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駕駛執(zhí)照考試的其中一個項目是定點停車:要求考生根據(jù)考官的指令在一路邊標志桿旁停車.在一次練習中,車以一定速度勻速行駛,在距標志桿距離為s時,教練命令考生到標志桿停車,考生立即剎車,車在阻力f1作用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經(jīng)一段時間,車剛好停在標志桿旁.第二次練習時,車以同樣的初速度勻速行駛,教練在同樣的位置命令考生到標志桿停車,考生遲了△t時間才剎車,最后車也剛好停在標志桿旁.已知車和人總質量為M,車視為質點.求:
(1)車行駛的初速度是多少?
(2)第二次車做勻減速運動時受到的阻力f2是多少?
(1)設初速度為v0,第一次練習做勻減速運動
0-v02=0-2
f1
M
s
…①
解得
v0=
2f1s
M
…②
即車行駛的初速度是
2f1s
M

(2)第二次練習做勻減速運動時加速度為a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2=Ma2…③
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有
v0△t+
v02
2a2
=s
…④
由②③④得f2=
f1s
s-
2f1s
M
△t
…⑤
即第二次車做勻減速運動時受到的阻力f2
f1s
s-
2f1s
M
△t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小明在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機里最多能舉起60.0kg的物體,則他在地面上最多能舉起______kg的物體.若他在勻加速上升的升降機中最多能舉起32.0kg的物體,則此升降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是某同學做引體向上時身體的速度-時間圖象.此同學身體(除胳膊外)的質量為60kg.在0.25s時刻,該同學的胳膊給身體的力量是多大?(g取9.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質量為1kg的物體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在水平向右、大小為6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m/s2,當物體速度達到10m/s時,突然撤去拉力F,求:(g=10m/s2
(1)撤去拉力F后,物體加速度的大。
(2)撤去拉力F后,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如圖甲所示,豎直升降電梯中質量為m的物體置于壓力傳感器P上,電腦可描繪出物體對P的壓力F隨時間的變化圖線;圖乙中K、L、M、N四條圖線是電梯在四種運動狀態(tài)下電腦獲得的F-t圖線,下列由圖線分析電梯運動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
A.由圖線K可知,當時電梯一定處于勻加速上升狀態(tài)
B.由圖線L可知,當時電梯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等于g
C.由圖線M可知,當時電梯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D.由圖線N可知,當時電梯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先向上后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在2012年珠海航展中,殲10的精彩表演再次為觀眾獻上了視覺盛宴.經(jīng)查閱資料,殲10起飛時,質量為m=1.2×104kg,發(fā)動機的推力為F=1.2×105N,求殲10在跑道上滑行時的加速度a的大。僭O殲10做勻加速運動,阻力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甲.某人正通過定滑輪將質最為m的貨物提升到高處,滑輪的質最和摩擦均不計,貨物獲得的加速度a與繩子對貨物豎直向上的拉力T之問的函數(shù)關系如圖乙所示.由圖可以判斷力F作用前相比,物塊對斜面的摩擠)J次剎面對地面的摩披力的變化悄祝分別是
①圖線與縱軸的交點,M的值aM=-g.
②圖線與橫軸的交點N的值TN=mg.
③圖線的斜率等于物體的質量m    
④圖線的斜率等于物體質量的倒數(shù)1/m
以上判斷正確的是(  )
A.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所示,質量為4kg的小球用輕質細繩拴著吊在行駛的汽車后壁上.細繩的延長線通過小球的球心O,且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37°.已知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汽車勻速運動時,細線對小球的拉力和車后壁對小球的壓力;
(2)若要始終保持θ=37°,則汽車剎車時的加速度最大不能超過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如果一個物體同時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則這兩個力各自產(chǎn)生的加速度互不影響
B.如果一個物體同時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則這個物體的加速度等于所受各力單獨作用在物體上時產(chǎn)生加速度的矢量和
C.平拋運動中豎直方向的重力不影響水平方向的勻速運動
D.物體的質量與物體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與物體的加速度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