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已知2A(g)+B(g)2C(g),向容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0.050 mol A和0.025 mol B,在500℃時充分反應,達平衡后測得c(C)=0.040 mol·L-1,放出熱量Q1 kJ.
(1)能說明上述反應已經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填字母編號)
a.v(C)=2v(B)
b.單位時間內生成2 mol A的同時消耗1 mol B
c.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
d.容器內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2)若在相同的容器中只加入0.050 mol C,500℃時充分反應達平衡后,吸收熱量Q2 kJ,則Q1與Q2之間的關系式可表示為________(用含Q1、Q2的代數式表示).
(3)500℃時,上述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K=________.
(4)已知K(300℃)>K(350℃),該反應是________(填“放”或“吸”)熱反應;若反應溫度升高,A的轉化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5)某溫度下,A的平衡轉化率(α)與體系總壓強(P)的關系如圖所示,平衡狀態(tài)由a變到b時,化學平衡常數K(A)________K(B)(填“>”、“<”或“=”.)
A、B、C、D、E五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E同主族,A元素的原子半徑最小,B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C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X與其氫化物反應生成一種鹽Y,A、B、C、E四種元素都能與D元素形成原子個數比不相同的常見化合物。回答下列問題:
(1)常溫下,X、Y的水溶液的pH均為5。則兩種水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H+濃度之比是 。
(2)A、B、D、E四種元素組成的某無機化合物,受熱易分解。寫出少量該化合物溶液與足量的Ba(OH)2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A、B、D、E四種元素組成的某無機化合物濃度為 0.1 mol/L時, pH最接近 。
A.5.6 B.7.0 C.8.4 D.13.0
(4)化學反應3A2(g)+C2(g)2CA3(g)。ΔH=-92.4kJ·mol-1
|
和CA3的量),右圖表示反應速率與反應過程的關
系,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A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
時間是 。
②溫度為T℃時,將4amolA2和2a molC2放入1L
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測得C2的轉化率為50%,
則反應的平衡常數 。
③在500℃、2.02×107Pa和鐵催化條件下向一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2和3molA2,充分反應后,放出的熱量______(填“<”“>”“=”)92.4kJ,理由是________ ____;
(5)已知0.4mol 液態(tài)C2 A4與足量的液態(tài)雙氧水反應,生成C2和水蒸氣,放出256.65 kJ
的熱量。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
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B原子的價電子數等于該元素最低化合價的絕對值,C與D能形成D2C和D2C2兩種化合物,而D是同周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E的負一價離子與C和A形成的某種化合物分子含有相同的電子數。
(1)A、C、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 。
(2)已知:①E-E→2E·;△H=+a kJ·mol-1
② 2A·→A-A;△H=-b kJ·mol-1
③E·+A·→A-E;△H=-c kJ·mol-1(“·”表示形成共價鍵所提供的電子)
寫出298K時,A2與E2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
(3)在某溫度下、容積均為2L的三個密閉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應物,保持恒溫恒容,使之發(fā)生反應:2A2(g)+BC(g)X(g);△H=-dJ·mol-1(d>0,X為A、B、C三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初始投料與各容器達到平衡時的有關數據如下:
實驗 |
甲 |
乙 |
丙 |
初始投料 |
2 molA2、1 molBC |
1 molX |
4 molA2、2 molBC |
平衡時n(X) |
0.5mol |
n2 |
n3 |
反應的能量變化 |
放出Q1kJ |
吸收Q2kJ |
放出Q3kJ |
體系的壓強 |
P1 |
P2 |
P3 |
反應物的轉化率 |
α1 |
α2 |
α3 |
①在該溫度下,假設甲容器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所需時間為4 min,則該時間段內A2的平均反應速率v(A2) 。
②該溫度下此反應的平衡常數K的值為 。
③三個容器中的反應分別達平衡時各組數據關系正確的是 (填序號)。
A.α1+α2=1 B.Q1+Q2=d C.α3<α1
D.P3<2P1=2P2 E.n2<n3<1.0mol F.Q3=2Q1
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甲容器的體系體積壓縮到1L,若在第8min達到新的平衡時A2的總轉化率為65.5%,請在下圖中畫出第5min 到新平衡時X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變化曲線。
實驗 | 甲 | 乙 | 丙 |
初始投料 | 2 molA2、1 molBC | 1 molX | 4 molA2、2 molBC |
平衡時n(X) | 0.5mol | n2 | n3 |
反應的能量變化 | 放出Q1kJ | 吸收Q2kJ | 放出Q3kJ |
體系的壓強 | P1 | P2 | P3 |
反應物的轉化率 | α1 | α2 | α3 |
(1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數依次增大 , 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B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D是同周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E的負一價離子與C的某種氫化物分子含有相同的電子數。
⑴A、C、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 。
⑵已知:
① E-E→2E ?H=+a kJ/mol;
② 2A→A-A ?H=-b kJ/mol;
③ E+A→A-E ?H=-c kJ/mol;
寫出298K時,A2與E2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
⑶在某溫度下容積均為2 L的三個密閉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應物,保持恒溫恒容,使之發(fā)生反應:2A2(g)+BC(g)X(g) ?H=-Q kJ/mol(Q>0,X為A、B、C三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初始投料與各容器達到平衡時的有關數據如下:
實驗 | 甲 | 乙 | 丙 |
初始投料 | 2 mol A2、1 mol BC | 1 mol X | 4 mol A2、2 mol BC |
平衡時n(X) | 0.5 mol | n2 | n3 |
反應的能量變化 | 放出Q1kJ | 吸收Q2kJ | 放出Q3kJ |
體系的壓強 | P1 | P2 | P3 |
反應物的轉化率 | 1 | 2 | 3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