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姜堰中學高三歷史第二次綜合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會結構的基本特點是 ( )
A.嚴格的等級關系 B.嫡長子擁有繼承特權
C.通過壟斷神權強化王權 D.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緊密結合
2、明朝的“三司”與漢代的“三公” ①都分管行政、軍政和監(jiān)察 ②行政級別相同 ③權力大小不同 ④都直接聽命于皇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孟德斯鳩說:“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專制精神也許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含義的史實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C明朝實行內閣制 D清朝設置軍機處
4、右圖是法國明信片上列強瓜分中國的漫畫.這幅漫畫的場景最早可能出現在( )
A.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
C.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后
.
5、《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xù)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毕铝心軌蚍从20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xù)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史實是
A.《馬關條約》和公車上書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
C.《辛丑條約》和戊戌變法 D.《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
6、太平天國龍鳳殿有一幅對聯(lián):“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此聯(lián)充分說明: ①太平天國的政治理想是統(tǒng)一中國,實現民主 ②太平天國領袖存在封建意識 ③太平天國希望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國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質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7、1922年,孫中山說:“中華民國就像我的孩子,他現在有淹死的危險!蚁蛴兔绹缶,他們站在岸上嘲笑我!睘楦淖冞@種現狀,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實現國共臺作 ②領導北伐戰(zhàn)爭 ③提出“新三民主義” ④頒布《臨時約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下圖所示紀念章和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
A.武昌起義 B.五四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共產黨成立
9、座落在甘肅會寧縣城的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是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全國重點紅色旅游基地。 館中一副《會寧會師》油畫,李寧同學對這 張圖片是這樣認識的,你認為其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①圖片描繪的事件發(fā)生于1935年10月 ②會寧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的最后勝利③它反映了紅一、紅二方面軍迎接紅四方面軍的情景④它是中國革命舊局面的結束和新局面開始的重要表現
10、電視連續(xù)劇《百團大戰(zhàn)》的序言中說:“1940年,日本再次組成好戰(zhàn)的近衛(wèi)內閣。為進一步擴大侵略戰(zhàn)爭做準備。侵華.日軍一面積極推行對蔣介石的誘降活動,一面以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和對成都、重慶的狂轟濫炸逼蔣求和!畺|方慕尼黑’的烏云籠罩著中國大地。為了克服投降危險,振奮全國人民的抗戰(zhàn)信心,粉碎日寇對我抗日根據地施行的‘囚籠政策’,我華北軍民在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的直接指揮下,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zhàn)’。”由此,“百團大戰(zhàn)”發(fā)動的背景是 ( )
①抗日戰(zhàn)爭還處于防御階段,日本侵略氣焰很囂張②蔣介石在日本誘降政策影響下,由積極抗日轉向消極抗日積極反共③帝國主義對國民政府的綏靖政策的影響④中共需要打擊國內外投降主義思想和振奮民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11、近代愛國詩人聞一多在《七子之歌?臺灣》中寫到“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zhàn)”;臺灣愛國詩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鄉(xiāng)愁》中寫到“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下列有關兩段詩歌理解錯誤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兩次分離都是因為外來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對海峽兩岸統(tǒng)一的渴望 D 聞一多在詩中所指的分離曾長達半個世紀
12、下圖是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各方參會代表的人數,此圖最能說明的實質問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