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中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
(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C.
A.假設法              B.理想實驗法
C.控制變量法          D.等效替代法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D.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
D.在每次實驗中,應使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遠大于砂和小桶的總質(zhì)量
(3)如圖所示是某一次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取計數(shù)點A、B、C、D、E、F、G.紙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0.10s,用刻度尺測量出各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分別為AB=1.50cm,BC=3.88cm,CD=6.26cm,DE=8.67cm,EF=11.08cm,F(xiàn)G=13.49cm,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2.40m/s2,打紙帶上E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vE=0.99m/s.(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小數(shù))

(4)某同學測得小車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小車質(zhì)量保持不變)請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坐標圖上作出a-F圖象;圖象不過坐標原點的原因可能是平衡摩擦過度或木板一端墊得過高.
F(N)0.200.300.400.500.60
a(m/s20.300.400.480.600.72

分析 (1)該實驗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研究,其中加速度、質(zhì)量、合力三者的測量很重要.
(2)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實驗時,需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時,要求小車在無動力的情況下平衡摩擦力,不需要掛任何東西.平衡摩擦力時,是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等于摩擦力,即:mgsinθ=μmgcosθ,可以約掉m,只需要平衡一次摩擦力.操作過程是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再放開小車.
(3)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紙帶上C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
(4)實驗時應平衡摩擦力,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a-F圖象在F軸上有截距;平衡摩擦力過度,在a-F圖象的a軸上有截距.

解答 解:(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故選C.
(2)平衡摩擦力時,小車上不應該掛砝碼,只讓小車拖著紙帶做勻速運動即可,選項A錯誤;每次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選項B正確;實驗時,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再放開小車,選項C錯誤;在每次實驗中,應使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遠大于砂和小桶的總質(zhì)量,以使得小車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碼的重力.選項D正確;
故選:BD.
(3)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frac{{x}_{6}+{x}_{5}+{x}_{4}-{x}_{3}-{x}_{2}-{x}_{1}}{9{T}^{2}}$=$\frac{0.1349+0.1108+0.0867-0.0626-0.0388-0.015}{9×0.{1}^{2}}$=2.40m/s2
打紙帶上E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v}_{E}=\frac{{x}_{DF}}{2T}$=$\frac{0.1108+0.0867}{2×0.1}$=0.99m/s,
(4)圖線如圖所示;

由圖線可看出,小車上不加拉力時就已經(jīng)有了加速度,故圖象不過坐標原點的原因可能是平衡摩擦過度或木板一端墊得過高.
故答案為:(1)C;(2)BD;(3)2.40,0.99;
(4)a-F圖象如上圖所示;平衡摩擦過度或木板一端墊得過高.

點評 對于實驗我們要明確實驗原理、具體實驗操作以及數(shù)據(jù)處理等,同時要清楚每一項操作存在的理由,比如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為什么要先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等.
該題考查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同時會求瞬時速度與加速度,學會通過描點作圖象,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與正確的計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帶等量同種電荷的A、B兩小球固定,A、B連線的中垂線為O′O″.現(xiàn)有一質(zhì)子以某一速度從O′一側(cè)沿O′O″運動,關(guān)于質(zhì)子的運動情況,正確的是( 。
A.從O′→O的過程,加速度逐漸增大
B.從O→O″的過程,加速度逐漸增大
C.從O→O″的過程,加速度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小
D.從O→O″的過程,加速度先逐漸減小,后逐漸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1905年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使人們認識到牛頓力學只能適用低速宏觀領(lǐng)域中的力學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半徑分別為r和2r的同心圓形的光滑導軌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內(nèi),一長為r、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直導體棒AB置于圓導軌上,BA的延長線過圓導軌中心O,裝置的俯視圖如圖所示.整個裝置位于一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的勻強磁場中,方向豎直向下.在內(nèi)、外圓導軌間對稱地接有三個阻值均為R的電阻.直導體棒在垂直作用于導體棒AB中點的水平外力F作用下,以角速度ω繞O點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在轉(zhuǎn)動過程中始終與導軌保持良好接觸,導體棒和導軌電阻均可忽略.求:
(1)導體棒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
(2)流過導體棒的感應電流;
(3)外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一物體從h高處自由下落,將h分成高度相等的三段,則自上而下經(jīng)過每段高度所用的時間之比為( 。
A.1:($\sqrt{2}$-1):($\sqrt{3}$-$\sqrt{2}$)B.1:$\sqrt{2}$:$\sqrt{3}$C.1:3:5D.1: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如圖所示,小明用繩子將照明燈拉到自己床頭,繩子OB水平,B端系于豎直墻上.為了使電線OA與繩子OB中的拉力不至于很大,小明準備作一些調(diào)整,全將保持電線OA位置不變,將繩子B端不斷往上移動,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繩OB的拉力增大
B.繩OB的拉力減小
C.電線OA的拉力減小
D.繩子OB的拉力將先變小后變大,在某個位置會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2015年9月20日,我國利用一枚運載火箭成功將20顆微小衛(wèi)星送入離地面高度約為520km的軌道.已知地球半徑約為6 400km.若將微小衛(wèi)星的運行軌道視為圓軌道,則與地球同步衛(wèi)星相比,微小衛(wèi)星的(  )
A.周期大B.角速度小C.線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電路圖及下列器材測量電池組的電動勢E和內(nèi)阻r,同時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

A.電壓表V1(量程3V、內(nèi)阻很大)
B.電壓表V2(量程3V、內(nèi)阻很大)
C.電流表A(量程3A、內(nèi)阻很。
D.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10Ω、額定電流4A)
E.小燈泡(2V、4W)
F.電池組(電動勢E、內(nèi)阻r)
G.開關(guān)一只,導線若干
(1)請按照圖甲所示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所示實物圖連接完整.
(2)經(jīng)過多次測量,得到電流表A、電壓表V1和電壓表V2的多次示數(shù),最后描繪出兩條圖線[(U1+U2)-I圖線和U2-I圖線],如圖丙所示,P點為兩圖線交點,則a線(填“a線”或“b線”)為(U1+U2)-I圖線,由圖丙知電池組的電動勢E=4.4V、內(nèi)阻r=1.2Ω,小燈泡在P點時的電阻為1.0Ω(以上三空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此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為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對物理學史的描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卡文迪許通過扭盛實驗測出靜電力常量K
B.庫侖發(fā)現(xiàn)了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
C.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
D.麥克斯韋首先提出了場的概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