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實驗中,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0點,以下操作中錯誤的是
ACD
ACD

A.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點位置允許變動
B.實驗中,彈簧秤必須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
C.實驗中,必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
D.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彈簧秤之間的夾角應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
(2)某同學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問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時,打點計時器所用的電源的頻率是50Hz,在實驗中得到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他把某一點記作O,再選依次相鄰的6個點作為測量點,分別標以A、B、C、D、E和F,如圖1所示.

①如果測得C、D兩點相距2.70Cm.D、E兩點相距2.90Cm,則在打D點時小車的速度是
1.40
1.40
m/s.
②該同學分別算出打各點時小車的速度,然后根據(jù)數(shù)據(jù)在v-t坐標系中描點(如圖2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a=
5.00
5.00
m/s2
(3)某同學在做“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實驗中,忘記記下小球做運動的起點,如圖3所示為小球在空中運動的軌跡.其中A點是小球運動一段時間后的位置,B點坐標是(20cm,15cm).C點坐標(40cm.40cm),據(jù)此可以求出小球作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
2.0m/s
2.0m/s
.開始做平拋運動的初始位置的坐標是
(-20cm、-5cm)
(-20cm、-5cm)
分析:(1)正確解答本題需要掌握:理解“等效法”的具體應用;進行該實驗的具體操作和注意事項;彈簧的示數(shù)以及夾角要大小適中,便于記錄和作圖即可.
(2)根據(jù)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求出D點的速度大小,在v-t圖象中,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3)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jù)△y=gT2求出相等的時間間隔,再根據(jù)v0=
x
t
求出平拋運動的初速度.求出B點的豎直方向的分速度,從而根據(jù)vy=gt求出運動的時間,得出此時水平位移和豎直位移,從而得出拋出點的坐標.
解答:解:(1)A、為了使兩次拉橡皮筋效果相同,要求兩次要將O點拉到同一位置,故A錯誤;
B、實驗中為了減小誤差,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為了減小誤差,要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故B正確;
C、實驗中,彈簧的讀數(shù)大小適當,便于做平行四邊形即可,并非要求一定達到最大量程,故C錯誤;
D、實驗過程中兩彈簧的夾角要適當,并非要求達到90°,非特殊角度也可,故D錯誤.
本題要求選錯誤的,故選ACD.
(2)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因此D點的速度大小為:
vD=
xCE
2T
=1.40m/s

在v-t圖象中,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有:
a=
△v
△t
=5.00m/s2

故答案為:1.40,5.00.
(3)在豎直方向上有:△y=gT2,則T=
△y
g
=0.1s.則v0=
x
t
=2m/s
B點豎直方向的分速度:
vy=
h
t
=2m/s
經(jīng)歷的時間t=
vy
g
=0.2s.在這段時間內(nèi)水平位移x=v0t=0.4m,
豎直位移y=
1
2
gt2
=0.2m,所以拋出點的橫坐標為0.2-0.4=-0.2m=-20cm.縱坐標為0.15-0.20m=-0.05m=-5cm,即拋出點的坐標為(-20cm,-5cm).
故答案為:2.0m/s,(-20cm、-5cm).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實驗的原理,以及掌握紙帶的處理方法,會通過紙帶求解瞬時速度和加速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