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6.最早根據實驗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科學家是( 。
A.亞里士多德B.牛頓C.愛因斯坦D.伽利略

分析 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第一次提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解答 解:A、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故A錯誤.
B、牛頓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認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但不是第一個根據實驗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科學家,故B錯誤.
C、愛因斯坦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提出了光子說,但不是最早根據實驗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科學家.故C錯誤.
D、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最早提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對于物理學上重大發(fā)現和著名理論,要加強記憶,牢固掌握,這是小高考經?疾榈膬热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N”屬于導出單位
B.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的大小就是1N
C.靜電力常量k是由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首次通過扭秤實驗測出
D.點電荷是物理學中一種理想化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關于摩擦起電、傳導起電、感應起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這三種起點的方式相同
B.這三種方式都產生了電荷
C.這三種起電方式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電子在轉移
D.這三種方式都不符合電荷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在某一電場中的A點,3C正電荷具有的電勢能是9J,則該點電勢為3V,若A點放入負電荷,則A點電勢3V,若在A點不放入電荷,則A點的電勢為3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電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速率越大,周期越大B.速率變小,周期不變
C.速度方向與磁場方向平行D.速度方向與磁場方向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在磁感應強度為B=0.5T的勻強磁場中有一寬度為0.4m的長方形金屬框架,導體AB在金屬框上以5m/s的速度向左滑動,R1=R2=2Ω,導體AB及其它導線和金屬框上的電阻忽略不計,則( 。
①通過AB桿中的電流方向是由B向A      
②B點電勢比A點電勢高
③通過R1的電流為0.5A                  
④通過導體AB的電流為1A.
A.①③B.①③④C.③④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所示,傳送帶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為37°,繃緊的傳送帶AB始終保持υ=1m/s的恒定速率運動.一質量m=4kg的物體無初速度地放在A處,傳送帶對物體的滑動摩擦力使物體開始做勻加速運動,隨后物體又以與傳送帶相等的速率做勻速直線運動.設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8,AB間的距離L=2m,g取10m/s2,sin37°=0.6,cos37°=0.8.
(1)求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大。
(2)物體由A運動至B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球A以初速度vA=40m/s從地面上一點豎直向上拋出,經過一段時間△t后又以初速度vB=30m/s將球B從同一點豎直向上拋出(忽略空氣阻力),為了使兩球能在空中相遇,△t取值范圍正確的是( 。
A.3S<△t<4SB.0<△t<6SC.2S<△t<8SD.0<△t<8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表面光滑的斜面體固定在升降機的地板上,質量相等的A、B兩物體用一輕質彈簧連接,B的上端也用一平行斜面的輕彈簧栓接在斜面上的固定裝置上,斜面的傾角為30°.當升降機突然由靜止以加速度g向下加速運動,則此時瞬時A、B兩物體的瞬時加速度分別為(  )
A.g、gB.g、0C.$\frac{\sqrt{3}}{2}$g、$\frac{\sqrt{3}}{2}$gD.$\frac{\sqrt{3}}{2}$g、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