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酸堿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溫度.酸堿性的變化情況及酸堿指示劑在實驗中的作用.能用酸堿中和的原理解釋某些生產生活中的現象.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學完中和反應的知識后,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酸堿反應過程中,溶液溫度變化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究。請你一起參與。
【提出問題】酸堿反應過程中,溶液的溫度是如何變化?
【設計實驗方案】室溫下,取10份相同體積10%NaOH溶液于10支試管中,分別滴加一定體積10%鹽酸,并測定溶液溫度的最高值。
【進行實驗】依照所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記錄數據如下:
【解釋與結論】
(1)寫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
(2)由溶液溫度的變化可知,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_______(選填“放出”或“吸收”)熱量。
(3)從實驗記錄的數據看,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時,加入鹽酸的體積是在________mL至_______mL之間的某一數值。
【反思與評價】加鹽酸的體積在12~20mL之間,溶液溫度下降的一種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交流與討論】結合實驗過程記錄的數據,任選以下兩種情況的一種,用實驗證明溶液的酸堿性。
Ⅰ.加入鹽酸的體積為4mL時;
Ⅱ.加入鹽酸的體積為16mL時。你選擇的是______(選填“Ⅰ”或“Ⅱ”):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學習中和反應時,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用膠頭滴管將10%的稀鹽酸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并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變化。

小文發(fā)現:隨著稀鹽酸的不斷滴入,溶液的溫度先升高后降低。對此合理的解釋      ;

【探究二】:探究反應發(fā)生及反應終點問題

實驗中,除了溫度有變化外,沒有任何現象能證明反應是否發(fā)生及反應是否已至終點,小苗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下圖所示的探究實驗(滴加試劑時同時攪拌)。

 


①通過實驗現象,小苗排除了實驗B,你認為她的理由是      ;

②實驗C中溶液的顏色最終變成了紅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     

③實驗時,老師告訴小苗:相對于實驗A,實驗D也有不足。通過下面的資料,你認為理由是     

【資料卡片】:

④小波認為:將NaOH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若得到白色固體,則說明反應生成NaCl,從而確認反應已發(fā)生,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      。

【探究三】:探究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情況

(1)為了提高實驗的趣味性,老師演示了如下圖所示的連貫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1所得溶液沸騰時的溫度      100℃(填“>”或“<”或“=”);

②實驗后溶液一定顯堿性的試管有      支,實驗3后溶液中NaOH質量分數      (填“>”或“<”或“=”)實驗2后溶液中NaOH質量分數;

③通過上述探究,你對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有何新的認識?      ;

(2)小岳在他的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有氣泡出現,你認為原因是      。

【探究四】:從部分變質的NaOH樣品中回收較為純凈的NaOH

小岳同學查閱了不同溫度下NaOH的溶解度(見資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驟進行了實驗(其中Ⅰ、Ⅱ、Ⅲ為實驗操作):

【資料卡片】:

 


①試劑A是      (填化學式)溶液;

②操作名稱:Ⅰ      、Ⅱ      、Ⅲ      ;

③為獲得純度較高的NaOH固體,小岳同學應在干燥前將其用      進行淋洗。

【探究五】:測定NaOH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

小海取13.5g部分變質的NaOH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設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求:

①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3分);

②在右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量,橫坐標表示鹽酸質量的關系圖(不要求精確,1分);

解題過程:     

【交流討論】: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小海方法有誤,求出的NaOH的質量分數比實際值大,造成錯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1分)      ;

【反思提高】:欲使實驗結果準確可靠,你對小海的實驗會做怎樣的改進?(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學習中和反應時,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用膠頭滴管將10%的稀鹽酸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并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變化。

小文發(fā)現:隨著稀鹽酸的不斷滴入,溶液的溫度先升高后降低。對此合理的解釋   ▲   ;

【探究二】:探究反應發(fā)生及反應終點問題

實驗中,除了溫度有變化外,沒有任何現象能證明反應是否發(fā)生及反應是否已至終點,小苗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下圖所示的探究實驗(滴加試劑時同時攪拌)。

①通過實驗現象,小苗排除了實驗B,你認為她的理由是   ▲   ;

②實驗C中溶液的顏色最終變成了紅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   ▲  

③實驗時,老師告訴小苗:相對于實驗A,實驗D也有不足。通過下面的資料,你認為理由是   ▲   ;

【資料卡片】:

④小波認為:將NaOH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若得到白色固體,則說明反應生成NaCl,從而確認反應已發(fā)生,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   ▲   。

【探究三】:探究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情況

(1)為了提高實驗的趣味性,老師演示了如下圖所示的連貫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1所得溶液沸騰時的溫度   ▲   100℃(填“>”或“<”或“=”);

