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7.如圖所示,有一斜面傾角為θ、質量為M的斜面體置于水平面上,A是最高點,B是最低點,C是AB的中點,其中AC段光滑、CB段粗糙.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由A點靜止釋放,經過時間t滑至C點,又經過時間t到達B點.斜面體始終處于靜止狀態(tài),取重力加速度為g,則( 。
A.A到C與C到B過程中,滑塊運動的加速度相同
B.A到C與C到B過程中,滑塊運動的平均速度相等
C.C到B過程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D.C到B過程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等于(M+m)g

分析 加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平均速度根據公式$\overline{v}$=$\frac{x}{t}$分析.對整體,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答 解:A、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AC段有:mgsinθ=ma1;
BC段有:mgsinθ-μmgcosθ=ma2;可知,A到C與C到B過程中,滑塊運動的加速度不同,故A錯誤.
B、根據平均速度公式$\overline{v}$=$\frac{x}{t}$知,兩個過程的位移和時間均相等,則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確.
C、設滑塊到達C和B的速度分別為vC和vB.根據平均速度相等有:$\frac{0+{v}_{C}}{2}$=$\frac{{v}_{C}+{v}_{B}}{2}$,可得 vB=0
說明滑塊由C到B過程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對斜面和滑塊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知,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C正確.
D、滑塊由C到B過程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有豎直向上的分加速度,處于超重狀態(tài),所以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大于(M+m)g.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 本題考查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的應用,在解題時注意D的解答中,直接應用超重失重的規(guī)律可避免復雜的受力分析過程,也可以根據隔離法研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如圖所示,交流發(fā)電機與理想變壓器原線圈相連,當副線圈上的滑片P處于圖示位置時,燈泡L1、L2均能發(fā)光.要使兩燈泡均變亮,以下方法一定可行的是( 。
A.向下滑動P
B.增加發(fā)電機轉速
C.增加發(fā)電機的線圈匝數(shù)
D.減小電容器的電容,增大線圈的自感系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某一汽車在某段平直公路上運動的v-t圖象,由圖可知此汽車( 。
A.從靜止開始運動B.運動方向是變化的
C.運動的加速度為零D.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質量為M、長度為L的小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小物塊(可視為質點)放在小車的最左端,現(xiàn)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塊上,使小物塊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小物塊和小車之間的摩擦力為Ff,小物塊滑到小車的最右端時,小物塊運動的距離為x.在這個過程中,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
A.小物塊到達小車最右端時具有的動能為(F-Ff)(L+x)
B.小物塊到達小車最右端時,小車具有的動能為Ffx
C.小物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Ffx
D.小物塊和小車增加的總動能為Fx-Ff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關于物理學家的貢獻和他們的科學思想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笛卡爾運用“歸謬法”否定了亞里士多德關于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的論斷
B.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guī)靵隼门こ訉嶒灠l(fā)現(xiàn)了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時利用了放大法的思想
C.法拉第在研究電磁感應現(xiàn)象時利用了理想實驗法
D.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并且測出了引力常數(shù)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果圖所示是一列簡諧波在某一時刻的波形,則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點的振幅是0
B.BC兩點平衡位置間距是$\frac{λ}{4}$
C.該時刻速度最大的點是A、C、E
D.當A振動了一周期時間內,波由A點傳到E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在國際單位制中,下列物理量單位正確的是( 。
A.位移-mB.時間-minC.速度-km/hD.質量-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使用多用電表測量電阻時,多用電表內部的電路可以等效為一個直流電源(一般為電池)、一個電阻和一表頭相串聯(lián),兩個表筆分別位于此串聯(lián)電路的兩端.現(xiàn)需要測量多用電表內電池的電動勢,給定的器材有:待測多用電表,量程為60mA的電流表,導線若干.實驗時,將多用電表調至×1Ω檔,調好零點.完成下列填空:
(1)儀器連線如圖1所示(a和b是多用電表的兩個表筆).若兩電表均正常工作,則表筆a為黑(填“紅”“黑”)色.
(2)若圖1中多用電表與電流表的示數(shù)分別如圖2(a),(b)所示,則多用電表的讀數(shù)為14.0Ω.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53.0mA;
(3)計算得到的多用電表內電池的電動勢為1.54V.(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4)某歐姆表頭是量程為100μA的電流表,表盤上標示的電阻值是按照電池電動勢E=1.5V而計算得出的,則a電池的電動勢剛好是1.5V時,歐姆表的內阻15kΩ;b表盤上30μA刻度線對應的電阻刻度值是35kΩ;
(5)當電池的電動勢降低到1.4V時,用這個歐姆表測得某電阻為22.5kΩ,這個電阻真實值21k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阻值為R的兩個電阻串聯(lián)接在電壓為U的電路中,每個電阻獲得的功率為P;若將兩個電阻改為并聯(lián),仍接在U下,則每個電阻獲得的功率為( 。
A.PB.2PC.$\frac{P}{2}$D.4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