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玩具汽車停在模型橋面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橋面受向下的彈力,是因為汽車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B.汽車沒有發(fā)生彈性形變
C.汽車受彈力的方向與橋梁恢復彈性形變的方向相同
D.汽車受彈力的方向與汽車發(fā)生彈性形變的方向相同

分析 彈性形變指物體形變之后撤去外力能完全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物體發(fā)生形變才能產(chǎn)生彈力.彈力存在的條件是:接觸并相互擠壓.

解答 解:彈性形變指物體形變之后撤去外力能完全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
AB、模型橋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汽車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故A正確,B錯誤.
CD、汽車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橋梁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故C正確,D錯誤.
故選:AC.

點評 本題重點是知道彈力存在的條件:接觸且相互擠壓,二者缺一不可,注意區(qū)別誰受到彈力,又是誰發(fā)生彈性形變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豎直放置鋪有白紙的木板上固定有兩個輕質小滑輪,細線AB和OC連接于O點,細線AB繞過兩滑輪,D、E是細線與滑輪的兩個接觸點.在細線末端A、B、C三處分別掛有不同數(shù)量的相同鉤碼,設所掛鉤碼數(shù)分別用Nl、N2、N3表示.掛上適當數(shù)量的鉤碼,當系統(tǒng)平衡時進行相關記錄.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重復進行多次實驗.

(1)下列能滿足系統(tǒng)平衡的Nl、N2、N3的取值可能為:AC
(A)N1=N2=3,N3=4      (B)N1=N2=3,N3=6
(C) N1=N2=N3=3           (D)N1=3,N2=4,N3=8
(2)下列關于本實驗操作的描述,正確的有:BC
(A)需要利用天平測出鉤碼的質量
(B)∠EOD不宜過大
(C)兩滑輪的軸心不必處于同一條水平線上
(D)每次實驗都應使細線的結點O處于同一位置
(3)每次實驗結束后,需要記錄的項目有Nl、N2、N3的數(shù)值和OC、OD和OE三段細線的方向:
(4)該同學利用某次實驗結果在白紙上繪制了如題圖所示的實驗結果處理圖,則根據(jù)你對本實驗的理解,拉力FOD和FOE的合力的測量值應是圖中的F′(選填“F”或“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把一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靜止,下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木塊對桌面的壓力就是木塊受的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B.木塊對桌面的壓力是彈力,是由于木塊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
C.木塊對桌面的壓力在數(shù)值上等于木塊受的重力
D.木塊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木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體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
C.加速度就是“加出來的速度”
D.加速度反映速度變化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平行板電容器與直流電源連接,下極板接地.一帶電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點且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將下極板豎直向下緩慢地移動一小段距離,則( 。
A.帶電油滴將豎直向上運動
B.帶電油滴的機械能將增加
C.該帶電油滴在P點的電勢能減小
D.電容器的電容增加,極板帶電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在純電阻電路中,當用一個固定的電源(設  E、r    是定值)向變化的外電阻供電時,關于電源的輸出功率 P 隨外電阻 R 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當 R=r 時,電源有最大的輸出功率
B.當 R=r 時,電源的效率η=50%
C.電源的輸出功率 P 隨外電阻 R 的增大而增大
D.電源的效率η隨外電阻 R 的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外力F、物體質量M間的關系時,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
(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m<<M時,才可以認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砝碼的重力.
(2)某一組同學先保持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來做實驗,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以下做法正確
的是B.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用天平測出m以及小車質量M,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mg/M求出
(3)另兩組同學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與所受外力F的關系,由于他們操
作不當,這兩組同學得到的a-F關系圖象分別如圖2甲和圖2乙所示,其原因分別是:

圖甲:不滿足m<<M
圖乙:平衡摩擦力時長木板的傾角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現(xiàn)提供如圖甲中所示實驗裝置.請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消除小車與木板之間摩擦力的影響應采取的做法是C
A.將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速運動
B.將木板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速運動
C.使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
D.使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能夠靜止在木板上
(2)在實驗中,得到一條打點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已知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且間距s1、s2、s3、s4、s5、s6已量出,則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
(3)有一組同學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與所受外力F的關系,他們在軌道水平和傾斜兩種情況下分別做了實驗,得到了兩條aF圖線,如圖丙所示.圖線①(選填“①”或“②”)是在軌道傾斜情況下得到的;小車及車中的砝碼總質量m=0.5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
(1)面列出了一些實驗器材:
電磁打點計時器、紙帶、帶滑輪的長木板、墊塊、小車和砝碼、砂和砂桶.除以上器材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ACD.(多選)
A.天平(附砝碼)
B.秒表
C.刻度尺(最小刻度為mm)
D.低壓交流電源
(2)實驗中,需要平衡小車和紙帶運動過程中所受的阻力,正確的做法是C.
A.小車放在木板上,把木板一端墊高,調節(jié)木板的傾斜程度,使小車在不受繩的拉力時沿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B.小車放在木板上,掛上砂桶,把木板一端墊高,調節(jié)木板的傾斜程度,使小車在砂桶的作用下沿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C.小車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條紙帶,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把木板一端墊高,調節(jié)木板的傾斜程度,使小車在不受繩的拉力時能拖動紙帶沿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3)實驗中,為了保證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車做勻加速運動的拉力,砂和砂桶的總質量m與小車和車上砝碼的總質量M之間應滿足的條件是m<<M.這樣,在改變小車上砝碼的質量時,只要砂和砂桶質量不變,就可以認為小車所受拉力幾乎不變.
(4)如圖2為某次實驗紙帶,在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都有四個打點未畫出,用刻度尺測得:
S1=0.55cm,S2=0.94cm,S3=1.35cm,S4=1.76cm,S5=2.15cm,S6=2.54cm.

①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 s;
②計數(shù)點“6”和“7”的位移S7比較接近于C(填“A、B、C、D”序號)
A.2.76cm      B.2.85cm      C.2.96cm       D.3.03cm
③打下“3”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v3=0.16 m/s;小車的加速度a=0.40 m/s2.(計算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5)某小組在研究“外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保持砂和砂桶質量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分別記錄小車加速度a與其質量M的數(shù)據(jù).在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時,該組同學產(chǎn)生分歧:甲同學認為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作出小車加速度a與其質量M的圖象,如圖3(甲),然后由圖象直接得出a與M成反比.乙同學認為應該繼續(xù)驗證a與其質量倒數(shù)1/M是否成正比,并作出小車加速度a與其質量倒數(shù)1/M的圖象,如圖3(乙)所示.你認為同學乙(選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

(6)另一小組在研究“小車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用改變砂的質量的辦法來改變對小車的作用力F,然后根據(jù)測得的數(shù)據(jù)作出a-F圖象,如圖4所示.發(fā)現(xiàn)圖象既不過原點,末端又發(fā)生了彎曲,可能原因是B.
A.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傾斜角度過大,且砂和砂桶的質量較大
B.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傾斜角度過小,且砂和砂桶的質量較大
C.沒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車質量較大
D.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傾斜角度過小,且小車質量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