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給帶點字注音。
滟滟()霰()徘徊()搗衣砧()汀()碣石()
5.對下面一首詩賞析不當?shù)囊豁検? ) 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時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A、制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用杵搗平搗軟,是謂'搗衣'。首二句寫長安一群婦女在月下趕制征衣。 B、首四句把秋月、秋聲、秋風和關切之情融為一體,情景交融。 C、末二句直表思婦心聲,使詩歌的思想內容大大深化,表現(xiàn)出古代勞動人民冀過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D、玉關,就是玉門關;良人即丈夫。全詩的手法如同電影,一個個畫面組成意味深長的意境,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2.下面是一位高三學生參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的一段自薦文字。文中畫線處可能有用語不恰當?shù)牡胤�,請找出來作刪除或修改。(6分)
①貴校是一所聞名遐邇的著名文科重點大學,②能進入貴校堂習是我的人生夢想。我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高中畢業(yè)生,③無論對文史哲還是對理化生都有較廣泛、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愛理科,去年在全國高中化學聯(lián)賽中,取得了廣東賽區(qū)一等獎。⑤我創(chuàng)作的小說《一次機會》、《春天的腳步》分別在省、市級刊物發(fā)表。我曾參加市中學生辯論大賽,⑥憑著敏捷的反應,犀利的口才,優(yōu)雅的風度,令對手黯然失色,自慚形穢,不僅征服了觀眾,也征服了評委,因而獲得了“最佳辯手”的稱號。⑦相信我的到來一定會使貴校倍感榮幸。
語文試題A 第9頁(共10頁)
(四)
對于代數(shù)中的行列式,我是一點也記不清了。倒是記得那細瘦矮小貌不驚人的代數(shù)老師。
那年七月,當我們趕到聯(lián)考考場的時候,只覺得整個人生都搖晃起來,無憂的歲月至此便渺茫了,誰能預測自己在考場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數(shù)老師也在那里,他那蒼白而沒有表情的臉竟奔波過兩個城市而在考場上出現(xiàn),是頗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著,他蹲在泥地上,揀了一塊碎石頭,為特別愚魯?shù)奈抑v起行列式來。我焦急地聽著,似乎從來未曾那么心領神會過。泥土的大地可以成為那么美好的紙張,尖銳的利石可以成為那么美麗的彩筆--他使我在書本上的朱注①之外了解了所謂“君子謀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jīng)]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沒有碰過代數(shù)書,我的最后一節(jié)代數(shù)課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義有多美。
代數(shù)老師姓什么?我竟不記得了,心里總有點內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應該不甚困難,但總覺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許多我記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價值嗎?
(選自《張曉風經(jīng)典散文集》,有刪改)
[注]①朱注--指朱熹對《論語》的批注。
語文試題A 第7頁(共10頁)
16.為什么“我”能清晰地記得“有些人”?(4分)
17.結合第三節(jié)“我”與第四節(jié)“數(shù)學老師”待人態(tài)度的描寫,賞析作品的對比手法。(6分)
18.善于從熟悉的生活中發(fā)掘出促人深省的深意,是張曉風散文創(chuàng)作的特點,請結合本文談談你對此的認識。(5分)
(三)
有一個夏天,中午,我從街上回來,紅磚人行道燙得人鞋底都要燒起來似的。
忽然,我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中年人疲軟地靠在一堵墻上,他的眼睛閉著,黧黑的臉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許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許很憂傷,需要一兩句鼓勵的話。但滿街的人潮流動,美麗的皮鞋行過美麗的人行道,卻沒有人佇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會兒,想去扶他,但我閨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顧忌:如果他是瘋子,如果他的行為冒犯我--于是我扼殺了我的同情,讓自己和別人一樣漠然離去。
那個人是誰?我不知道,但他的痛苦卻盤踞了我的心,他的無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長久的自責里。
上蒼曾讓我們相遇于同一條街,為什么我不能獻出一點手足之情?為什么我有權漠視他的痛苦?我何以懷著那么可恥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見他一次,但誰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我們并非永遠都有行善的機會--如果我們一度錯過。
那陌生人的臉于我是永遠不可彌補的遺憾。
(二)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們的營地嗎?”
語文試題A 第6頁(共10頁)
“能�!蹦莻€胖女人說。
“我已經(jīng)把錢給你了,可是如果你們不送,”我不放心地說,“我們又有什么證據(jù)呢?”
“啊!”她驚叫了一聲,眼睛瞪得圓突突,仿佛聽見一件聳人聽聞的案件,“做這種事,我們是不敢的。”
她說“不敢”兩字的時候,那種敬畏的神情使我肅然。她所敬畏的什么呢?是尊貴古老的賣米行業(yè)?還是“舉頭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臉,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認。但我每遇見那無所不為的人,就會想起她--為什么其他的人竟無所畏懼呢!
(一)
有些人,他們的姓氏我已遺忘,但他們,我卻清晰地記得。
那一年,我讀小學二年級,有一位女老師,她教過我們些什么,我完全沒有印象,但永遠記得某個下午的作文課。一位同學舉手問她“挖”字該怎么寫,她想了一下說:“這個字我不會寫,誰會?”
我興奮地站起來,跑到黑板前寫下了那個字。
那天,放學的時候,當同學們同聲向她說“再見”的時候,她向全班同學說:“我真高興,我今天多學會了一個字,我要謝謝這位同學�!�
我立刻快樂得有如脅下生翅-般--我生平似乎再沒有出現(xiàn)那么自豪的時刻。
那以后,我遇見無數(shù)學者,他們尊嚴而高貴,似乎無所不知。但他們教給我的,遠不及那位女老師的多。如果她不會寫“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個小女孩心中的自信。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