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39872  139880  139886  139890  139896  139898  139902  139908  139910  139916  139922  139926  139928  139932  139938  139940  139946  139950  139952  139956  139958  139962  139964  139966  139967  139968  139970  139971  139972  139974  139976  139980  139982  139986  139988  139992  139998  140000  140006  140010  140012  140016  140022  140028  140030  140036  140040  140042  140048  140052  140058  140066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所示,在高度為L、足夠寬的區(qū)域MNPQ內(nèi),有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為B.質量為m、邊長為L、電阻為R的正方形導線框abcd,在MN上方某一高度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當bc邊進入磁場時,導線框恰好做勻速運動.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求:
(1)導線框剛下落時,bc邊距磁場上邊界MN的高度h;
(2)導線框離開磁場的過程中,通過導線框某一橫截面的電量q;
(3)導線框穿越磁場的整個過程中,導線框中產(chǎn)生的熱量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一實驗小組用某種導電材料制作成電阻較小的線狀元件Z,并通過實驗研究該元件中的電流隨兩端電壓從零逐漸增大過程中的變化規(guī)律.
(1)該小組連成的實物電路如圖1所示,其中有兩處錯誤,請在錯誤的連線上打“×”,并在原圖上用筆畫出正確的連線.

(2)在實驗中應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A.
A.滑動變阻器R1 (0~5Ω    額定電流5A)
B.滑動變阻器R2 (0~20Ω   額定電流2A)
C.滑動變阻器R3 (0~100Ω  額定電流0.5A)
(3)實驗測得元件中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如表所示,試在圖2方格紙中畫出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圖線.
U(V)00.400.500.600.700.801.001.20
I(A)00.200.300.40.0.550.751.251.80
(4)把元件Z接入如圖3所示的電路中,當電阻R的阻值為2Ω時,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1.25A;當電阻R的阻值為3.6Ω時,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0.80A.結合圖線,求出電池的電動勢為4.0V,內(nèi)阻為0.40Ω.(不計電流表的內(nèi)阻,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測定滑塊與水平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其中A為滑塊,B和C是鉤碼,個數(shù)可調.A的左端與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未畫出)相連,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系統(tǒng)的加速度.實驗中該同學在鉤碼總質量(m+m′=m0)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多次改變m和m′的鉤碼個數(shù),重復測量.不計繩和滑輪的質量及它們之間的摩擦.

①實驗中除電磁打點計時器、紙帶、若干個質量均為50克的鉤碼、滑塊、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細線外,為了完成本實驗,還應有BD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低壓交流電源
②實驗中該同學得到一條較為理想的紙帶,如圖3所示.現(xiàn)從清晰的O點開始,每隔4個點取一計數(shù)點(中間4個點沒畫出),分別記為A、B、C、D、E、F.測得各計數(shù)點到OD點的距離分別為OA=1.61cm,OB=4.02cm,OC=7.26cm,OD=11.30cm,OE=16.14cm,OF=21.80cm,打點計時器打點頻率為50Hz.由此紙帶可得到打E點時滑塊的速度v=0.53m/s,此次實驗滑塊的加速度a=0.81m/s2.(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③在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中,該同學以m為橫軸,以系統(tǒng)的加速度a為縱軸,繪制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圖線,由此可知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30.(g取10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所示,位于豎直平面內(nèi)的$\frac{1}{4}$圓弧光滑軌道,半徑為R=4m,軌道的最低點B的切線沿水平方向,軌道上端A距水平地面高度為H=20m.質量為m=1kg的小球(可視為質點)從軌道最上端A點由靜止釋放,經(jīng)軌道最下端B點水平飛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點處,若空氣阻力可忽略不計,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球運動到B點時,軌道對它的支持力多大;
(2)小球落地點C與B點的水平距離x為多少;
(3)H保持不變,當R為多少時,小球落地點C與B點水平距離x最遠;該水平距離最大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所示,位于豎直面內(nèi)的曲線軌道的最低點B的切線沿水平方向,且與一位于同一豎直面內(nèi)、半徑R=0.40m的光滑圓形軌道平滑連接.現(xiàn)有一質量m=0.10kg的滑塊(可視為質點),從位于軌道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滑下,滑塊經(jīng)B點后恰好能通過圓形軌道的最高點C.已知A點到B點的高度h=1.5m,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氣阻力可忽略不計,求:
(1)滑塊通過C點時的速度大小;
(2)滑塊從A點滑至B點的過程中,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某同學用打點計時器研究物體自由下落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變化,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打點計時器應使用交流(選填“交流”或“直流”)電,一般情況下物體動能的增加量小于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填“大于”、“等于”、“小于”).你認為,產(chǎn)生這種結果的一個可能原因是空氣阻力和紙帶與限位孔之間的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開創(chuàng)了我國航天事業(yè)的新紀元.“東方紅一號”的運行軌道為橢圓軌道,其近地點M和遠地點N的高度分別為439km和2384km,則(  )
A.衛(wèi)星在M點的勢能小于N點的勢能
B.衛(wèi)星在M點的角速度小于N點的角速度
C.衛(wèi)星在M點的加速度小于N點的加速度
D.衛(wèi)星在N點的速度大于7.9k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一物體從距水平地面一定高度某處,沿水平方向飛出.除重力外,物體還受到與初速度同向的恒力作用.不計空氣阻力,下列對物體運動情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在豎直方向上,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B.在水平方向上,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C.在水平方向上,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D.物體做平拋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物體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圓周運動時的速度就叫做第一宇宙速度.關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約為11.2 km/s
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運動的最小運行速度
C.若只知地球的半徑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能求出第一宇宙速度
D.第一宇宙速度是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運動所需的最小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物體從靜止開始沿光滑斜面下滑過程中(斜面不動),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勢能逐漸減少,動能不變
B.重力勢能逐漸增加,動能也逐漸增加
C.由于斜面是光滑的,所以機械能一定守恒
D.重力和支持力對物體都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