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重慶部分區(qū)縣聯(lián)考高一地理上期半期考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共50分)
1.右圖中能正確說明天體系統(tǒng)大小的含義是( )
A.①太陽系②總星系③銀河系④地月系
B.①地月系②太陽系③銀河系④河外星系
C.①太陽系②總星系③河外星系④銀河系
D.①地月系②太陽系③銀河系④總星系
2.太陽的主要成分是( )
A. H和He B. H和O C. N和O D. Fe和Al
3.在①北京 ②上海 ③重慶 ④拉薩四個城市中,按太陽年輻射總量從多到少排列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②③
4.下列關于太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太陽的大氣從外到里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 B. 黑子分布在日冕層
C. 耀斑活動劇烈時,要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 D. 黑子變化周期為76年
5.下列關于地球自轉(zhuǎn)的角速度和線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表面各點的角速度都大約為150/小時 B.地球表面各點的線速度都相等
C.地球表面各點的角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D.地球表面各點的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6.下列屬于宇宙空間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是( )
A.建立空間太陽能發(fā)電站 B.在“神舟”七號飛船上做科學實驗
C.開發(fā)月球上的礦產(chǎn) D.開發(fā)小行星上的礦產(chǎn)
7.右下圖中的圓圈表示地球的赤道,圓心表示極點,
圓圈外的箭頭表示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當從甲地向
極點方向發(fā)射導彈時,導彈前進的方向最有可能
的是( )
A.①方向 B.②方向
C.③方向 D.以上三個都不是
8.下列屬于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 )
A.晝夜更替 B.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C.四季更替 D.晝夜長短的變化
9.下圖為我國某河流示意圖,泥沙多淤積在( )
A.北岸 B.南岸 C.東岸 D.西岸
10.當重慶處于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時間是12月22日 B.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小值
C.南極圈處于極晝 D.赤道以南地區(qū)白晝達一年中的最小值
11.下列城市,自轉(zhuǎn)線速度最大的是( ) A.哈爾濱 B.北京 C.重慶 D.廣州
12.當?shù)厍蛱幱谶h日點時,下列各城市黑夜最短的是( )A.倫敦 B.上海 C.新加坡 D.開普頓
13.晴朗的大空呈現(xiàn)蔚藍色是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 )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折射作用
14.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日9:00,“神州六號”發(fā)射升空,在紐約(西五區(qū))唐人街
的華人歡欣鼓舞,他們收看直播的當?shù)貢r間應該為( )
A. 11日4:00 B. 11日20:00 C. 12日20:00 D. 13日20:00
讀“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圖”,回答15―16題: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目前的黃赤交角是66.5°
B.圖中角α是黃赤交角
C.地軸與黃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黃赤交角
D.黃赤交角度數(shù)即是南北回歸線的度數(shù)
16.假設黃赤交角變?yōu)?0°,則( )
A.寒帶的范圍變小
B.溫帶的范圍變大
C.熱帶的范圍變大
D.五帶范圍無變化
17.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是( ) A.低緯環(huán)流 B.熱力環(huán)流 C.大氣環(huán)流 D.季風環(huán)流
18.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大氣對地面保溫作用的是( )
A.多云的夜晚,氣溫較高 B.晴朗的天空呈現(xiàn)蔚藍色
C.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 D.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
19.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的大氣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氣 C.臭氧 D.氟氯烴
20.下圖是某地天氣系統(tǒng)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地氣溫高于②地的氣溫
B.①地吹偏北風,③地的吹偏南風
C.②地和③地正在降水
D.該地位于南半球
21.深秋和寒冬人們用人造煙幕來防御霜凍,其原理是( )
A.增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 B.增強大氣逆輻射
C.增強地面長波輻射 D.增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
22.右圖為南半球等壓線分布示意圖,
風向正確的是( )
23.下列①②③④四地晝夜溫差的大小
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24.下列四幅風帶圖中,屬于北半球中緯西風帶的是( )
25.重慶地區(qū)的伏旱天氣是下列哪個天氣系統(tǒng)( )
二.綜合題:(共50分)
26.讀下圖,按要求完成以下問題:(12分) ⑴圖中所示的節(jié)氣是 。
⑵該日,正午太陽高度為90º的緯線是
⑶此刻,D點的地方時是 點。
⑷此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區(qū)是
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區(qū)是
⑸五帶的劃分:BD之間屬于 帶,
AB之間屬于 帶。
⑹該日,A點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
B點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
⑺比較該日ABCDE五點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 > > > > 。
⑻比較該日ABCDE五點的夜長: > > > > 。
⑼比較ACD三點的線速度的大小: > > 。
27.讀地球公轉(zhuǎn)到“二分二至”的位置示意圖(從地球北極上空俯視),回答:(10分)
⑴圖中B代表的節(jié)氣名稱 ,C代表的節(jié)氣日期是 月 日。
⑵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轉(zhuǎn)速度接近最快的是 ,接近最慢的是 。
⑶地球由A向B運動時,太陽直射點是向 方向移動。南極附近發(fā)生極晝現(xiàn)象的
范圍逐漸 (增大、減小)。在此時段內(nèi), 半球的晝漸長。
⑷地球處在 點位置時,北半球的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小值。
⑸甲、乙分別處于A、B、C、D四點中的哪一點?甲圖 ,乙圖 。
28.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⑴垂直分層名稱:
A 層,B 層,
C 。
⑵A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原因是
。
⑶B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原因是
。
⑷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關系最為密切、
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的是 層,
對飛機高空飛行有利的是 層,
能反射無線電短波的是 層。(填字母)
29.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⑴該圖表示的是______(1或7)月季風圖。
⑵ABC三地中,屬于印度低壓的是______。
⑶E為_________季風,F(xiàn)為________季風。
⑷E季風的主要成因是
。
⑸F季風的主要成因是
。
⑹從圖中可以看出,E季風和F季風都來自
(陸地或海洋),故該季節(jié)降水
較 (多或少)。
30.分析北半球某地的天氣系統(tǒng)示意圖,請回答:(10分)
⑴圖中CD屬于高壓中心的是
。
⑵圖中CD屬于氣旋的是 。
⑶D天氣系統(tǒng)的氣流在垂直方向是
。
C天氣系統(tǒng)的氣流在水平方向是
呈 時針方向旋轉(zhuǎn)輻 。
⑷圖中的風向:A處為 風,
B處為 風。
⑸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未來氣溫將要降低的是 ,氣溫將要升高的是 。
⑹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正在發(fā)生降水的是 和 。
2008年重慶部分區(qū)縣聯(lián)考高一地理上期半期考試題
第十二單元 化學與生活
本單元是一個涉及面很寬的課題,涉及初中教材許多單元的內(nèi)容。本單元著重介紹了三方面的內(nèi)容,即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和有機合成材料。按知識內(nèi)容看,它們不是初中化學的核心內(nèi)容,屬于知識的擴展與應用的范疇。因此課程標準對它們的教學要求不高,多屬于“知道”、“了解”的層次。但是這些知識有利于聯(lián)系社會實際,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編寫了閱讀資料以及調(diào)查研究、課堂討論、家庭小實驗等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和參加活動的方式,認識吸煙、居室裝修、污染和食物霉變等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以及“白色污染”對環(huán)境的破壞,從而提高抵御有害物質(zhì)的侵害、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課題1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目的要求:1.了解營養(yǎng)素是指蛋白質(zhì)、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類物質(zhì)。
2.了解蛋白質(zhì)、糖類、油脂、維生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了解上述營養(yǎng)物質(zhì)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重點:蛋白質(zhì)的學習
難點:了解蛋白質(zhì)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及營養(yǎng)價值。
教學過程:
本課題簡單介紹了蛋白質(zhì)、糖類、油脂、維生素對人體的營養(yǎng)作用,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這幾類物質(zhì)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了解正常安排飲食和從體外攝取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對人的生長、發(fā)育等生命需求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要讓學生知道蛋白質(zhì)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zhì),是機體生長及修補受損組織的原料,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其次要讓學生通過血紅蛋白和酶的實例,知道蛋白質(zhì)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執(zhí)行著各種功能,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為了維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動,必須注意防止有害物質(zhì)(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對人的肌體蛋白質(zhì)的侵害。
在糖類的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淀粉食物的主要功用是為機體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為葡萄糖并在體內(nèi)消化吸收的簡單過程。
教學建議
1.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jié)合日常生活實例讓學生了解各營養(yǎng)素的作用和來源,使學生知道合理飲食的重要性。
2.要注意將切入點落在這些營養(yǎng)物質(zhì)對生命活動的意義上,即給學生作一些常識性的介紹。教學中要回避結(jié)構問題,因為這幾類物質(zhì)的結(jié)構都比較復雜,尤其是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書中列出的血紅素結(jié)構圖和血紅蛋白的結(jié)構示意圖,只是讓學生有一個印象──血紅蛋白輸氧功能與結(jié)構有關,而不要求理解這些圖示。
3.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調(diào)查、參觀、討論等活動,認識吸煙、居室裝修污染和食物霉變等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并提出防止這些危害的建議。
一:蛋白質(zhì)
師;蛋白質(zhì)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nèi),是組成細胞的基礎物質(zhì)。請列舉生物體內(nèi)哪些器官含蛋白質(zhì)較多?
生:動物的肌肉、皮膚、血液、乳汁、毛發(fā)、蹄、角等含蛋白質(zhì)較多。
生:植物的各種器官,尤其是種子含蛋白質(zhì)最多(例如麥粒中含18%)。
師:由此可見,生命是蛋白質(zhì)存在的一種方式。這種跟生命現(xiàn)象密切相關的蛋白質(zhì),它的組成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先通過實驗分析。
【實驗】 1.分別抽取兩根棉布條和毛料纖維,放在火焰上灼燒、聞味。
師:由上述實驗現(xiàn)象能得出哪些結(jié)論?(經(jīng)議論后回答。)
生:根據(jù)可燃且有焦臭味,說明棉布和毛料除含有碳、氫、氧元素外,還含有其它元素。
師:蛋白質(zhì)里含有氮元素,還普遍含有硫元素。
蛋白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很大,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分子量可達幾萬、幾十萬乃至上千萬。例如,核蛋白的分子量就超過兩千萬。我們在生物課上已經(jīng)知道,如此龐大的高分子化合物,也是由基本結(jié)構單元構成的,即氨基酸。蛋白質(zhì)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α一氨基酸。請列舉生物課中已熟悉的幾種簡單的氨基酸。
〔評注:利用學生已學過的生物學知識,不僅簡捷自然,也有利于化學學科與其它相關學科的聯(lián)系,開闊學生視野!
生;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
(通過投影介紹幾種重要的α-氨基酸,并對α-碳原子加以說明。)
師;現(xiàn)在從動植物體內(nèi)蛋白質(zhì)水解產(chǎn)物中分離出來的氨基酸有幾百種。但是,構成主要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只有20多種。
師;2O多種氨基酸跟蛋白質(zhì)的關系,好像字母跟單詞的關系,它們可以形成無數(shù)種蛋白質(zhì)。不同的蛋白質(zhì),組成的氨基酸種類和排列順序各不相同,所以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是很復雜的。研究蛋白質(zhì)的合成和結(jié)構,從而進一步探索生命的本質(zhì),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質(zhì)――結(jié)晶牛胰島素。1971年又合成豬胰島素,在人類揭開生命奧秘的偉大歷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師:蛋白質(zhì)變性凝結(jié)后喪失可溶性,還失去生理活性。
生:(1)醫(yī)療上高溫消毒殺菌,就是利用加熱使蛋白質(zhì)凝固,從而使細菌死亡。
(2)誤服重金屬鹽,可以服用大量牛乳、蛋清或豆?jié){,以吸收重金屬鹽解毒,免使人體蛋白質(zhì)變性中毒。
(3)用衛(wèi)生酒精擦洗皮膚,能使皮膚表面附著的細菌(體內(nèi)的蛋白質(zhì))凝固變性而死亡,達到消毒殺菌,避免感染的目的。
(4)甲醛使蛋白質(zhì)凝固變性,使標本透明而不渾濁,說明甲醛溶液能長期保存標本,不影響展示效果。
蛋白質(zhì)的應用
(1)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
(2)工業(yè)上的應用
①紡織工業(yè)――蠶絲、羊毛
②皮革工業(yè)――動物毛皮經(jīng)鞣制后作原料
③感光材料工業(yè)――動物膠(白明膠)是制感光材料的片基
④塑料工業(yè)――制酪素塑料
酶是有生物活性(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質(zhì)。它有高效專一的催化活性。
蛋白質(zhì)的組成
蛋白質(zhì)是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它存在于一切活細胞中,是細胞里最復雜、變化最大的一類分子。一切重要的生命現(xiàn)象和生理機能,就是由組成生物體的無數(shù)蛋白質(zhì)分子活動來體現(xiàn)的。1839年德國化學家米爾德(G.T.Mulder)給這類化合物起名叫做蛋白質(zhì)(protein),意思是“頭等重要的”。
蛋白質(zhì)是一種化學結(jié)構非常復雜的含氮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C、H、O、N等元素組成。有的蛋白質(zhì)中還含有S、P(如牛奶中的奶酪蛋白)、Fe(血中的血紅蛋白)、Mg(綠色蔬菜中的葉綠蛋白)、I(甲狀腺中的甲狀腺球蛋白)等其他元素。其中四種主要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C 5l%~55%,H 5.5%~7.7%,O 19%~24%,N 15%~18%。多數(shù)蛋白質(zhì)的分子量范圍在 l.2萬至100萬之間。含氮是蛋白質(zhì)組成上的特征,且各種蛋白質(zhì)的含氮量很接近、其平均值為 16%。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zhì)的基本單位,也是蛋白質(zhì)降解后的最終產(chǎn)物。幾乎所有的蛋白質(zhì)都是由不同數(shù)目的氨基酸以肽鍵(酰胺鍵)連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迄今從各種生物體中發(fā)現(xiàn)的氨基酸已有180多種,但參與蛋白質(zhì)組成的氨基酸只有20種。除脯氨酸外,這些氨基酸在結(jié)構上的共同特點是氨基均連在與羧基相鄰的 α 碳原子上,因而稱為 α-氨基酸。這20種氨基酸中,有一些是人體需要,但人體內(nèi)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遠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而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成年人的必需氨基酸有8種,如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賴氨酸。對于兒童,組氨酸和精氨酸也是必需的,故共有10種兒童必需氨基酸。另一些是非必需氨基酸,是指能在人體內(nèi)合成或可以由其他氨基酸轉(zhuǎn)變而成的氨基酸。如人體內(nèi)的酪氨酸可由苯丙氨酸轉(zhuǎn)變而成。為了良好的營養(yǎng),要在日常飲食中含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不過對生命來說,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同樣需要,只是前者可以由人體從其他化合物制得。
蛋白質(zhì)的生理功能
蛋白質(zhì)是生命的基礎,沒有蛋白質(zhì)就沒有生命。人體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是蛋白質(zhì)。據(jù)估算,人體中的蛋白質(zhì)分子多達10萬種,蛋白質(zhì)占人體重的15%~18%、干重的50%。肌肉、皮膚、血液、酶、乳汁以及毛發(fā)等都是由不同的蛋白質(zhì)構成的。蛋白質(zhì)是重要的營養(yǎng)素。人們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zhì),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作用下,經(jīng)過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體吸收后,重新結(jié)合成人體所需的各種蛋白質(zhì),或者以氨基酸的形式發(fā)揮各種生理機能,維持生命活動。它們供給肌體營養(yǎng),執(zhí)行保護功能,負責機械運動,控制代謝過程。
蛋白質(zhì)的主要食物來源
人體主要通過食物攝取自己所需的蛋白質(zhì)。食物蛋白質(zhì)分為動物性蛋白質(zhì)和植物性蛋白質(zhì)。動物性蛋白質(zhì)來源于魚、畜禽肉、蛋、乳類等,因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shù)量充足,而且各種氨基酸的比例與人體需要基本符合,容易吸收利用。這類蛋白質(zhì)屬于完全蛋白質(zhì)。植物性蛋白質(zhì)主要來源于豆類、硬果類、薯類、蔬菜類等食物,它們所含的氨基酸人體可自行制造,屬于不完全蛋白質(zhì)。但含有豐富蛋白質(zhì)的豆、硬殼果類等植物性食品也含有較多的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一些常見食物中蛋白質(zhì)的含量見下表
100 g常用食物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
食物
蛋白質(zhì)含量/g
食物
蛋白質(zhì)含量/g
豬肉
13.3~18.5
玉米
8.6
牛肉
15.8~21.7
高梁
9.5
羊肉
14.3~18.7
小米
9.7
雞肉
21.5
大豆
39.2
鯉魚
17~18
豆腐
4.7
雞蛋
13.4
花生
25.8
牛奶
3.3
白菜
1.1
大米
8.5
紅薯
1.3
小麥
12.4
馬鈴薯
2.3
蛋白質(zhì)所含氨基酸的品種、數(shù)量和比例,決定蛋白質(zhì)的營養(yǎng)價值。食物蛋白質(zhì)氨基酸含量和比例愈接近人體蛋白質(zhì),或說所含必需氨基酸品種齊全、比例適當,它的營養(yǎng)價值就愈高。若幾種含有不同蛋白質(zhì)的食物混合食用,可以取長補短。如谷類蛋白質(zhì)缺乏賴氨酸,而色氨酸較多;大豆蛋白質(zhì)中則賴氨酸較多,色氨酸較少。如混合食品,可以使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提高 10%~32%。因此,在日常膳食中要提倡葷素搭配,注意食物種類多樣化,避免偏食。
酶:
1、酶是蛋白質(zhì),具有蛋白質(zhì)的特性;
2、酶是生物產(chǎn)生的催化劑。
酶作催化劑的優(yōu)點:
(1)脫離生物體不會失去催化能力;
(2)條件溫和、不需要加熱;
(3)反應速度快、效率高;
(4)具有專一性、無副反應。
二:糖類
糖類的主要代表物
類 別
結(jié)構特征
主 要 性 質(zhì)
重要用途
單糖
葡萄糖
( )
果糖
C6H12O6
葡萄糖的
同分異構體
白色晶體,易溶于水,有甜味
(比蔗糖甜)
食品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食品
麥芽糖
C12H22O11
食品
多糖
淀粉
(C6H12O5)n
由葡萄糖單元構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食品、
制___________、
乙醇
纖維素
(C6H12O5)n
紡織、造紙、
制_________、人造纖維
常見的葡萄糖、蔗糖、淀粉、纖維素等均屬于糖類。
糖類的組成和結(jié)構:糖類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有機物,通式為Cn(H2O)m。所以糖類又稱為碳水化合物。對通式的理解除應注意:
①該通式只說明糖類由C、H、O三種元素組成,并不反映糖類的結(jié)構;
②該通式的應用是有限度的,少數(shù)屬于糖類的物質(zhì)不一定符合通式,而少數(shù)物質(zhì)符合通式又不是糖類(如甲醛、乙酸等)。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多糖,它們的相互轉(zhuǎn)化關系為:
單糖
單糖(C6H12O6): 不能水解。如葡萄糖、果糖、核糖。
糖類 二糖(C12H22O11):能水解,一個分子的二糖水解生成二個分子的單糖。如蔗糖、麥芽糖等。
多糖[(C6H10O5)n]: 能水解,一個分子的多糖水解生成多個分子的單糖。如淀粉、纖維素
葡萄糖是白色晶體,有甜味,易溶于水。但不如蔗糖甜。
毒大米”的真兇──黃曲霉毒素
日前,一些媒體在顯著版面報道,我國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市場上查出"毒大米"數(shù)百噸,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根據(jù)部分省公布的“毒大米”樣本檢驗結(jié)果,所抽檢樣本的黃曲霉毒素B1的含量均嚴重超標。黃曲霉毒素具有很強的毒性,是強致癌物質(zhì),對此人們決不可掉以輕心。酷暑季節(jié),空氣濕熱。大米、花生、大豆等糧食,弄不好常常要長霉。在霉菌中有一種菌,叫黃曲霉菌,這種菌會分泌出一種致癌毒素──黃曲霉素素。經(jīng)過研究和鑒定,黃曲霉毒素是一類結(jié)構類似的微生物毒素混合物。目前已分離出的黃曲霉毒素有20多種。在紫外線照射下產(chǎn)生藍紫色熒光的為黃曲霉毒素B1和黃曲霉毒素B2,產(chǎn)生黃綠色熒光的為黃曲霉毒素G1和黃曲霉毒素G2等。其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常見、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黃曲霉毒素能在潮濕和8~46 ℃的溫度范圍內(nèi)繁殖,最適宜的溫度是30~38 ℃,相對濕度是80%~85%。黃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糧油及其制品,在發(fā)霉花生、玉米、谷類、豆類等中的含量最高。黃曲霉毒素在水中溶解度低,耐高溫,在一般的烹調(diào)條件下不易被完全破壞,花生炒制后可使黃曲霉毒素的量減少40%~60%。當加熱到280 ℃以上時,黃曲霉毒素的毒性才能被破壞。在NaOH堿性溶液中黃曲霉毒素易于被降解。黃曲霉毒素的毒性被列為極毒。其毒性為人們熟知的劇毒藥KCN的10倍,為砒霜的68倍。黃曲霉毒素也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zhì)之一,國際癌癥研究所將黃曲霉毒素確定為一級人類致癌物。黃曲霉毒素的毒性主要是對肝臟的損害,導致肝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糧油、食品受黃曲霉毒素污染嚴重的地區(qū),人類肝癌發(fā)病率也較高。我國江蘇啟東縣和廣西扶綏縣是肝癌的高發(fā)地區(qū),其原因就是那里的玉米、花生等容易霉變產(chǎn)生黃曲霉毒素所造成的。黃曲霉毒素還可以誘發(fā)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黃曲霉毒素對食品原料和成品的污染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一般說來。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食品污染較為普遍,其中以花生和玉米的污染最為嚴重。目前,有60多個國家制訂了食品和飼料中黃曲霉毒素限量標準和法規(guī)。我國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的最高允許量有嚴格規(guī)定(見下表)。
中國規(guī)定食品中黃曲霉霉素B1最高允許量
食品
最高允許量/μg?kg-1
玉米、花生及其制品
20
大米、食用油類(花生油除外)
10
其他糧食、豆類、發(fā)酵食品
5
嬰兒食品
不得檢出
黃曲霉毒素的發(fā)現(xiàn)
黃曲霉毒素是20世紀60年代才被發(fā)現(xiàn)的。當時,在美國東南部一些農(nóng)場中,有大約 10萬只火雞不明原由地突然死亡,一時間造成了極度恐慌和不安,其震驚的程度不亞于二三年前的瘋牛癥!關于病因當時也弄不清,只得取名為X病,這就是英國有名的“火雞X病”事件。后來經(jīng)過食品、毒理和細菌學方面專家的通力合作,終于找出了引起火雞大批死亡的原因:他們從飼料玉米粉中分離出一種前所未知的由黃曲霉菌產(chǎn)生的毒素,命名為“黃曲霉毒素”。
淀粉是白色、無氣味、無味道的粉末狀物質(zhì),不溶于冷水(在熱水里淀粉顆粒會破裂,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懸浮在水里,形成膠狀淀粉糊,這一過程稱為糊化作用),糊化是淀粉食品加熱烹制時的基本變化,也就是常說的食物由生變熟。(2)多咱植物的各部分 組織內(nèi)均含有淀粉,但主要是儲藏在種子及根內(nèi)?脊艑W家發(fā)現(xiàn)幾千年前的麥粒,仍然可以發(fā)芽,表明淀粉的結(jié)構在這樣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都沒發(fā)生變化
三:油脂
油脂的概念:高級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
說明:(1)油脂屬于酯類,油脂只是甘油和高級脂肪酸所形成的酯。
(2)油脂是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溶沸點,液態(tài)的油通常認為是油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故態(tài)的脂通常認為是硬脂酸和軟脂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甘油中的三個羥基可以完全被酯化,也可以部分的酯化,既可以是同種脂肪酸也可以是不同的脂肪酸。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師:由植物的種子榨出的油,動物的脂肪榨出的油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油脂類物質(zhì),雖然它與我們朝夕相處,大家對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教師:展示油、脂肪實物,觀察色、味、態(tài)]
生:觀察回答 脂肪:白色、香味、固態(tài)。油:黃色(褐色)、香味、液態(tài)
[(增加實驗)生甲:上講臺做油、脂肪溶解性實驗。分別向盛有苯、汽油、水的三支試管中滴入少量的花生油觀察,分別向盛有苯、汽油、水的三支試管中滴入少量的脂肪油觀察]
生甲:(1)油脂比水輕(2)油脂易溶于有機溶劑、不溶于水。
油脂的消化與吸收
油脂進入小腸后即和膽鹽混合,膽鹽能使油脂乳化成微滴,還可以使脂肪酶的活力增強,因此,膽鹽是處使油脂消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小腸內(nèi)接近中性的環(huán)境,也有利于脂肪酶的作用。胰液中含有消化油脂的脂肪酶,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油脂被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小腸既能吸收完全被水解的脂肪,也可吸收部分被水解或未經(jīng)水解的油脂微滴,吸收后,主要經(jīng)淋巴系統(tǒng)進入血液循環(huán),也有小部分經(jīng)門靜脈進入肝臟。未被小腸吸收的油脂進入大腸后,被細菌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再加以吸收。
由淋巴系統(tǒng)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中的脂肪或由甘油與脂肪酸在肝臟內(nèi)合成的脂肪是與脂蛋白結(jié)合在一起運送的。脂肪在脂肪組織中,經(jīng)β-脂蛋白酶水解成游離的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再合成脂肪而儲存起來
油――在室溫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態(tài)叫做油。
脂肪――在室溫下,動物油脂通常呈固態(tài),叫做脂肪。
油脂的合成:由多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
油脂的化學成分:高級脂肪酸甘油酯。
油脂的組成元素:C、H、O
油與脂肪狀態(tài)不同的本質(zhì)原因?