②實驗后溶液一定顯堿性的試管有   ▲   支,實驗3后溶液中NaOH質量分數   ▲   (填“>”或“<”或“=”)實驗2后溶液中NaOH質量分數;

③通過上述探究,你對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有何新的認識?   ▲   ;

(2)小岳在他的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有氣泡出現,你認為原因是   ▲   。

【探究四】:從部分變質的NaOH樣品中回收較為純凈的NaOH

小岳同學查閱了不同溫度下NaOH的溶解度(見資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驟進行了實驗(其中Ⅰ、Ⅱ、Ⅲ為實驗操作):

【資料卡片】:

 


①試劑A是   ▲   (填化學式)溶液;

②操作名稱:Ⅰ   ▲   、Ⅱ   ▲   、Ⅲ   ▲   ;

③為獲得純度較高的NaOH固體,小岳同學應在干燥前將其用   ▲   進行淋洗。

【探究五】:測定NaOH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

小海取13.5g部分變質的NaOH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設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求:

①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3分);

②在右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量,橫坐標表示鹽酸質量的關系圖(不要求精確,1分);

解題過程:   ▲  

【交流討論】: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小海方法有誤,求出的NaOH的質量分數比實際值大,造成錯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1分)   ▲   ;

【反思提高】:欲使實驗結果準確可靠,你對小海的實驗會做怎樣的改進?(1分)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學習中和反應時,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以下實驗:

(1)實驗1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鋇[Ba(OH)2]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2)實驗2、3沒有明顯現象,實驗4可觀察到燒杯中的溶液逐漸由紅色變?yōu)闊o色,這三個實驗中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______(填實驗序號).
(3)為了進一步探究,同學們向一定體積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10%的鹽酸(室溫下),反應中溶液溫度的變化記錄如下:
加入鹽酸的體積(V)/mL2468101214161820
溶液溫度上升(△t)/℃5.29.612.016.018.216.715.714.713.712.9
根據數據可以判斷,酸堿之間的中和反應式______反應(填“放熱”或“吸熱”),如果要高效精確地測量出與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所需的鹽酸體積,你在進行下一個實驗時,加入鹽酸的體積應為______mL,此時溶液中的溶質主要是______.當溶液溫度為14.7℃時,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4)在整個實驗操作過程中,需要戴上橡膠手套,為什么?(請從物質的性質角度進行解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電纜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量的含銅廢料(如:零碎電纜)。某化學興趣小組提出可以用含銅廢料制備膽礬(CuSO4·XH2O)。
查閱資料:(1)過氧化氫在常溫下會緩慢分解為氧氣和水。對其水溶液加熱、光照或加催化劑(如MnO2)都會促進其分解。
(2)CuSO4·XH2O可溶于水,在加熱時會生成CuSO4和H2O。
I、硫酸銅的制備
方案1:甲同學根據已學知識,提出了制備硫酸銅方案:

方案2:乙同學根據查閱資料找到了一種工業(yè)制備硫酸銅的流程:

(1)寫出上述方案中的②處銅或銅的化合物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2)從環(huán)保角度對兩套方案的不同部分進行比較,你認為方案     (填1或2)更合理。理由是:     
(3)方案2中,加入H2O2后要求溫度控制在50℃到60℃加熱的可能的原因為       。
(4)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是在實驗室中由稀釋濃硫酸得到,在稀釋濃硫酸時的操作是:  
                                      。
(5)興趣小組同學一致指出,將濾液經蒸發(fā)、降溫結晶等操作后,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硫酸銅晶體。晶體采用酒精淋洗的優(yōu)點是  
II、硫酸銅晶體(CuSO4·xH2O)中結晶水(xH2O)含量的測定
學習小組取12.5g硫酸銅晶體(CuSO4·xH2O)進行熱分解,獲得相關數據,并繪制成固體質量一溫度的關系如圖。

(1)在加熱過程中,隨著水分的失去,固體顏色將由藍色逐漸變?yōu)?u>     色,最終變?yōu)楹谏?br />(2)650℃以上時,硫酸銅固體就會發(fā)生分解,生成黑色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硫及氧氣,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根據圖中數據,計算CuSO4·xH2O中x的值為     。(請寫出計算過程)
(4)若將4.0g剩余固體繼續(xù)加熱到更高的溫度,發(fā)現固體質量減少了0.4g后質量不再改變,寫出剩余固體的化學式:            。
Ⅲ、硫酸銅的應用
波爾多液是用硫酸銅和石灰乳配成的一種天藍色、粘稠的懸濁液,其有效成分是Cu4(OH)6SO4,其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堿式鹽可以寫成鹽和堿的形式,例如堿式碳酸銅可以寫成CuCO3·Cu(OH)2,則Cu4(OH)6SO4可以寫成鹽和堿的形式為      ,其殺菌機理可看作是Cu2使病原菌失去活性,這說明病原菌的主體是     (填一種有機物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