5)目前我國人口地區(qū)分布________,以________線為界的________地區(qū)人口稠密,________地區(qū)人口稀少。

(6)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沒有按期開展的三個省級行政區(q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近10年來我國計劃生育成績顯著,表現(xiàn)在: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8)當前,世界上人口與環(huán)境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受到的壓力過大,________遭到破壞,有失去平衡,導致________的危險。特別是________國家這個問題最為突出。

(9)為什么環(huán)境人口容量一般用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來衡量?我國目前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狀況如何?從人口方面看,應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30分)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12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于2012年1月17日至29日在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舉行。“澳網”是四大滿貫賽事中每年最先登場的,也堪稱最“熱”的大滿貫。(“法網”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6月于巴黎西部蒙特高地舉行;“溫網”通常于6月或7月的英國倫敦溫布爾登舉行;“美網”于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在美國紐約的國立網球中心舉行。)

材料二:墨爾本氣候資料(1961—1990年)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氣溫(℃

20.5

20.8

19.1

16.2

13.3

10.8

10.1

11.3

13.0

15.0

16.9

18.9

降水量(mm)

47.1

45.8

43.5

52.7

67.8

42.5

48.8

57.4

53.0

65.2

56.9

58.1

日照時數(shù)(小時)

8.9

8.1

7.3

5.5

4.0

3.5

3.9

4.5

5.9

6.5

7.4

7.5

倫敦氣候資料(1961—1990年)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氣溫(℃

3.5

3.8

5.7

8.0

11.3

14.4

16.5

16.1

13.8

10.7

6.4

4.5

降水量(mm)

78.0

51.0

61.0

54.0

55.0

57.0

45.0

56.0

68.0

73.0

77.0

79.0

日照時數(shù)(小時)

1.7

2.5

3.7

5.1

6.6

6.8

6.6

6.3

4.9

3.6

2.3

1.5

材料三:澳大利亞農牧業(yè)分布圖(圖10)

(1)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較澳網與溫網舉辦城市的氣候特征差異及成因。(14分)

 

(2)2012年澳網比賽期間,圖中A地盛行風向及成因。(4分)

 

(3)寫出圖中甲地的農業(yè)地域類型。該地區(qū)是澳大利亞荒漠化發(fā)展很快的地區(qū)之一,試分析原因。(8分)

 

(4)B東部海域有一納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旅游景觀,請寫出該景點名稱及欣賞該景點的最佳方式。(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據(jù)圖和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共12分)

(1)。圖9為“成都西北部某地某時刻氣壓和氣溫分布圖”(圖中實線為等壓線,虛線為等溫線)。寫出P1、P2、P3值的大小關系;判斷此時是白晝還是夜晚;并在黑粗線上標注箭頭,表示大氣環(huán)流方向(請畫在答題紙上)。(3分).com

資料一:重慶是我國的老工業(yè)基地,重、化工業(yè)產值比重為70%,重慶力爭在2010年將第三產業(yè)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術產業(yè)比重提高至15%。同時,優(yōu)化提高第二產業(yè),承接以加工制造業(yè)為主的勞動密集型行業(yè)。

資料二:重慶能源消費結構

能源

天然氣

電力

其他

比重(%)

77.9

12.8

4.6

4.7

(2)重慶是我國酸雨發(fā)生最早、污染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分析其酸雨形成的原因。(2分)

(3)根據(jù)當?shù)氐乩項l件,說出重慶為減輕酸雨污染在能源開發(fā)方面可采取的措施(3分)

(4)你若在夏季去四川西部山區(qū)自助旅游,說出此季節(jié)需防范的自然災害和應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據(jù)圖和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共12分)

(1)。圖9為“成都西北部某地某時刻氣壓和氣溫分布圖”(圖中實線為等壓線,虛線為等溫線)。寫出P1、P2、P3值的大小關系;判斷此時是白晝還是夜晚;并在黑粗線上標注箭頭,表示大氣環(huán)流方向(請畫在答題紙上)。(3分).com

資料一:重慶是我國的老工業(yè)基地,重、化工業(yè)產值比重為70%,重慶力爭在2010年將第三產業(yè)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術產業(yè)比重提高至15%。同時,優(yōu)化提高第二產業(yè),承接以加工制造業(yè)為主的勞動密集型行業(yè)。

資料二:重慶能源消費結構

能源

天然氣

電力

其他

比重(%)

77.9

12.8

4.6

4.7

(2)重慶是我國酸雨發(fā)生最早、污染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分析其酸雨形成的原因。(2分)

(3)根據(jù)當?shù)氐乩項l件,說出重慶為減輕酸雨污染在能源開發(fā)方面可采取的措施(3分)

(4)你若在夏季去四川西部山區(qū)自助旅游,說出此季節(jié)需防范的自然災害和應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