【回答】
因為“酯的熔點”的高低與其所含“烴基”飽和度的高低有關。烴基飽和度高則酯的熔點高;烴基飽和度低則酯的熔點低。(1)“油”所含“烴基”的飽和度低,則其熔點低,常溫下呈液態(tài)。(2)“脂肪”所含“烴基”的飽和度高,則其熔點高,常溫下呈固態(tài)。
平日家中做湯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
衣服上的油漬能用汽油洗凈。
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漬,觀察現(xiàn)象。
振動盛有食用油的試劑瓶,觀察現(xiàn)象。
用手摸食用油,可以感覺到_______。
【分組探索實驗】分組進行有關“油脂的物理性質(zhì)”的實驗。
現(xiàn)象: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
結(jié)論:(1)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食用油不溶于水。
現(xiàn)象:布片上的油漬能用汽油擦洗干凈。
結(jié)論:食用油易溶于汽油。
現(xiàn)象:食用油的粘度比較大。
結(jié)論:食用油的粘度比較大。
感覺到:食用油的油膩感明顯。
油脂的物理性質(zhì)
a. 油脂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b.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如汽油)。
用于:用有機溶劑提取植物種子里的油。
c. 油脂的粘度比較大。
d. 油脂的油膩感明顯。
e. 油脂本身是一種較好的溶劑,能溶解一些脂溶性維生素。
應用:進食一定量的油脂能促進人體對食物中含有的維生素的吸收。
f. 熔點:油脂熔點的高低與其所含“烴基”飽和度的高低有關。烴基飽和度高則脂的熔點高;烴基飽和度低則脂的熔點低。
油脂是人類的主要食物之一。
我們在日常飲食中應該合理攝到油脂,而且應該少吃飽和度高的油脂,多吃油脂容易患高血脂癥。
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硬化油”性質(zhì)穩(wěn)定,不易變質(zhì),便于運輸;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油脂中各種脂肪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油脂
飽和脂肪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
不飽和脂肪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椰子油
93
6
1
玉米油
14
29
57
棉子油
26
22
52
豬 油
44
46
10
橄欖油
15
73
12
棕櫚油
57
36
7
花生油
21
49
30
紅花油
10
14
76
豆 油
14
24
62
向日葵油
11
19
70
四:維生素
維生素的分類、功能和來源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極少,在人體內(nèi)含量甚微。與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不同,維生素在人體內(nèi)不能產(chǎn)生熱量,也不參與人體細胞、組織的構成,但卻參與調(diào)節(jié)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fā)育,預防某些疾病,并能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因此,維生素是人體生長和健康所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素。人體若缺少了維生素,新陳代謝就會發(fā)生紊亂,就會產(chǎn)生各種維生素缺乏病,如壞血病、腳氣病、凝血病和夜盲癥等。這些病看起來不是什么重癥,但如不加治療,對人體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因此,維生素既是營養(yǎng)品又是藥品。維生素在人體內(nèi)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但由于人體對各種維生素的需要量并不大(一般都在毫克級),只要注意平衡膳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一般不會引起維生素缺乏癥。若發(fā)生維生素缺乏癥,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富含維生素的食品或維生素制劑(如魚肝油、干酵母及維生素C、E、K等)。維生素種類多,化學性質(zhì)與分子結(jié)構差異很大,其分類一般按其溶解性,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都溶于脂肪和脂溶劑,而不溶于水,可隨脂肪為人體吸收并在體內(nèi)儲積,排泄率不高。水溶性維生素能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或脂溶劑,吸收后體內(nèi)貯存很少,過量的多從尿中排出。
重要維生素的分類、功能和來源
分 類
名稱
生理營養(yǎng)功能
來源
脂溶
性維
生素
VA(視黃醇)
合成視紫紅質(zhì),防治干眼病、夜盲癥、視神經(jīng)萎縮,促進生長
魚肝油、綠色蔬菜
VD(抗佝僂病維生素)
調(diào)節(jié)Ca、P代謝,預防佝樓病和軟骨病
魚肝油、蛋黃、乳類、酵母
VE(生育酚)
預防不育癥和習慣性流產(chǎn),抗氧化劑
雞蛋、肉、肝、魚、植物油
VK(凝血維生素)
凝血酶原和輔酶Q的合成,促進血液凝固
菠菜、苜蓿、白菜、肝
水溶
性維
生素
VB1(硫胺素)
抗神經(jīng)炎,預防腳氣病
酵母、谷類、肝、豆、瘦肉
VB2(核黃素)
預防舌及口角炎,促進生長
酵母、肝、蛋、蔬菜
VPP(尼克酸、煙酸)
預防癩皮病,形成輔酶Ⅰ、Ⅱ的成分
酵母、米糠、谷類、肝
VB6(砒哆醇)
預防皮炎,參與氨基酸代謝
酵母、五谷、肝、蛋、乳
VB11(葉酸)
預防惡性貧血
肝、植物的葉
VB12(鈷胺素、輔酶B12)
預防惡性貧血
肝、肉、蛋、魚
VH(生物素)
預防皮膚病,促進脂類代謝
肝、酵母
VC(抗壞血酸)
預防壞血病,還原劑,促進膽固醇代謝
新鮮蔬菜和水果
纖維是素是白色、無氣味、無味道具有纖維狀結(jié)構的物質(zhì)。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機溶劑。
課題2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目的要求:1: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了解某些元素(如鈣、鐵、鋅等)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識。
2:初步學會運用多種手段(特別是網(wǎng)絡)查找資料,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獲取有用信息;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分享
重點:無機鹽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難點: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教學過程:
本課題包括人體的元素組成和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兩部分內(nèi)容,較詳細地敘述了組成無機鹽的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教材介紹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并介紹了鈣、鈉、鉀、鐵、鋅、硒、碘、氟幾種元素的生理功能。為了正確理解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類,而必需元素也有一個合理攝入量問題,攝入過多、過少均不利于人體健康。這將使學生認識到,不經(jīng)醫(yī)生診斷,盲目食用某些元素的營養(yǎng)補劑是有害的
人體內(nèi)主要物質(zhì)的含量
化合物
質(zhì)量分數(shù)/%
化合物
質(zhì)量分數(shù)/%
蛋白質(zhì)
糖類
脂肪
15~18
1~2
10~15
無機鹽
水
其他
3~4
55~67
1
鈣在人體中的存在
鈣是人體含量較多的元素,僅次于氧、碳、氫、氮。成人體內(nèi)含1 000g~1 200 g的鈣,約占人體質(zhì)量的2%,其中99%以上存在于骨骼中,1%存在于軟組織、細胞外液和血液中。體液中的鈣有3種形式,即離子鈣、有機酸復合的擴散性鈣復合物和蛋白質(zhì)結(jié)合鈣。
每日食中鈣的供給量
組別
鈣的供給量/mg
組別
鈣的供給量/mg
嬰幼兒
青少年
成年人
400~800
1 000~1 200
800
母乳期
絕經(jīng)婦女
老年人
1 000~2 000
1 200~1 500
1 000~1 200
常見食物中的含鈣量(mg/100 g)
名稱
含鈣量
名稱
含鈣量
名稱
含鈣量
名稱
含鈣量
標準米
標準粉
蝦皮
瘦豬肉
瘦牛肉
豇豆
豌豆
核桃仁
10
24
200
11
6
100
84
119
瘦羊肉
瘦雞肉
蛋黃
干酪
奶酪
腐竹
花生仁
油菜
15
11
134
900
590
280
67
140
牛奶
人奶
發(fā)菜
銀耳
木耳
榛子仁
大白菜
120
34
767
380
357
316
61
紫菜
大豆
豆腐絲
青豆
黑豆
韭菜
蠶豆
343
367
284
240
250
105
93
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是針對傳統(tǒng)化學提出來的一個新概念。傳統(tǒng)化學工業(yè)在為人類創(chuàng)造巨大的物質(zhì)財富的同時,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廢氣、廢水和廢渣,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造成了難以估計的破壞。綠色化學是在“廢物最小化”概念指導下提出的,又稱把污染消除在源頭,對環(huán)境有益的化學,其特點為:(1)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2)反應在無毒、無害條件下進行。(3)化學產(chǎn)品應具有高度選擇性,反應副產(chǎn)品極少,甚至實現(xiàn)零排放。(4)產(chǎn)品既滿足物美價廉的傳統(tǒng)標準,又對環(huán)境有益。
課題3 有機合成材料
目的要求:1:.了解有機化合物和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特點。
2:.知道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性能和用途。
3:.認識有機合成材料的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學習化學的重要價值,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和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情感。
重點:
難點:
教學過程:
本課題包括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合成材料兩部分內(nèi)容。
第一部分有機化合物中的“活動與探究”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學生通過填寫并分析一些具體物質(zhì)的化學式、組成元素和相對分子質(zhì)量,自己歸納出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的區(qū)別。同時,教材從有機化合物中原子之間的結(jié)合方式的不同說明了其數(shù)目異常龐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主要介紹了常見的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機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學生充分認識化學與生活、生產(chǎn)的密切聯(lián)系,以及材料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這是本課題的重點。教材還從結(jié)構與性質(zhì)的密切關系的角度介紹了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結(jié)構特點和主要性質(zhì)(熱塑性和熱固性)。此外,教材還介紹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徑和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關注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
有機合成材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因此,可以讓學生課前收集樣品,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diào)查,以使學生對合成材料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用有一個直接的認識。
.雖然教材中關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結(jié)構、性質(zhì)和用途之間的關系論述不多,但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建立結(jié)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物質(zhì)用途的基本觀點。
.要使學生樹立辯證地看問題的觀點,認識到雖然合成材料在人類社會的進步中起著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如“白色污染”。
組織教材中的討論“使用塑料的利與弊”要體現(xiàn)開放性。可在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討論時將學生分組,還可補充除教材以外的參考論點,以增強辯論性。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意識,以及珍惜資源、愛護環(huán)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zhì)的觀念。
應及時補充有機合成材料發(fā)展的新成就、新進展,以開闊學生的視野。
有機合成化學
這是有機化學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它是創(chuàng)造新有機分子的主要手段和工具,發(fā)現(xiàn)新反應、新試劑、新方法和新理論是有機合成的創(chuàng)新所在。1828年德國化學家維勒(F.Whler)用無機物氰酸銨的熱分解方法,成功地制備了有機物尿素,揭開了有機合成的帷幕。100多年來,有機合成化學的發(fā)展非常迅速。
有機合成發(fā)展的基礎是各類基本合成反應,不論合成多么復雜的化合物,其全合成可用逆合成分析法(Retrosynthesis Analysis)分解為若干基本反應,如加成反應、重排反應等。每個基本反應均有它特殊的反應功能。合成時可以設計和選擇不同的起始原料,用不同的基本合成反應,獲得同一個復雜有機分子目標物,起到異曲同工的作用,這在現(xiàn)代有機合成中稱為“合成藝術”。在化學文獻中經(jīng)?梢钥吹侥骋挥袡C化合物的全合成同時有多個工作組的報導,而其合成方法和路線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去評價這些不同的全合成路線呢?對一個全合成路線的評價包括:起始原料是否適宜,步驟路線是否簡短易行,總收率高低以及合成的選擇性高低等。這些對形成有工業(yè)前景的生產(chǎn)方法和工藝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現(xiàn)代有機合成的發(fā)展方向。
復合材料
將不同功能和性能的多種材料用化學方法使其結(jié)合成一體,將產(chǎn)生具有某些特殊性能并優(yōu)點互補的新型復合材料。復合材料主要有以下幾類:
(1)聚合物基復合材料主要是指纖維增強聚合物材料。如將碳纖維包埋在環(huán)氧樹脂中使復合材料強度增加,用于制造網(wǎng)球拍、高爾夫球棍和滑雪橇等。玻璃纖維復合材料是玻璃纖維與聚酯的復合體,可以用于結(jié)構材料,如汽車和飛機中的某些部件、橋體的結(jié)構材料和船體等,其強度可與鋼材相比。增強的聚酰亞胺樹脂可用于汽車的塑料發(fā)動機,使發(fā)動機質(zhì)量減小,節(jié)約燃料。
(2)陶瓷基復合材料為改變陶瓷的脆性,將石墨或聚合物纖維包埋在陶瓷中,制成的復合材料有一定的韌性,不易碎裂,而且可以在極高的溫度下使用。這類陶瓷基復合材料可望成為汽車、火箭發(fā)動機的新型結(jié)構材料。金屬網(wǎng)陶瓷基材料具有超強剛性,可作為防彈衣的材料。
(3)金屬基復合材料在金屬表面涂層,可以保護金屬表面或賦予金屬表面某種特殊功能,如金屬表面涂油漆可以抗腐蝕;金屬表面作搪瓷內(nèi)襯可制造化學反應釜;金屬表面鍍鉻可使表面光亮;金屬表面涂以高分子彈性體賦予表面韌性,可作為抗氣蝕材料用于水輪機、汽輪機的不銹鋼葉片上,延長其使用年限;在純的硅晶片上復合多層有專門功能的物質(zhì)可用于計算機的集成電路片。近年來出現(xiàn)的鋁?硼纖維,其比強度為鋁合金的2倍,比模量為鋁合金的3.5倍,用于飛機,質(zhì)量可減小23%~40%。銅?鎢纖維可耐1 100 ℃~1 300 ℃的高溫。其他復合材料如在醋酸纖維片上涂上氯化銀及多層不同的染料化學品便成了彩色膠片。在木材上浸漬高分子單體,經(jīng)引發(fā)聚合后就可制成表面光潔、內(nèi)部結(jié)構增強的木材?聚合物復合材料。混凝土高聚物復合材料可使混凝土增強和增韌。總之,不同材料的復合是研究新型材料的一個發(fā)展方向。
廢棄塑料的資源化
利用回收的廢塑料使之資源化的方法雖然很多,但主要有如下三種:
(1)直接作為材料:這種方法常稱為材料再循環(huán)(Material Recycle)。對于材料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廢棄的熱塑性塑料制品,可以在進行分類、清洗后再通過加熱熔融,使其重新成為制品。然而收集到的廢塑料制品,常常由于所用材料無法迅速辨認而給再利用帶來困難。極性的聚氯乙烯與非極性的聚烯烴是不能很好混熔的,即或暫時熔在一起,也會很快破裂,而且即使是同一品種不同型號的塑料也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特性,因而廢塑料的分類成為再利用的關鍵。對于熱固性塑料制品,由于它的不熔、不溶性,再利用的途徑主要是把它粉碎后加入粘合劑作為加熱成型產(chǎn)品的填料。
(2)制單體和燃料油:這是一種化學再循環(huán)(Chemical Recycle)。把聚合體再轉(zhuǎn)變成單體的操作被看成是一種絕對循環(huán),但目前只有有機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加熱分解和聚酯的醇解比較容易實現(xiàn)。不過,由聚烯烴類制取乙烯、丙烯等單體的工藝也在研制中。
難制成單體的廢塑料則可以用來制造燃料油,其方法是將它放入外熱式加熱爐內(nèi),以分子篩等硅鋁酸鹽為催化劑,在加熱到430 ℃~460 ℃時,即裂解成低分子的石油烴,再通過分餾便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有用的液體燃料。但這時不應使用含氯、含氮類廢塑料,否則會產(chǎn)生氯化氫、氫氰酸等有害氣體,腐蝕設備和污染環(huán)境。
(3)制燃料氣這是一種熱再循環(huán)(Thermal Recycle),但嚴格地說它不是再循環(huán),只是有效地利用了燃燒時產(chǎn)生的熱能而已。所用的方法實際上是類似古老的燒木炭的熱裂化工藝,通過內(nèi)部直接加熱的內(nèi)熱式反應器來制造燃料氣體。熱裂后得到的氫和C1~C4氣體烴可直接供加熱燃燒。
我國制定的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
(1)組成 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由圖形、塑料代碼與對應的縮寫代號組成。其中圖形為帶三個箭頭的等邊三角形;0代表材質(zhì)類別為塑料,塑料代碼為0與阿拉伯數(shù)字順序號組合的號碼,位于圖形中央,分別代表不同的塑料;塑料縮寫代號位于圖形下方,見下表和下圖。
塑料名稱、 代碼與對應的 縮寫代號
聚酯 01 PET
高密度聚乙烯 02 HDPE
聚氯乙烯 03 PVC
低密度聚乙烯 04 LDPE
聚丙烯 05 PP
聚苯乙烯 06 PS
其他塑料代碼 07 Others
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示例
(2)顏色 一般為黑色,也可以用其他醒目的顏色,要求均不易褪色或脫落。模塑的可以與制品顏色相同。
