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
(1)為測量單擺的擺動周期,測量時間應從擺球經(jīng)過平衡位置 (選填“平衡位置”或“最高點”)時開始計時;某次測定了 40次全振動的時間如圖 1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讀數(shù)是75.2s;
(2)改變擺長l,共測定了6組擺長l和對應的周期T.為了求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4位同學提出了4種不同的處理方法:
A.從測定的6組對應值中任意選取1組,用公式g=4π2l/T2求出g作為測量值
B.先分別求出6個l值的平均值$\overline{l}$和6個T值的平均值$\overline{T}$,再用公式g=$\frac{4π\(zhòng)overline{l}}{\overline{T}}$求出 g作測量值
C.先用6組l,T的值,用公式g=4π2l/T2求出6個對應的g值,再求這6個值的平均 值作測量值
D.在坐標紙上以了T2為橫軸,l為縱軸,據(jù)6組l和T的值作出l-T2圖象,計算出圖線的斜率k,根據(jù)g=$\frac{4{π}^{2}}{k}$是求出g作為測量值
以上4種方法中,錯誤的是B,其余正確方法中,偶然誤差最大的是A (填相應字母).
(3)若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BC.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xiàn)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
C.開始計時時,秒表提前按下;
D.實驗中誤將39次全振動數(shù)為40次.
(4)如圖2示是兩個單擺的振動圖象.甲、乙兩個擺的擺長之比為1:4

分析 (1)最低點速度最大,易觀察,即此處為平衡位置,秒表讀數(shù)為分針加秒針,注意不估讀;
(2)根據(jù)L與T是非線性關系,分析實驗錯誤的方法.根據(jù)偶然誤差的特點,采用圖象法相當于大量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偶然誤差偏大和偏小大多抵消,誤差最。
(3)根據(jù)單擺的周期公式推導出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g=$\frac{4{π}^{2}L}{{T}^{2}}$,再分析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
(4)由振動圖象得到甲乙兩個單擺的周期,然后根據(jù)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zhòng)sqrt{\frac{L}{g}}$求解兩個單擺的擺長之比.

解答 解:(1)最低點速度最大,易觀察,即此處為平衡位置,由圖所示秒表可知,分針示數(shù)為1min=60s,秒針示數(shù)為15.2s,則秒表示數(shù)為60s+15.2s=75.2s,
(2)A、根據(jù)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zhòng)sqrt{\frac{L}{g}}$,得到:g=$\frac{4{π}^{2}L}{{T}^{2}}$,只取一組數(shù)據(jù)計算不能有效減小偶然誤差;
B、分別求出6個l值的平均值$\overline{l}$和6個T值的平均值$\overline{T}$,表達式g=$\frac{4{π}^{2}L}{{T}^{2}}$就不成立了,故B錯誤;
C、分別用6組L、T的對應值,用公式g=$\frac{4{π}^{2}L}{{T}^{2}}$,求出6個對應的g值,再求這6個g的平均值作為測量值可以減小測量的偶然誤差,故C是可以的.
D、在坐標紙上作出T2-L圖象,從圖象中計算出圖線的斜率K,根據(jù)g=$\frac{4{π}^{2}}{k}$求出g作為測量值,可以有效減小測量的偶然誤差;
故錯誤的是:B,偶然誤差最大的是:A.
(3)根據(jù)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zhòng)sqrt{\frac{L}{g}}$推導出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g=$\frac{4{π}^{2}L}{{T}^{2}}$,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使得擺長的測量值偏大,則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A錯誤.
B、擺動后出現(xiàn)松動,知擺長的測量值偏小,則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故B正確.
C、實驗中開始計時,秒表提前按下,則測得周期偏大,所以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蔆正確.
D、實驗中將39次全振動數(shù)成40次全振動,測得周期偏小,則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D錯誤.
故選:BC.
(4)由題圖知:甲、乙兩個單擺的周期分別為4s和8s,故:$\frac{{T}_{甲}}{{T}_{乙}}=\frac{1}{2}$
根據(jù)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zhòng)sqrt{\frac{L}{g}}$,得到:$\frac{{L}_{甲}}{{L}_{乙}}=(\frac{{T}_{甲}}{{T}_{乙}})^{2}=\frac{1}{4}$
故答案為:(1)平衡位置,75.2;(2)B,A;(3)BC;(4)1:4

