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40378  140386  140392  140396  140402  140404  140408  140414  140416  140422  140428  140432  140434  140438  140444  140446  140452  140456  140458  140462  140464  140468  140470  140472  140473  140474  140476  140477  140478  140480  140482  140486  140488  140492  140494  140498  140504  140506  140512  140516  140518  140522  140528  140534  140536  140542  140546  140548  140554  140558  140564  140572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下列各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
A.位移  速度  平均速度B.速度  路程  平均速度
C.位移  速度   加速度D.速度  加速度  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小華、小剛共同設(shè)計了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電路中的各個器材元件的參數(shù)為:電池組(電動勢約6V,內(nèi)阻r約3Ω)、電流表(量程2.0A,內(nèi)阻rA=0.8Ω)、電阻箱R,(0~99.9Ω)、滑動變阻器R2(0~Rt)、開關(guān)三個及導線若干.他們認為該電路可以用來測電源的電動勢、內(nèi)阻和R2接入電路的阻值.
(1)小華先利用該電路準確地測出了R2接入電路的阻值.
他的主要操作步驟是:先將滑動變阻器滑片調(diào)到某位置,接著閉合S2、S,斷開S1,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I;再閉合S、Sl,斷開S2,調(diào)節(jié)電阻箱的電阻值為3.6Ω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也為I.
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3.6Ω.
(2)小剛接著利用該電路測出了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
①他的實驗步驟為:
a.在閉合開關(guān)前,調(diào)節(jié)電阻R1或R2至最大值(選填“最大值”或“最小值”),之后閉合開關(guān)S,再閉合S1(選填“S1”或“S2”);
b.調(diào)節(jié)電阻R1(選填“R1”或“R2”),得到一系列電阻值R和電流I的數(shù)據(jù);
c.斷開開關(guān),整理實驗儀器.
②圖乙是他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的$\frac{1}{I}$-R圖象,圖象縱軸截距與電源電動勢的乘積代表RA與r之和,電源電動勢E=6 V,內(nèi)阻r=2.8Ω.(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為了測量某待測電阻Rx的阻值(約為30Ω).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選擇:
電流表:A1(量程0~50mA,內(nèi)阻約10Ω)  A2(量程0~3A,內(nèi)阻約0.12Ω)
電壓表:V1(量程0~3V,內(nèi)阻很大)      V2(量程0~15V,內(nèi)阻很大)
電源:E(電動勢為約為3V,內(nèi)阻約為0.2Ω)     
定值電阻R(20Ω,允許最大電流1.0A)
滑動變阻器R1(0~10Ω、允許最大電流2.0A)   
滑動變阻器R2(0~1kΩ、允許最大電流0.5A)
單刀單擲開關(guān)S一個,導線若干
(1)電流表應選A1,電壓表應選V1,滑動變阻器應選R1(填字母代號).
(2)請在方框中畫出測量電阻Rx的實驗電路圖(要求所測量值范圍盡可能大)
(3)某次測量中,電壓表示數(shù)為U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I,則計算待測電阻阻值的表達式為Rx=$\frac{U}{I}-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O處有一質(zhì)量為m=2Kg物體.物體受到兩個水平力的作用,F(xiàn)1=4N,F(xiàn)2=(8-2x)N,x為物體相對O的位移.物體從靜止開始運動,問:
(1)當位移為x=1m時物體的加速度多大?
(2)在何位置物體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值為多少?
(3)在何位置物體的速度最大?最大值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一導熱良好、足夠長的氣缸水平放置在地面上.氣缸質(zhì)量M=9.0kg,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0.氣缸內(nèi)一質(zhì)量m=1.0kg,面積S=20cm2的活塞與缸壁光滑密接.當氣缸靜止,活塞上不施加外力時,活塞與氣 缸底(即圖中氣缸最左端)的距離L0=8.0cm.已知大氣壓p0=1.0×105Pa,重力加速度g=10m/s2.現(xiàn)用逐漸增大的水平拉力向右拉活塞,使活塞始終相對氣缸緩慢移動,近似認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相等,求:
(1)當拉力達到30N時,活塞與氣缸底之間的距離;
(2)當拉力達到50N時,活塞與氣缸底之間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所示,兩個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物塊A和B,分別系在一條跨過定滑輪的軟繩兩端(m1>m2),1、2是兩個光電門.用此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實驗中除了記錄物塊B通過兩光電門時的速度v1、v2外,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A、B兩物塊的質(zhì)量mA和mB,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h.
(2)用已知量和測量量寫出驗證機械能守恒的表達式(m1-m2)gh=$\frac{1}{2}$(m1+m2)(v${\;}_{2}^{2}$-v${\;}_{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傳送帶通過滑道將長為L、質(zhì)量為m的柔軟的勻質(zhì)物體以初速度V0向右送上水平臺面如圖所示,物體右端在臺面上滑動距離S停下來,已知滑道上的摩擦不計,物體與臺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而且S>L,則物體的初速度V0=$\sqrt{μg(2S-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將長L細線的上端固定于O,下端系一個質(zhì)量為mA的小球,平衡時小球靜止于P點.現(xiàn)用一條輕質(zhì)短線把A球與質(zhì)量為mB的B球相連.因為mB<<mA,所以通過定滑輪懸掛起來平衡后,接A球的短線恰好水平,寫出mA和mB的關(guān)系式是mB=mAtanθ;現(xiàn)在剪斷接A球的短線,則A球通過P點時B球速度可能的值是(n+0.5)$π\(zhòng)sqrt{\frac{L}{g}}$(n=0,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如圖,質(zhì)量分別為m和M的兩個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繞O點做勻速周運動,星球A和B兩者中心之間距離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點始終共線,A和B分別在O的兩側(cè).引力常數(shù)為G.則兩星球做圓周運動的周期為2π$\sqrt{\frac{{L}^{3}}{G(m+M)}}$;
在地月系統(tǒng)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響,可以將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繞其軌道中心運行的周期記為T1.但在近似處理問題時,常常認為月球是繞地心做圓周運動的,這樣算得的運行周期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質(zhì)量分別為5.98×1024kg和7.35×1022kg.則T2與T1兩者平方之比為1.01.(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一物體沿斜面向上運動,運動過程中質(zhì)點的機械能E與豎直高度h關(guān)系的圖象如圖所示,其中0-h1過程的圖線為水平線,h1-h2過程的圖線為傾斜直線.根據(jù)該圖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物體在0-h1過程中除重力外不受其它力的作用
B.物體在0-h1過程中動能始終不變
C.物體在h1-h2過程中合外力與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物體在h1-h2過程中不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