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wǎng) > 試題搜索列表 >使民衣食有余 則自不為盜

使民衣食有余 則自不為盜答案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東臺九年級下學期中考系列化??加?xùn)練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乙】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4分) 

(1)屋舍儼然 (         )         (2)阡陌交通(       ) 

(3)請重法以禁之 (       )    (4)自數(shù)年之后(       )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3分)

A.問所從來,具答                      B.民所以為盜者

C.上哂曰                             D.或請重法以禁

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個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話來說,起碼是因為那里沒有                 。(2分) 陶淵明虛構(gòu)這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江蘇東臺頭灶鎮(zhèn)中學九年級下學期中考系列化??加?xùn)練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4分) 
(1)屋舍儼然 (         )         (2)阡陌交通(       ) 
(3)請重法以禁之 (       )    (4)自數(shù)年之后(       ) 
【小題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3分)

A.問所從來,具答B.民所以為盜者
C.上哂D.或請重法以禁
【小題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小題4】桃花源是個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話來說,起碼是因為那里沒有                 。(2分) 陶淵明虛構(gòu)這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3-2014學年福建省八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選文(15分)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jǔ)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文】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③用重法邪!”自是④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⑤,外戶不閉,商旅野宿⑥焉?!?jié)選自司馬光《唐太宗論止道》

【注釋】①哂(shěn):微笑。? ②暇:空閑。? ③安:怎么,何必。? ④自是:從此。⑤路不拾遺: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了據(jù)為己有。?? ⑥野宿:在郊外住宿。

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詞。(4分)

①選賢能(???? ) ②謂大同(??? )③ 請重法以禁之(??? ) ④奢省費 (??? )

2.下列“為”的解釋與“民之所以為盜者”中的“為”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天下為公??? B、不必為己??? C、可以為師矣??? D、不足為外人道也

3.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②上與群臣論止盜

4.【乙】文中的“海內(nèi)升平、外戶不閉、商旅野宿”使你聯(lián)想到【甲】中的哪句話?(2分)

5.【乙文】中對“盜”的問題,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度江蘇省宿遷市懷文中學九年級上學期第四次形成性測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理解。(60分)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片段,完成文后8—12題。(15分)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jié)選 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上(唐太宗)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譏笑)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太平),路不拾遺,外戶(大門)不閉,商旅野宿焉。  
(節(jié)選 司馬光《資治通鑒》)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畫線的字。(4分)
(1)予求古仁人之心  嘗    ▲  (2)微斯人。吾誰與? 歸   ▲  
(3)請重法以禁止。  或    ▲  (4)朕當奢省費。     去   ▲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小題3】【甲】文中表達了作者“                        ”的政治抱負。(2分)
【小題4】【乙】文中唐太宗認為“止盜”應(yīng)采取什么措施?(3分) ▲  , ▲  ▲ 
【小題5】從【乙】文中可以看出,作為國君,唐太宗做到了“           ▲             
(用甲文中的語句填空)(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度江西撫州臨川一中初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題。(10分)
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线?sup>②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注] 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曬:微笑。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 ④升平:太平。
【小題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
上 與 群 臣 論 止 盜
【小題2】.解釋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或(       )   (2)自是(       )   (3)遺(       )
【小題3】.說說“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的意思(2分)
【小題4】.唐太宗“止盜” 的方法與群臣有何不同?請用文中原話回答。(2分)
【小題5】.從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個怎樣的君主?請作出評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13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上①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②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③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④,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注釋: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顧不上。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④〔升平〕太平。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3分)
(1)連月不           (2)至若春和           (3)外不閉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意思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異二者之為請重法以禁之
B.吾誰歸上群臣論止盜
C.予嘗求古仁人心自是數(shù)年
D.則有國懷鄉(xiāng)朕當奢省費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小題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題。(2分)
(1)乙文中唐太宗認為防止盜竊的三種辦法是“                         ” 。
(2)從乙文中可以看出,作為國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語句回答)
【小題5】甲文中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13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上①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②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③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④,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注釋: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顧不上。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④〔升平〕太平。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3分)

(1)連月不           (2)至若春和           (3)外不閉         

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意思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異二者之為請重法以禁之