點評 本題關鍵是掌握單擺的周期公式,明確實驗原理、誤差來源,知道偶然誤差的特點和減小方法,會用圖象法分析數(shù)據(j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所示,在足夠大的空間范圍內(nèi),同時存在著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和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電場強度為E,磁感應強度為B.足夠長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傾角為30°.有一帶電的物體P靜止于斜面頂端且P對斜面無壓力,若給物體P一瞬時沖量,使其獲得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向右拋出,同時另有一不帶電的物體Q從A處由靜止開始沿斜面滑下(P、Q均可視為質點),P、Q二物體運動軌跡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一段時間后,物體P恰好與斜面上的物體Q相遇,且相遇時物體P的速度方向與其水平初速度方向的夾角為60°.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求:
(1)P、Q相遇所需的時間;
(2)物體P在斜面頂端受到瞬時沖量后所獲得的初速度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已知水平面上的A、B兩物體質量之比M:m=3:2,F(xiàn)1=3N,F(xiàn)2=2N,A、B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電線AB和水平繩BC共同懸掛一個重為6N的電燈.靜止時AB繩與天花成30°角,則電線AB受到的拉力的大小為12N,繩BC受到的拉力的大小為6$\sqrt{3}$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物理學中,有7個國際基本單位.通過對單位的分析(稱為量綱分析),有時就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結論.例如,已知直升飛機懸停在空中時,消耗的功率只取決于機翼長度L、機翼垂直向下對空氣推力F和空氣的密度ρ.則當同一架飛機由于負荷增加使得飛機重量變成原來的2倍時,其功率應該增大為原來的:(提示:1N=1kg•m/s2)( 。
A.2倍B.$2\sqrt{2}$倍C.$2\sqrt{3}$倍D.4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關于聚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核外電子能完全與原子脫離
B.原子核有足夠的動能,能克服相互間庫侖斥力,在互相碰撞中使它們接近到10-15m的作用范圍內(nèi)
C.為了使輕的原子核發(fā)生聚變,必要的條件是加熱至幾百萬度以上,所以,聚變反應又叫熱核反應
D.聚變反應因在高溫下進行,所以要不斷地由外界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魯?shù)榭h發(fā)生6.5級強震,在一次地震救援中,武警隊員從靜止在空氣中的直升機上順著長為24m的纜繩沿豎直方向下滑到地面上,假設該隊員由靜止開始先勻加速再勻減速下滑,滑到地面時速度恰好為零.如果他加速時的加速度大小是減速時的2倍,下滑的總時間為6s,取g=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下滑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6m/s
B.加速與減速過程的時間之比為2:1
C.加速與減速過程的位移之比為1:4
D.加速與減速過程中受摩擦力大小之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經(jīng)過圖線A→B→C→A的狀態(tài)變化過程,AB的延長線過O點,CA與縱軸平行.由圖線可知(  )
A.A→B過程壓強不變,氣體對外做功B.B→C過程壓強增大,外界對氣體做功
C.C→A過程壓強不變,氣體對外做功D.C→A過程壓強減小,外界對氣體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如圖,磁場垂直于紙面,磁感應強度在豎直方向上均勻分布,水平方向非均勻分布.一銅制圓環(huán)用絲線懸掛于O點,將圓環(huán)拉至位置a后無初速釋放,在圓環(huán)從a擺向b的過程中(  )
A.感應電流方向一直是逆時針
B.感應電流方向先逆時針后順時針再逆時針
C.安培力方向始終沿水平方向
D.安培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