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列簡諧橫波在t=0時刻的波形圖如圖中實線示數(shù),從此刻起,經(jīng)0.1s波形圖如圖中虛線示數(shù),若波傳播的速度為10m/s,a、b兩點的縱坐標分別為ya=10cm,yb=-10cm,則( 。
A.這列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
B.b點的振動形式傳到a點的時間小于$\frac{T}{2}$
C.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a、b兩質點的位移相等
D.經(jīng)過$\frac{3T}{8}$,a點回到平衡位置

分析 由圖讀出波長,求出周期.根據(jù)時間t=0.1s與周期的關系,結合波形的平移,確定波的傳播方向.由波形平移法分析b點的振動形式傳到a點的時間.平衡位置相距半個波長的質點振動情況總是相反.

解答 解:A、由圖讀出波長λ=4m,則波的周期為T=$\frac{λ}{v}$=$\frac{4}{10}$s=0.4s;因為t=0.1s=$\frac{T}{4}$,則根據(jù)波形的平移可知,波的傳播方向沿x軸負方向,故A正確.
B、據(jù)題ya=10cm,yb=-10cm,a、b平衡位置相距半個波長,則b點的振動形式傳到a點的時間等于$\frac{T}{2}$,故B錯誤.
C、a、b的振動情況總是相反,則位移總是相反,故C錯誤.
D、t=0時刻a正向下運動,速度增大,所以回到平衡位置的時間 t<$\frac{T}{8}$,經(jīng)過$\frac{3T}{8}$,a點在平衡位置下方,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此題考查讀圖的能力,能由波動圖象可以直接讀出振幅、波長,若知道波的傳播方向,還判斷出質點的振動方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如圖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繩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兩根最大受力一樣大的細繩,連接點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靜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細繩PB比細繩PA容易斷B.F3>F1>F2
C.F2與 F3 的合力與F1大小相等D.F3>F2>F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定質量的物質,汽化時吸收的熱量與液化時放出的熱量一定相等
B.浸潤與不浸潤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現(xiàn)
C.溫度降低,水的飽和汽壓增大
D.水可以浸潤玻璃,但是不能浸潤石蠟,這個現(xiàn)象表明一種液體是否浸潤某種固體與這兩種物質的性質都有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一小物體緊貼光滑內(nèi)壁隨裝置一起在水平面內(nèi)勻速轉動,轉動過程中物體的受力情況是( 。
A.重力、彈力B.重力、彈力、下滑力
C.重力、彈力、向心力D.重力、彈力、下滑力、向心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在長為72cm的玻璃管中注滿清水,水中放一個可以勻速上浮的紅蠟燭,將此玻璃管豎直放置,讓紅蠟燭沿玻璃管從底部勻速上升,與此同時,讓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向右勻速移動,若紅蠟燭在玻璃管中沿豎直方向向上運動的速度為8cm/s,玻璃管沿水平方向移動的速度為6cm/s,則紅蠟燭運動的速度大小是10cm/s,紅蠟燭上升到水面的時間為9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在直角坐標系的原點O處有一反射源,沿著紙面向四周均勻發(fā)射速度大小均為v的帶正電粒子,在放射源的右邊垂直于x軸放置一塊擋板,擋板與xOy平面交線的兩端點M、N與原點O正好處于等腰直角三角形三個頂點上.已知帶電粒子的質量為m,所帶電荷量為q,M、N兩點間的距離為L.不計粒子重力.
(1)若在y軸的右側加一平行于x軸的勻強電場,使所有y軸右側射出的粒子都能打到擋板MN上,求電場強度的最小值E0及在電場強度為E0時,打到板上的粒子動能EK
(2)若在整個空間加一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使擋板MN的右側各點都有粒子打到板上,求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的最大值B0及在磁感應強度為B0的勻強磁場中,放射源O向外發(fā)射出的所有帶電粒子的總數(shù)是打在板右側的粒子總數(shù)的多少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在研究平拋物體運動的實驗中,用一張印有小方格的紙來記錄軌跡,小方格的邊長L,若小球在平拋運動途中的幾個位置如圖中的A、B、C、D所示,重力加速度為g,則小球平拋的初速度為3$\sqrt{L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物理學史內(nèi)容描述正確的是(  )
A.伽利略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這一論點被牛頓的比薩斜塔實驗所推翻
B.伽利略通過數(shù)學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實驗驗證了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C.伽利略利用著名的“理想斜面實驗”得出“物體的 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的結論,進而歸納成慣性定律
D.牛頓通過數(shù)學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實驗驗證了牛頓第一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鈾核裂變的核反應是${\;}_{92}^{235}$U→${\;}_{56}^{141}$Ba→${\;}_{36}^{92}$Kr+2${\;}_{0}^{1}$n
B.${\;}_{90}^{232}$Th衰變成${\;}_{82}^{208}$Pb要經(jīng)過6次α衰變和4次β衰變
C.β衰變中產(chǎn)生的β射線實際上是原子的核外電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形成的
D.升高放射性物質的溫度,并不會縮短其半衰期
E.對于某種金屬,超過極限頻率的入射光頻率越高,所產(chǎn)生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