(3)制作 可以采用模塑、印刷或噴涂等方法,但應不損害塑料包裝制品的性能。
(4)設置的數(shù)量 每件制品一般為一個,如有必要還可增加。
(5)設置的位置 一般應位于塑料包裝制品明顯處,如袋的正面、箱的四個側(cè)面、瓶(桶)體外側(cè)或底部。
導電塑料為什么能導電
導電塑料為什么能導電?這是目前科學家們正在探討的重要課題,并提出了一些觀點和論據(jù)。比較多的科學家認為,導電塑料能導電,是由于其中摻雜了碘一類的元素起了決定作用。
聚乙炔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組成的,其中的碳原子利用兩個電子與旁邊的碳原子結(jié)合(雙鍵結(jié)合),另一個電子與相反方向的碳原子結(jié)合(單鍵結(jié)合),剩下的一個電子與氫原子結(jié)合,聚乙炔就是由無數(shù)個這種結(jié)構組成的。與普通的塑料相比,碳原子由雙鍵和單鍵交替組成的塑料,具有電子容易流動的性質(zhì),如果在其中加入碘等雜質(zhì),電子就會被雜質(zhì)吸引,電子原來所在的位置就會出現(xiàn)空洞。于是,其他電子就會先后流動起來,以彌補這些空洞,從而產(chǎn)生了電流。
還有些科學家從電子能帶的概念來解釋塑料導電的原理。電子所處的能量狀態(tài)稱為能帶,填滿了電子的能帶(稱為滿帶)是不能導電的,沒有電子的能帶(稱為空帶)也不導電,塑料在沒有摻雜碘時,其原子結(jié)構中要么是完全填滿了電子的滿帶,要么是一個空帶,所以都不能導電。但摻雜了某種元素之后,原子中有些電子被釋放出來進入空帶,使其部分地填充電子,而從滿帶中逃離一些電子則使?jié)M帶部分地空缺,這樣就使本來不能導電的塑料具有了導電性。還有一些科學家對摻雜了碘的聚合物為什么能導電提出了新的理論,但有些問題至今還解釋不清。
導電塑料的前途
導電塑料的前途是廣闊的,人們正在不斷地研究和開發(fā)新產(chǎn)品。例如,人們期待開發(fā)通電后可以發(fā)光的導電塑料,這些材料在各種設備中有廣泛的用途。再比如,科學家們開發(fā)出的聚乙炔,具有碳原子直線結(jié)合的鏈式結(jié)構,日本筑波大學的赤木教授則成功地合成了具有螺旋狀鏈式結(jié)構的聚乙炔。如果使具有導電性的物質(zhì)呈螺旋狀,就可以制成電子零件中不可缺少的線圈和電磁鐵,精密地加工螺旋狀的聚乙炔,還可以制成分子大小的線圈和電磁鐵。此外,研究人員正在利用導電性塑料制作分子大小的電路,進行作為計算機計算基礎的二進制的研究,也許有一天筆記本電腦可以裝入手表中。
化學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從人類生活到社會發(fā)展,無不與化學有關。據(jù)統(tǒng)計,世界上化工產(chǎn)品的種類已達7萬種之多,化工總產(chǎn)值約為1萬億美元(中國約5 000億人民幣)。可以說,化學品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物質(zhì)生活,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zhì)量,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化學還在控制疾病、延長壽命、增加農(nóng)作物品種和產(chǎn)量、食物的儲存和防腐以及其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國防建設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化學品的生產(chǎn)、使用與處理,也給環(huán)境造成了較大的污染。起初人們試圖通過減少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來解決污染問題,而后又通過法規(guī)來對廢物的處理進行管理,F(xiàn)在,人們已充分認識到:最佳的環(huán)境保護方法是在源頭上防止污染的產(chǎn)生,而不是污染產(chǎn)生后再去治理。綠色化學作為從源頭上防止環(huán)境污染的一種重要策略和手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綠色化學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的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它可以詮釋為環(huán)境友好化學(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其核心內(nèi)涵是在反應過程和化工生產(chǎn)中,盡量減少或徹底消除使用和生產(chǎn)有害物質(zhì)。
綠色化學的口號最早產(chǎn)生于化學工業(yè)非常發(fā)達的美國。1990年,美國通過了一個“防止污染行動”的法令。1991年后,“綠色化學”由美國化學會(ACS)提出并成為美國環(huán)保署(EPA)的中心口號。經(jīng)過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綠色化學的研究者們總結(jié)出了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這些原則可作為實驗化學家開發(fā)和評估一條合成路線、一個生產(chǎn)過程、一個化合物是不是綠色的指導方針和標準:
?污染防止優(yōu)于污染形成后處理;
?設計合成方法時應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轉(zhuǎn)化至最終產(chǎn)品中;
?盡可能使反應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質(zhì)對人類和環(huán)境無毒或毒性很小;
?設計化學產(chǎn)品時應盡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盡量不用輔助劑,需要使用時應采用無毒物質(zhì);
?能量使用應最小,并考慮其對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的影響,合成方法應盡可能在常溫、常壓下操作;
?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驟;
?催化試劑優(yōu)于化學計量試劑;
?化學品應設計成使用后容易降解為無害物質(zhì)的類型;
?分析方法應能真正實現(xiàn)在線監(jiān)測,在有害物質(zhì)形成前加以控制;
?化工生產(chǎn)過程中各種物質(zhì)的選擇與使用,應使化學事故的隱患最小。
綜觀以上12條,可以看出:綠色化學提出的目標和任務不是被動地治理環(huán)境污染,而是要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
綠色化學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它包括了原料和能源的選擇和利用、試劑或溶劑的選擇和利用、產(chǎn)品的選擇與設計、催化劑與合成轉(zhuǎn)換等等。
一個化學反應的類型或合成路徑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初始原料的選擇決定的。一旦選定初始原料,許多后續(xù)方案即已確定,成為這個初始方案的必然結(jié)果?梢,原料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綠色化學在這一領域的主要任務就是尋找可替代的、對環(huán)境無害的原料。比如用生物質(zhì)代替石油。目前,絕大多數(shù)有機化學品是用石油作原料合成的。石油的煉制需要大量的能量,同時,石油煉制中往往需要加氧,而氧化過程是所有化學合成中污染最嚴重的過程。生物質(zhì)則可以避免上述的不利因素。生物質(zhì)包括樹木、草、農(nóng)作物、藻類以及其他任何通過光合作用可以生成的物質(zhì)。由于生物質(zhì)含有較多的氧元素,在產(chǎn)品制造中可以避免或減少氧化步驟造成的污染。同時,用生物質(zhì)作原料的合成過程比以石油作原料的過程的危害性小得多。而且,生物質(zhì)煉制中產(chǎn)生的新物質(zhì),還可作為石油化學煉制中的原料,進一步用于制造其他產(chǎn)品。
從能源的選擇上看,用生物質(zhì)代替石油也是一種"綠色"的選擇。石油與天然氣、煤、原子能等一樣,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生物質(zhì)則與太陽能、水力和水熱、風能、地熱等一樣,屬于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可以緩解或避免能源危機與環(huán)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不利影響。綠色化學不但關心原料的選擇,而且還關心被選擇的原料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即是否實現(xiàn)了"原子經(jīng)濟化"或向著"原子經(jīng)濟化"方向努力。"原子經(jīng)濟化"的概念是美國化學家特勞斯特(B.M.Trost)于1991年提出的,其主要內(nèi)容是化學反應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個原子,使它們都結(jié)合到目標分子(目標中的產(chǎn)物)中去,從而達到零排放(即沒有副反應,不生成副產(chǎn)物,更不能產(chǎn)生廢棄物)。原子經(jīng)濟化就好比我們要做一件衣服,既要完全合身,又要不出一點廢料,雖然說起來容易,但想真正實現(xiàn)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在全世界,每年都要拋棄幾百萬噸廢舊塑料,大部分丟入海洋。有些沒有拋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便在陸地上形成了白色污染。白色垃圾的分解需要50年之久,這是人們始料不及的。為了減輕白色垃圾的危害,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用無污染能降解的包裝材料代替塑料,用良性的和安全的餐具代替塑料餐具。紙制品雖然符合要求,但造紙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使已經(jīng)不多的森林被采伐,造成地球植被的破壞。另外,最令人頭痛的是,現(xiàn)代造紙工業(yè)仍是污染大戶,它給江河湖海造成的污染一點也不亞于塑料垃圾。那么,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有些化學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用淀粉制造包裝材料和餐具。淀粉的優(yōu)勢在于:無毒、來源豐富、價格低、易降解、降解產(chǎn)物無毒害等。當然,化學家仍沒有放棄對塑料本身采取措施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塑料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制造的,而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是由重復的基團組成的長鏈分子,化學家已經(jīng)找到一些方法來改變高分子化合物的結(jié)構,使它們?nèi)芙。如在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鏈的一定距離之間添加光敏基團,這些光敏基團在陽光的暴曬下,可以吸收輻射而使高分子化合物在此斷裂,斷裂以后的碎片是比較容易被生物降解的;或者在高分子化合物中引入一些基團,使它適合某些微生物的口味,這些微生物能使高分子化合物的長鏈分子斷裂為小碎片,小碎片進一步降解就比較容易了。
綠色化學不僅將為傳統(tǒng)化學工業(yè)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而且必將推進綠色能源工業(yè)及綠色農(nóng)業(yè)等的建立與發(fā)展。國際上對綠色化學十分重視。1995年,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設立了一個新獎項"總統(tǒng)綠色化學挑戰(zhàn)獎",從1996年開始,每年對在綠色化學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化學家和企業(yè)頒獎。1999年世界上第一本《綠色化學》雜志誕生。2000年,美國化學會出版了第一本綠色化學教科書。綠色化學必將在全世界的重視下繼續(xù)改變化學工業(yè)的面貌,這一趨勢將在本世紀更加強勁,并將出現(xiàn)嶄新的局面。
有機物與無機物的主要區(qū)別
性質(zhì)和反應
有 機 物
無 機 物
溶解性
多數(shù)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有些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機溶劑
耐熱性
多數(shù)不耐熱,熔點較低,一般在400 ℃以下
多數(shù)耐熱,難熔化,熔點一般比較高
可燃性
多數(shù)可以燃燒
多數(shù)不能燃燒
電離性
多數(shù)是非電解質(zhì)
多數(shù)是電解質(zhì)
化學反應
一般比較復雜,副反應多,反應速率較慢
一般比較簡單,副反應少,反應速率較快
問題: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塑料是聚乙烯塑料(如食品袋)和聚氯乙烯塑料(如電線包皮),它們的用途各不相同。聚乙烯制成的薄膜,可作食品、藥物的包裝材料,而用聚氯乙烯制成的薄膜不宜用來包裝食品。如何鑒別這兩種塑料呢?
實驗:把這兩種塑料燃燒,請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填寫下表。
燃燒時難易程度
燃燒物離火后的情況
火焰特征
燃燒時的氣味
燃燒時的狀態(tài)
聚乙烯(食品袋)
聚氯乙烯(電線包皮)
結(jié)論:簡易鑒別聚乙烯與聚氯乙烯的方法是:
無機物與有機物在性質(zhì)及反應上的差別只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不同的有機物有其特殊的性質(zhì)。例如,乙醇、乙酸、乙醛、丙酮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四氯化碳、二氟二溴甲烷等有機物不但不能燃燒,反而可以用來滅火;乙酸及其金屬鹽能在水溶液中電離;三氯乙酸是一種強酸;有些反應,如烷烴的熱裂解和三硝基甲苯的爆炸都是瞬間完成的,等等。
問題:家里如有一些青香蕉、綠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們盡快催熟,我們怎么辦呢?實驗:在有機化合物中,有一種叫做乙烯(C2H4)的物質(zhì),它是一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用它可以催熟果實。有趣的是水果在成熟的過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氣體,因此,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氣體可以催熟生水果。具體操作如下:把青香蕉等水果和熟蘋果放在同一個塑料袋里,系緊袋口。同樣,在另一塑料袋中放相同水果過幾天后再拿出來觀察、品嘗,兩袋中的水果變化相同嗎?兩袋中的現(xiàn)象是:
浙江省蕭山區(qū)蕭山八中2009屆高三模擬比賽(三)(理綜)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300分。
相對原子質(zhì)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第Ⅰ卷(選擇題 共126分)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本單元的鹽、化學肥料兩個課題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fā),通過生活中常見的鹽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化肥的作用、用途展規(guī)化學的句力。考慮到這一單元是初中階段無機化學知識的最后部分,在介紹常見的鹽和化肥的組成、用途和作用的同時,結(jié)合相關內(nèi)容對前面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了適當歸納、提高或延伸,如介紹了酸、堿、鹽的復分解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碳酸根離子的檢驗、分離提純物質(zhì)及化合物的分類(供選學)等。
本單元的特點是寓化學知識的學習與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于實際應用中,學用結(jié)合融為一體。
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
目的要求:1.了解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鈾和碳酸鈣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能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判斷酸、堿、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fā)生。
3.掌握碳酸根離子檢驗的方法。
4.學習蒸發(fā)操作技能并綜合運用相關操作分離、提純固體混合物。
重點:能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判斷酸、堿、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fā)生。
難點:能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判斷酸、堿、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fā)生。碳酸根離子檢驗的方法
教學過程:
食鹽是生活中最常見、人們最熟悉的鹽,也是學生最早認識的鹽。把鹽等同于食鹽是較常見的誤解。本課題一開始就在上一單元所學鹽的概念的基礎上,提醒學生注意這二者的區(qū)別,既有警示作用,說明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國民素質(zhì)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學生對鹽類概念的理解。教材接著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們常見的鹽也不止食鹽一種,進一步印證上述鹽類的概念,同時引出本課題主題──生活中常見的鹽。
本課題主要介紹了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四種鹽。考慮到后三種鹽在組成上的共性及相關內(nèi)容量的平衡,將四種鹽分為兩部分:一是氯化鈉,簡介氯化鈉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曬制,并由此引出粗鹽提純的活動與探究──學習蒸發(fā)操作,進一步訓練溶解、過濾等操作技能。二是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在簡要介紹了這三種鹽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過前面已學的碳酸鈣與鹽酸的反應及含碳酸鈣的建材被鹽酸腐蝕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鈉、碳酸氫鋼相關性質(zhì)的探討實驗,意在讓學生認識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氫根的鹽具有與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至此,在酸、堿、鹽的反應中,從生成物情況來說,學生已接觸過生成水的反應(中和)和生成氣體的反應,尚缺生成沉淀的反應,因此教材列舉了碳酸鈉與氫氧化鈣生成沉淀的反應,并由此概括出復分解反應的概念,進而由討論得出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引言]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接觸到的物質(zhì),有許多是鹽,如我們每天吃的食鹽、凈化水用的明礬、做豆腐用的石膏等。食鹽是一種物質(zhì),鹽是一類化合物,其含義不同。形形色色的“鹽”
說起“鹽”,你可能馬上就會想到食鹽,的確,在物質(zhì)的分類中,食鹽屬于“鹽”類,然而化學上所說的鹽具有更廣泛的涵義!胞}”是指一大類化合物說的:凡是由金屬離子(或銨離子NH4+)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都叫鹽。
“鹽”不一定都有咸味,許多鹽有其它味道,例如,醋酸鉛是甜的(有毒!不能食用),氯化鎂是苦的,碳酸鈉是澀的,硫酸亞鐵是酸的,而谷氨酸鈉,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味精,味道卻十分鮮美!
