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635  7643  7649  7653  7659  7661  7665  7671  7673  7679  7685  7689  7691  7695  7701  7703  7709  7713  7715  7719  7721  7725  7727  7729  7730  7731  7733  7734  7735  7737  7739  7743  7745  7749  7751  7755  7761  7763  7769  7773  7775  7779  7785  7791  7793  7799  7803  7805  7811  7815  7821  7829  447348 

5.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和熱一定是強酸跟強堿反應放出的熱量,數(shù)值為57.3 kJ

B.1 mol酸與1 mol堿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是中和熱

C.在稀溶液中,強酸與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 H2O時的反應熱叫做中和熱

D.表示中和熱的離子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試題詳情

4. 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的是(  )

A.碳酸鈣受熱分解      B.乙醇燃燒

C.鋁粉與氧化鐵粉末反應   D.氧化鈣溶于水

試題詳情

3. (2007年高考重慶卷·理綜)已知1 g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水蒸氣時放出熱量121 kJ,且氧氣中1 mol O=O鍵完全斷裂時吸收熱量496 kJ,水蒸氣中1 mol H-O鍵形成時放出熱量463 kJ,則氫氣中1 mol H-H鍵斷裂時吸收熱量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試題詳情

2. 下列變化過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A.2H2+O22H2O

B.CaO+H2O=Ca(OH)2

C.Cl+Cl Cl2

D.H2 H+H

試題詳情

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

B.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變化都是化學變化

C.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可能不同

D.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能量總是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試題詳情

16.(2009年福建高考)某研究性小組借助A-D的儀器裝置完成有關實驗

實驗一:收集NO氣體。

(1)用裝置A收集NO氣體,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號)。

a.從①口進氣,用排水法集氣 b.從①口進氣,用排氣法集氣

c.從②口進氣,用排水法集氣 d.從②口進氣,用排氣法集氣

實驗二:為了探究鍍鋅薄鐵板上的鋅的質量分數(shù)w(Zn)和鍍層厚度,查詢得知鋅易溶于堿:Zn+2NaOH===Na2ZnO3+H2↑,據(jù)此,截取面積為S的雙面鍍鋅薄鐵板試樣,剪碎、稱得質量為m1 g。用固體燒堿和水作試劑,擬出下列實驗方案并進行相關實驗。

方案甲:通過測量試樣與堿反應生成的氫氣體積來實現(xiàn)探究目標。

(2)選用B和________(填儀器標號)兩個裝置進行實驗。

(3)測得充分反應后生成氫氣的體積為V L(標準狀況),w(Zn)=________。

(4)計算鍍層厚度,還需要檢索的一個物理量是________。

(5)若裝置B中的恒壓分液漏斗改為普通分液漏斗,測量結果將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方案乙:通過稱量試樣與堿反應前后的質量實現(xiàn)探究目標。選用儀器C做實驗,試樣經(jīng)充分反應,濾出不溶物、洗滌、烘干,稱得其質量為m2 g。

(6)w(Zn)=________。

方案丙:通過稱量試樣與堿反應前后儀器、試樣和試劑的總質量(其差值即為H2的質量)實現(xiàn)探究目標。實驗同樣使用儀器C。

(7)從實驗誤差角度分析,方案丙________方案乙(填“優(yōu)于”、“劣于”或“等同于”)。

[解析] (1)NO遇空氣立即被氧化,故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時應用短進長出。

(2)方案甲:Zn和Fe中只有Zn可以與NaOH產(chǎn)生氣體,通過排水收集氣體,依據(jù)反應方程式即可算出Zn的質量分數(shù)。所以需要的裝置有測H2的體積的D裝置。

(3)Zn與H2之間量為1∶1,則n(Zn)=V/22.4 mol,w(Zn)=m(Zn)/m1=。

(4)有了Zn的質量,如果有密度,則可以求出Zn的體積,再由Zn的截面積,即可求出Zn的高度(厚度)。

(5)恒壓式分液漏斗產(chǎn)生的氣體有部分殘留在分液漏斗上方,故排氣時收集少了,所以用普通漏斗時收集的H2多一些,則計算出的Zn的量偏大。

(6)減少的質量即為Zn的質量。

(7)丙方案根據(jù)H2的質量差值,顯然誤差大,因為產(chǎn)生的H2質量很小,計算偏差大。

[答案] (1)c (2)D

(3)(或等其他合理答案)

(4)金屬鋅的密度(或其他合理答案)

(5)偏大 (6)(或其他合理答案)

(7)劣于

試題詳情

15.在濃硝酸中放入銅片:

(1)開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銅有剩余,則反應將要結束時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應停止后,再加入少量質量分數(shù)為25%的稀硫酸,這時銅片上又有氣泡產(chǎn)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標準狀況下,若將12.8 g銅跟一定量的濃硝酸反應,銅耗完時,共產(chǎn)生氣體5.6 L(不考慮2NO2N2O4)。則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所得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隨著反應的進行,硝酸濃度不斷減小,故反應后階段發(fā)生的是銅與稀HNO3的反應。

(4)n(NOx)==0.25 mol,故消耗n(HNO3)=2n(Cu)+n(NOx)=2×+0.25 mol=0.65 mol。

設產(chǎn)生NO2的物質的量為x,則NO的物質的量為(0.25 mol-x)。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得下列方程

x·1+(0.25 mol-x)×3=×2

解得:x=0.175 mol。

所以所得氣體的摩爾質量為:

=41.2 g·mol1,

故所得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41.2。

[答案] (1)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溶液逐漸變藍,有紅棕色氣體逸出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加入稀H2SO4后,與原溶液中的NO構成強氧化性的條件,又能與過量的Cu反應,反應原理(2)

(4)0.65 mol 41.2

試題詳情

14.銅與濃硝酸反應和銅與稀硝酸反應的產(chǎn)物不同,實驗現(xiàn)象也不同。

(1)某課外活動小組為了證明并觀察到銅與稀硝酸反應的產(chǎn)物為NO,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請你根據(jù)他們的思路,選擇下列藥品,完成該實驗,并敘述實驗步驟。

藥品:稀硝酸、稀鹽酸、Zn粒、CaCO3固體

步驟: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用注射器向試管內推入氧氣(或空氣)。

(2)推入氧氣或空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別將等質量的銅片與等體積均過量的濃硝酸、稀硝酸反應,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綠色,后者呈藍色,某同學提出這可能是Cu2+濃度差異引起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同學提出溶液呈“綠色”是Cu2+與NO2混合的結果,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述實驗方案和實驗現(xiàn)象)。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硝酸的性質(強氧化性)、化學實驗等知識的應用及在實驗中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答案] (1)②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CaCO3固體

③向試管中倒入過量的稀HNO3,并迅速蓋上帶銅絲和導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應完全后,將右邊導管插入試管內接近液面

⑤將銅絲插入到溶液中

(2)檢驗生成的NO氣體

(3)不同意 銅片質量相同,溶液體積相同,生成的Cu2+濃度相同 加熱綠色溶液,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溶液變成藍色

試題詳情

13.(2010年淄博質檢)某化學課外小組欲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不需加熱),快速簡便地制取一滿瓶(125 mL)干燥的氧氣。

(1)從所提供的儀器(或裝置)A至G中,選出所需要的(填序號)________。

(2)選用的試劑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述所選的氣體發(fā)生裝置,除可制取O2、H2、CO2外,請于下表中寫出還可用此裝置制取的2種其他氣體及制取該氣體所需的試劑。

 
氣體
所需試劑

 
 

 
 

[解析] 可利用Na2O2和H2O反應制取O2,可用堿石灰或濃H2SO4干燥O2。

[答案] (1)AE(或F)C

(2)Na2O2、H2O、堿石灰(或濃H2SO4) 2Na2O2+2H2O===4NaOH+O2↑(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

 
氣體
所需試劑

NH3
濃氨水、生石灰

SO2
Na2SO3、濃硫酸

試題詳情

12.已知A、B、C、D、E為中學化學常見的五種物質,均含元素Y,且Y在這些物質中所呈化合價依次升高,其中只有B為單質。若在常溫下將氣體D通入水中可以發(fā)生反應,生成C和E。工業(yè)上以A、空氣和水為原料,通過催化氧化法制取E。

請回答下列問題:

(1)B分子的電子式為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A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具有不穩(wěn)定性,因此實驗室中保存E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業(yè)上若輸送Cl2的管道漏氣,用A進行檢驗時可觀察到大量白煙,同時有B生成,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為3 mol時,被氧化的A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________L。

[解析] (1)由題意可知:A中Y的價態(tài)最低,且可作生產(chǎn)硝酸的原料,故A為NH3;作為單質的B為N2。

(2)實驗室制取NH3,通常以NH4Cl(s)和熟石灰混合共熱制得。

(3)濃HNO3見光受熱易分解,因此在保存時注意避光、陰涼。

(4)Cl2與NH3易發(fā)生反應:

8NH3+3Cl2===6NH4Cl+N2,大量白煙是生成NH4Cl的緣故。每2 mol NH3被氧化

6e

轉移6 mol電子,故每轉移3 mol電子被氧化的NH3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1 mol×22.4 L·mol1=22.4 L。

[答案] (1)··N⋮⋮N··

(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密封于棕色試劑瓶,并置于陰涼處

(4)8NH3+3Cl2===6NH4Cl+N2 22.4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