B.吾誰歸上群臣論止盜

C.予嘗求古仁人心自是數(shù)年

D.則有國懷鄉(xiāng)朕當奢省費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題。(2分)

(1)乙文中唐太宗認為防止盜竊的三種辦法是“                         ”。

(2)從乙文中可以看出,作為國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語句回答)

5.甲文中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九年級中考二模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13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上①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②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③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④,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注釋: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顧不上。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④〔升平〕太平。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3分)

(1)連月不           (2)至若春和           (3)外不閉         

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意思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異二者之為請重法以禁之

B.吾誰歸上群臣論止盜

C.予嘗求古仁人心自是數(shù)年

D.則有國懷鄉(xiāng)朕當奢省費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題。(2分)

(1)乙文中唐太宗認為防止盜竊的三種辦法是“                         ” 。

(2)從乙文中可以看出,作為國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語句回答)

5.甲文中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省東陽市歌山一中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
甲: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唐太宗論止盜
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小題1】下列劃線的詞解釋錯誤的選項是(  ) (3分) 

A.上與群臣論盜: 止(禁止)民之所以盜者:為 (成為)
B.請重法以禁之:或(有的人)不暇顧廉恥耳:故 (所以)
C.男有分,女有:歸(女子出嫁)用重法邪:安 (怎么)
D.故人不獨親其(以……為親)選賢能(和)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②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
【小題3】下列斷句正確的是(  )(2分)
A、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B、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C、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小題4】乙文中,對“盜”的問題,“群臣”和“上”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見“上”是怎樣的人?(4分)
【小題5】“上”的做法使得“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甲文中意義相近的句子是                                  (用甲文原句回答)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度江西撫州臨川一中初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題。(10分)

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注] 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曬:微笑。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 ④升平:太平。

 

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

上 與 群 臣 論 止 盜

2..解釋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或(        )    (2)自是(        )    (3)遺(        )

3..說說“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的意思(2分)

4..唐太宗“止盜” 的方法與群臣有何不同?請用文中原話回答。(2分)

5..從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個怎樣的君主?請作出評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2屆河北省石家莊市42中九年級中考二模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13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上①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②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③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④,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注釋: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顧不上。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④〔升平〕太平。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3分)
(1)連月不           (2)至若春和           (3)外不閉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意思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異二者之為請重法以禁之
B.吾誰歸上群臣論止盜
C.予嘗求古仁人心自是數(shù)年
D.則有國懷鄉(xiāng)朕當奢省費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小題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題。(2分)
(1)乙文中唐太宗認為防止盜竊的三種辦法是“                         ” 。
(2)從乙文中可以看出,作為國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語句回答)
【小題5】甲文中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省東陽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唐太宗論止盜

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1.下列劃線的詞解釋錯誤的選項是(  ) (3分) 

A.上與群臣論盜: 止(禁止)民之所以盜者:為 (成為)

B.請重法以禁之:或(有的人)不暇顧廉恥耳:故 (所以)

C.男有分,女有:歸(女子出嫁)用重法邪:安 (怎么)

D.故人不獨親其(以……為親)選賢能(和)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②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

3.下列斷句正確的是(  )(2分)

A、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B、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C、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4.乙文中,對“盜”的問題,“群臣”和“上”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見“上”是怎樣的人?(4分)

5.“上”的做法使得“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甲文中意義相近的句子是                                  (用甲文原句回答)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省東陽市歌山一中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唐太宗論止盜
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小題1】下列劃線的詞解釋錯誤的選項是(  ) (3分) 

A.上與群臣論盜: 止(禁止)民之所以盜者:為 (成為)
B.請重法以禁之:或(有的人)不暇顧廉恥耳:故 (所以)
C.男有分,女有:歸(女子出嫁)用重法邪:安 (怎么)
D.故人不獨親其(以……為親)選賢能(和)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②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
【小題3】下列斷句正確的是(  )(2分)
A、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B、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C、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小題4】乙文中,對“盜”的問題,“群臣”和“上”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見“上”是怎樣的人?(4分)
【小題5】“上”的做法使得“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甲文中意義相近的句子是                                  (用甲文原句回答)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省東陽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

