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所示為某探究活動小組設計的節(jié)能運輸系統(tǒng)。斜面軌道傾角為30°,質量為M的木箱與軌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木箱在軌道頂端時,自動裝貨裝置將質量為m的貨物裝入木箱,然后木箱載著貨物沿軌道無初速滑下,當輕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時,自動卸貨裝置立刻將貨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彈回到軌道頂端,再重復上述過程。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
A.m=M
B.m=2M
C.木箱不與彈簧接觸時,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
D.在木箱與貨物從頂端滑到最低點的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①如圖1所示,在一次實驗中,用游標為10個小等分尺度的游標卡尺測量一小球的直徑,得到如圖所示中的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由于遮擋,只能看到游標的后半部分,圖中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為
1.45
1.45
cm.

②如圖2所示,在另一次實驗中,用螺旋測微器測量以金屬絲的直徑,測得其讀數(shù)為0.800mm,圖10中A、B、C所對應的數(shù)值是
35
35
、
30
30
25
25

(2)科學探究活動通常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并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能收集證據(jù),評估交流等.一位同學學習了滑動摩擦力后,懷疑滑動摩擦力可能于接觸面及有關,于是他準備用實驗探究這個問題.
①這位同學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成正比,這屬于科學探究活動的
作出假設
作出假設
環(huán)節(jié).
②為完成本實驗,需要自己制作木塊,他應制作的木塊時下列選項中的
C
C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體木塊
B.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的正方體木塊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長寬高各不相等的正方體木塊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長寬高各不相等的正方體木塊
③某同學在做測定木板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時,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如圖3.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過彈簧秤水平拉動木塊,如圖(a)所示;
方案B:木塊固定,通過細線水平拉動木塊,如圖(b)所示;

a.上述兩種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是方案
B
B
,原因是
摩擦力大小容易測量;
摩擦力大小容易測量;

b.實驗能中應測量的物理量是:
接觸面積大小、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接觸面積大小、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列關于《探究彈力F與彈簧伸長x的關系》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B

A、實驗中,k的具體數(shù)值必須計算出來
B、每次所掛鉤碼的質量差要適當大一些,這樣作出的F━━x圖線更精確
C、作出F━━x圖線時,要把所有的點連到線上才能探究得到真實的規(guī)律
D、如果沒有測出彈簧的原長,用彈簧的長度L代替x,則F━━L圖線也是過原點的一條直線
(2)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點,另一端拴上兩根細繩,每根細繩分別連著一個量程為5N、最小刻度為0.1N的彈簧測力計.沿著兩個不同的方向拉彈簧測力計.當橡皮筋的活動端拉到O點時,兩根細繩相互垂直,如圖所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可從圖中讀出.

①由圖可讀得彈簧測力計a的讀數(shù)為
4.00
4.00
N.②在本題的虛線方格紙上按作圖法的要求畫出這兩個力及它們的合力
(3)一名同學用右圖所示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實驗中,在保持小車質量M不變的條件下,多次改變砂桶質量m,測得對應的小車加速度a.已知電磁打點計時器所用交變電流的頻率為50HZ.如圖是某一次實驗時得到的紙帶,圖中ABCDEF是紙帶上六個計數(shù)點.2從紙帶上讀出B、C兩點間距S=
1.40
1.40
cm;

②由紙帶數(shù)據(jù)求出這次實驗時小車的加速度為
2.50
2.50
 m/s2
③在
M≥m
M≥m
條件下,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總重力,在控制
M
M
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探究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淮安模擬)某實驗小組設計了“探究加速度與合外力關系”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已知小車的質量為500克,g 取10m/s2,不計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實驗步驟如下:
(1)細繩一端系在小車上,另一端繞過定滑輪后掛一個小砝碼盤.
(2)在盤中放入質量為m的砝碼,用活動支柱將木板固定有定滑輪的一端墊高,調整木板傾角,恰好使小車沿木板勻速下滑.
(3)保持木板傾角不變,取下砝碼盤,將紙帶與小車相連,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后,釋放小車.
(4)取下紙帶后,在下表中記錄了砝碼的質量m和對應的小車加速度a.
(5)改變盤中砝碼的質量,重復(2)(3)步驟進行實驗.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6 7
m/kg 0.02 0.04 0.05 0.06 0.07 0.08 0.10
a/(m?s-2 1.40 1.79 2.01 2.20 2.38 2.61 3.02
①在坐標紙上作出a-mg圖象.
②上述圖象不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
求小車所受合力時,沒有考慮砝碼盤的重力
求小車所受合力時,沒有考慮砝碼盤的重力

③根據(jù)(1)問中的圖象還能求解哪些物理量?其大小為多少?
還可以求出砝碼盤的重力,為0.5N
還可以求出砝碼盤的重力,為0.5N

④你認為本次實驗中小車的質量是否要遠遠大于砝碼的質量:
(選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
I.某物理興趣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要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右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其左端與穿過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右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托盤連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頻率為50Hz.開始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
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
(1)圖2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用刻度尺測量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的加速度a=
0.497m/s2
0.497m/s2
(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請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①為了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還需測量的物理量是
CD
CD
(填寫字母代號)
A.木板的長度L            B.木板的質量m1       C.滑塊的質量m2
D.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3   E.滑塊的運動時間t
②欲測量①中所選定的物理量,所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天平
天平

(3)實驗時,用托盤和砝碼的總重力來代替細繩對滑塊的拉力,則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m3g-m2a
m2g
m3g-m2a
m2g
 (用L、g、a、
m1、m2、m3、t中所需要的字母表示).與真實值相比,測量的動摩擦因數(shù)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II.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實驗中,如圖3所示,用AB兩彈簧秤拉橡皮條結點O,使其位于E處,此時α+β=90°,然后保持A的讀數(shù)不變,當α角由圖3中所示的值逐漸減小時,要使結點仍在E處,可采取的辦法是
B
B

A.增大B的讀數(shù),減小β角
B.減小B的讀數(shù),減小β角
C.減小B的讀數(shù),增大β角
D.增大B的讀數(shù),增大β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物理興趣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想測量滑塊和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一端裝有定滑輪的表面粗糙的長木板固定在水平實驗臺上,木板上有一滑塊,滑塊右端固定一個輕小動滑輪,鉤碼和彈簧測力計通過繞在滑輪上的水平輕繩相連,放開鉤碼,滑塊在長木板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精英家教網(wǎng)
實驗時滑塊加速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處理紙帶,得到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改變鉤碼個數(shù),重復實驗;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為縱軸,加速度a為橫軸,得到的圖象是縱軸截距大小等于b的一條傾斜直線,如圖所示;已知滑塊和輕小動滑輪的總質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忽略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則滑塊和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