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火箭發(fā)射回收是航天技術的一大進步如圖所示,火箭在返回地面前的某段運動,可看成先勻速后減速的直線運動最后撞落在地面上不計火箭質(zhì)量的變化,(  )

A. 火箭在勻速下降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B. 火箭在減速下降過程中攜帶的檢測儀器處于失重狀態(tài)

C. 火箭在減速下降過程中合力做功,等于火箭機械能的變化

D. 火箭著地時,火箭對地的作用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答案】D

【解析】勻速下降階段,說明阻力等于重力,阻力做負功,所以機械能不守恒,故A錯誤;在減速階段,加速度向上,所以超重,故B錯誤;火箭在減速下降過程中合力做功等于動能改變量,故C錯誤;火箭著地時,加速度向上,所以地面給火箭的力大于火箭重力,故D正確。所以D正確,ABC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某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下列有關物體運動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

A. 前兩秒加速度為5 m/s2

B. 4 s末物體回到出發(fā)點

C. 6 s末物體距出發(fā)點最遠

D. 8 s末物體距出發(fā)點最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上、下都與大氣相通的直立圓筒豎直放置,中間用橫截面積S=0. 01 m2、質(zhì)量不計的兩個活塞A、B封閉著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活塞B與一勁度系數(shù)k=1000N/m的彈簧相連,平衡時兩活塞相距l(xiāng)。= 0. 6m。現(xiàn)用力F向下壓活塞A,使其緩慢下移一段距離后再次平衡,此時力F= 500N。已知外界大氣壓強p。=1.0×105 Pa,假定氣體溫度始終保持不變,不計一切摩擦,求

(i)活塞A向下移動的距離h;

(ii)大氣壓強對活塞A和活塞B做的總功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抽水蓄能電站的工作原理是在用電低谷時電站利用電網(wǎng)多余電能把水抽到高處蓄水池中,到用電高峰時再利用蓄水池中的水發(fā)電,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是亞洲第一大高山蓄能水電站堪稱世紀之作山頂水庫面積達2.8×105 m2(水庫近似為長方體)已知上、下水庫落差H600 m如圖所示蓄水后一個晝夜連續(xù)發(fā)電,山頂水庫水位降低30 m,若水的重力勢能80%轉(zhuǎn)化為電能,水的密度為1.0×103 kg/m3.則一個晝夜連續(xù)發(fā)電所產(chǎn)生的電能約為(g10 m/s2)(  )

A. 4×1010 J B. 4×1011 J

C. 4×1012 J D. 4×1013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按如圖所示的電路連接各元件后,閉合開關S,L1、L2兩燈泡都能發(fā)光.在保證燈泡安全的前提下,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向左移動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L1變暗 B.L1變亮 C.L2變暗 D.L2變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A、B兩物體從同一點開始運動,A、B兩物體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可知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A、B兩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均為5 m/s2

B. A、B兩物體在A出發(fā)后4 s,相距20 m

C. AB兩物體同時從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運動

D. A、B兩物體自同一時刻向不同方向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著一個截面為四分之一圓弧的柱狀物體A,A的左端緊靠豎直墻,A與豎直墻之間放一光滑圓球B,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A向右移動少許后,它們?nèi)蕴幱陟o止狀態(tài)(  )

A. B對墻的壓力增大

B. AB之間的作用力減小

C. 地面對A的摩擦力減小

D. A對地面的壓力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的實驗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P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jié)點,用兩根互成角度的彈簧測力計把結(jié)點P拉到位置O.

(1)從圖甲可讀得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為________N.

(2)為了更準確得到合力與分力的關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__(選填“圖示”或“示意圖”)來表示分力與合力

(3)圖乙中與F1、F2共同作用效果相同的力是________(選填F或“F′”)

(4)圖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________(選填F或“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晶體與非晶體的區(qū)別在于是否具有

A. 天然規(guī)則的幾何形狀B. 各向異性

C. 確定的熔點D. 一定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