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圖所示為檢測某傳感器的電路圖.傳感器上標(biāo)有“3V、0.9W”的字樣(傳感器可看做一個純電阻),滑動變阻器R0上標(biāo)有“10Ω、1A”的字樣,電流表的量程為0.6A,電壓表的量程為3V.
(1)根據(jù)傳感器上的標(biāo)注,計算該傳感器的電阻和額定電流.
(2)根據(jù)技術(shù)資料可知,如果傳感器的電阻變化超過1Ω,則該傳感器就失去了作用.實際檢測時,將一個電壓恒定的電源加在圖中a、b之間(該電源電壓小于上述所求電壓的最大值),閉合開關(guān)S,通過調(diào)節(jié)R0.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R0兩端的電壓.檢測記錄如下;
電壓表示數(shù)U/V電流表示數(shù)I/A
第一次1.480.16
第二次0.910.22
若不計檢測電路對傳感器電阻的影響,通過計算分析,你認為這個傳感器是否仍可使用?此時a、b間所加的電壓是多少?

分析 第一問非常簡單,根據(jù)傳感器上的銘牌標(biāo)志,利用電功率公式便可求出電阻和電流,第二問就得利用所知物理量,及要求未知量,結(jié)合數(shù)學(xué)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組來解決,最后便可求出所加電壓.

解答 解:(1)傳感器的電阻R=$\frac{{{U}_{傳}}^{2}}{{P}_{傳}}$=$\frac{{3}^{2}}{0.9}$Ω=10Ω
傳感器的額定電流I=$\frac{{P}_{傳}}{{U}_{傳}}$=$\frac{0.9}{3}$A=0.3A
(2)設(shè)實際檢測時加在a、b間的電壓為U,傳感器的實際電阻為R′.根據(jù)第一次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有:U=I1R′+U1 即:U=0.16×R′+1.48
根據(jù)第二次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有:U=I2R′+U2,即;U=0.22×R′+0.91
解得:R′=9.5Ω U=3 V
傳感器的電阻變化為△R=R一R′=l0Ω一9.5Ω<0.5Ω
所以此傳感器仍可使用.
答:(1)傳感器的電阻為10Ω,額定電流為0.3 A;
(2)傳感器仍可使用,電壓為3V.

點評 這道題目綜合性比較強,非常考查學(xué)生各方面的能力,學(xué)生在做這類題目時要膽大細心認真,并且會結(jié)合數(shù)學(xué)中的相關(guān)知識去解決物理中的問題.題目非常不錯!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如圖所示,寬為d的有界勻強磁場的邊界為PP′、QQ′.一個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微觀粒子沿圖示方向以速度v0垂直射入磁場,磁感應(yīng)強度大小為B,要使粒子不能從邊界QQ′射出,粒子的入射速度v0的最大值可能是下面給出的(粒子的重力不計)( 。
A.$\frac{qBd}{m}$B.$\frac{2qBd}{m}$C.$\frac{2qBd}{3m}$D.$\frac{qBd}{3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減小紙帶因受到的摩擦而產(chǎn)生的誤差 ( 。
A.改用直流6V的電源B.電源電壓越低越好
C.用平整的紙帶,不用皺折的紙帶D.紙帶不要穿過限位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如圖所示將一光滑的半圓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槽的左側(cè)有一放在水平面上的物塊.今讓一小球自左側(cè)槽口A的正上方從靜止開始落下,與圓弧槽相切自A點進入槽內(nèi),則以下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A.小球自半圓槽的最低點A向B點運動的過程中,小球與半圓槽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
B.小球自半圓槽的最低點B向C點運動的過程中,小球與半圓槽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
C.小球在半圓槽內(nèi)運動的全過程中,小球、半圓槽和物塊組成的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
D.小球離開C點以后,將做豎直上拋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的勻強電場E的區(qū)域內(nèi),由A、B、C、D、A′、B′、C′、D′作為頂點構(gòu)成一正方體空間,電場方向與面ABCD垂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D兩點間電勢差UAD與AA′兩點間電勢差UAA′相等
B.帶正電的粒子從A點沿路徑A→D→D′移到D′點,電場力做正功
C.帶負電的粒子從A點沿路徑A→D→D′移到D′點,電勢能減小
D.帶電的粒子從A點移到C′點,沿對角線AC′與沿路徑A→B→B′→C′電場力做功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長L=9m的傳送帶與水平方向的傾角為37°,在電動機的帶動下以v=4m/s 的速率順時針方向運行,在傳送帶的B端有一離傳送帶很近的擋板P可將傳送帶上的物塊擋住,在傳送帶的A端無初速地放一質(zhì)量m=1kg的物塊,它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物塊與擋板的碰撞能量損失及碰撞時間不計.(g=10m/s2,)求
(1)物塊向下運動時的加速度為多大?
(2)物塊從第一次靜止釋放到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物塊上升到最高點時到擋板P的距離?
(3)物塊最終的運動狀態(tài)及達到該運動狀態(tài)后電動機的輸出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功和動能變化的關(guān)系,他們將寬度為d的擋光片固定在小車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將其通過一個定滑輪與砝碼盤相連,在水平桌面上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光電門,記錄小車通過A、B時的遮光時間,小車中可以放置砝碼.
(Ⅰ)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目的是ACD
A.為了平衡小車所受到的摩擦力
B.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細線拉力對小車做的功等于
合力對小車做的功
D.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Ⅱ)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將小車停在C點,在砝碼盤中放上砝碼,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此時小車及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之和為M,砝碼盤和盤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m,小車通過A、B時的遮光時間分別為t1、t2,則小車通過A、B過程中動能的變化量△E=$\frac{1}{2}$M[($\frac41r4ljh{{t}_{2}^{\;}}$)2-($\frac8uoi9sr{{t}_{1}}$)2](用字母M、t1、t2、d表示).
②在小車中增減砝碼或在砝碼盤中增減砝碼,重復(fù)①的操作.
③如圖乙所示,用游標(biāo)卡尺測量擋光片的寬度d=0.550mm.
(Ⅲ)若在本實驗中木板保持水平而沒有平衡摩擦力,假設(shè)小車與水平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利用上面的實驗器材完成實驗,保證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砝碼盤中砝碼的數(shù)量(取繩子拉力近似等于砝碼盤及盤中砝碼的總重力),測得多組m、t1、t2的數(shù)據(jù),并得到m與($\frac{1}{{t}_{2}}$)2-($\frac{1}{{t}_{1}}$)2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丙所示.已知圖象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直線PQ的斜率為k,A、B兩點的距離為s,擋光片的寬度為d,則μ=$\frac{bwkcy4xt^{2}}{2gks}$(用字母b、d、s、k、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高速列車剎車前的速度為v0=50m/s,剎車獲得的加速度大小為a=5/s2剎車后做勻減速運動,求:
(1)開始剎車后20s內(nèi)列車的位移大。
(2)從開始剎車到位移為210m所經(jīng)歷的時間;
(3)靜止前2s內(nèi)列車的位移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物體受力的關(guān)系”實驗中,某小組同學(xué)實驗時先正確平衡摩擦力,并利用鉤碼和小車之間連接的力傳感器測出細線上的拉力,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確定加速度與細線上拉力F的關(guān)系.
(1)下列圖象中能表示該同學(xué)實驗結(jié)果的是A

(2)某次實驗中打出如圖所示的紙帶(打點計時器電源的頻率為50Hz),則這個加速度值a=0.80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