如同食鹽那樣,許多鹽都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有的是無色的,有的則呈現(xiàn)不同的美麗的顏色。你看,高錳酸鉀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硫酸亞鐵溶液是淺綠色的,鉻酸鉀溶液是黃色的。
今天,我來給同學們介紹四種常見的鹽。
[講述]首先給同學們介紹NaCl。
[板書]一、NaCl
[講述]在鹽這類物質(zhì)中,有的有腐蝕性、有的有毒,而NaCl卻是可以吃的鹽,故它俗稱食鹽。
化學式NaCl,食鹽和石鹽的主要成分,離子型化合物。無色透明的立方晶體,熔點為801 ℃,沸點為1413 ℃,相對密度為2.165。有咸味,含雜質(zhì)時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難溶于乙醇,不溶于鹽酸,水溶液中性。在水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略有增大。當溫度低于0.15 ℃時可獲得二水合物NaCl?2H2O。氯化鈉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鹽湖中,可用來制取氯氣、氫氣、鹽酸、氫氧化鈉、氯酸鹽、次氯酸鹽、漂白粉及金屬鈉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食品調(diào)味和腌魚肉蔬菜,以及供鹽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經(jīng)高度精制的氯化鈉可用來制生理食鹽水,用于臨床治療和生理實驗,如失鈉、失水、失血等情況。可通過濃縮結(jié)晶海水或天然的鹽湖或鹽井水來制取氯化鈉。
食鹽的生理作用
食鹽是人們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體內(nèi)所含鈉離子的總量約為60 g,其中 80%存在于細胞外液,即在血漿和細胞間液中。氯離子也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鈉離子和氯離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幾點。
(1)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Na+和Cl-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K+和HPO42-是維持細胞內(nèi)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在細胞外液的陽離子總量中,Na+占90%以上,在陰離子總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鹽在維持滲透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人體內(nèi)水的動向。
(2)參與體內(nèi)酸堿平衡的調(diào)節(jié)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氫鈉,在血液中有緩沖作用。Cl-與HCO3-在血漿和血紅細胞之間也有一種平衡,當HCO3--從血紅細胞滲透出來的時候,血紅細胞中陰離子減少,Cl-就進入血紅細胞中,以維持電性的平衡。反之,也是這樣。
(3)氯離子在體內(nèi)參與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強酸性,PH約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鹽酸和粘液。胃體腺中的壁細胞能夠分泌鹽酸。壁細胞把HCO3-輸入血液,而分泌出H+輸入胃液。這時Cl-從血液中經(jīng)壁細胞進入胃液,以保持電性平衡。這樣強的鹽酸在胃里為什么能夠不侵蝕胃壁呢?因為胃體腺里有一種粘液細胞,分泌出來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約l mm~1.5 mm厚的粘液層,這粘液層常被稱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襲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潰瘍。但飲酒會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潰瘍的可能性。此外,食鹽在維持神經(jīng)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上也有作用。
當細胞外液大量損失(如流血過多、出汗過多)或食物里缺乏食鹽時,體內(nèi)鈉離子的含量減少,鉀離子從細胞進入血液,會發(fā)生血液變濃、尿少、皮膚變黃等病癥。
教材中提到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 g~5 g。由于生活習慣和口味的不同,實際食鹽攝入量因人因地有較大差別,我國一般人每天約進食食鹽10 g~15 g。
針對20世紀40年代關于食鹽攝入過量是高血壓發(fā)病率高的一種說法,最近出現(xiàn)了質(zhì)疑。有研究指出,易引起高血壓的因素是飲食中的鈣和鉀過低,而不是鈉攝入量過多。并認為,為預防高血壓而采取的低鹽飲食,可能會影響其他營養(yǎng)元素的攝入,因此低鹽飲食不是無區(qū)別地對所有人都適合。
食鹽的其他應用
食鹽在食品工業(yè)上用作調(diào)味品,因為人類在生理上對食鹽有強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鈉也是維持人體內(nèi)滲透壓平衡的主要成分。沒有糖人還可以活,沒有鹽活著就很困難,四肢無力,還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精神失常,以致于死亡。
此外,在食品加工中,食鹽可做防腐劑。腌魚、腌肉、腌菜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食品加工方法之一,既防止了腐敗,又制得了美味食品。因為食鹽有滲透作用,可使肉類、蔬菜脫水,還可使細菌細胞內(nèi)的水分滲出而死亡,因而起到防腐作用。
畜牧業(yè)也離不開食鹽,一頭牛每天需要30~40 g食鹽,一匹馬每天需要10~15 g食鹽。牲畜吃了鹽可以膘肥體壯、耐寒耐勞、防止疾病發(fā)生。
食鹽在制皂和染料工業(yè)常作鹽析之用,礦業(yè)的氯化、焙燒;鋼鐵的表面處理;皮革業(yè)的皮毛保存;窯業(yè)的彩釉配制;酸性白土變活性白土;或利用石英砂和焦炭制金剛砂等均要使用食鹽。
食鹽用途之廣難以盡述,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用途還將不斷出現(xiàn)。因此,食鹽在國民經(jīng)濟上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我國食鹽產(chǎn)地
我國食鹽的產(chǎn)地分布很廣,從東北到海南、臺灣,從新疆、青海、川藏到內(nèi)蒙,出產(chǎn)著種類繁多的鹽:海鹽、井鹽、巖鹽、池鹽等。其中遼寧、山東、兩淮、長蘆各鹽場盛產(chǎn)海鹽,自古聞名。井鹽則以己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四川自貢市的自流井最為有名,巖鹽產(chǎn)于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新疆、青海等地。在陜西、山西、甘肅、青海、新疆、內(nèi)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很多咸水湖,盛產(chǎn)池鹽,其中最大的是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池,據(jù)統(tǒng)計,僅這一鹽池開采出來的油鹽,足夠我國十二億人口食用四千多年。其他如青海茶卡鹽池、甘肅吉蘭泰鹽池、山西解池都是著名的油鹽產(chǎn)地
什么是原鹽
在鹽田曬制的海鹽及在天然鹽湖或鹽礦開采出的未經(jīng)人工處理的湖鹽或巖鹽等統(tǒng)稱為原鹽。主要組分是氯化鈉,夾雜有不溶性泥沙和可溶性的多種鹽類。食鹽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國早在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就有煮海水制食鹽的記載,秦朝(公元前221~前206)時四川成都、華陽等地已開鑿鹵井,汲取地下鹵水熬制食鹽,在1637年寫成的《天工開物》中已收有“鑿井圖”。生產(chǎn)原鹽有四種方法:①用露天開采法或地下溶浸法開采巖鹽。②由鹽湖開采自沉積湖鹽。③海水和鹽湖水經(jīng)鹽田日曬制取海鹽和湖鹽。④用人工熬煮或真空蒸發(fā)從天然鹵水中制取。中國原鹽資源豐富,有海鹽、四川自貢的井鹽,青海茶卡的湖鹽,貴州、云南的巖鹽。世界各國根據(jù)本國的資源情況生產(chǎn)原鹽,1982年世界原鹽產(chǎn)量約165 Mt。原鹽作為化學工業(yè)用的原料,必須進行處理。處理方法是將原鹽加水配制一定濃度的鹽水,其中不溶性雜質(zhì)可用澄清和過濾的方法除去,可溶性雜質(zhì)則根據(jù)要求用化學的方法除去。例如純堿工業(yè)中的鹽水精制,用石灰、純堿法或石灰、氨、二氧化碳法除去Ca2+和Mg2+等雜質(zhì);氯堿工業(yè)用燒堿、氯化鋇、純堿的方法除去鹽水中Ca2+ 、Mg2+和硫酸根離子等雜質(zhì)。原鹽除提供人們生活必需的食鹽外,又可作為基本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產(chǎn)純堿、燒堿、氯酸鈉、氯氣、漂白粉、金屬鈉等。在陶瓷、醫(yī)藥、飼料方面也有廣泛用途。
食鹽是維持生命代謝。保證身體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之一。在古羅馬表示富有與貧窮,不看擁有黃金的多少,而是比藏有鹽粒的數(shù)量,被歷史上稱為食鹽貨幣時代。我國的西藏過去也使用過鹽巴貨幣。為了換取生活必需的一小塊鹽巴,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貴州解放前只有少數(shù)人家吃得起吊鹽(吃完飯以后,用舌頭在吊掛著的鹽塊上舔一下)可見食鹽的貴重。經(jīng)勘測報導,我國儲鹽量很豐富。盡察爾汗湖的食鹽就可供全人類食用上千年吶!那里鹽層達30―60m厚,形狀千姿百態(tài),煞是壯觀。人們用鹽蓋房子,修公路,淹鹵菜隨便在地上挖個坑埋在里面就可以了。過去西藏、貴州缺鹽,是交通落后造成的。
亞硝酸鈉
亞硝酸鈉是工業(yè)用鹽,它是一種白色不透明晶體,形狀很像食鹽。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可使血液中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運輸氧的能力而引起組織缺氧性損害。亞硝酸鹽不僅是致癌物質(zhì),而且攝入0.2~0.5 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 g可致死。而亞硝酸鹽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起著色、防腐作用,廣泛用于熟肉類、灌腸類和罐頭等動物性食品。鑒于亞硝酸鹽對肉類脆制具有多種有益的功能,現(xiàn)在世界各國仍允許用它來腌制肉類,但用量嚴加限制。
形形色色的“鹽”
說起“鹽”,你可能馬上就會想到食鹽,的確,在物質(zhì)的分類中,食鹽屬于“鹽”類,然而化學上所說的鹽具有更廣泛的涵義。“鹽”是指一大類化合物說的:凡是由金屬離子(或銨離子NH4+)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都叫鹽。 “鹽”不一定都有咸味,許多鹽有其它味道,例如,醋酸鉛是甜的(有毒!不能食用),氯化鎂是苦的,碳酸鈉是澀的,硫酸亞鐵是酸的,而谷氨酸鈉,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味精,味道卻十分鮮美!如同食鹽那樣,許多鹽都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有的是無色的,有的則呈現(xiàn)不同的美麗的顏色。你看,高錳酸鉀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硫酸亞鐵溶液是淺綠色的,鉻酸鉀溶液是黃色的。
食鹽的應用
食鹽不僅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化學工業(yè)的基本原料之一。重要化工產(chǎn)品如純堿、燒堿、鹽酸等都是以食鹽為原料的,制造化學肥料氯化銨也離不開食鹽;ず铣缮系闹匾下葰夂徒饘兮c也是取之于食鹽。由氯加工制得的有機氯產(chǎn)品,象聚氯乙烯塑料(PVC),氯丁橡膠等等更是多種多樣。所以化工用鹽大大超過了生活用鹽,因此,可以說鹽化工的發(fā)展完全依賴于制鹽業(yè)的發(fā)展。 1.食鹽在化工上的利用途徑基本化工原料“三酸”(硫酸、硝酸、鹽酸)“兩堿”(純堿、燒堿)中有兩堿一酸都是通過食鹽而制得。食鹽的利用途徑大概分為兩條:一條是將食鹽電解,可制得三種物質(zhì):燒堿、氯氣和氫氣。另一條是將食鹽與碳酸氫銨反應得到小蘇打(NaHCO3),煅燒后制得純堿(如圖所示)!
石灰弟兄的功勞
先讓我們認識一下“石灰”弟兄:老大石灰石、老二大理石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的化學成分主要都是碳酸鈣CaCO3;老三叫生石灰,主要化學成分是氧化鈣CaO;老四叫熟石灰,又叫消石灰,主要化學成分是氫氧化鈣Ca(OH)2。石灰石是一種青灰色的石頭,在自然界里分布甚廣。工人們把它從礦山上開采出來,裝在石灰窯里高溫煅燒,就制成了生石灰。CaCO3CaO+CO2↑生石灰是一種白色塊狀或粉末狀的固體,俗稱“白灰”。 你看見過工人“濾灰”嗎?他們把生石灰放進灰池,澆上水,頓時便會蒸汽四起,生石灰跟水劇烈反應,并放出大量熱量。CaO+H2OCa(OH)2+熱量 你若把雞蛋放進去,過一會兒,就能把雞蛋燒熟。這個過程,好像把生石灰煮熟了,于是把生成的氫氧化鈣叫“熟石灰”;氫氧化鈣性情溫柔,不像生石灰那樣能跟水劇烈的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即生石灰跟水反應后生成的氫氧化鈣,消除了生石灰原來那種“暴烈的性格”,所以氫氧化鈣又叫“消石灰”。
反應生成的熟石灰隨水流進一個大池子里,經(jīng)過沉淀,上面的澄清液體是熟石灰的水溶液,叫石灰水;下面的粘稠狀物質(zhì)叫石灰膏。工人師傅在石灰漿里摻入細砂,調(diào)成石灰砂漿,用來砌磚、抹墻,于是,一個化學變化便在墻壁上悄悄地發(fā)生了:熟石灰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堅硬的碳酸鈣。CO2+Ca(OH)2CaCO3↓+H2O 如果把這種石灰砂漿抹在墻壁上,就能給墻壁穿上一層堅固平整的“盔甲”。在灰膏里摻上玻璃纖維或碎,拌勻,細心地在砂漿表面薄薄地抹上一層,干了以后,墻壁就會變得格外潔白光滑。用來打地基的“三七土”是由熟石灰和黃土按3:7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它們之所以能形成堅實的地基也是應用了熟石灰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硬化的特性。 石灰一家充滿活力,它們除了能夠幫助我們建造高樓大廈、工廠礦山、居民住宅外,還以它們的特殊才能裝點著美麗的大自然。桂林山水,馳名中外。云南石林,景色異常。石灰石的孿生兄弟大理石是那樣尊貴高雅,我國許多古老廟宇、宮廷建筑乃至許多現(xiàn)代建筑中,都有不少大理石的杰作。工業(yè)上,石灰石是制造水泥必不可少的原料。熟石灰是制造漂白粉的原料。農(nóng)業(yè)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配制農(nóng)藥波爾多液和石硫合劑。日常生活中,人們用生石灰加工制作松花蛋。夏末秋初,在我國北方,人們把新采摘下來的柿子埋在石灰里,去掉柿子的澀味
碳酸鈣
化學式CaCO3。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冰州石、白堊以及珍珠、珊瑚等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將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用可溶性碳碳酸鹽與石灰水反應,或用可溶性碳酸鹽溶液與可溶性鈣鹽溶液反應,都可以得到碳酸鈣的沉淀。
CO2+Ca(OH)2=CaCO3↓+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CaCl2=CaCO3↓+2NaCl 碳酸鈣是一種白色晶體或粉末狀固體,難溶于水(25℃溶解度為6.9×10-4g/100g水),易溶于酸。實驗室常常利用碳酸鈣跟酸反應制取二氫化碳: CaCO3+2HCl=CaCl2+CO2↑十H2O 把碳酸鈣加熱到825℃左右可發(fā)生分解反應,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工業(yè)上就是利用這一反應將石灰石轉(zhuǎn)化為生石灰(氧化鈣):CaCO3CaO+CO2↑ 碳酸鈣能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生成可溶性的CaCO3+CO3十H2O=Ca(HCO3)2 石灰?guī)r地區(qū)長期被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侵蝕,就形成了溶洞,碳酸氫鈣水溶液受熱或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放出二氧化碳,重新形成碳酸鈣: Ca(HCO3)2CaCO3↓+CO2↑+H2O 石灰?guī)r溶洞里奇特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等就是這樣形成的。 大理石、石灰石、白堊 這三種巖石都屬于方解石類碳酸鹽,它們的化學成分主要是CaCO3。此外,還常含少量的鎂、鐵、錳、鋅、鋁、銅的化合物等雜質(zhì)。大理石是方解石的粒狀致密塊體,呈白色或青灰色,也有夾黑色或其他顏色條紋的。 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 石灰和石灰石大量用做建筑材料,也是許多工業(yè)的重要原料。石灰石可直接加工成石料和燒制成生石灰。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一般呈塊狀,純的為白色,含有雜質(zhì)時為淡灰色或淡黃色。生石灰吸潮或加水就成為消石灰,消石灰也叫熟石灰,它的主要成分是Ca(OH)2。熟石灰經(jīng)調(diào)配成石灰漿、石灰膏、石灰砂漿等,用作涂裝材料和磚瓦粘合劑。水泥是由石灰石和粘土等混合,經(jīng)高溫煅燒制得。玻璃由石灰石、石英砂、純堿等混合,經(jīng)高溫熔融制得。煉鐵用石灰石作熔劑,除去脈石。煉鋼用生石灰做造渣材料,除去硫、磷等有害雜質(zhì)。電石(主要成分是CaC2)是生石灰與焦碳在電爐里反應制得。純堿是用石灰石、食鹽、氨等原料經(jīng)過多步反應制得(索爾維法)。利用消石灰和純堿反應制成燒堿(苛化法)。利用純凈的消石灰和氯氣反應制得漂白的。利用石灰石的化學加工制成氯化鈣、硝酸鈣、亞硫酸鈣等重要鈣鹽。消石灰能除去水的暫時硬性,用作硬水軟化劑。石灰石燒加工制成較純的粉狀碳酸鈣,用做橡膠、塑料、紙張、牙膏、化妝品等的填充料。石灰與燒堿制成的堿石灰,用作二氧化碳的吸收劑。生石灰用作干燥劑和消毒劑。農(nóng)業(yè)上,用生石灰配制石灰硫黃合劑、波爾多液等農(nóng)藥。土壤中施用熟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改善土壤的結(jié)構、供給植物所需的鈣素。用石灰漿刷樹干,可保護樹木。 2.食鹽的電解:食鹽的電解是借助直流電流來進行化學反應的過程。當直流電通過電解槽中的食鹽溶液時,就產(chǎn)生了化學變化:氯化鈉中的氯離子在陽極上產(chǎn)生氯氣,水電離成的氫離子,在陰極上產(chǎn)生氫氣,在陰陽極間用石棉做成的多孔隔膜把它們隔開。氯化鈉中余下的鈉離子與水電離后的氫氧根離子結(jié)合形成燒堿(NaOH),隨未電解的食鹽水流出電解槽,稱之為電解液,含NaOH11%~12%,其余為食鹽水。電解液經(jīng)蒸發(fā)后析出固體食鹽,可得到30%~40%的液體燒堿,如果繼續(xù)熬煮,最后可得到固體燒堿?偟幕瘜W方程式如下:
2NaCl+2H2OCl2↑+H2↑+2NaOH
陽極反應:NaCl=Cl-+Na+ 2Cl-Cl2↑ H2OH++OH-
陰極反應:2H++2e-=H2↑ 電解液:Na++OH-=NaOH 3.氯化氫氣的合成與聚氯乙烯的生產(chǎn)氯化氫氣是由氫氣與氯氣混合后燃燒而制得。由它就可制得鹽酸和聚氯乙烯及氯丁橡膠。氯化氫氣體極易溶于水,但在溶解過程中大量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妨礙了氯化氫氣的繼續(xù)溶解,為了得到濃度為35%~38%的濃鹽酸,必須用耐腐蝕的石墨冷卻器將水溶液溫度降下來,才能使氯化氫氣更多地溶解而得到濃鹽酸。制造聚氯乙烯所用原料除了氯化氫氣外,尚需乙炔。乙炔是由電石水解而得:CaC2+2H2O→C2H2↑+Ca(OH)2 合成用的原料要求純度都很高,所以,氯化氫氣和乙炔氣都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提純才能合乎要求。因而,在工業(yè)上提純的工序是很多的。 經(jīng)過提純后的氯化氫和乙炔氣經(jīng)過一個轉(zhuǎn)化器,內(nèi)裝有浸過氯化汞的活性炭填料,在氯化汞的催化下,乙炔與氯化氫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氯乙烯:
二: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我國內(nèi)蒙古鹽湖盛產(chǎn)天然堿、俗稱口堿,尤其在冬季更是撈堿的大忙季節(jié),這是因為寒冷把它的溶解度大大降低了。
天然“堿”產(chǎn)于“鹽”湖,這是怎么回事?它到底是堿還是鹽?只要看它的化學式就知道了,它是Na2CO3?10H3O是碳酸鈉的含水晶體,是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所以屬于鹽類而不是堿。叫它口堿是名不符實的,那么為什么這樣稱呼它?原來石蕊試液遇到它的水溶液就變成美麗的藍色;酚酞試液一碰上它立刻變紅,報告它的堿性。鹽溶液顯堿性說起來也不奇怪――Na2CO3跟水有微弱反應而生成少量的NaOH,它的溶液就顯堿性。家庭里用它的堿性蒸饅頭,洗滌衣物等。
純堿(碳酸鈉)的制造與發(fā)展 純堿是基本化工原料之一,制堿是消耗食鹽最多的一個部門。生產(chǎn)方法大都是氨堿法,又叫索爾維法,是比利時工業(yè)化學家E?索爾維于1866年發(fā)明的。 氨堿法是把氨溶于食鹽水后,通入二氧化碳,結(jié)果生成了碳酸氫鈉。分離后加熱分解,即得到純堿(碳酸鈉)。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H2O + CO2↑
反應生成的氯化銨可與熟石灰(Ca(OH)2)作用,生成氨氣而回收,剩下殘渣氯化鈣。而由NaHCO3熱分解,放出的CO2又可從新與食鹽水、氨作用而碳化,原料的利用率較高。又能循環(huán)連續(xù)生產(chǎn),因而淘汰了落后的路布蘭法。 索爾維1838年生于比利時的勒貝克。兒時體弱多病,未受過正式教育。他18歲時就在其伯父的化工廠里干活,感到科學知識的重要,于是,他就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學了化學和物理,為他以后發(fā)明氨堿法奠定了基礎。 1863年,年僅25歲的索爾維決心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于是他和弟弟合作,共同創(chuàng)辦了一家化工廠。他走的是一條研制――生產(chǎn)的辦廠道路,經(jīng)過三年艱苦奮斗,終于發(fā)明了氨堿法。實現(xiàn)了生產(chǎn)連續(xù)化,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提高了食鹽利用率,在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方面更為顯著,他們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外觀潔白而又純凈,被譽之為“純堿”,從此,碳酸鈉又有了一個新名――“純堿”。 索爾維的氨堿法的優(yōu)越性得到世界的公認,并很快在英、法、德、美等國推廣普及。1920年,范旭東與著名化工專家侯德榜合作,在天津塘沽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家制堿廠――永利堿廠,歷時9年,克服了西方的技術封鎖,生產(chǎn)出了在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的三角牌純堿。侯德榜同時也看到索爾維法的缺點是產(chǎn)生了大量廢渣――氯化鈣。為此,他終于發(fā)明了著名的侯氏制堿法,為制堿工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
