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2所示,水平放置的兩根平行金屬導軌,間距L=0.3m. 導軌左端連接R=0.6Ω的電阻。區(qū)域abcd內存在垂直與導軌平面的B=0.6T的勻強磁場,磁場區(qū)域寬D=0.2m. 細金屬棒A1和A2用長為d=0.6m的輕質絕緣桿連接,放置在導軌平面上,并與導軌垂直。每根金屬棒在導軌間的電阻均為r=0.3Ω,導軌電阻不計。使金屬棒以恒定的速度v=1.0m/s沿導軌向右穿越磁場。試計算:

(1)金屬棒A1進入磁場時通過電阻R的電流強度是多大?

(2)從金屬棒A1進入磁場到A2離開磁場,R上的平均功率是多大?

    (1)0.12A      (2)


解析:

(1)A1進入磁場:A1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

電阻R與A2并聯(lián)阻值:

所以電阻R兩端電壓

通過電阻R的電流:

(2)

A1入場過程R上的電熱:

A2入場時A1已經(jīng)在場外了,R上的電熱與Q相等,所以全過程R上的功率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在研究彈簧的形變與外力的關系的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測出其自然長度,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外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進行的、用記錄的外力F與彈簧的形變量x作出的F-x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N/m、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由于
 

(2)①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簡圖.他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為了減小這種做法帶來的實驗誤差,你認為下列哪二項說法是正確的:
 

A、要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鉤碼的重力要遠小于小車的總重力  D、實驗進行時應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
②如圖乙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是計數(shù)點(每打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距離如圖,其中L1=3.07cm,L2=12.38cm,L3=27.87cm,L4=49.62cm.則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
 
m/s;加速度為
 
m/s2.(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在研究彈簧的形變與外力的關系的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測出其自然長度,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外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進行的、用記錄的外力F與彈簧的形變量x作出的F-x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N/m、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由于                             。

  (2)①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簡圖。他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為了減小這種做法帶來的實驗誤差,你認為下列哪二項說法是正確的:        

A、要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鉤碼的重力要遠小于小車的總重力  D、實驗進行時應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

②如圖乙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是計數(shù)點(每打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距離如圖,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則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      ___m/s;加速度為_       ___m/s2。(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6分)在研究彈簧的形變與外力的關系的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測出其自然長度,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外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進行的、用記錄的外力F與彈簧的形變量x作出的F-x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N/m、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由于                             。

(2)(12分)①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簡圖。他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為了減小這種做法帶來的實驗誤差,你認為下列哪二項說法是正確的:        

A.要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鉤碼的重力要遠小于小車的總重力  D.實驗進行時應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

②如圖乙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是計數(shù)點(每打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距離如圖,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則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     ___m/s;加速度為_      ___m/s2。(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0年廣東省廣州東莞五校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聯(lián)考(理綜)物理 題型:實驗題

(1)(6分)在研究彈簧的形變與外力的關系的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測出其自然長度,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外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進行的、用記錄的外力F與彈簧的形變量x作出的F-x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N/m、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由于                             

(2)(12分)①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簡圖。他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為了減小這種做法帶來的實驗誤差,你認為下列哪二項說法是正確的:        

A.要平衡摩擦力B.實驗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鉤碼的重力要遠小于小車的總重力D.實驗進行時應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
②如圖乙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是計數(shù)點(每打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距離如圖,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則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      ___m/s;加速度為_      ___m/s2。(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0-2011學年廣東省高三第二次綜合測試(理綜)物理試題 題型:實驗題

(1)在研究彈簧的形變與外力的關系的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測出其自然長度,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外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進行的、用記錄的外力F與彈簧的形變量x作出的F-x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N/m、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由于                              。

  (2)①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簡圖。他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為了減小這種做法帶來的實驗誤差,你認為下列哪二項說法是正確的:        

A、要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鉤碼的重力要遠小于小車的總重力  D、實驗進行時應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

②如圖乙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是計數(shù)點(每打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距離如圖,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則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      ___m/s;加速度為_       ___m/s2。(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