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表所列數據是在某高溫下金屬鎂和鎳分別在氧氣中進行氧化反應時.……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表所列數據是在某高溫下金屬鎂和鎳分別在氧氣中進行氧化反應時,在金屬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實驗記錄:

反應時間t/h

1

4

9

16

25

MgO層厚Y/nm

0.05a

0.20a

0.45a

0.80a

1.25a

NiO層厚Y′/nm

b

2b

3b

4b

5b

注:a和b均為與溫度有關的常數。

(1)金屬高溫氧化腐蝕速率可用金屬氧化膜的生長速率來表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金屬氧化膜的膜厚Y跟時間t所呈現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O氧化膜膜厚Y屬_____________型,NiO氧化膜膜厚Y′屬_____________型(填“直線”或“拋物線”,“對數”或“雙曲線”等類型)。

(3)Mg與Ni相比較,金屬_________具有更良好的耐高溫氧化腐蝕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表所列數據是在某高溫下金屬鎂和鎳分別在氧氣中進行氧化反應時,在金屬表面生成氧化膜的實驗記錄:

反應時間t/h

1

4

9

16

25

MgO層厚Y/nm

0.05a

0.20a

0.45a

0.80a

1.25a

NiO層厚Y′/nm

B

2b

3b

4b

5b

注:a和b均為與溫度有關的常數。

(1)金屬高溫氧化腐蝕速率可用金屬氧化膜的生長速率來表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金屬氧化膜的膜厚Y和Y′跟時間t所呈現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O氧化膜膜厚Y屬_______________型,NiO氧化膜膜厚Y′屬_______________型(填“直線”“拋物線”“對數”或“雙曲線”等類型)。

(3)Mg與Ni相比較,金屬_______________具有更良好的耐高溫氧化腐蝕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表所列數據是在某高溫下金屬鎂和鎳分別在氧氣中進行氧化反應時,在金屬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實驗記錄:

反應時間t/h

1

4

9

16

25

MgO層厚Y/nm

0.05a

0.20a

0.45a

0.80a

1.25a

NiO層厚Y′/nm

b

2b

3b

4b

5b

注:a和b均為與溫度有關的常數。

(1)金屬高溫氧化腐蝕速率可用金屬氧化膜的生長速率來表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金屬氧化膜的膜厚Y跟時間t所呈現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O氧化膜膜厚Y屬_____________型,NiO氧化膜膜厚Y′屬_____________型(填“直線”或“拋物線”,“對數”或“雙曲線”等類型)。

(3)Mg與Ni相比較,金屬具_____________有更良好的耐高溫氧化腐蝕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表所列數據是在某高溫下金屬鎂和鎳分別在氧氣中進行氧化反應時,在金屬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實驗記錄:

(1)金屬高溫氧化腐蝕速率可用金屬氧化膜的生長速率來表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金屬氧化膜的膜厚Y跟時間t所呈現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MgO氧化膜膜厚Y屬________型,NiO氧化膜膜厚屬________型(填“直線”或“拋物線”,“對數”或“雙曲線”等類型).

(3)Mg與Ni相比較,金屬具________有更良好的耐高溫氧化腐蝕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許昌三模)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近年來,我國儲氫納米碳管研究取得重大進展,用電弧法合成的碳納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納米顆粒(雜質),這種碳納米顆�?捎醚趸瘹饣ㄌ峒�,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
3
C+
2
2
K2Cr2O7+
8
8
H2SO4
H2SO4
3
3
CO2↑+
2
2
K2SO4+
2
2
Cr2(SO43+
8
8
H2O
請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學方程式.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
下表所列數據是在不同溫度下的化學平衡常數(K)
溫度 250℃ 300℃ 350℃
K 2.0 0.27 0.012
①在一定條件下將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5分鐘后測得c(CO)=0.4mol/L,算此段時間的反應速率(用H2表示)
0.24
0.24
mol/(L?min);
②由表中數據判斷上述合成甲醇反應的△H
0(填“>”、“<”或“=”)
③在容積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別研究在230℃、250℃和270℃三種溫度下合成甲醇的規(guī)律.如圖是上述三種溫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組成比(起始時CO的物質的量均為1mol)與CO平衡轉化率的關系請回答:
(Ⅰ)在上述三種溫度中,曲線Z對應的溫度是
270℃
270℃
;
(Ⅱ)利用圖中a點對應的數據,計算出曲線Z在對應溫度下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數K=
4L2?mol-2
4L2?mol-2

④一種燃料電池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與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寫出該電池負極發(fā)生反應的電極方程式
CH3OH+H2O═CO2+6H++6e-
CH3OH+H2O═CO2+6H++6e-

(3)CO2在自然界循環(huán)時可與CaCO3反應,CaCO3是一種難溶物質,其Ksp=2.8×10-9.CaCl2溶液與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現將等體積的CaCl2溶液與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濃度為7×10-4 mol/L,則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濃度為
1.6×10-5mol/L
1.6×10-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