根據(jù)鹽的組成和結(jié)構的不同,一般有如下的分類 (1)根據(jù)鹽組成中是否含有酸式酸根或氫氧根,可分為正鹽、酸式鹽和堿式鹽。正鹽:組成中不含酸式酸根或氫氧根的鹽,如NaCl、Na2CO3、KNO3等。 酸式鹽:組成中含酸式酸根的鹽,如NaHCO3、KHSO4、Ca(H2PO4)2等。 堿式鹽:組成中含氫氧根的鹽,如Mg(OH)Cl、Cu2(OH)2CO3等。 (2)按鹽組成中的陽離子或陰離子的名稱而定名的, 鈉鹽:NaCl、Na2CO3、Na2SO4、Na2S等。 鉀鹽:K2CO3、KNO3、KCl等。 硫酸鹽:CuSO4、K2SO4、(NH4)2SO4等。 碳酸鹽:Na2CO3、K2CO3、(NH4)2CO3等。
鹽的命名
1.正鹽其中無氧酸鹽的命名是在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名稱中間加一“化”字,叫做“某化某”,如NaCl叫做氯化鈉,K2S叫做硫化鉀等等。含氧酸鹽的命名是在酸的名稱后面加上金屬的名稱,叫做“某酸某”, 如Na2CO3叫做碳酸鈉,CuSO4叫做硫酸銅等等。如果一種金屬元素具有多種化合價,對于含低化合價金屬元素的鹽的命名,可以在金屬名稱的前面加個“亞”字;對含有高化合價金屬元素的鹽,可仍按原來方法命名。例如,F(xiàn)e2(SO4)3叫做硫酸鐵,F(xiàn)eSO4叫做硫酸亞鐵;CuCl2叫做氯化銅,CuCl叫做氯化亞銅。 2.酸式鹽:酸式鹽的命名是在酸名稱的后面加個“氫”字,然后再讀金屬的名稱。例如,NaHCO3叫做碳酸氫鈉(也叫酸式碳酸鈉),電離生成的HCO3-叫酸式碳酸根離子,如果酸式鹽中含有兩個可以電離的氫原子,命名時可標明數(shù)字,如NaH2PO4叫做磷酸二氫鈉,Ca(H2PO4)2叫做磷酸二氫鈣等等。 3.堿式鹽堿式鹽的命名是在正鹽的名稱前邊加“堿式”二字。例如,Cu2(OH)2CO3叫做堿式碳酸銅。在化學上,對于含有相同酸根離子或相同金屬離子的鹽,常給它們一個統(tǒng)稱,例如,含有SO42-的鹽(象FeSO4 ZnSO4等) 酸式鹽和堿式鹽的生成:酸式鹽可由多元酸跟金屬起置換反應,或者跟堿、跟鹽起復分解反應而制得。因為只有多元酸才含有幾個可供電離的氫離子,并且它們都是分步電離的。因此,當酸中的部分氫離子被取代時便生成酸式鹽。例如: Zn+H3PO4==ZnHPO4+H2↑ Ca(OH)2 +H3PO4==CaHPO4+2H2O NaCl+H2SO4(濃)==NaHSO4+HCl↑ 酸式鹽還可由某些鹽水解而得到。例如:Na2CO3+H2O==NaHCO3+NaOH 堿式鹽可由多元堿跟酸反應來制取,例如:Ba(OH)2+HCl=Ba(OH)Cl+H2O 某些高價金屬的鹽起水解反應,或者跟某些強堿弱酸鹽起反應都能生成堿式鹽。例如:Fe2(SO4)3+2H20==2Fe(OH)SO4+H2SO4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 在溶液中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大多是在酸、堿、鹽之間進行的,而酸、堿、鹽都是電解質(zhì),在溶液中都能電離出離子。因此,復分解反應的實質(zhì),實際上是電解質(zhì)在溶液中發(fā)生的離子間的互換反應。當溶液中存在的某些離子能互相結(jié)合而使其濃度迅速減小的話,那么反應就向減小離子濃度的方向進行。如果用離子方程式來表示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就更能反映出它的實質(zhì)。例如酸和堿發(fā)生的中和反應,其實質(zhì)就是H+-和OH-結(jié)合生成了難電離的水,而使溶液中H+-和OH-的濃度迅速減小,反應便瞬時完成了:H+ + OH- == H2O
如果幾種離子混合后,離子的濃度不發(fā)生變化,那么,反應也就沒有發(fā)生。 在復分解反應中,能使溶液中離子濃度減小的情況大致有三種: (1)在反應里有溶解度極。óa(chǎn)生沉淀)的物質(zhì)生成; (2)在反應中有氣體放出; (3)在反應中有弱電解質(zhì)(包括水、弱酸、弱堿等)生成。這也就是復分解反應可以發(fā)生的條件。只要符合其中一個條件,反應就能發(fā)生。
鹽的分類和命名
分類
定義、舉例
命名
備注
正鹽
酸與堿完全中和的產(chǎn)物(NaCl;Na2SO4)
“某化某”氯化鈉、
“某酸某”硫酸鈉
化學式中只有酸根離子和金屬離子,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無剩余
酸式鹽
酸中氫部分酸中和的產(chǎn)物 (NaHSO4、
NaH2PO4、Na2HPO4)
“某酸(幾)某”
硫酸氫鈉
磷酸氫鈉
磷酸二氫鈉
化學式中,除了酸根離子和金屬離子外,還有剩余的氫。要可能氫剩余,則此酸至少是二元酸。即一元酸,如HCl、HNO3等無酸式鹽。對于磷酸(H3PO4)這種三元酸,則可以形成兩種酸式鹽(剩一個氫,或剩兩個氫)和一種正鹽。
堿
式
鹽
酸中氫氧根離子部分被中和的產(chǎn)物。
Cu2(OH)2CO3
“堿式某酸某”堿式碳酸銅
化學式中,除了酸根離子和金屬離子外,還有剩余的氫氧根
鹽與金屬反應
生成新的鹽與新的金屬(置換反應)
例:Fe+CuSO4=FeSO4+Cu Cu+2AgNO3=Cu(NO3)2+2Ag
反應條件:
①此反應在溶液中才能進行,因此鹽必須是可溶性鹽。(參考酸、堿、鹽溶解性口訣)。
口訣:
溶于水的堿有五位,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氨水、氫氧化鈣、氫氧化鋇
都溶于水的鹽: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
鹽酸鹽中不溶于水的有:氯化銀
硫酸鹽中不溶街水的有:硫酸鋇、徵溶于水的有:硫酸鈣、硫酸銀。
②反應物的金屬單質(zhì)應比鹽中的金屬活潑,即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
后面的金屬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反之則不能發(fā)生。
例:ZnSO4+Fe
(因此Fe在Zn后)
③所用的金屬單質(zhì)不能太活潑。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最前面的幾種金屬:K、Ca、Na,由
于性質(zhì)太活潑,在與鹽溶液反應時,先與水反應,生成堿和氫氣,然后生成堿再與鹽進行反
應,因此無法生成新的金屬單質(zhì)。例:Na放入CuSO4溶液中。
反應原理: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2H2O
④鐵與鹽溶液反應只能得到+2價亞鐵鹽,不能到+3價。(與酸反應相同)
鹽和酸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見酸通性)(復分解反應)
鹽和鹽反應
鹽和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
其中鹽與堿,鹽與鹽的反應條件為:反應物二者皆可溶,產(chǎn)物之一沉淀。
Cu(OH)2+NaCl
(原因是Cu(OH)2不溶于水)
AgCl+NaNO3
(原因是AgCl不溶于水)CaCO3+KCl
(原因是CaCO3不溶于水)KNO3+NaCl(原因是產(chǎn)物均可溶,而無一沉淀)
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復分解反應一般要在溶液中進行。復分解反應條件應從兩方面去考慮。對反應物而言,酸和堿中只要有一個是溶液,鹽和堿、鹽和鹽的反應要求二者均為溶液才能發(fā)生反應。對生成物而言,交換離子后,生成難電離的物質(zhì),如生成水或氣體、沉淀,三者有其一,反應即可發(fā)生。此條件可概括為幾句順口溜:復分解,要發(fā)生,溶液當中來進行,生成水、氣或沉淀,交換成份價不變。
初中化學要求掌握三種離子的鑒別方法:
離子
試劑
現(xiàn)象
Cl-
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
BaCl2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CO32-
稀鹽酸與石灰水
生成無色使石灰水變渾的氣體
在鑒別Cl-和SO42-時,必須使用稀硝酸或稀鹽酸,因為其它一些離子也能與硝酸銀、氧化鈉等反應
生成白色沉淀,如:溶液中如果有CO32-,
加入 BaCl2也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Na2CO3+BaCl2=2NaCl+BaCO3¯ ,
但BaCO3與稀硝酸反應:BaCO3+2HNO3=Ba(NO3)2+H2O+CO2 ,可以溶于稀硝
酸。若無稀硝酸,該沉淀與BaSO4無法區(qū)分,干擾離子鑒別
課題2 化學肥料
目的要求:1.了解化學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 了解化肥、農(nóng)藥對環(huán)境的影響。
3.培養(yǎng)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了解化肥、農(nóng)藥對環(huán)境的影響
難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教學過程:
本課題分為兩部分,一是化肥簡介,簡要介紹化學肥料的種類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簡易鑒別,介紹利用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初步鑒別幾種常見化肥的方法。
化學肥料的種類很多,所涉及的知識也很復雜,本課題只是簡單地對化肥的作用和影響作一概要介紹。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講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在課題的引言部分扼要說明化肥對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的作用,并以常用的氮、磷、鉀肥為例,進一步具體介紹氮、磷、鉀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為化肥的增產(chǎn)作用提供理論和事實例證,同時展現(xiàn)化學的價值。另一方面講使用化肥所帶來的問題──化肥對環(huán)境的污染,同時從環(huán)境角度簡單提及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另一重要化工產(chǎn)品農(nóng)藥的使用。從而全面而真實地將人類在化肥、農(nóng)藥使用上所面臨的問題呈現(xiàn)給學生,不僅讓他們了解科學發(fā)展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還讓他們了解科學發(fā)展中尚待解決的問題。
關于化肥的簡易鑒別,教材以活動與探究和資料的形式分別探索和介紹了氮、磷、鉀肥的區(qū)分及不同氮肥的鑒別。前者利用氮、磷、鉀肥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的不同,設計簡單易行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它們的不同,并歸納、總結(jié)出區(qū)分它們的方法。學生從中不僅能了解三種化肥的簡易鑒別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習和體驗如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于農(nóng)村學生來說,更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資料中提供的氮肥的簡易鑒別,實際上是一種簡易的化學分析,其中涉及了一些學生尚未學過的鎮(zhèn)鹽的化學性質(zhì)(以小注形式作出解釋),這些并不影響實際操作,還可供有這方面興趣的學生閱讀和使用。
師:請舉出含有氮元素的酸、堿、鹽。 (學生在預習后能寫出HNO3、NH3?H2O、NH4NO3、(NH4)2SO4、NH4HCO3、CO(NH2)2。如果學生寫不出,可由教師寫。)
【引言】在酸、堿、鹽各類化合物中,特別是鹽類中,有好多種含有農(nóng)作物所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因而可以用作肥料。這種以礦物、空氣、水為原料,經(jīng)化學或機械加工制成的肥料叫做化學肥料,簡稱化肥。化肥分氮肥、磷肥、鉀肥、微量元素肥料和復合肥料等。(給學生看實物:氮肥、磷肥、鉀肥等。)肥是農(nóng)家寶,莊稼少不了。農(nóng)家常用的肥料有綠肥、河泥、發(fā)酵的糞尿,但量少、使用不方便,且缺乏營養(yǎng)素。人們用化學方法制得的化肥,在農(nóng)業(yè)上已廣泛使用。解放前全國只有兩個化肥廠,現(xiàn)在中國的化肥除了自用外,還能部分出口。
2009年甘肅省河西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聯(lián)合考試
理 科 綜 合 試 卷
本試題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時量150分鐘,滿分300分。
以下數(shù)據(jù)可供解題時參考:
相對原子質(zhì)量:H
第十單元 酸和堿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
教學目標:初步了解什么是酸、堿、鹽;能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過程與方法:在學習了什么是酸后,完成對堿的模擬自主探究,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探究欲,發(fā)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重點:從離子觀點了解什么是酸、堿、鹽。
難點: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教學過程:
本課題在知識結(jié)構上可分為三部分。
首先,從酸堿指示劑的實驗,簡單地反映酸和堿能與指示劑反應并顯示不同的顏色,從而說明酸和堿作為不同類物質(zhì)具有不同的性質(zhì),使學生對酸和堿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具體介紹了幾種常見酸和堿的性質(zhì)、用途等,并通過學生總結(jié)的方式,簡單歸納幾種酸和堿各自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關于酸和堿的腐蝕性是結(jié)合具體物質(zhì)來介紹的;最后,在學生對酸和堿的性質(zhì)有了一些認識以后,通過酸和堿溶液的導電實驗,來說明酸和堿為什么會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質(zhì)。
本課題在介紹酸和堿的化學性質(zhì)時,采用了探究式的寫法,目的是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學習,能根據(jù)學過的知識來主動探究未知,從而對這部分內(nèi)容有更深的認識。
課題 1 常見的酸和堿 教學建議
1.在介紹常見的酸和堿之前,可以啟發(fā)學生列舉出見過或知道的酸和堿。然后再用指示劑進行實驗,實驗用的酸和堿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
2.關于用植物的花等做指示劑的探究活動,可事先讓學生準備一些花或果實;應叮囑學生不要隨意采摘公共場所等地的花。
3.關于酸和堿的化學性質(zhì),有些反應學生已經(jīng)學過,如酸與金屬的反應、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的反應、酸堿與指示劑的反應等。教學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動與探究,引導學生回憶、類推,井指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歸納和小結(jié)。
4.對于酸和堿,教材最初介紹酸類物質(zhì)和堿類物質(zhì)對沒有給出定義,在介紹酸堿溶液導電實驗后,也沒有直接給酸和堿下嚴格的定義,只是解釋酸和堿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幫助學生認識酸和堿。所以,教學中不要過分強調(diào)死記定義,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解離的角度介紹酸和堿的定義,但不宜加深和拓寬。
5.關于酸和堿的通性,課程標準沒有作出具體的要求,教材只是以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從學過的幾種物質(zhì)來進行簡單歸納,教師可在教學中進行指導,并在課題小結(jié)對做適當總結(jié)。
[提問]:試管中的紫色石蕊試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學藥品的情況下,能否使之變成紅色學生演示:向試管中吹氣。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追問]:為什么會變色?學生回答: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提問]:除了碳酸,還有其他物質(zhì)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嗎?
探究實驗:分別在下表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或酚酞。
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后溶液的顏色變化
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后溶液的顏色變化
食醋
石灰水
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石蕊和酚酞溶液叫酸堿指示劑,它們能跟酸或堿反應而顯示不同顏色,
用花卉或果實加酒精浸泡自制指示劑
自制指示劑
在不同溶液中顏色的變化
食醋
石灰水
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一:常見的酸
1:觀察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zhì)及主要用途
鹽酸
硫酸
顏色、狀態(tài)
打開瓶蓋現(xiàn)象
氣味
用途
鹽酸的顏色和白霧
純凈的鹽酸是無色的,但工業(yè)品鹽酸常因含有雜質(zhì)而帶黃色。鹽酸所含的雜質(zhì)通常是H2SO4、AsC13、FeC13等。這些雜質(zhì)有的是由原料不純而帶入的,有的是因設備受腐蝕,如鐵制設備被酸侵蝕而帶入Fe3+,鹽酸的黃色主要就是由Fe3+引起的。
觀察濃鹽酸的揮發(fā)性時會看到白霧,學生往往把它叫白煙,這是錯誤的。霧是液滴懸浮在空氣中的現(xiàn)象;煙是固體顆粒懸浮在空氣中的現(xiàn)象。
鹽酸的用途
鹽酸能用于制造氯化鋅等氯化物(氯化鋅是一種焊藥),也能用于從礦石中提取鐳、釩、鎢、錳等金屬,制成氯化物。
隨著有機合成工業(yè)的發(fā)展,鹽酸(包括氯化氫)的用途更廣泛,如制聚氯乙烯、塑料,用于合成多種有機氯化物,用于水解淀粉制葡萄糖,用于制造鹽酸奎寧(治療瘧疾。┑榷喾N有機藥劑的鹽酸鹽等。
胃液里的鹽酸
在人的胃液里HCl的質(zhì)量分數(shù)大約是0.45%~0.6%。胃液里的鹽酸由胃底腺的壁細胞所分泌,它具有以下的功用:
(1)促進胃蛋白酶的作用,使蛋白質(zhì)容易水解被人體吸收;
(2)使二糖類物質(zhì)如蔗糖、麥芽糖水解;
(3)殺菌。
硫酸的用途:
硫酸大量用于清洗鋼鐵的表面。在鋼鐵進行冷軋、冷拔和沖壓等加工之前,必須清除鋼鐵表面的氧化鐵,否則,在冷軋、冷拔和沖壓時氧化鐵就可能被壓入鋼鐵中,使鋼鐵的表面很粗糙,甚至造成廢品。氧化鐵的存在也會使軋輥或沖模等工具很快被磨損。在金屬表面鍍鎳或鍍鉻時,也要用硫酸清洗金屬表面,否則鍍層很容易脫落下來。硫酸還是生產(chǎn)化肥的原料。把氨通入75%硫酸中,可以生成硫酸銨。這個反應放出大量的熱,這些熱量用來將水分蒸發(fā),便可得到硫酸銨晶體。硫酸銨和尿素都是重要的氮肥。硫酸也是生產(chǎn)過磷酸鈣肥料的原料。在石油精煉中,要用濃硫酸除去汽油和潤滑油中的雜質(zhì)──硫化物和不飽和碳氫化合物,每精煉1t石油要用24kg濃硫酸。在有機化工中,硫酸是生產(chǎn)農(nóng)藥敵百蟲、以及合成洗滌劑烷基苯磺酸鈉的原料。很多基本有機化工原料如甲酸、草酸、檸檬酸、苯酚、乙酸乙酯也要用硫酸做原料
在無機化工生產(chǎn)中,硫酸用于生產(chǎn)氫氟酸、鉻酸、磷酸、硫酸銅、硫酸鋁、硫酸鋅、硫酸鎳以及鈦白粉、立德粉等顏料?偠灾,在肥料、冶金、石油精煉、農(nóng)藥、炸藥、紡織、染料、塑料、油漆、電池、制革、顏料、藥品和洗滌劑等工業(yè)中,處處都離不開硫酸。
濃硫酸的吸水性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是由于它能跟水結(jié)合生成不同組成的水合物,同時放出熱。硫酸的水合物有H2SO4?H2O、H2SO4?2H2O、H2SO4?4H2O等,當降低硫酸溶液的溫度時,這些水合物便以晶體形式析出。
稀釋濃硫酸時會放出大量的熱,正是由于硫酸跟水結(jié)合形成水合物時放出的熱量多于它的分子擴散時所吸收的熱量之故。
濃硫酸的脫水性
濃硫酸能使蔗糖、淀粉、纖維素等物質(zhì)失水碳化,并不是因為濃硫酸吸取了有機物內(nèi)部所含有的水分(結(jié)晶水),而是把組成有機物成分里的氫、氧元素的原子按2:1的比率(水的組成比)從有機物里奪取出來,形成硫酸的水合物,同時剩下有機物組成中的碳。對濃硫酸來說,它起了脫水作用,對有機物來說,則發(fā)生了碳化現(xiàn)象。
濃硫酸的氧化性
在濃硫酸中,硫酸大都是以分子狀態(tài)存在的。分子中兩個氫原子的半徑很小,極化能力很強,很容易鉆入硫酸根內(nèi)部,它們對氧有較強的極化作用,削弱了硫和氧之間的作用,從而大大減弱硫酸根的穩(wěn)定性。所以硫易被還原,濃硫酸有氧化性。這種氧化性是未電離的硫酸分子的特征。稀硫酸中的硫元素不表現(xiàn)氧化性,這是由于硫酸溶于水后完全電離,硫元素完全是以SO42-形式存在的,SO42-的空間構型近似為正四面體,而且硫原子居于正四面體的中心,2個單位的負電荷屬于整個SO42-。這樣對稱的結(jié)構不易受外界作用而極化,所以性質(zhì)穩(wěn)定。
2:濃硫酸和腐蝕性
實驗
放置一會兒后的現(xiàn)象
用玻璃棒蘸濃硫酸在紙上寫字
用小木條蘸濃硫酸
將濃硫酸滴到一小塊布上
濃硫酸溶于水的實驗:
濃硫酸溶于水時,溶液的溫度會升高。
提問】 實驗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將濃硫酸稀釋呢?
【演示】 實驗“稀釋濃硫酸”(可請同學用手接觸燒杯外壁)。
[講解] 濃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熱。
【提問】 為什么切不可將水倒入濃H2SO4中?(請同學參考課有關內(nèi)容回答)
【板書】 濃H2SO4的稀釋:酸入水、沿內(nèi)壁、慢慢攪動。
【提問】濃硫酸為什么可做干燥劑?如果不慎在皮膚或衣服上沾上濃硫酸應如何處理?
