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紙帶兩個點之間的時間相同,若位移逐漸增大,表示物體做加速運動,若位移逐漸減小,則表示物體做減速運動;
(2)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的方法求解瞬時速度;
(3)用作差法求解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再由μ=$\frac{a}{g}$表達式,從而可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
解答 解:(1)從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分析得知:在點計數(shù)點6之前,兩點之間的位移逐漸增大,是加速運動,在計數(shù)點7之后,兩點之間的位移逐漸減小,是減速運動,所以物塊在相鄰計數(shù)點6和7之間某時刻開始減速;
(2)根據(jù)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的方法求解瞬時速度,
則有:v4=$\frac{{x}_{35}}{2T}$=$\frac{0.0701+0.0900}{0.2}$m/s=0.80m/s
v8=$\frac{{x}_{79}}{2T}$=$\frac{0.0861+0.1060}{0.2}$ m/s=0.96m/s
(3)由紙帶可知,計數(shù)點7往后做減速運動,根據(jù)作差法得:
a=$\frac{0.066+0.046-0.0861-0.106}{(2×0.1)^{2}}$m/s2=-2.00m/s2.
若用$\frac{a}{g}$ 來計算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則有:μ=$\frac{a}{g}$=$\frac{2}{10}$=0.20;
故答案為:(1)6,7;
(2)0.80,0.96;
(3)0.20.
點評 (1)考查要提高應(yīng)用勻變速直線的規(guī)律以及推論解答實驗問題的能力,在平時練習中要加強基礎(chǔ)知識的理解與應(yīng)用,注意有效數(shù)字.
(2)本題主要考察“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要明確實驗原理,特別是要明確系統(tǒng)誤差的來源,知道減小系統(tǒng)誤差的方法.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沿路徑1拋出的物體落地的速率最大 | |
B. | 沿路徑3拋出的物體在空中運動的時間最長 | |
C. | 沿路徑3拋出的物體初速度的豎直分量最大 | |
D. | 三個物體拋出時初速度的水平分量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彈簧的彈性勢能立即減小為0 | B. | 木塊A的加速度大小為2g | ||
C. | 彈簧的彈力大小為mg | D. | 木塊B對水平面的壓力為2m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軌道Ⅰ上運動到P點的速度比在軌道Ⅱ上運動到P點的速度小 | |
B. | 在軌道Ⅰ上運行的速率為$\sqrt{{g}_{0}R}$ | |
C. | 在軌道Ⅰ上的勢能與動能之和比在軌道Ⅱ上的勢能與動能之和大 | |
D. | 在軌道Ⅰ上運動的周期小于在軌道Ⅱ上運動的周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研究地球繞太陽的運動時地球可視為質(zhì)點 | |
B. | 相對于不同的參考系來描述同一個物體的運動其結(jié)果可能不同 | |
C. | 上午第一節(jié)課8:00上課,8:00是時間間隔 | |
D. | 路程和位移是相同的物理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