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中:

1)小明采用圖甲所示裝置,小鐵球AB完全相同,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金屬片把球A沿水平方向彈出,同時B球被松開,自由下落,觀察到兩球同時落地,改變小捶打擊的力度,即改變球A被彈出時的速度,兩球仍然同時落地.改變裝置與地面間距離,重復上述實驗,兩球仍然同時落地.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

A.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B.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C.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豎直運動和水平運動

2)小紅用圖乙所示裝置做實驗,兩個完全相同的弧形軌道M、N,分別用于發(fā)射兩個完全相同的小鐵球P、Q,其中M的末端是水平的,N的末端與光滑的水平板相切;兩軌道上端分別裝有電磁鐵C、D,調(diào)節(jié)電磁鐵C、D的高度,使電磁鐵最下端C、D的滿足AC=BD,從而保證小球PQ在軌道出口處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現(xiàn)將小球PQ分別吸在電磁鐵C、D上,然后切斷電磁鐵的電源,使兩小球同時分別從軌道M、N射出.多次重復上述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球P下落到水平板時總是正好碰到小球Q

B.小球P下落到水平板時總是落在小球Q的右側(cè)

C.小球P下落到水平板時總是落在小球Q的左側(cè)

3)用圖乙所示裝置做實驗,若僅改變弧形軌道M的高度(AC距離保持不變),重復(2)中實驗,仍能觀察到相同的現(xiàn)象.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

A.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B.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C.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

【答案】(1A;(2A;(3B。

【解析】試題分析:(1)在打擊金屬片時,兩小球同時做平拋運動與自由落體運動.結(jié)果同時落地,則說明平拋運動豎直方向是自由落體運動,故A正確.

2)讓兩小球從相同的弧形軌道上相同高度滾下,從而使兩小球同時滾離軌道并具有相同的速度.小球P做平拋運動,小球Q做勻速直線運動,因為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小球P下落到水平板時總是正好碰到小球Q,故A正確.

3)改變兩小球滾下的高度時,仍能相碰,則說明平拋運動水平方向總是勻速直線運動.故B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三個力,一個力是12N,一個力是6N,一個力是7N,則關(guān)于這三個力的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合力的最小值為1N B. 合力的最小值為0N

C. 合力不可能為20N D. 合力可能為3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來自宇宙的質(zhì)子流,以與地球表面垂直的方向射向赤道上空的某一點,則這些質(zhì)子在進入地球周圍的空間時,將(  )

A. 豎直向下沿直線射向地面

B. 相對于預定地點向東偏轉(zhuǎn)

C. 相對于預定地點,稍向西偏轉(zhuǎn)

D. 相對于預定地點,稍向北偏轉(zhu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兩個力F 1與F 2的大小分別為10N和30N,則它們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

A15N B20N C35N D4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它具有動能,滑行一段后木塊停止運動,這段運動過程中,摩擦力對木塊做了功,將木塊的 能轉(zhuǎn)化為 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胡克定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胡克定律 F=kx中的 x指的是彈簧的長度

B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間的彈力大小都可以用胡克定律計算

C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彈簧的“硬”與“軟”是指彈簧的輕與重

D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彈簧的“硬”與“軟”是指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k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奧斯特實驗證明了

A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大量的電荷

B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

C通電導體在磁場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D通電導體內(nèi)部存在磁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空間站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在空間站中不能正常使用的儀器是( )

A. 電子表 B. 天平 C. 電子溫度計 D. 電壓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帶電小球在空中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重力做功5J,電場力做功2J,克服阻力做功1J,由此可判斷能量變化的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勢能減少5J B電勢能增大2J

C動能增大6J D機械能減少3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