3:酸的化學性質(zhì):
加入物質(zhì)
稀鹽酸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和反應式
稀硫酸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和反應式
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滴入無色酚酞試液
鎂
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反應式
反應式
鋁
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反應式
反應式
鋅
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反應式
反應式
鐵
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反應式
反應式
鐵銹
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反應式
反應式
氧化銅
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反應式
反應式
鹽酸和硫酸的檢驗
檢驗鹽酸和電離時產(chǎn)生Cl-的化合物的試劑是AgNO3溶液和硝酸溶液。其反應原理可用下列化學方程式表示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兩個反應中生成的AgCl是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若給某一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得到白色沉淀,再給其中加入硝酸溶液,此白色沉淀又不溶解,則該溶液中一定會有Cl-離子,該溶液不是鹽酸就是電離時能產(chǎn)生Cl-的化合物溶液檢驗硫酸或電離時產(chǎn)生SO42-的化合物的試劑是BaCl2[或Ba(NO3)2或Ba(OH)2]溶液和硝酸。
其反應原理可用下列化學方程式表示:
H2SO4+BaCl2=BaSO4↓+2H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兩個反應中生成的BaSO4是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其實用這樣的方法只能檢驗出SO42-離子,但還不能確定溶液一定就是硫酸溶液,要進一步確定是否是硫酸溶液,還要檢驗H+是否存在。檢驗H+可用石蕊試液。另取試樣溶液,加入石蕊試液后溶液變紅,即可證明是硫酸溶液
[小結(jié)過渡]:碳酸、稀鹽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它們還有其他的共性嗎?探究實驗:稀鹽酸、稀硫酸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的反應。[小結(jié)過渡]:稀鹽酸、稀硫酸都能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反應,由此可見,它們在性質(zhì)上是有了些共性的。為什么它們會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質(zhì)呢?探究實驗:氯化鈉導電性實驗。[提問]:氯化鈉溶液為什么會導電?回憶物理中學習的導電的原理,推測氯化鈉溶液導電的原因。
酸的通性:酸有相似化學性質(zhì)的原因:
a:酸溶液能跟酸堿指示劑起反應。
酸能使 色石蕊試液變 色, 色酚酞試液 色
b:酸能跟多種活潑金屬起反應,通常生成鹽和氫氣。金屬+硫酸 鹽+氫氣(置換反應)
Zn+H2SO4-- Fe+HCl―
金屬活動性順序(要背熟)排在氫前面的
c:酸能跟某些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起反應,生成鹽和水。
金屬氧化物+硫酸 鹽+水(復分解反應)
Fe2O3+H2SO4-- CuO + HCl---
堿性氧化物:
d:酸能跟某些鹽起反應,生成另一種酸和另一種鹽。
Na2CO3+H2SO4-- HCl + MgCO3 -
堿+硫酸 鹽+水(復分解反應)
e:酸能跟堿起中和反應反應,生成鹽和水。
H2SO4 + NaOH - H2SO4 + Cu(OH)2-
日常生活里的酸
人們在購買葡萄、柑桔等水果時,常習慣地問問“酸不酸?”的確,許多未成熟的水果是很酸的,這是因為它含有許多有機酸,如蘋果酸、琥珀酸、檸檬酸、酒石酸等。隨著水果的成熟,有些酸會逐漸分解,酸味也就隨之減輕。有的同學說:“新摘下來的柿子并不酸,倒是澀得舌頭發(fā)麻!逼鋵,這也是酸在作怪,這種酸叫鞣酸?梢姡岵灰欢ǘ加兴嵛。我們判定一種物質(zhì)是不是屬于酸類,主要是看它的組成和性質(zhì)。酸也不一定都是液態(tài)。例如上面說的鞣酸是淡黃色粉末,硅酸則像白色漿糊,硼酸是白色小片,硬脂酸類似石蠟,純凈的醋酸能形成冰塊一樣的晶體,故稱“冰醋酸”?辔端嵊锌辔叮拾彼、水楊酸有甜味,羊肉的膻氣則是揮發(fā)性很強的癸酸引起的……。生活中遇到的酸很多。比如食醋,因含有乙酸(俗稱醋酸)而具有酸味。醋是常用的調(diào)味品。做魚時,放點兒黃酒和醋,能解魚腥,味道也更鮮美。燒菜時放點醋,可以使維生素C不受或少受破壞。吃涼拌菜時放點醋,既可調(diào)味,又能殺菌;同時還可降低致癌物亞硝酸鹽的含量。用浸過醋的布將肉包起來,可使鮮肉不易變質(zhì)。夏天多吃點醋,有預防腸道傳染病的作用。把醋煮沸噴灑在房間中,可以預防感冒。據(jù)記載,有一個生產(chǎn)醋的工廠,幾十年來只有一兩個工人患感冒,原因是車間里的醋酸蒸氣保護了工人們的身體健康。日常生活中另一種重要的酸是乳酸。面團發(fā)酵時能產(chǎn)生乳酸,加點兒堿(Na2CO3)或起子(NaHCO3),能中和掉乳酸,并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從面團里鉆出來,留下許多小窟窿,使面團蓬松脹大。這就是蒸饅頭、烤面包的道理。許多人喜歡吃酸奶、酸菜、泡菜,也都要靠乳酸幫忙。久不活動,偶爾參加一次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常感到腰酸腿疼,這就是因為肌肉中的葡萄糖在新陳代謝中分解成了乳酸,劇烈的活動使肌肉里蓄積了較多的乳酸,故有酸痛之感。酸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制汽水時加點兒檸檬酸,能起到利尿作用。雞湯的味道既鮮美,又富有營養(yǎng),因為里面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草酸能幫助你洗掉衣服上的藍墨水或鐵銹。蚊子、螞蟻叮咬了人的皮膚,因分泌了少量甲酸而使人發(fā)癢?谇焕锏募毦墚a(chǎn)生酸性物質(zhì),腐蝕牙齒,造成齲洞。而胃液里極稀的鹽酸又有幫助消化和殺滅細菌的作用,但當胃酸過多時,它又使人“燒心”和“返酸水”?傊,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酸。它們的性質(zhì)不同,形態(tài)各異,有的造福人類,有的也危及人體健康。只有充分認識它們的特性,才能揚長避短,化害為利。
為什么通常用鐵桶盛裝和運輸濃硫酸
濃硫酸的化學性質(zhì)和稀硫酸不一樣,它具有強氧化性、吸水性和脫水性。吸水性是指濃硫酸極易吸收水分,所以可用來作為某些氣體的干燥劑。脫水性是指濃硫酸將某些含碳、氫、氧元素的化合物按個數(shù)比2:1將氫氧元素脫去(可認為脫H2O)。強氧化性是指金屬和濃硫酸反應時不能置換出氫氣,而是生成二氧化硫和水等。鐵和濃硫酸在常溫下接觸時,在表面反應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防止?jié)饬蛩崂^續(xù)和鐵反應,故常用鐵桶來運裝濃酸酸。實際上,鐵和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速度較快。反應方程式為:
2Fe+6H2SO4(濃)Fe2(SO4)3+2SO2↑+6H2O
鹽酸
鹽酸是氯化氫氣體溶于水生成的酸。在工業(yè)上,曾經(jīng)用氯化鈉和濃硫酸作用來生產(chǎn)鹽酸。這種方法不但產(chǎn)量低,而且用濃硫酸制取濃鹽酸也是不太經(jīng)濟的。因此,從19世紀開始,便建立了電解氯化鈉水溶液的工廠。在電解時,陽極上產(chǎn)生氯氣,陰極上產(chǎn)生氫氣。把氯氣和氫氣混合起來,便產(chǎn)生氯化氫氣體。把氯化氫氣體溶解在水中,就可制造鹽酸。電解時還產(chǎn)生有用的氫氧化鈉,所以這是一種大規(guī)模生產(chǎn)鹽酸的方法。鹽酸也是一種強酸,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工業(yè)產(chǎn)品中因為含有氯化鐵和氯氣而帶黃色。鹽酸中所含的氯化氫容易揮發(fā),當氯化氫氣體揮發(fā)后遇到空氣中的水蒸氣時,就會結(jié)合成鹽酸小液滴而形成酸霧。因此,打開盛鹽酸的玻璃瓶的瓶蓋時,會冒白煙,而且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鹽酸的用處不比硫酸少,例如用錫進行焊接時,也要在焊接處涂點焊藥,焊錫才能牢固地把金屬焊住。把鋅片溶解在稀鹽酸里,便生成了氯化鋅和稀鹽酸溶液,它便是最簡單的焊藥。把焊藥涂在要焊接的地方,焊藥便與金屬表面的銹層(金屬氧化物)相互作用,生成溶解于水的氯化物,這樣就把銹層除去,金屬表面被清理干凈,保證焊錫和金屬表面牢固地結(jié)合在一起。鹽酸能使木材變成葡萄糖。木材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zhì)素構成。纖維素是由千萬個葡萄糖基用“氧橋”連接而成的物質(zhì)。如果能找到一把“剪刀”,把“氧橋”剪斷,葡萄糖基便會和水結(jié)合,生成葡萄糖。這個反應叫做水解反應,鹽酸便是剪斷“氧橋”的“剪刀”。于是工業(yè)上可以用木屑和鹽酸制造葡萄糖,進一步還可以通過葡萄糖發(fā)酵,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這種方法可以大大節(jié)約糧食。在人體內(nèi)的胃液里也含有一定量的鹽酸,叫做胃酸,它能促進食物消化,并能殺死某些病菌。如果人喝水太多,就會把胃酸沖淡,減弱了殺菌能力,這時病菌侵入人體,就有可能患病。如果胃酸過多,就容易得胃痛病。
硫酸
最早制得的酸和被古代利用的酸大概要算醋了。古人利用空氣將發(fā)酵的水果汁(實際上就是一種果子酒)氧化來制造醋,即酒被氧化便得到了醋。不過這種醋不是純的醋酸,而是一種不純的很稀的醋酸溶液,F(xiàn)在,醋酸并不是最重要的酸,最有用的是硫酸、鹽酸和硝酸。實驗室一般用石蕊試紙檢驗酸的存在,酸能將試紙由藍色變?yōu)榧t色。古時候制造硫酸的方法是,將硫酸鐵放在蒸餾器中蒸餾,得到一種油狀物的產(chǎn)品,就是硫酸。隨著對硫酸需要量的增加,開始用鉛室法生產(chǎn)硫酸。所用的原料是硫鐵礦,讓硫鐵礦在鉛室中燃燒,與空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再用一氧化氮做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量和化學性質(zhì)并不改變的物質(zhì)),使二氧化硫轉(zhuǎn)化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由于鉛不與硫酸發(fā)生反應,因此鉛不會被腐蝕,所以當時考慮用鉛室做反應器。但是生產(chǎn)中所用的鉛室很大,需要用很多金屬鉛建造,成本很高,而且產(chǎn)品硫酸的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只有82%,不是濃硫酸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98%,因此鉛室法不久就彼淘汰了。現(xiàn)在生產(chǎn)硫酸的方法是接觸法,原料仍然是硫鐵礦。將硫鐵礦在空氣中氧化生成二氧化硫,再用五氧化二釩、氧化鐵和氧化亞銅做催化劑,將二氧化硫氧化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硫酸。所得的硫酸為98%,稱為濃硫酸。濃硫酸是一種強酸,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如果不小心將濃硫酸濺到衣服上,它會立即使衣服的纖維素碳化,在衣服上出現(xiàn)小洞。濃硫酸有很強的脫水性,把它加到白糖中,糖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按2∶1的比例(水分子的組成比)脫掉,剩下的是黑色的炭。硫酸大量用于清洗鋼鐵的表面。在鋼鐵進行冷軋、冷拔和沖壓等加工之前,必須清除鋼鐵表面的氧化鐵,否則,在冷軋、冷拔和沖壓時氧化鐵就可能被壓入鋼鐵中,使鋼鐵的表面很粗糙,甚至造成廢品。氧化鐵的存在也會使軋輥或沖模等工具很快被磨損。在金屬表面鍍鎳或鍍鉻時,也要用硫酸清洗金屬表面,否則鍍層很容易脫落下來。硫酸還是生產(chǎn)化肥的原料。把氨通入75%硫酸中,可以生成硫酸銨。這個反應放出大量的熱,這些熱量用來將水分蒸發(fā),便可得到硫酸銨晶體。硫酸銨和尿素都是重要的氮肥。硫酸也是生產(chǎn)過磷酸鈣肥料的原料。在石油精煉中,要用濃硫酸除去汽油和潤滑油中的雜質(zhì)──硫化物和不飽和碳氫化合物,每精煉1t石油要用24kg濃硫酸。在有機化工中,硫酸是生產(chǎn)農(nóng)藥敵百蟲、以及合成洗滌劑烷基苯磺酸鈉的原料。很多基本有機化工原料如甲酸、草酸、檸檬酸、苯酚、乙酸乙酯也要用硫酸做原料。在無機化工生產(chǎn)中,硫酸用于生產(chǎn)氫氟酸、鉻酸、磷酸、硫酸銅、硫酸鋁、硫酸鋅、硫酸鎳以及鈦白粉、立德粉等顏料?偠灾诜柿、冶金、石油精煉、農(nóng)藥、炸藥、紡織、染料、塑料、油漆、電池、制革、顏料、藥品和洗滌劑等工業(yè)中,處處都離不開硫酸。
干燥劑
能除去物質(zhì)(固體、液體、氣體)中水分的物質(zhì)稱為干燥劑。實驗室中干燥氣體常用的干燥劑有無水氯化鈣、氧化鈣、五氧化二磷、堿石灰、濃硫酸、分子篩等,適合干燥有機化合物的干燥劑除上所述,還有無水硫酸鈣、無水硫酸銅,無水硫酸鎂、無水硫酸鈉等。對干燥劑的要求有:
(1)和被干燥物質(zhì)不發(fā)生任何化學反應,例如酸性物質(zhì)不能用堿性干燥劑,堿性物質(zhì)不能用酸性干燥劑。
(2)干燥速度快,干燥力強。
(3)不溶于被干燥的液體中,例如固體氫氧化鈉能溶解于低級醇中。
(4)對有機溶質(zhì)或溶劑無催化作用,例如強堿性干燥劑氧化鈣、氫氧化鈉能催化某些醛類或酮類發(fā)生縮合、自動氧化等反應。
(5)價格經(jīng)濟,以少量干燥劑即可干燥大量物質(zhì)。
二:常見的堿:
1:幾種常見的堿
物質(zhì)
性質(zhì)、用途
氫氧化鈉(化學式 )
俗名:
氫氧化鈣(化學式 )
俗名:
物
理
性
質(zhì)
觀察顏色、狀態(tài)
白色 固體
白色粉末
放在表面皿上一會兒
各取少量加入有水的試管中,并用手摸試管外壁,并觀察溶解情況
易溶于水
微溶于水
化
學
性
質(zhì)
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或無色的酚酞試液觀察
通入CO2后觀察
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反應式
反應式
滴入無色的酚酞后再滴入鹽酸
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反應式
反應式
在CuSO4溶液中滴入NaOH,在石灰水中滴入Na2CO3溶液
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反應式
反應式
用途
(1)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zhì)。(l)白色固體,能吸收空氣中水分而潮解。(2)極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熱。(3)水溶液有澀味和滑膩感。(4)有強烈的腐蝕性。
NaOH俗稱苛性鈉、火堿、燒堿的原因,氫氧化鈉為何可做干燥劑?
氫氧化鈣:由生石灰(CaO)制取熟石灰[Ca(OH)2] CaO+H2O=Ca(OH)2
注意:水要少量滴加,到塊狀固體剛好成為粉末為止。
用熟石灰制取水溶液。加蒸餾水,不斷攪拌得乳狀懸濁液、靜置、上層清液即為氫氧化鈣水溶液,俗稱石灰水
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zhì)。
白色固體(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懈g性水溶液有滑膩感
(2)堿的通性:
堿有相似化學性質(zhì)原因: a: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成紅色。 b:堿和非金屬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 Ca(OH)2+CO2- 2NaOH+CO2- 2NaOH+SO2 -
酸性氧化物: c:堿和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 2NaOH+H2SO4-
Ca(OH)2+2HNO3-
d:堿與某些鹽反應,生成 注意:兩種反應物必須是溶液,生成物必須要有一種是難溶的。如:NaOH+CuSO4-
NaOH+FeCl3- Ca(OH)2+Na2CO3-
氫氧化鈉的用途
(1)制造肥皂。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的鈉鹽,通常用油脂和氫氧化鈉為原料經(jīng)過皂化反應而制成。
(2)精煉石油。石油產(chǎn)品經(jīng)硫酸洗滌后還含有一些酸性物質(zhì),必須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再經(jīng)水洗,才能得到精制產(chǎn)品。
(3)造紙。造紙的原料是木材或草類植物,這些植物里除含纖維素外,還含有相當多的非纖維素(木質(zhì)素、樹膠等)。加入稀的氫氧化鈉溶液可將非纖維素成分溶解而分離,從而制得以纖維素為主要成分的紙漿。
(4)紡織。人造纖維如人造棉、人造毛、人造絲等,大都是粘膠纖維,它們是用纖維素(如紙漿)、氫氧化鈉、二硫化碳(CS2)為原料制成粘膠液,經(jīng)噴絲、凝結(jié)而制得。
(5)印染。棉織品用燒堿溶液處理后,能除去覆蓋在棉織品上的蠟質(zhì)、油脂、淀粉等物質(zhì),同時能增加織物的絲光色澤,使染色更均勻。
用石灰改良土壤
在土壤里,由于有機物在分解過程中會生成有機酸,礦物的風化也可能產(chǎn)生酸性物質(zhì)。另外,使用無機肥料如硫酸銨、氯化銨等,也會使土壤呈酸性。施用適量石灰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質(zhì),使土壤適合作物生長,并促進微生物的繁殖。土壤中Ca2+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膠體凝結(jié),有利于形成團粒,同時又可供給植物生長所需的鈣素。
氫氧化鈉的保存方法
氫氧化鈉在保存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密封。因為氫氧化鈉容易潮解,更重要的是氫氧化鈉容易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這樣氫氧化鈉就變質(zhì)了。所以保存固體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鈉溶液都要密封。還要注意存放氫氧化鈉溶液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因為普通玻璃的組成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硅,氫氧化鈉能和二氧化硅反應:
2NaOH + SiO2=Na2SiO3 + H2O
當水分蒸發(fā)后,Na2SiO3(硅酸鈉)能使玻璃瓶與瓶塞牢固地粘連在一起,所以實驗室中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都用膠塞或軟木塞。
書寫堿的化學式應該注意什么
堿是由金屬元素和氫氧根所組成。這是書寫堿的化學式的依據(jù)。其命名是“氫氧化某”或“氫氧化亞某”。這決定堿的化學式的書寫順序。
具體方法要注意兩點:(1)順序問題:先讀的后寫;后讀的先寫。如氫氧化銅,先寫金屬銅元素后寫氫氧根,氫氧根寫成OH,而不能寫成HO且符號均為大寫。
(2)括號問題:如果堿的組成中有一個氫氧根,則不必用括號,用了不僅多余,而且是錯誤。在堿的組成中有兩個以上的氫氧根,則必須用括號,如果不用便是錯誤。如氫氧化鈣的化學式寫成Ca(OH)2。
漂白粉
CaCl2與Ca(ClO)2混合物,有效成分為次氯酸鈣Ca(ClO)2有效氯約35%,高級品可達70%。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有氯的氣味。暴露在空氣里會潮解失效。遇水或酒精會分解。在漂白時因稀酸或二氧化碳的作用,使漂白粉生成次氯酸而氧化掉有色有機物。工業(yè)上用熟石灰吸收氯氣制取。用為漂白、消毒和殺菌劑。
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Ca(ClO)2和堿式氯化鈣CaCl2?Ca(OH)2?H2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它水解后產(chǎn)生次氯酸,因此有漂白作用:
Ca(ClO)2+2H2O→Ca(OH)2+2HClO 2HClO→2HCl+O2
HClO+HCl→H2O+Cl2
漂白粉可被二氧化碳分解;在潮濕空氣中,會逐漸分解,不易保存。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為35%左右。氯氣作用于消石灰即得漂白粉。它除作漂白劑外,還可作水的殺菌劑和野外作業(yè)中用于制備氯氣。商品名稱為漂粉精,高級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可達70%,由氯氣通入氫氧化鈣溶液制得,主要成分是Ca(ClO)2,它比普通漂白粉易溶于水,其漂白能力接近純氯。
溶液的導電性:
實驗(注意實驗現(xiàn)象)
物質(zhì)(化合物)
能否導電
溶液
能否導電
熔化狀態(tài)物質(zhì)
能否導電
食鹽晶體
食鹽溶液
熔化的食鹽
硝酸鉀晶體
硝酸鉀溶液
熔化的硝酸鉀
氫氧化鈉晶體
氫氧化鈉溶液
熔化的氫氧化鈉
蔗糖晶體
蔗糖溶液
熔化的蔗糖
酒精溶液
水
硫酸溶液
課題2 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
教學目標: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
2. 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nóng)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3.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重點:中和反應、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
難點:中和反應、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酸和堿之間能發(fā)生中和反應,而且,中和反應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教材沒有簡單將它作為酸或堿的性質(zhì)來介紹,而是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說明。
本課題從實驗入手來介紹中和反應。為了說明中和反應的產(chǎn)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關于中和反應的應用,教材從酸堿性的角度說明了它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堿度一pH及其應用。
本課題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和生產(chǎn)有密切的聯(lián)系,教材安排了3個活動與探究,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
一:中和反應
1:活動與探究
現(xiàn)象
有關反應方程式
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二滴酚酞,再逐滴滴入鹽酸
再把生成物蒸發(fā)。
在石灰水中滴入二滴酚酞,再逐滴滴入鹽酸
2:鹽
形形色色的“鹽”
說起“鹽”,你可能馬上就會想到食鹽,的確,在物質(zhì)的分類中,食鹽屬于“鹽”類,然而化學上所說的鹽具有更廣泛的涵義!胞}”是指一大類化合物說的:凡是由金屬離子(或銨離子NH4+)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都叫鹽。
“鹽”不一定都有咸味,許多鹽有其它味道,例如,醋酸鉛是甜的(有毒!不能食用),氯化鎂是苦的,碳酸鈉是澀的,硫酸亞鐵是酸的,而谷氨酸鈉,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味精,味道卻十分鮮美!
