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帶滑輪的長木板水平固定,跨過小車上定滑輪的兩根細線均處于水平.

(1)實驗時,一定要進行的操作是AB.(填步驟序號)
A.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打出一條紙帶,同時記錄拉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F0;
B.改變砂和砂桶質(zhì)量,打出幾條紙帶
C.用天平測出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
D.為減小誤差,實驗中一定要保證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2)以拉力傳感器示數(shù)的二倍F(F=2F0)為橫坐標,以加速度a為縱坐標,畫出的a-F圖象如圖2所示,則可能正確的是C.

(3)在實驗中,得到一條如圖3所示的紙帶,按時間順序取0、1、2、…、5共6個計數(shù)點,1~5每相鄰兩個點間各有四個打印點未畫出,用刻度尺測出1、2、…、5各點到O點的距離分別為:10.92、18.22、23.96、28.30、31.10(cm),通過電磁打點計時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則: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1.5m/s2,(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分析 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注意事項,小車質(zhì)量不變時,加速度與拉力成正比,對a-F圖來說,圖象的斜率表示小車質(zhì)量的倒數(shù).
根據(jù)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解答 解:(1)A、打點計時器運用時,都是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該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zhì)量的關(guān)系,要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故A正確;
B、改變砂和砂桶質(zhì)量,即改變拉力的大小,打出幾條紙帶,研究加速度隨F變化關(guān)系,故B正確;
C、本題拉力可以由彈簧測力計測出,不需要用天平測出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也就不需要使小桶(包括砂)的質(zhì)量遠小于車的總質(zhì)量,故CD錯誤.
故選:AB;
(2)小車質(zhì)量不變時,加速度與拉力成正比,所以a-F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由實驗裝置可知,實驗前沒有平衡摩擦力,則畫出的a-F圖象在F軸上有截距,故C正確.故選:C;
(3)根據(jù)△x=aT2,運用逐差法得,a=$\frac{{x}_{35}-{x}_{13}}{4{T}^{2}}$=$\frac{(0.3110-0.2396)-(0.2396-0.1092)}{4×0.{1}^{2}}$≈-1.5m/s2,則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1.5m/s2
故答案為:(1)AB;(2)C;(3)1.5.

點評 本題實驗源于課本,但是又不同于課本,掌握紙帶的處理方法,會通過紙帶求解瞬時速度和加速度.注意在本實驗中不需要滿足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因為拉力可以彈簧秤直接測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某同學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當彈簧拉力F依次為3.0N、5.0N、8.0N時木塊均保持靜止,達到10.0N時木塊開始移動.則木塊運動時,下列哪個數(shù)值有可能是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ā 。
A.ONB.9.0NC.10.0ND.1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2016年3月15日,在韓國首爾進行的圍棋“人機大戰(zhàn)”中,韓國棋手李世石總比分1比4不敵“阿爾法圍棋”.某電視臺對比賽進行復盤節(jié)目中,鐵質(zhì)的棋盤豎直放置,每個棋子都是一個小磁鐵,能吸在棋盤上,不計棋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對其中某一棋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棋子共受三個力作用
B.棋子對棋盤的壓力大小等于其所受重力的大小
C.棋子的磁性越強,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D.減小棋子的質(zhì)量,棋子所受的摩擦力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長為L=11.5m,以速度v=7.5m/s沿順時針方向勻速轉(zhuǎn)動.在傳送帶的A端無初速釋放一個質(zhì)量為m=1kg的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在將滑塊放到傳送帶的同時,對滑塊施加一個大小為F=5N、方向與水平面成θ=370的拉力,滑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10m/s2,sin37°=0.6,cos37°=0.8.求滑塊從A端運動到B端的過程中
(1)滑塊運動的時間;
(2)滑塊和傳送帶組成的系統(tǒng)因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如圖a,長度L=0.8m的光滑桿左端固定一帶正電的點電荷A,其電荷量Q=1.8×10-7C;一質(zhì)量m=0.02kg,帶電量為q的小球B套在桿上.將桿沿水平方向固定于某非均勻外電場中,以桿左端為原點,沿桿向右為x軸正方向建立坐標系.點電荷A對小球B的作用力隨B位置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b)中曲線I所示,小球B所受水平方向的合力隨B位置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b)中曲線Ⅱ所示,其中曲線Ⅱ在0.16≤x≤0.20和x≥0.40范圍可近似看作直線.求:(靜電力常量k=9×109N•m/C2

(1)小球B所帶電量q;
(2)非均勻外電場在x=0.3m處沿細桿方向的電場強度大小E;
(3)在合電場中,x=0.4m與x=0.6m之間的電勢差U.
(4)已知小球在x=0.2m處獲得v=0.4m/s的初速度時,最遠可以運動到x=0.4m.若小球在x=0.16m處受到方向向右,大小為0.04N的恒力作用后,由靜止開始運動,為使小球能離開細桿,恒力作用的最小距離s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一質(zhì)量M=2m、長為L的長木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質(zhì)量為m的小滑塊以水平速度v0從長木板的一端開始在木板上滑動,最終恰好離開木板.
(1)試求小滑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若把該長木板靜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則小滑塊至少要以多大的初速度v從長木板的一端開始在長木板上滑動,才能離開長木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某組同學設(shè)計了“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電火花計時器,C為裝有細砂的小桶,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方形木板,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的拉力F等于細砂和小桶的總重量,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可用紙帶上打出的點求得.

(1)圖乙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已知實驗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根據(jù)紙帶可求出電火花計時器打B點時的速度為1.6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3.2m/s2.(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在“探究加速度a與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時,某同學按照自己的方案將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進行了標注,但尚未完成圖象(如圖丙所示).請繼續(xù)幫助該同學作出坐標系中的圖象.

(3)在“探究加速度a與合力F的關(guān)系”時,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與合力F的圖線如圖丁,該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試分析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答:實驗前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如圖所示,P為位于某一高度處的質(zhì)量為m的物塊,Q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質(zhì)量為M的特殊平板,$\frac{m}{M}$=$\frac{1}{2}$,平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在板的上表面的上方,存在一定厚度的“相互作用區(qū)域”,區(qū)域的上邊界為MN,如圖中劃虛線的部分.當物塊P進入相互作用區(qū)域時,P、Q之間便有相互作用的恒力F=11mg,其中Q對P的作用力豎直向上,F(xiàn)對P的作用使P不與Q的上表面接觸.在水平方向上,P、Q之間沒有相互作用力.已知物塊P開始下落的時刻,平板Q向右的速度為v0=10m/s,P從開始下落到剛到達“相互作用區(qū)域”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t0=1.0s.平板Q足夠長,空氣阻力不計,g取10m/s2.求:
(1)物塊P在相互作用區(qū)域中運動時P、Q加速度的大;
(2)從P開始下落至第一次運動到最低點過程中P在相互作用區(qū)域運動的時間t及此過程Q的位移;
(3)從P開始下落至平板Q的速度為零時,P一共回到出發(fā)點幾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電場中有a、b兩點,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勢φa<φb,場強Ea<Eb
B.電勢φa>φb,場強Ea>Eb
C.將電荷-q從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負功
D.將電荷-q分別放在a、b兩點時具有的電勢能Epa>Ep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