甲: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唐太宗論止盜

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1.下列劃線的詞解釋錯誤的選項是(  ) (3分) 

A.上與群臣論盜: 止(禁止)民之所以盜者:為 (成為)

B.請重法以禁之:或(有的人)不暇顧廉恥耳:故 (所以)

C.男有分,女有:歸(女子出嫁)用重法邪:安 (怎么)

D.故人不獨親其(以……為親)選賢能(和)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②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

3.下列斷句正確的是(  )(2分)

A、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B、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C、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4.乙文中,對“盜”的問題,“群臣”和“上”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見“上”是怎樣的人?(4分)

5.“上”的做法使得“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甲文中意義相近的句子是                                  (用甲文原句回答)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60分)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片段,完成文后8—12題。(15分)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jié)選 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上(唐太宗)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譏笑)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太平),路不拾遺,外戶(大門)不閉,商旅野宿焉。  
(節(jié)選 司馬光《資治通鑒》)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畫線的字。(4分)
(1)予求古仁人之心  嘗    ▲  (2)微斯人。吾誰與? 歸   ▲  
(3)請重法以禁止。  或    ▲  (4)朕當奢省費。     去   ▲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小題3】【甲】文中表達了作者“            ,            ”的政治抱負。(2分)
【小題4】【乙】文中唐太宗認為“止盜”應(yīng)采取什么措施?(3分)   ,  ,  
【小題5】從【乙】文中可以看出,作為國君,唐太宗做到了“           ▲             
(用甲文中的語句填空)(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題。(10分)
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线?sup>②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注] 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曬:微笑。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 ④升平:太平。
【小題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
上 與 群 臣 論 止 盜
【小題2】.解釋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或(       )   (2)自是(       )   (3)遺(       )
【小題3】.說說“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的意思(2分)
【小題4】.唐太宗“止盜” 的方法與群臣有何不同?請用文中原話回答。(2分)
【小題5】.從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個怎樣的君主?請作出評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題。(10分)

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注] 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曬:微笑。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④升平:太平。

 

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

上 與 群 臣 論 止 盜

2..解釋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或(       )    (2)自是(        )   (3)遺(       )

3..說說“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的意思(2分)

4..唐太宗“止盜” 的方法與群臣有何不同?請用文中原話回答。(2分)

5..從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個怎樣的君主?請作出評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問題。
太宗論盜
  上(唐太宗)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譏笑)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太平),路不拾遺,外戶(大門)不閉,商旅野宿焉。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1)請重法以禁止:_____________
(2)朕當奢省費:_______________
(3)徭薄賦: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重法邪:____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兩個詞語。
(1)路不拾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旅野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唐太宗認為“止盜”應(yīng)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048

拓展閱讀

唐太宗論止盜

  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司馬光)

[]①哂(sh7n):微笑。②野宿:在郊外露宿。

1)解釋下面加粗的詞語。

①上與群臣論盜( ?。?/P>

②故不暇顧廉恥耳(  )

賦( ?。?/P>

自是數(shù)年之后( ?。?/P>

⑤路不拾( ?。?/P>

2)回答下列問題。

①對“盜”的問題,群臣的看法是什么?

②對“盜”的問題,“上”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

③“上”的做法營造了什么樣的理想社會?

④“海內(nèi)升平”使你聯(lián)想到課文中哪些句子?

⑤“外戶不閉,商旅野宿”使你聯(lián)想到課文中哪些句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甘肅省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兩個文段,完成1-4題。
 ?。祝┼捣颍∮鑷L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ㄒ遥┥?SUP>①與群臣論止盜。或請以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廉恥耳,朕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注釋: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顧不上。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④升平:太平。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處江湖之遠則憂君                  其___________
(2)自數(shù)十年                                是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與成語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BR>A.予嘗古仁人之心與         不甚解
B.然則何時而耶                 怏怏不
C.或請以重法以禁之             鴻鵠
D.不暇廉恥耳                    溫知新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用重法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問題。
(1)甲文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曠達胸襟。
(2)乙文中唐太宗認為防止盜竊的三種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乙文中可以看出,作為國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用甲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