如同食鹽那樣,許多鹽都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有的是無色的,有的則呈現(xiàn)不同的美麗的顏色。你看,高錳酸鉀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硫酸亞鐵溶液是淺綠色的,鉻酸鉀溶液是黃色的。
在初中化學里,我們學過許多化學反應都能生成“鹽”,其中主要有:
1.金屬與非金屬化合生成無氧酸鹽。如:2Na+Cl2===2NaCl 2.金屬與鹽反應生成另一種鹽。如:Cu+Hg(NO3)2===Cu(NO3)2+Hg 3.金屬與酸反應。 如:Fe+H2SO4(。=FeSO4+H2↑ 4.堿性氧化物與酸性氧化物化合生成含氧酸鹽。如CaO+SO3=CaSO4 5.堿性氧化物與酸反應。如:Fe2O3+6HCl==2FeCl3+3H2O 6.酸性氧化物與堿反應。如:SO3+2NaOH=Na2SO4+H2O 7.堿和酸反應。如:Cu(OH)2+2HNO3===Cu(NO3)2+2H2O 8.堿和鹽反應。如:Ba(OH)2+CuSO4===BaSO4↓+Cu(OH)2↓ 9.酸和鹽反應。如:AgNO3+HCl===AgCl↓+HNO3 10.鹽和鹽反應,如:Na2CO3+CaCl2===CaCO3↓+2NaCl 除以上這些類型的反應能生成鹽外,還有許多反應也能生成鹽。如: 1.某些含氧酸鹽加熱分解能轉(zhuǎn)化成另一種鹽。如:
2.酸式鹽加熱分解轉(zhuǎn)化成正鹽。如2NaHCO3Na2CO3+H2O+CO2↑ 3.正鹽跟酸作用轉(zhuǎn)化成酸式鹽,Ca3(PO4)2+2H2SO4===Ca(H2PO4)2+2CaSO4 4.氨跟酸化合成銨鹽。如:NH3+HCl===NH4Cl考考你:
答:
正鹽、酸式鹽和堿式鹽
酸跟堿完全中和生成的鹽中,不會有酸中的氫離子,也不會有堿中的氫氧根離子,只有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離于,這樣的鹽為正鹽。生成正鹽的反應,如:HCl+NaOH=NaCl+H2O 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等酸跟堿反應時,若酸中的氫離子部分被中和,生成的鹽中除了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離子外,還有氫離子存在,這樣的鹽為酸式鹽。如NaHSO4、KHCO3、KH2PO4、K2HPO4、Ca(HCO3)2等都屬于酸式鹽。一元酸不能形成酸式鹽,二元酸或多元酸才能形成酸式鹽。酸式鹽的種類很多,性質(zhì)各不相同。酸式鹽的水溶液有的呈酸性,如NaHSO4、KHSO4、KH2PO4等;有的卻呈堿性,如NaHSO3、KHCO3、K2HPO4等。酸跟堿反應時,若堿中的氫氧根離子部分被中和,生成的鹽為堿式鹽。一元堿不能形成堿式鹽,二元堿或多元堿才有可能形成堿式鹽。堿式鹽的組成及性質(zhì)復雜多樣。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和堿式氯化鎂Mg(OH)Cl等都屬于堿式鹽。
關于結(jié)晶水合物
某些鹽從溶液中析出晶體時,往往帶有不同數(shù)目的結(jié)晶水。如從飽和硫酸銅溶液中析出的硫酸銅晶體為CuSO4?5H2O(膽礬)、從自然界某些鹽湖中析出的碳酸鈉晶體為Na2CO3?10H2O。常見的結(jié)晶水合物有:明礬KAl(SO4)2?12H2O(十二水合硫酸鋁鉀)、綠礬FeSO4?7H2O(七水合硫酸亞鐵)、生石膏CaSO4?2H2O(二水合硫酸鈣)、芒硝Na2SO4?10H2O(十水合硫酸鈉)、皓礬ZnSO4?7H2O(七水合硫酸鋅)等。 結(jié)晶水合物的結(jié)構較復雜,其內(nèi)部不是分為無水化合物和水兩個獨立部分,它們已相互結(jié)合成統(tǒng)一整體,表現(xiàn)在結(jié)晶水合物是有固定組成的,因而結(jié)晶水合物屬于純凈物,不屬于混合物。上述幾種結(jié)晶水合物都屬于無機化合物中的鹽類。 在一定條件下,結(jié)晶水合物可以失去部分或全部結(jié)晶水;無水化合物可以與一定量水化合成結(jié)晶水合物。例如:加熱膽礬可以使其轉(zhuǎn)化為無水硫酸銅,而無水硫酸銅遇水生成膽礬。膽礬為藍色晶體,無水硫酸銅為白色粉末,二者的式量及性質(zhì)不同,它們不是同一種物質(zhì),故上述的結(jié)晶水合物與相應無水物之間的轉(zhuǎn)化屬于化學變化,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CuSO4?5H2OCuSO4+5H2O,CuSO4 + 5H2O = CuSO4?5H2O。由于無水硫酸銅容易吸收空氣中或通過它的氣體中的水蒸氣而生成膽礬,從白色粉末變?yōu)樗{色,所以無水硫酸銅常用作檢驗氣體或液態(tài)物質(zhì)(如酒清)中是否含有水分的試劑。碳酸鈉晶體風化成無水碳酸鈉,也屬于化學變化:Na2CO3?10H2ONa2CO3+10H2O
鹽的命名
1.正鹽:其中無氧酸鹽的命名是在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名稱中間加一“化”字,叫做“某化某”,如NaCl叫做氯化鈉,K2S叫做硫化鉀等等。含氧酸鹽的命名是在酸的名稱后面加上金屬的名稱,叫做“某酸某”, 如Na2CO3叫做碳酸鈉,CuSO4叫做硫酸銅等等。如果一種金屬元素具有多種化合價,對于含低化合價金屬元素的鹽的命名,可以在金屬名稱的前面加個“亞”字;對含有高化合價金屬元素的鹽,可仍按原來方法命名。例如,F(xiàn)e2(SO4)3叫做硫酸鐵,F(xiàn)eSO4叫做硫酸亞鐵;CuCl2叫做氯化銅,CuCl叫做氯化亞銅。 2.酸式鹽:酸式鹽的命名是在酸名稱的后面加個“氫”字,然后再讀金屬的名稱。例如,NaHCO3叫做碳酸氫鈉(也叫酸式碳酸鈉),電離生成的如果酸式鹽中含有兩個可以電離的氫原子,命名時可標明數(shù)字,如NaH2PO4叫做磷酸二氫鈉,Ca(H2PO4)2叫做磷酸二氫鈣等等。 3.堿式鹽堿式鹽的命名是在正鹽的名稱前邊加“堿式”二字。例如,Cu2(OH)2CO3叫做堿式碳酸銅。在化學上,對于含有相同酸根離子或相同金屬離子的鹽,常給它們統(tǒng)稱硫酸鹽,含有K+的鹽(像KCl、K2SO4等)統(tǒng)稱鉀鹽等等。
中和反應:酸和堿作用而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思考】 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2.中和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二: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改良酸性土壤 :由于空氣污染造成酸雨,導致土壤呈酸性,必須在土壤中加入適量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 2:處理工廠的廢水:硫酸廠的污水可用熟石灰中和:
化學方程式: 3:用于醫(yī)藥:胃酸過量,可用氫氧化鋁中和。 化學方程式:
三: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
pH是溶液酸堿性強弱的簡單表示方法。我們都知道,用石蕊、酚酞試液可以檢驗出溶液的酸堿性。例如,要知道某溶液是酸性溶液還是堿性溶液,可用一支試管取少量待測液,滴入2滴~3滴紫色石蕊試液,若變紅,為酸性溶液;變藍,為堿性溶液;若仍然保持紫色則為中性溶液。這種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簡便易行,現(xiàn)象明顯,結(jié)果可靠,是實驗室里常用的方法。
但是,石蕊、酚酞只能幫助我們了解溶液的酸堿性,卻不能知道溶液酸堿性強弱的程度,要進一步知道溶液酸堿性強弱的程度,必須測定溶液的pH。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方法是很簡便的,但要注意操作正確:取一支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在半分鐘的時間內(nèi),將pH試紙變化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便可知道溶液的pH。為什么要強調(diào)“半分鐘”這樣短的時間?因為時間長了,pH試紙可能會與待測液發(fā)生其他化學反應,顏色就不真實了,測定的pH也就不準確了。有的同學為了省事,不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而是把pH試紙直接浸入到待測液中,這種操作是錯誤的,會把待測液污染。
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即溶液pH的大小,取決于溶液中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相對濃度:
H+濃度=OH-濃度時,pH=7,溶液呈中性;
H+濃度>OH-濃度時,pH<7,溶液呈酸性;
H+濃度<OH-濃度時,pH>7,溶液呈堿性。
pH越大,堿性越強;pH越小,酸性越強。但必須明確,pH是在0~14這個范圍內(nèi)變化的,不能小于0或大于14,而且pH只用于表示稀溶液的酸堿度,濃溶液的酸堿度不能用pH表示(這方面的道理將在高中化學里學到)。
書寫pH符號時要注意規(guī)范化,即“p”要小寫,“H”要大寫,不可寫成“PH”或“ph”。
人體內(nèi)物質(zhì)的pH值
人類在生命活動中,總要不斷地攝入或排出許多酸性或堿性物質(zhì),因而人體的血液是一種含有多種物質(zhì)的混合液體。一個健康人的血液的pH能夠穩(wěn)定地維持在7.35~7.45之間。
身體內(nèi)不同部分的物質(zhì)具有不同的pH值。唾液的pH=6.6,胃液含有鹽酸,胃部的酸性環(huán)境(pH=1.5)和小腸的堿性環(huán)境(pH=8.4)對消化不同的食物是必需的。另外血液本身是中性的,但是,當血液進入心臟和肺后,會攜帶大量溶解的二氧化碳,使血液偏弱酸性(pH=6.5)。
下面敘述中,錯誤的是
①含H+的溶液是酸,含OH-的溶液是堿,既不含H+又不含OH-的溶液呈中性;
②pH=0時,溶液中H+濃度等于零;
③pH是溶液酸堿性的表示方法;
④pH越大,溶液堿性越強;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強;
⑤用石蕊試液或酚酞試液可以檢驗溶液的酸堿度。
答:①②③⑤四種說法不對。
請你將合適答案的序號填入括號內(nèi):
溶液呈中性時( ),溶液呈酸性時( ),溶液呈堿性時( )。
①H+離子濃度>OH-離子濃度;
②H+離子濃度=OH-離子濃度;
③H+離子濃度<OH-離子濃度;
④pH=7;⑤pH>7;⑥pH<7.
答:(②④);(①⑥);(③⑤)。
PH---酸堿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酸堿度常用 表示,范圍:
-------0----------------------------7--------------------------14---
中性
PH
酸堿性
滴入紫色石蕊
滴入無色酚酞
PH<7
PH=7
PH>7
測定溶液PH的最簡便的方法是使用 ;測定時,把 滴在
上,然后把 跟 對照,可知溶液的PH。
活動與探究
1:測定幾種酸和堿的pH
pH
pH
pH
稀硫酸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2:測定生活中一些物質(zhì)的pH
物質(zhì)
pH
酸堿性
物質(zhì)
pH
酸堿性
橘汁
汽水
糖水
自來水
牛奶
蒸餾水
番茄汁
草木灰水
肥皂水
洗潔精
3:溶液酸堿度的重要意義
(1):許多化學反應必須在一定 溶液中才能進行。(2):農(nóng)作物一般迨宜在 的土壤中生長。(3):正常雨水pH約為 ,酸雨pH
第九單元 溶液
課題1溶液的形成
目的要求:1. 認識溶解現(xiàn)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zhì)等概念。
2. 探究幾種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
3. 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xiàn)象。
4. 知道溶液是一類重要的物質(zhì),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重要應用。
5. 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練習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
重點:溶液、溶質(zhì)、溶劑的概念。
難點: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溶液溫度變化的實質(zhì)
教學過程:
1.在上課前,教師應了解學生有哪些有關溶液的知識,盡量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本章的章圖及圖9-1為引入溶液的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
2.【實驗9-1】對于溶液的基本特征,要抓住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所謂均一,是指溶液各處都完全一樣;所謂穩(wěn)定,是指條件不變時溶質(zhì)和溶劑長期不會分離。但要注意,這是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解過程中。在蔗糖溶解過程中,杯底部溶液當然要濃一些,上層要稀一些,但這僅僅是分子擴散尚未達成均一時的情況,形成溶液后,各處就一樣了。另外,還應啟發(fā)學生多從微觀的角度去想象,分散在溶劑中的分子或離子達到均一狀態(tài)之后,仍然處于不停的無規(guī)則運動狀態(tài)之中。
3.對于溶液的廣泛用途,學生有許多生活經(jīng)驗,要通過討論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體會化學對生活和生產(chǎn)的作用。在討論中,如學生提出了獨特的見解,教師應予以鼓勵。
4.“乳化”現(xiàn)象是通過實驗引出的,學生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洗滌劑是一種最常見的乳化劑。應該注意的是,“乳化”并不是溶解,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無數(shù)細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這與物質(zhì)溶解在水中是完全不同的。對于溶液和乳濁液,只從定性的角度描述它們的特征,沒有提出分散質(zhì)顆粒直徑大小的問題,因此是一種粗略的說法。
.溶液、溶質(zhì)、溶劑
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實質(zhì)上溶質(zhì)分散在溶劑中的粒子的線性直徑小于1 nm);被分散的物質(zhì)叫做溶質(zhì);能分散其他物質(zhì)的物質(zhì)叫溶劑。
對溶液的認識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溶質(zhì)在被分散前的狀態(tài)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
②某溶液中溶質(zhì)或溶劑的種類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在初中階段討論的溶液中溶質(zhì)或溶劑的種類一般是一種。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劑,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質(zhì)也可以作溶劑,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習慣上把水看作溶劑,通常不指明溶劑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溶液不一定都是無色的,其顏色由溶質(zhì)、溶劑的性質(zhì)而決定。
④溶液的質(zhì)量等于溶質(zhì)、溶劑的質(zhì)量之和(溶質(zhì)的質(zhì)量是指被分散的那部分物質(zhì)的質(zhì)量,沒有分散進溶劑內(nèi)的物質(zhì),就不能計算在內(nèi))。溶液體積不一定等于溶質(zhì)和溶劑體積之和,如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0 mL。這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的緣故。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穩(wěn)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質(zhì)濃度和性質(zhì)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劑中的分子或離子達到均一狀態(tài)之后,仍然處于不停地無規(guī)則運動狀態(tài)之中。
穩(wěn)定性:是指外界條件(溫度、壓強等)不變時,溶液長期放置不會分層,也不會析出固體或放出氣體。
一:溶液
利用燒杯和玻璃棒,分別取少量面粉、植物油、食鹽、蔗糖、味精、純堿、酒精、粉筆灰、泥土等物質(zhì)加入水中并攪拌,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填入下表的空格處。
(1)比較溶液、懸濁液或乳濁液中物質(zhì)能否被水溶解。
(2)溶液與懸濁液、乳濁液在外觀上有何不同?
1:幾種物質(zhì)在水中的分散現(xiàn)象(有現(xiàn)象的打√)
物質(zhì)名稱
實 驗 現(xiàn) 象
溶解
外觀透明
均一
穩(wěn)定
不溶解
外觀混濁
不均一
不穩(wěn)定
純堿
√
√
√
√
食鹽
味精
酒精
面粉
粉筆
汽油
植物油
結(jié)論
形成的混合物屬溶液
形成的混合物是懸濁液或乳濁液
2:比較碘和高錳酸鉀溶于水或汽油中的現(xiàn)象
溶劑
溶質(zhì)
現(xiàn)象
水
高錳酸鉀
水
碘
汽油
高錳酸鉀
汽油
碘
3:溶液與懸濁液、乳濁液有何本質(zhì)區(qū)別?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
分散物質(zhì)原來的狀態(tài)
固、液、氣
固
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離子
許多分子的集合體
許多分子的集合體
特征
均一、穩(wěn)定
不均一、不穩(wěn)定
不均一、不穩(wěn)定
實例
食鹽水、糖水
泥漿
乳白魚肝油
一種或幾種以上的物質(zhì)高度分散(以分子、離子或原子)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我們把能溶解其他物質(zhì)的物質(zhì)叫溶劑;被溶解的物質(zhì)叫溶質(zhì)。通常所說的溶液指的是液態(tài)溶液。
同學們要掌握和理解溶液定義中所包含的三層意義:
第一,均一和穩(wěn)定是溶液的特征。
第二,分散兩字體現(xiàn)溶液的形成。
第三,溶液是混合物,它由溶質(zhì)和溶劑組成,即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zhì)叫做溶質(zhì),另一種物質(zhì)叫做溶劑。
根據(jù)溶液的聚集態(tài),可分為固態(tài)溶液(簡稱固溶體,如某些成分的合金等);液態(tài)溶液(簡稱溶液,如食鹽水、碘酒等);氣態(tài)溶液(亦稱氣溶體或氣體混合物,如空氣等)。通常所說的溶液,其中最常見的是水溶液。
問題:如果在水中滴入數(shù)滴洗潔精或涂些肥皂,這時清除油跡就比較容易,這是什么原因呢?
實驗:在一只玻璃杯或瓷碗中加入約10 mL水,用筷子蘸食用油滴入數(shù)滴,觀察現(xiàn)象;振蕩片刻,靜置一段時間,觀察實驗現(xiàn)象。然后向其中加入幾滴洗潔精或肥皂水,振蕩片刻,再靜置一段時間,觀察這次的實驗現(xiàn)象跟上一次的有何不同。
閱讀課本,看一看書上是怎樣解釋“乳化”的,然后試著解釋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滌劑的水洗掉的原因
二: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
物質(zhì)的溶解(活動與探究)
水中加入的溶質(zhì)
NaNO3
NH4 NO3
NaOH
加入溶質(zhì)前水的溫度
溶解現(xiàn)象
溶質(zhì)溶解后的溫度
結(jié)論
什么是溶解
一種物質(zhì)(溶質(zhì))均勻地分散在另一種物質(zhì)(溶劑)中形成溶液的過程叫溶解。
溶解是一種物理化學過程,包含物理的機械擴散和化學的溶劑化。一種物質(zhì)(溶質(zhì))溶解于溶劑中,常有熱效應發(fā)生(吸熱或放熱)。例如氫氧化鈉溶解于水中時放熱,硝酸銨溶于水中要從環(huán)境中吸收熱量。兩種液體互溶時,液體的總體積可能縮。ㄈ缇凭ト埽,也可能增大(如苯跟醋酸互溶),或可能基本不變(如正己烷和正庚烷互溶)
溶質(zhì)分散到溶劑中形成溶液的過程,叫做物質(zhì)的溶解。在物質(zhì)溶解形成溶液的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溶質(zhì)的分子(或離子)向溶劑中擴散的過程吸收熱量,而溶質(zhì)的分子(或離子)與溶劑作用生成溶劑合物的過程放出熱量,所以物質(zhì)溶解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
課題2 溶解度
目的要求:1.了解飽和溶液的涵義。掌握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zhuǎn)化的外界條件。
2.了解溶解度的涵義,初步學習繪制和查閱溶解度曲線。
重點: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曲線的含義與應用
難點: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曲線的含義與應用
教學過程:
[引言]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知道,酒精可以任意比例與水互溶,那么,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所能溶解的溶質(zhì)的質(zhì)量有沒有一個限度呢?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表示這種限度呢?
