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4 g 0.4 mol
則=
則Mr(X)=16為O元素,其它各項由此而求出。
答案:Ⅰ.(1) (2)34-m (3)NA
Ⅱ.(1)108 g·mol-1 (2)62 g·mol-1 62 16 Na2O
13.(2010·模擬題)Ⅰ.根據(jù)下列數(shù)據(jù)判斷元素X的相對原子質量
(1)1.01×105 Pa,273℃時氣態(tài)單質Xn的密度為d g/L,則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__。
(2)相同狀況下,一定體積的氣態(tài)氫化物HmX的質量是等體積NH3的2倍。則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__。
(3)a個X原子的總質量為b g,則X的相對原子質量可表示為________。
Ⅱ.(1)20 g A物質和14 g B物質完全反應,生成8.8 g C物質、3.6 g D物質和0.2 mol E物質,則E物質的摩爾質量為________。
(2)12.4 g Na2X含有0.4 mol Na+,Na2X的摩爾質量為________,其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__,該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
解析:Ⅰ.(1)在273℃時,氣體摩爾體積是標況下的2倍,即Vm=2×22.4 L·mol-1=44.8 L·mol-1Xn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8d,X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2)HmX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2=34,則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4-m。
(3)一個X原子的質量為 g,1 mol X的質量為 g·NA,則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NA。
Ⅱ.(1)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m(E)=(20 g+14 g)-(8.8 g+3.6 g)=21.6 g
則M(E)===108 g·mol-1
(2)Na2X - 2Na+ - X2-
[46+Mr(X)]g 2 mol
12.(2010·原創(chuàng)題)某氣體的摩爾質量是M g·mol-1,分子數(shù)為X,在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是V L,質量是m g。某元素原子的摩爾質量是A g·mol-1,原子個數(shù)是Y。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試說明下列各式表示的意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量、摩爾質量、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及物質的量、粒子數(shù)、質量、氣體體積之間的相互求算。解答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有關概念的意義。
答案:(1)一個氣體分子的質量 (2)原子的物質的量 (3)氣體的密度 (4)氣體的物質的量 (5)氣體的密度
11.(2010·模擬題)利用右圖所示實驗裝置可以測定一定條件下1 mol
氣體的體積。圖中儀器C稱為液體量瓶,瓶頸上有110-130 mL
刻度線。將一定質量的鎂帶和過量的稀硫酸在儀器A瓶中完全反
應,產生的H2將B瓶中的液體壓入液體量瓶中,根據(jù)液體的體
積可以轉換成H2的體積。
實驗步驟
①裝配好化學反應氣體體積測定儀,作氣密性檢查。
②用砂紙擦去鎂帶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稱取0.100-0.110 g的鎂帶,把數(shù)據(jù)記錄于表格。
③取下A瓶加料口的橡皮塞,用小燒杯加入20 mL水,再把已稱量的鎂帶加到A瓶的底部,用橡皮塞塞緊加料口。
④用注射器從A瓶加料口處抽氣,使B瓶導管內外液面持平。
⑤用注射器吸取10 mL 3 mol/L硫酸,用針頭扎進A瓶加料口橡皮塞,將硫酸注入A瓶,注入后迅速拔出針頭。
⑥當鎂帶完全反應后,讀取C瓶中液體的體積,把數(shù)據(jù)記錄于表格。
⑦用注射器從A瓶加料口處抽氣,使B瓶中導管內外液面持平,記錄抽出氣體的體積,把數(shù)據(jù)記錄于表格。
重復上述操作進行第二次實驗,避免偶然誤差。
根據(jù)上述實驗方法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室溫度:25℃,壓強,101 kPa。該條件下1 mol氫氣體積的理論值為24.5 L。
(1)連接裝置及氣密性檢查:當A瓶加料口塞上橡膠塞,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確認裝置氣密性合格。
(2)B中所裝液體一般是________(填“水”或“品紅”)。
A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溫度:25℃(鎂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3)
實驗次數(shù) |
m(Mg)g |
硫酸體積mL |
液體量瓶中 液體體積mL |
抽出氣體體積mL |
氫氣體積mL |
計算1 mol 氫氣體積L |
1 |
0.100 |
10.0 |
110.0 |
6.5 |
X |
|
2 |
0.115 |
10.0 |
121.0 |
8.0 |
|
|
①上表中X=________;
②計算1 mol氫氣體積:兩次實驗的平均值=________L;
③計算實驗誤差:×100%=________;
④引起該誤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鎂帶中含有跟硫酸不反應的雜質 B.沒有除去鎂帶表面的氧化鎂
C.鎂帶中含有雜質鋁 D.所用稀硫酸不足量
(4)許多同學在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jù)偏高(記錄數(shù)據(jù)時已恢復至室溫)。為此,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此實驗方案提出了兩條修正建議①A、B瓶的氣體中含有水汽,增加的氣體體積中所含的水汽,不該計入氫氣的體積。②B瓶中導管(圖中陰影部分VB)內液柱部分在反應后為空氣所占據(jù),不該計入氫氣的體積。你認為他們的意見合理的是________(合理則填序號,否則填“無”)。
如有合理之處,請根據(jù)下面的數(shù)據(jù)給出修正的1 mol氫氣體積的數(shù)學表達式。(鎂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3)
實驗次數(shù) |
m(Mg)g |
硫酸 體積mL |
液體量瓶中液體體積mL |
抽出氣體 體積mL |
B瓶的一段液柱體積 mL |
水汽體積 百分含量 |
