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框: 鄂南高中	黃岡中學	黃石二中	華師一附中
孝感高中	襄樊四中	襄樊五中	荊州中學
2009屆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試題 物理部分

命題學校:湖北省鄂南高級中學 命題教師:余勁松 賀盛友 陳元陽

考試時間:2008年12月20日上午9:00――11:30 試卷滿分:300分

 

14.對于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線速度不變

B.加速度不變    

C.角速度不變

D.周期不變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完全失重的情況下,密閉容器內的氣體對器壁的頂部沒有作用力

B.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當溫度升高時它的內能一定增大

C.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經等溫壓縮后其壓強可能不變

D.盛有氣體的容器做勻減速運動時,容器中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隨之減小

 

16.如圖所示,可視為點電荷的小物塊A、B分別帶負電和正電,B固定,其正下方的A靜止在絕緣斜面上,則A受力個數(shù)可能為

A.A可能受到2個力作用

B.A可能受到3個力作用

C.A可能受到4個力作用

D.A可能受到5個力作用

 

17.“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后手拿小國旗的場景在國人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假定“神舟七號”繞地球做運輸圓周運動,且大氣阻力不計。出艙后翟志剛舉著小國旗不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國旗受到重力作用

B.小國旗不受重力作用

C.若翟志剛松開小國旗,小國旗將在太空中做勻速直線運動

D.若翟志剛松開小國旗,小國旗將繞地球做運輸圓周運動

 

18.如圖所示,勻強電場中三點A、B、C是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ABC=∠CAB=30°,BC=2m,已知電場線平行于△ABC所在的平面,一個帶電荷量q=-2×10-6C的點電荷由A移到B的過程中,電勢能增加1.2×10-5J,由B移到C的過程中電場力做功6×10-6J,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C兩點的電勢差UBC=3V

B.A點的電勢低于B點的電勢

C.負電荷由C移到A的過程中,電勢能增加

D.該電場的場強為1V/m

 

 

 

19.如圖所示,S1、S2是弦線兩端的兩個波源,它們的振動周期都為T,振幅都為A,某時刻S1發(fā)出的波恰好傳到C,S2發(fā)出的波恰好傳到A,圖中只畫出了此時刻兩列波在AC部分的疊加波形,S1A間、S2C間波形沒有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C三點是振動減弱點

B.A、C是振動減弱點;B是振動加強點,振幅為2A

C.再經過,AC間的波形是一條直線

D.再經過,AC間的波形不是一條直線

 

 

20.如圖所示的電路中,R1、R2、R4皆為定值電阻,R3為滑動變阻器,電源的電動勢為E,內阻為r,設理想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I,理想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U,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動時

A.I變大,U變小

B.I變大,U變大

C.I變小,U變大

D.I變小,U變小

 

21.如圖所示,在傾角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兩個用輕質彈簧相連的物塊A和B,它們的質量均為m ,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C為一固定的擋板,小店讓一質量為m的物體D從距A為L的位置由靜止釋放,D和A相碰后立即粘為一體,之后在斜面上做簡諧運動,在簡諧運動過程中,物體B對C的最小彈力為mgsinθ,則

A.簡諧運動的振幅為

B.簡諧運動的振幅為

C.B對C的最大彈力                                             

D.B對C的最大彈力`

 

22.實驗題(18分)

Ⅰ(1)甲、乙兩同學做“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甲同學用秒表測量單擺的周期;當單擺擺動穩(wěn)定且到達最低點時開始計時并記為0,單擺每經過最低點記一次數(shù),當數(shù)到n = 60時秒表的示數(shù)如右圖所示,則該單擺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s(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乙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如下圖所示,則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

 

 

 

 

 

 

(2)在做實驗時,可能導致重力加速度的測量結果偏大的有

A.振幅偏小

B.在未懸掛單擺之前先測定號擺長

C.擺球做圓錐擺運動

D.將擺線長和球的直徑之和當成了擺長

Ⅱ在使用多用點表的歐姆檔時:下列現(xiàn)象與事實相符合的是

A.正確測量某二極管時,發(fā)現(xiàn)阻值約為幾十歐,則此時黑表筆接的是二極管的正極

B.正確測量某二極管時,發(fā)現(xiàn)阻值約為幾十歐,則此時黑表筆接的是二極管的負極

C.用多用點表測量“220V、100W”字樣的白熾燈泡的電阻時,測量值小于484Ω

D.紅、黑表筆分別接原來不帶點的電解電容器的負極和正極時,指針先偏轉一定角度然后緩慢回到“∞”位置

 

