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太原模擬)(1)如圖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標(biāo)原點O,只在兩分子間的作用力作用下,乙分子沿x軸方向運動,兩分子間的分子勢能EP與兩分子間距離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中曲線所示,設(shè)分子間所具有的總能量為0.則
AB
AB
.(填入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乙分子在P點(x=x2)時加速度為零
B.乙分子在P點(x=x2)時動能最大
C.乙分子在Q點(x=x1)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
D.乙分子在Q點(x=x1)時分子勢能最小

(2)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從狀態(tài)A變化到狀態(tài)B,再變化到狀態(tài)C,其狀態(tài)變化過程的P-V圖象如圖所示.已知該氣體在狀態(tài)A時的溫度為27℃,求:
①該氣體在狀態(tài)B、C時的溫度分別是多少?
②該氣體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內(nèi)能的變化量是多少?
③該氣體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是吸熱還是放熱?傳遞的熱量是多少?
分析:(1)分子在平衡位置時,分子勢能最小,分子力為零,則知乙分子的加速度為零.由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分子動能的大。
(2)①氣體從A到B過程發(fā)生等容變化,由查理定律求出氣體在狀態(tài)在B時的溫度;B到C過程發(fā)生等壓變化,由蓋?呂薩克定律求出氣體在狀態(tài)在C時的溫度;
②根據(jù)A、C兩個狀態(tài)PV關(guān)系,分析溫度關(guān)系,確定內(nèi)能關(guān)系.
③根據(jù)熱力學(xué)第一定律分析氣體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是吸熱還是放熱.由W=P△V求解BC過程氣體吸收的熱量.
解答:解:(1)A、C、D由圖看出,乙分子在P點(x=x2)時,分子勢能最小,此時分子位于平衡位置,分子力為零,則加速度為零.故A正確,CD錯誤.
B、乙分子在P點(x=x2)時,分子勢能最小,由能量守恒定律則知,分子的動能最大.故B正確.
故選AB
(2)①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從狀態(tài)A變化到狀態(tài)B,發(fā)生等容變化,則有:
PA
TA
=
PB
TB
,解得:TB=100K
從B到C過程發(fā)生等壓變化,則有:
VB
TB
=
VC
TC
,解得:TC=300K
②由圖看出,A、C兩點的PV相等,由氣態(tài)方程
PV
T
=c得知,溫度相等,則內(nèi)能變化量為零.
③該氣體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體積增大,氣體對外做功,而內(nèi)能不變,則吸熱.
吸收的熱量為  Q=-W=P△V=1×105×(3-1)×10-3J=200J.
答:(1)AB;
(2)①該氣體在狀態(tài)B、C時的溫度分別是100K和300K;
②該氣體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內(nèi)能的變化量是零;
③該氣體從狀態(tài)A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是吸熱,吸收熱量200J.
點評:對于分子勢能,關(guān)鍵要掌握分子位于平衡位置時,分力勢能最小,而分子力為零,動能最大.對于氣體,要掌握氣態(tài)方程和熱力學(xué)第一定律,是考試的重點.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太原模擬)如圖為一攀巖運動員正沿豎直巖壁緩慢攀登,由于身背較重的行囊,重心上移至肩部的0點,總質(zhì)量為60kg.此時手臂與身體垂直,手臂與巖壁夾角為53°.則手受到的拉力和腳受到的作用力分別為(設(shè)手、腳受到的作用力均通過重心O,g取10m/s2,sin53°=0.8,cos53°=0.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太原模擬)為了測量運動員躍起的高度,可在彈性網(wǎng)上安裝壓力傳感器,利用傳感器記錄運動員運動過程中對彈性網(wǎng)的壓力,并由計算機作出壓力-時間圖象,如圖所示.運動員在空中運動時可視為質(zhì)點,則可求運動員躍起的最大高度為(g取10m/s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太原模擬)如圖所示,在離地面高為H處以水平速度v0拋出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經(jīng)時間t,小球離水平地面的高度變?yōu)閔,此時小球的動能為EK,重力勢能為EP(選水平地面為零勢能參考面).下列圖象中大致能反映小球動能Ek、勢能EP變化規(guī)律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太原模擬)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10kg的兩個相同的物塊A、B(它們之間用輕繩相連)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方向與水平方面成θ=37°角斜向上、大小為100N的拉力F作用下,以大小為v0=4.0m/s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求剪斷輕繩后物塊A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離.(取當(dāng)?shù)氐闹亓铀俣龋╣=10m/s2,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太原模擬)如圖所示,傳送帶以一定速度沿水平勻速運動,將質(zhì)量m=1.0kg的小物塊輕輕放在傳送帶上的P點,物塊運動到A點后被水平拋出,小物塊恰好無碰撞地沿圓弧切線從B點進入豎直光滑圓弧軌道下滑.B、C為圓弧的兩端點,其連線水平,軌道最低點為O,已知圓弧對應(yīng)圓心角θ=106°,圓弧半徑R=1.0m,A點距水平面的高度h=0.80m.小物塊離開C點后恰好能無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滑動,0.8s時小物塊第二次經(jīng)過D點,已知小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13
,取sin53°=0.8,g=l0m/s2,求:
(1)小物塊離開A點時的水平速度大;
(2)小物塊經(jīng)過O點時,軌道對它的支持力大;
(3)斜面上C、D點間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