一:飽和溶液
活動與探究
操作
現(xiàn)象
結(jié)論
加
入
氯
化
鈉
加入5g食鹽、攪拌
再加入5g食鹽、攪拌
再加入5ml水、攪拌
在
水
中
加
入
硝
酸
鉀
加入5g硝酸鉀、攪拌
再加入5g硝酸鉀、攪拌
加熱
再加入5g硝酸鉀、攪拌
冷卻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zhì)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zhì)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zhì)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zhì)的不飽和溶液。
講述〕在講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要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
在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的量的情況下,原來的飽和溶液可以變成不飽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溫度下”和“一定量溶劑里”,溶液的“飽和”或“不飽和”才有確定的意義。
加熱(硝酸鉀晶體溶解)
硝酸鉀飽和溶液 硝酸鉀不飽和溶液
降溫(硝酸鉀晶體折出)
加水(氯化鈉固體溶解)
氯化鈉飽和溶液 氯化鈉不飽和溶液
蒸發(fā)溶劑(氯化鈉固體折出)
定性特征,一般說,要確定某一溶液是否飽和,只要看在一定溫度下,有沒有不能繼續(xù)溶解的剩余溶質(zhì)存在,如有,且溶質(zhì)的量不再減少,那么這種溶液就是飽和溶液。
〔練習〕現(xiàn)有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試舉出使它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
增加溶質(zhì)或降低溫度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增加溶劑或升高溫度
總之:利用改變“溫度”或改變“溶質(zhì)”或“溶劑”相對量的方法。
〔講述〕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質(zhì)含量的多少,人們還常常把溶液分成濃溶液和稀溶液。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濃溶液,而不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呢?
結(jié)論: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同一種溶質(zhì)的溶液,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要濃。
我們已經(jīng)知道,物質(zhì)在水中有的是可溶的,有的是不溶的。那么,對于可溶物質(zhì)來說,[教師邊講邊板書以下兩個問題]
(l)溶質(zhì)在一定條件(溫度一定、溶劑的量一定)下,能否無限制地溶解呢?
(2)不同溶質(zhì),在相同條件(溫度相同、溶劑的量相同)下,溶解的量是否相同?
以上兩個問題,請同學們先進行討論,提出實驗方法,然后通過實驗得出結(jié)論。
[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巡視,不時地參加同學間的議論]
生丙:溶質(zhì)不能無限制地溶解在水里。實驗的方法是:取一定量的水,把溶質(zhì)(可以用食鹽)加到水中,觀察它是不是無限制地溶解。
生辛:要保持一定的溫度,才能夠滿足第一個問題中所需要的條件。
師:對。要注意條件。我們可以取室溫下的一定體積的水,進行實驗。那么,怎樣證明在一定條件(溫度相同、溶劑的量相同)下,不同溶質(zhì)溶解的量是否相同呢?
生。嚎梢园巡煌娜苜|(zhì),分別加到相同溫度、相同質(zhì)量的水中,比較它們?nèi)芙獾牧渴遣皇窍嗤?/p>
生戊:應該先稱量出相同質(zhì)量的不同溶質(zhì)的質(zhì)量,然后把它們分別溶解在相同溫度、相同質(zhì)量的水中,就可以比較它們?nèi)芙獾牧渴遣皇窍嗤?/p>
師:根據(jù)大家的意見,我們可做一個對比實驗,同時說明以上兩個問題。即:稱量兩種(硝酸鉀和硝酸銨)不同溶質(zhì)的質(zhì)量(各20g),分別加入到相同溫度(室溫)、相同體積(10mL水)的水中,觀察溶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能否無限制地溶解;同時比較兩種溶質(zhì)溶解的質(zhì)量是否相同。但是,怎樣判斷溶質(zhì)在溶劑中是否能繼續(xù)溶解呢?
生丙:把溶質(zhì)加入溶劑中,經(jīng)攪拌或振蕩后,有剩余的固體時,說明溶質(zhì)不能再溶解了。
師:回答得很好。那么,應該怎樣操作呢?是把溶質(zhì)全部加入到溶劑中,還是要分數(shù)次,逐漸加入呢?
生[齊]:分數(shù)次,逐漸加入。
下面,請同學再考慮一個問題:通常人們根據(jù)溶液中含溶質(zhì)的多少,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有人說: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下面大家先討論,然后再回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巡視,不時參加學生的討論]
生甲: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例如,上面實驗中得到的硝酸鉀溶液和硝酸銨溶液都是飽和溶液,但是硝酸銨溶液中含溶質(zhì)多、濃度大。而硝酸鉀溶液中含溶質(zhì)少。濃度小。因此這兩種溶液相比較,硝酸銨是濃溶液,硝酸鉀是稀溶液。
師:回答得很好。對于不同溶質(zhì)來說,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對于同一種溶質(zhì)來說,飽和溶液和濃溶液,不飽和溶液和稀溶液有什么關系呢?
生乙:對于同一種溶質(zhì)的溶液,在同一溫度時,飽和溶液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是稀溶液。
師:請你舉例說明。
生乙:例如,上面實驗中,開始加入少量硝酸鉀時,得到的是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最后制得的是硝酸鉀飽和溶液。這兩種溶液相比較,不飽和溶液含溶質(zhì)少,是稀溶液;飽和溶液含溶質(zhì)多,是濃溶液。
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通過實驗和討論,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物質(zhì)的溶解性,以及飽和溶液和濃溶液、不飽和溶液和稀溶液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等概念。這些概念為我們學習“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打下基礎。課后,請同學們預習“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
二:溶解度
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zhì)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xiàn)象比較熟悉,但是對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zhì)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tài)卻很少思考。在上一課題中,己從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質(zhì)放到溶劑中時的一些情況。但是不是所有物質(zhì)都能溶解于水呢?在一定量水中是不是能大量溶解某一物質(zhì)呢?本課題就要研究物質(zhì)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的問題。
問:不同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答:不同。例如食鹽能溶于水,而沙子卻極難溶于水!
問:那么,同種物質(zhì)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難溶于水!
教師總結(jié): 物質(zhì)溶解能力不僅與溶質(zhì)有關,也與溶劑性質(zhì)有關。通常我們將 一種物質(zhì)在另一種物質(zhì)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影響溶解度的外因
自然界中的某些現(xiàn)象都跟物質(zhì)的溶解度有關。請根據(jù)下列事實推測外界因素如何影響物質(zhì)的溶解度。
(1) 1999年我國科考隊首次在西藏羌北無人區(qū)發(fā)現(xiàn),當?shù)剡M入嚴冬時,廣大冰凍湖泊中析出十分壯觀的多面體的碳酸鈉晶體。
(2)夏天,貯存自來水的瓶子內(nèi)壁掛滿一層氣泡。
(3)打開汽水瓶蓋時,常常有大量氣泡涌出。
(4)利用蒸發(fā)的方法從海水中提取食鹽。
1.: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
【提問】閱讀教材中有關溶解度的定義,影響固體物質(zhì)溶解度的定義有哪幾個方面的因素?
(回答略。)
【講解】固體物質(zhì)在某一種溶劑里的溶解度,涉及一定溫度、100g溶劑、達到飽和溶液和溶解的溶質(zhì)克數(shù)四個因素。
以下四句話錯在哪里?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鈉,所以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2.在10℃時,燒杯內(nèi)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銨,所以硝酸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鉀,所以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75g。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鉀,所以硝酸鉀在這溫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討論】學生討論、辨析、糾正錯誤,認識固體物質(zhì)溶解度的完整意義。
關鍵詞:一定溫度(指條件);100 g溶劑;飽和溶液;克(單位)。
[布置討論題]“20 ℃時食鹽溶解度是36 g”的含義是什么?
2.溶解度曲線
[講解]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溶解度的大小與溫度有關?梢砸詸M坐標表示溫度,以縱坐標表示溶解度,畫出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這種曲線叫做溶解度曲線!
[板書]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叫做溶解度曲線!
展示教學掛圖]
問:影響固體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溫度。大多數(shù)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鈉;少數(shù)固體 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例如氯化鈉;極少數(shù)固體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減小,例如氫氧化鈣。
[布置學生討論]從溶解度曲線中我們可以獲取什么信息?
歸納:
a:溶解度曲線從溶解度曲線中可以查到有關物質(zhì)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較相同溫度下不同物質(zhì)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質(zhì)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等等。
B: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銨、硝酸鉀等;有些與溫度的變化關系不大,如氯化鈉。利用溶解度曲線提供的信息,可以對某些物質(zhì)組成的混合物進行分離。
[講解]對大多數(shù)物質(zhì)來說,其溶解度都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也有些固體物質(zhì),其溶解度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氫氧化鈣就是這樣一種物質(zhì)!
[展示教學掛圖]氫氧化鈣溶解度曲線
[板書]氣體的溶解度:
通常用“1體積水中所能溶解氣體的體積”來表示氣體的溶解度!
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壓強的升高而增大。
[擴展資料]
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zhì)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zhì)量,叫做這種物質(zhì)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劑,通常所說的溶解度是指物質(zhì)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NaCl在20℃的溶解度為36g,表示的意義就是:在20℃時,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鈉時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或者說,在20℃時,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鈉。
2.在理解固體溶解度概念時,要抓住的四個要點①“在一定溫度下”:因為每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有一個對應的值,或者說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所以給出某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時,必須標明溫度。②“在100g溶劑里”:溶解度的概念中,規(guī)定溶劑的質(zhì)量為100g。③“飽和狀態(tài)”:所謂飽和狀態(tài),可以理解為在一定溫度下,在100g溶劑里,溶質(zhì)的溶解量的最大值。④“所溶解的質(zhì)量”:表明溶解度的單位是“克”。
3.影響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質(zhì)的性質(zhì);②溶劑的性質(zhì)(見溶解性部分);③溫度。在溶質(zhì)和溶劑一定的情況下,溫度是影響固體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一般規(guī)律如下:大部分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鉀);少數(shù)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ㄈ缏然c);極少數(shù)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ㄈ鐨溲趸})。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有兩種表示方法:①列表法;②溶解度曲線。
氣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
氣體溶解度是指該氣體在壓強為101kPa,一定溫度時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氣體體積。例如在0℃時,氧氣的溶解度為0.049,就是指在0℃,氧氣壓強為101kPa時,1體積水最多能溶解0.049體積氧氣。
氣體溶解度與溫度和壓強有關,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隨壓強增大而增大。
溶解度曲線
1.溶解度曲線由于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隨溫度一定而一定,這種變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線來表示。我們用縱坐標表示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繪出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這種曲線叫做溶解度曲線。
2.溶解度曲線的意義①表示同一種物質(zhì)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③表示不同物質(zhì)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可以比較同一溫度時,不同物質(zhì)的溶解度的大小。若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相交,則在該溫度下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據(jù)溶解度曲線可以確定從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或進行混合物分離提純的方法;④根據(jù)溶解度曲線能進行有關的計算。
第八單 元金屬和金屬材料
課題一 金屬材料
教學目標:
1、 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
2、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知道物質(zhì)的性質(zhì)很大程度上決定物質(zhì)的用途,但還需考慮價格等因素。
3、認識合金,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純金屬具有更廣泛的用途。
重點:1、知道物質(zhì)的性質(zhì)很大程度上決定物質(zhì)的用途,但還需考慮價格等因素。
2、認識合金。
難點:采用活動與探究的方式來研究金屬及合金的物理性質(zhì)上的差異
教學過程:
教師先展示一些物品,然后設問: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根據(jù)金屬的一些用途,推斷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使學生明白:物質(zhì)的性質(zhì)、資源、價格、美觀等決定其用途
引導學生查詢資料解決實際問題。教會學生如何獲取新的知識。
通過實物引入合金的概念。
舉例說明合金與純金屬的區(qū)別。
動手實驗:比較黃銅與銅、焊錫與錫在光澤、顏色、硬度等方面的區(qū)別。
實驗操作:比較錫、鉛、焊錫的熔點。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一些合金與純金屬物理性質(zhì)上的差異。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金屬及合金的性質(zhì)和用途。
在日常生活中,鋁、鈦、鋅、銅等金屬的應用非常廣泛,如:鋁合金的門窗、銅線、銅火鍋、銅電器,以及鋅在常見干電池的應用等。
一些金屬牛物理性質(zhì)比較
物理性質(zhì)
物理性質(zhì)比較
導電性
Ag Cu Au Al Zn Fe Pb
導電性逐漸減弱
密度
Au Pb Ag Cu Fe Zn Al
密度逐漸減少
熔點
W Fe Cu Au Ag Al Sn
熔點由高到低
硬度
Cr Fe Ag Cu Au Al Pb
硬度由大到小
合金:合金是由一種金屬跟其它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金屬跟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zhì)。
【講述】合金的簡單命名。
【引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鋼鐵都是鐵碳合金。根據(jù)含碳量的不同,鐵碳合金又分為生鐵和鋼。
一些合金和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性質(zhì)比較
性質(zhì)比較
現(xiàn)象
黃銅
銅
焊錫
錫
光澤和顏色
硬度
結(jié)論
實驗8-2比較焊錫、錫和鉛的熔化溫度
現(xiàn)象
結(jié)論
最近一些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古羅馬人的遺骸中含有大量鉛,古羅馬帝國的滅亡竟與鉛中毒有關。原來古羅馬貴族慣用鉛制器皿(瓶、杯、壺等)和含鉛化合物的化妝品,甚至輸送飲水的水管也是用鉛做的,從而導致慢性鉛中毒死亡。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人們?nèi)粘=佑|的哪些物質(zhì)中含鉛?
(2)鉛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3)為防止鉛中毒,請你提出幾條合理建議。
(4)以小組的形式組織一項調(diào)查活動:到附近的加油站,調(diào)查汽油的種類,是否還在使用含鉛汽油?是什么時候停止使用含鉛汽油的?并進行環(huán)保宣傳。
鐵片與鐵粉顏色不同的原因
問題:鋁粉具有銀白色的光澤,常用來做涂料(俗稱銀粉、銀漆),保護鐵制品不被腐蝕,而且美觀、但一般金屬的粉未的顏色多為黑色。為什么金屬在粉未狀時的顏色是黑色呢?
實驗:
實驗一:取一塊鐵片,用細砂紙打磨表面,用濾紙(或軟布)擦拭后,觀察鐵片的顏色;觀察實驗室里的鐵屑樣品顏色。
實驗二:取一小塊玻璃殘片,觀察其顏色。將玻璃小心敲碎(注意保護好眼睛),觀察玻璃屑的顏色。
根據(jù)以上實驗探究,結(jié)合你學過的物理光學知識,解釋玻璃屑顏色不同于玻璃片的原因。推測鐵粉顏色與鐵片顏色不同的原因。
鐵合金的抗銹蝕性能
問題:建筑物的防盜門及防盜網(wǎng)為什么常用不銹鋼制造呢?
實驗:班上的同學集體協(xié)作,選派代表到小五金商店購買少量普通鐵釘和不銹鋼釘,并購買一張細砂紙。利用這些材料進行如下家庭小實驗。
用細砂紙打磨普通鐵釘和不銹鋼釘表面。
將兩枚鐵釘分別浸在食鹽水中,食鹽水不要全部浸沒鐵釘。幾天后觀察兩枚鐵釘銹蝕的情況,并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1)普通鐵釘與不銹鋼釘哪個更能抗銹蝕?
(2)查找課本,比較生鐵、鋼及不銹鋼的成分有何不同。
鐵的歷史
人類使用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多年以前,不過那時的鐵是從太空掉下的隕鐵(其中含鐵90%以上)。我國在商代就開始用鐵,在河北、北京、河南的某些地區(qū)出土過用隕鐵打制的鐵刃銅鉞。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制品是甘肅靈臺出土的春秋初年秦國的銅柄鐵劍,這說明春秋初年我國已掌握了冶鐵技術。
鐵是人體健康、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一個成年人的身體里約含3 g~5 g鐵元素,其中70%以上在血紅蛋白里。人體必須保證足夠的鐵的攝入,如果每天膳食中含鐵量太低,長時間供鐵不足,就會患缺鐵性貧血。這類病人往往面色蒼白,并有頭昏、無力、心悸、氣急等癥狀。因此,應多吃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含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的肝臟、芹菜、番茄等。
植物生長也離不開鐵,鐵是植物制造葉綠素時不可缺少的催化劑。如果植物葉子發(fā)黃枯萎,就是土壤中缺鐵的特征,就應施加如硫酸亞鐵等予以補充。
鋁從比黃金還貴的金屬變?yōu)榱畠r金屬
鋁是一種“年輕的金屬”,它的發(fā)現(xiàn)和工業(yè)生產(chǎn)的歷史很短。1827年德國化學家維勒,用他獨創(chuàng)的一種復雜的方法制得了粉未狀金屬鋁,并首次指出了鋁的化學性質(zhì),他被科學界公認為鋁的發(fā)現(xiàn)者。30年后,法國化學家得維爾用金屬鈉還原氯化鋁,得到了有金屬光澤的鋁球,但用這種方法制得的鋁比黃金還貴好幾倍,使鋁成為當時頗受羨慕的“貴金屬”――門捷列夫于1889年接受了英國皇家協(xié)會的最高獎賞――一架用金和鋁制成的天平。至1886年,英國奧柏林學院化學系的青年學生霍爾,在實驗中偶然發(fā)現(xiàn)冰晶石可大大降低煉鋁成本。他將氧化鋁與冰晶石混合熔化然后電解,結(jié)果在陰極得到了鋁。幾乎同時,法國青年大學生埃羅也成功地用電解法制得了鋁。從此,鋁變成
金屬分類
黑色金屬 通常指鐵,錳、鉻及它們的合金(主要指鋼鐵)。
錳和鉻主要應用于制合金鋼,而鋼鐵表面常覆蓋著一層黑色的四氧化三鐵,所以把鐵、錳、鉻及它們的合金叫做黑色金屬。這樣分類,主要是從鋼鐵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出發(fā)的。
有色金屬 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
有色金屬可分為四類:(1)重金屬,如銅、鋅、鉛、鎳等;(2)輕金屬,如鈉、鈣、鎂、鋁等;(3)貴金屬,如金、銀、鉑、銥等;(4)稀有金屬,如鍺、鈹、鑭、鈾等。
輕金屬 密度在4.5 g?cm-3以下的金屬叫輕金屬。例如鈉、鉀、鎂、鈣、鋁等。周期系中第ⅠA、ⅡA族均為輕金屬。
重金屬 一般是指密度在4.5 g?cm-3以上的金屬叫重金屬。例如銅、鋅、鉆、鎳、鎢、鉬、銻、鉍、鉛、錫、鎘、汞等,過渡元素大都屬于重金屬。
貴金屬 貴金屬通常是指金、銀和鉑族元素。這些金屬在地殼中含量較少,不易開采,價格較貴,所以叫貴金屬。這些金屬對氧和其他試劑較穩(wěn)定,金、銀常用來制造裝飾品和硬幣。
稀有金屬 稀有金屬通常指在自然界中含量較少或分布稀散的金屬。它們難于從原料中提取,在工業(yè)上制備及應用較晚。
稀有金屬跟普通金屬沒有嚴格的界限,如有的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比銅、汞、鎘等金屬還要多。稀有金屬在現(xiàn)代工業(y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往往把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并列為三大類。
第七單元燃燒及其利用(教案)
課題1燃燒和滅火
目的要求: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因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并使學生逐步了解內(nèi)因和外因之間的辯證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敢于質(zhì)疑,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品質(zhì),同時有意滲透防火意識的培養(yǎng)。
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難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教學過程:
教材內(nèi)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著重于描述燃燒的概念、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第二部分著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引入】在研究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時,我們知道許多物質(zhì)可以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在本節(jié)中,我們將學習燃燒、燃燒的條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提問】生活中有許多燃燒現(xiàn)象,你能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列舉一些使物質(zhì)燃燒的方法嗎?
【回答】用火柴、打火機、煙火、爐火等火源將紙、煤、酒精燈等引燃,用電子打火點煙、鉆木取火等
物質(zhì)燃燒的共同特征和反應實質(zhì)。
待征――發(fā)光、發(fā)熱
實質(zhì)――劇烈的氧化反應
【演示】在燒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熱水,在燒杯上放一塊薄銅片,在銅片的兩端分別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紅磷,過一會兒后白磷燃燒起來而紅磷不燃燒。
【提問】通過對上述實驗進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條件下才能夠燃燒?
【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處各系上一小塊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熱水的燒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沒在熱水中,中部的白磷懸于水面處,上部的白磷露在燒杯外,結(jié)果只有水面處的白磷燃起來了。
【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溫度都達到了著火點,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與空氣接觸了而水中的沒有,這就說明物質(zhì)必須與氧氣接觸才能燃燒;水面上的白磷與燒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氣中,而燒杯外的白磷下面沒有熱水,其溫度未達到著火點,說明物質(zhì)要燃燒還得使其溫度達到著火點。
燃燒: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小結(jié)】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⑴可燃物
(2)要與氧氣接觸。
(3)可燃物要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設問】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若缺少一個就不能燃燒。當發(fā)生了火災時,應如何滅火呢?
【講解】滅火的原理是由燃燒的條件決定的,即破壞燃燒的條件之一,就可以滅火?梢姡紵臈l件和滅火的原理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同一問題,兩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