23.(14分)A、B兩球先后從空中同一點釋放,做自由落體運動,釋放兩球的時間間隔為△t=1s,在某時刻A、B兩球相距s=15m,兩球均每著地(g=10m/s2),求:

(1)此時A球距釋放點的距離h;

(2)此時B球速度大小v0

 

24.(19分)如圖所示,平行板電容器的M、N兩板間距d=1.1m,兩板間存在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場強E=2×103V/m,M、N的正中央各有一小孔。在上板小孔正上方有一豎直放置長為l = 0.5m的輕質絕緣細桿,細桿的上下兩端分別固定一個帶點小球A、B,它們的質量均為m = 0.01kg,A的帶電量為q1 = 2.5×10-4C,B的帶電量為q2= - 5×10-5C,B球距上板距離h=0.05m。現(xiàn)將輕桿由靜止釋放(g=10m/s2

(1)畫出小球B從開始運動到剛好離開勻強電場過程中的速度時間圖像(規(guī)定豎直向下為正方向);

(2)判定A球能否從下板離開勻強電場,并說明理由。

 

25.(21分)如圖所示,質量為m3=3kg的滑道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道的AB部分是半徑為R=0.15m的四分之一圓弧,圓弧底部與滑道水平部分相切,滑到水平部分右端固定一個輕彈簧;莱鼵D部分粗糙外其他部分均光滑。質量為m2=2kg的物體2(可視為質點)放在滑道的B點,現(xiàn)讓質量為m1=1kg的物體1(可視為質點)自A點由靜止釋放。兩物體在滑道上的C點相碰后粘為一體(g=10m/s2)。

(1)求物體1從釋放到與物體2相碰的過程中,滑道向左運動的距離;

(2)若CD=0.1m,兩物體與滑道的CD部分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為μ =0.1,求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彈簧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

(3)物體1、2最終停在何處。

物理答案及評分標準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D

B 

AC 

AD 

D 

AC 

B 

BD 

 

22 I(1) 2.24s (3分) 1.560cm  (3分) (2)CD  (6分)    II ACD  (6分)      

 

23、(14分)

解: (1)設A球已下落的時間為t,則B球已下落

     -------------------------------------------------(3分)

   --------------------------------------------------------------(3分)

計算可得

,   ------------------------------------------------(3分)

(1)       此時B球的速度--------------------------(5分)

24、(19分)解:(1)如圖(說明:三段線段每段線段4分,共12分)

 

 

 

 

 

 

 

 

 

 

 

(2)       B球離開N板時的速度有圖像可得   

之后A、B系統(tǒng)的加速度大小----------------(3分)

若A不離開N板,當A速度減小到0時A下降的高度為s,由運動學公式有:

---------------------------------------------------------(3分)

故A球不能從下板離開勻強電場 ---------------------------------------------(1分)

 

25、(21分)

解:(1)從釋放到與相碰撞過程中,組成的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設水平位移大小 ,水平位移大小,有:

  --------------------------------------------------------------------------------(2分)

    -----------------------------------------------------------------------------------------(1分)

可以求得  ----------------------------------------------------------------(2分)

(2)設、 剛要相碰時物體1的速度 ,滑道的速度為,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2分)

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2分)

物體1和物體2相碰后的共同速度設為 ,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2分)

彈簧第一次壓縮最短時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物體1、2和滑道速度為零,此時彈性勢能最大,設為。從物體1、2碰撞后到彈簧第一次壓縮最短的過程中,由能量守恒有

   -----------------------(3分)

聯(lián)立以上方程,代入數(shù)據(jù)可以求得,   -------------------------------(2分)

⑶ 分析可知物體1、2和滑道最終將靜止,設物體1、2相對滑道CD部分運動的路程為s,由能量守恒有

 --------------------------------------(3分)

帶入數(shù)據(jù)可得  

所以、最終停在CD的中點處  --------------------------------------------------(2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