計算1 mol氫氣體積L |
1 |
0.100 |
10.0 |
110.0 |
6.5 |
VB |
a% |
|
1 mol氫氣體積=________L(填寫數(shù)學表達式。)
解析:(1)微熱A裝置,系統(tǒng)內氣體壓強增大,趨向于把儲液瓶(B瓶)內導管中液體通過導管壓到裝置C。
(2)B中所裝液體用“品紅”比“水”更直觀鮮明。
(3)④鎂帶中含有雜質鋁,致使生成的氣體較理論值偏多。
(4)①A、B瓶的氣體中含有水汽,增加的氣體體積中所含的水汽,不該計入氫氣的體積。②B瓶中導管(圖中陰影部分VB)內液柱部分在反應后為空氣所占據(jù),不該計入氫氣的體積。
答案:(1)儲液瓶(B瓶)內導管中液面會上升,觀察上升液面在1分鐘內無明顯下降
(2)品紅 Mg+2H+===Mg2++H2↑ (3)①106.5 ②25.5、4.08%、蹸
(4)①② 0.243(106.5-VB)(1-a%)
10.(2010·哈爾濱市九中期中考題)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放在甲、乙兩燒杯中,各加等質量的鋁,生成氫氣的體積比為5∶6,則甲、乙兩燒杯中的反應情況可能分別是( )
A.甲、乙中都是鋁過量 B.甲中鋁過量、乙中堿過量
C.甲中酸過量、乙中鋁過量 D.甲中酸過量、乙中堿過量
解析:發(fā)生的反應有甲中:2Al+6HCl===3H2↑+2AlCl3;乙中為2Al+2NaOH+2H2O===3H2↑+2NaAlO2生成H2的體積比為5∶6,那么發(fā)生反應的Al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6,由于n(NaOH)=n(HCl),顯然甲中Al過量,乙中堿過量。
答案:B
9.(2010·泗陽中學期中考題)已知Q與R的摩爾質量之比為9∶22,在反應X+2Y===2Q+R中,當1.6 g X和Y完全反應后生成4.4 g R,則參與反應的Y和生成物Q的質量之比為( )
A.46∶9 B.32∶9 C.23∶9 D.16∶9
解析:應用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應用質量守恒:
X+2Y===2Q + R
2 mol 1 mol
∴∶=2∶1
∵M(Q)∶M(R)=9∶22,∴∶=2∶1 m(Q)=3.6 g
根據(jù)質量守恒則m(Y)=4.4 g+3.6 g-1.6 g=6.4 g
∴m(Y)∶m(Q)=6.4 g∶3.6 g=16∶9。
答案:D
8.(2010·邗江中學期中考題)某物質A在一定條件下加熱分解,產物都是氣體。分解方程式為2AB+2C+2D。測得生成的混合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d,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A.7d B.5d C.2.5d D.2d
解析:根據(jù)題給出的方程式知,完全分解后生成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M(B)+2M(C)+2M(D)]/5。根據(jù)題意=d·M(H2)=d·2 g·mol-1,則:M(B)+2M(C)+2M(D)=5= 10d g·mol-1。
又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2M(A)=M(B)+2M(C)+2M(D)。所以M(A)=5d g·mol-1,Mr(A)=5d。
答案:B
7.(2009·浙江)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5.6 L一氧化氮和5.6 L氧氣混合后的分子總數(shù)為0.5NA
B.1 mol乙烷分子含有8NA個共價鍵
C.58.5 g的氯化鈉固體中含有NA個氯化鈉分子
D.在1 L 0.1 mol·L-1碳酸鈉溶液中,陰離子總數(shù)大于0.1NA
解析:本題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載體考查化學基本概念及原理。NO與O2混合后會發(fā)生反應,分子數(shù)將減少,A選項錯誤;乙烷分子中含有7個共價鍵,可以作出乙烷的結構式來看,B選項錯誤;氯化鈉為離子晶體,不存在小分子,C選項錯誤;CO32-水解,1 mol可以水解生成1 mol HCO3-和1 mol OH-,CO32-+H2OHCO3-+OH-,故陰離子總數(shù)變大,D選項正確。
答案:D
6.(2009·江蘇)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25℃時,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數(shù)目為0.2NA
B.標準狀況下,2.24 L Cl2與過量稀NaOH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shù)為0.2NA
C.室溫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shù)目為1.5NA
D.標準狀況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1.0NA
解析:本題考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A項,pH=13也就是意味著c(H+)=1×10-13 mol·
L-1,則c(OH-)=1×10-1 mol·L-1,所以n(OH-)=c(OH-)×V=1×10-1 mol·L-1×1 L=0.1 mol,所以N(OH-)=0.1NA;B項,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該反應為歧化反應),n(Cl2)=0.1 mol,那么轉移電子的數(shù)目應該為0.1NA;C項,乙烯和丁烯的最簡式都是CH2,則n(CH2)==1.5 mol,所以n(C)=1.5 mol,N(C)=1.5NA;D項,標準狀況下,甲醇為液態(tài),那么甲醇的物質的量就不是1 mol,則所含有的氧原子個數(shù)也不為NA。
答案:C
5.(2009·福建)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24 g鎂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NA
B.1 L 0.1 mol·L-1乙酸溶液中H+數(shù)為0.1NA
C.1 mol甲烷分子所含質子數(shù)為10NA
D.標準狀況下,22.4 L乙醇的分子數(shù)為NA
解析:本題考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一個Mg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24 g Mg的物質的量為1 mol,故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NA,A錯;乙酸為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電離,溶液中H+小于0.1NA,B錯;1個甲烷分子含有10個質子,故1 mol甲烷分子含有質子數(shù)為10NA,C對;標準狀況下,乙醇為液體,不能根據(jù)氣體摩爾體積計算其物質的量,D錯。
答案:C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