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對運動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自然狀態(tài)是靜止的,只有當它受到力的作用才會運動
B.笛卡兒認為:除非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將永遠保持其靜止或運動狀態(tài),永遠不會使自己沿曲線運動,而只保持在直線上運動
C.牛頓認為:力的真正效果總是改變物體的速度,而不僅僅是使之運動
D.伽利略根據(jù)理想實驗推出:如果沒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體,一旦具有某個速度,就將保持這個速度繼續(xù)運動下去

分析 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符合我們的經(jīng)驗: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但實際上是錯誤的.而實際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是慣性.

解答 解:A、亞里士多德認為沒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就不會運動.只有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才會運動.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但符合歷史史實.故A錯誤.
B、笛卡兒認為:除非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將永遠保持其靜止或運動狀態(tài),永遠不會使自己沿曲線運動,而只保持在直線上運動.故B正確.
C、牛頓認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并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物體維持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是物體具有慣性.而C選項中“而不僅僅是使之運動”含義是力使物體運動,顯然是錯誤的.故C錯誤.
D、伽利略根據(jù)理想斜面實驗推論出,如果沒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體,一旦具有某一個速度,將保持這個速度繼續(xù)運動下去.所以認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故D正確
本題選不正確的認識,故選:AC.

點評 該題考查牛頓第一定律的來歷與意義,要牢記牛頓第一定律解決了力和運動最根本的關系,它是整個牛頓力學的基礎之一.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在光滑水平面上以水平恒力F拉動小車和木塊,一起做無相對滑動的加速運動,若小車質(zhì)量為M,木塊質(zhì)量為m,木塊和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小車與物塊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rac{mF}{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1所示,將小車與打點計時器放在面板上,將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調(diào)節(jié)面板的高度,使小車剛好有勻速滑下,墊上木塊.用細繩拴鉤碼繞過滑輪掛在小車上,鉤碼總重0.2N,先讓打點計時器工作,然后讓小車開始從面板頂端滑下,在紙帶上打點,實驗中,每隔0.02s打一個點,每隔5個連續(xù)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計數(shù)點A、B、C、D、E的位置如圖2所示.為了清楚起見,圖中只畫了計數(shù)點.在用圖中所示的刻度尺量出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后,可判斷C、各點的瞬時速度分別為VC=0.16m/s,加速度a=0.4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圖一中螺旋測微器讀數(shù)為1.998mm.圖二中游標卡尺(游標尺上有50個等分刻度)讀數(shù)為1.094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一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關于木箱和地面所受彈力的敘述中 正確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木箱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木箱受到了向上的彈力,是因為地面也發(fā)生了形變
B.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木箱沒有發(fā)生形變,所以木箱不受彈力
C.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木箱受到了向上的彈力,是因為木箱也發(fā)生了形變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關于電磁波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視遙控器利用的是紅外線
B.醫(yī)院里常用X射線對病房和手術室進行消毒
C.利用紫外線的熒光效應可做防偽標識
D.γ射線波長比X射線波長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汽車的質(zhì)量為m、額定功率P,在水平路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為f,則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時的最大速度為$\frac{P}{f}$;速度為v時(還在加速)的加速度為$\frac{P}{mv}-\frac{f}{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下列有關力做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靜摩擦力可以做正功B.滑動摩擦力一定做負功
C.一對靜摩擦力做功一定為零D.一對滑動摩擦力做功一定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出租車上裝有里程表、速率計和時間表,載客后,從10點05分20秒開始啟動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到10點05分30秒時,速度表顯示為54km/h,該出租車啟動后的加速度為1.5m/s2,此時計價器里程表應指示為0.075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