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如圖所示,長木板A上右端有一物塊B,它們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運動,速度v=2m/s.木板左側(cè)有一個與木板A等高的固定物體C.已知長木板A的質(zhì)量為mA=1.0kg,物塊B的質(zhì)量為mB=3.0kg,物塊B與木板A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取g=10m/s2
(1)若木板A足夠長,A與C第一次碰撞后,A立即與C粘在一起,求物塊 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應(yīng)是多少;
(2)若木板足夠長,A與C發(fā)生碰撞后彈回(碰撞時間極短,沒有機械能損失),求第一次碰撞后A、B具有共同運動的速度v;
(3)若木板A長為0.51m,且A與C每次碰撞均無機械能損失,求A與C碰撞幾次,B可脫離A?
B:如圖所示,長木板A上右端有一物塊B,它們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運動,速度v=2m/s.木板左側(cè)有與A等高的物體C.已知長木板A的質(zhì)量為mA=1kg,物塊B的質(zhì)量為mB=3kg,物塊C的質(zhì)量為mc=2kg,物塊B與木板A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取g=10m/s2
(1)若木板足夠長,A與C碰撞后立即粘在一起,求物塊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
(2)若木板A足夠長,A與C發(fā)生彈性碰撞(碰撞時間極短,沒有機械能的損失),求第一次碰撞后物塊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1;
(3)木板A是否還能與物塊C再次碰撞?試陳述理由.

【答案】分析:A:(1)A與C碰撞后速度變?yōu)?,而B繼續(xù)運動,只受摩擦力作用可以用動能定理也可以用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求解;
(2)AB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共同速度迎刃可解;
(3)每次碰撞后應(yīng)用動量守恒求速度,應(yīng)用動能定理求B在A上的滑行相對距離,計算幾次總距離發(fā)現(xiàn)超過板的長度則就是碰撞幾次.
B、(1)A與C碰撞后瞬間動量守恒,求出AC共同速度,最終ABC三者速度相等,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求出三者共同速度,根據(jù)摩擦力產(chǎn)生的熱量等于AB作用時動能的減小量,即可求解;
(2)根據(jù)A與C發(fā)生彈性碰撞后,動量守恒,能量守恒,求出碰撞后A、C的速度,之后AB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設(shè)AB共同速度為v,求出該速度,根據(jù)摩擦力產(chǎn)生的熱量等于AB作用時動能的減小量即可求解;
(3)比較AB整體和C的速度大小即可判斷.
解答:解:A:(1)A與C碰撞后速度即變?yōu)?,而B將繼續(xù)運動,受摩擦力作用,速度由v減到0,
由動能定理::
解得:L=0.40m                          
(2)A與C發(fā)生彈性碰撞后,速度大小仍為v,方向相反,以A、B為研究對象,設(shè)A、B有共同的速度v,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系統(tǒng)動量守恒,設(shè)向左為正,有:
mBv-mAv=(mA+mB)v
得:v==1 m/s,方向水平向左              
(3)第一次A與C碰后,A、B有共同的速度v,B在A上相對于A滑行L1,則

解得:L1=0.40m
第二次A與C碰后至A、B有共同的速度v',B在A上相對于A滑行L2,則
mBv-mAv=(mA+mB)v'

由以上兩式,可得L2=0.10m
設(shè)第三次A與C碰后,A、B仍有共同的速度v'',B在A上相對于A滑行L3,則
mBv'-mAv'=(mA+mB)v''

由以上兩式,可得:L3=0.025m
則 L1+L2+L3=0.525m>0.51m
即第三次碰后B可脫離A板                      
答:(1)若木板A足夠長,A與C第一次碰撞后,A立即與C粘在一起,物塊 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為0.4m;
(2)若木板足夠長,A與C發(fā)生碰撞后彈回(碰撞時間極短,沒有機械能損失),第一次碰撞后A、B具有共同運動的速度為1 m/s,方向水平向左;
(3)若木板A長為0.51m,且A與C每次碰撞均無機械能損失,A與C碰撞3次,B可脫離A.
B:(1)A與C碰撞后瞬間動量守恒,則有:
(mA+mC)v1=mAv
解得:
最終ABC三者速度相等,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得:
(mA+mB+mC)v2=(mA+mB)v
解得:
根據(jù)摩擦力產(chǎn)生的熱量等于AB作用時動能的減小量,即有:
-
解得:L=
(2)A與C發(fā)生彈性碰撞后,動量守恒,能量守恒,則有:
mAvA+mCvC=mAv
+=
解得:vA=-m/s
vC=m/s
之后AB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設(shè)共同速度為v,則有:
mAvA+mBv=(mA+mB)v
解得:v=
根據(jù)摩擦力產(chǎn)生的熱量等于AB作用時動能的減小量,即有:
-
解得:
L1=m
(3)不能,因為碰后物塊C的速度為m/s,木板和物塊B的共同速度也是m/s,不會再碰撞.
答:(1)若木板足夠長,A與C碰撞后立即粘在一起,物塊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為;
(2)若木板A足夠長,A與C發(fā)生彈性碰撞(碰撞時間極短,沒有機械能的損失),第一次碰撞后物塊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為m;
(3)木板A不能與物塊C再次碰撞.
點評:本題反復考查碰撞過程的動量守恒和動能定理得應(yīng)用,
碰撞次數(shù)的求法關(guān)鍵是計算每次B相對于A滑行的距離.這是一道比較困難的容易出錯的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長木板的左端有固定轉(zhuǎn)動軸,靠近木板右端處靜止放有一個木塊.現(xiàn)將木板的右端提升使木板從水平位置開始緩慢地逆時針轉(zhuǎn)動.發(fā)現(xiàn)當木板的傾角α達到25°時,木塊開始沿斜面向下滑動.那么在α從0°逐漸增大到40°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長木板A上右端有一物塊B,它們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運動,速度v0=2.0m/s.木板左側(cè)有一個與木板A等高的固定物體C.已知長木板A的質(zhì)量為mA=1.0kg,物塊B的質(zhì)量為mB=3.0kg,物塊B與木板A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取g=10m/s2
(1)若木板A足夠長,A與C第一次碰撞后,A立即與C粘在一起,求物塊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是多少;
(2)若木板A足夠長,A與C發(fā)生碰撞后彈回(碰撞時間極短,沒有機械能損失),求第一次碰撞后A、B具有共同運動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如圖所示,長木板A上右端有一物塊B,它們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運動,速度v0=2m/s.木板左側(cè)有一個與木板A等高的固定物體C.已知長木板A的質(zhì)量為mA=1.0kg,物塊B的質(zhì)量為mB=3.0kg,物塊B與木板A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取g=10m/s2
(1)若木板A足夠長,A與C第一次碰撞后,A立即與C粘在一起,求物塊 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應(yīng)是多少;
(2)若木板足夠長,A與C發(fā)生碰撞后彈回(碰撞時間極短,沒有機械能損失),求第一次碰撞后A、B具有共同運動的速度v;
(3)若木板A長為0.51m,且A與C每次碰撞均無機械能損失,求A與C碰撞幾次,B可脫離A?
B:如圖所示,長木板A上右端有一物塊B,它們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運動,速度v0=2m/s.木板左側(cè)有與A等高的物體C.已知長木板A的質(zhì)量為mA=1kg,物塊B的質(zhì)量為mB=3kg,物塊C的質(zhì)量為mc=2kg,物塊B與木板A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取g=10m/s2
(1)若木板足夠長,A與C碰撞后立即粘在一起,求物塊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
(2)若木板A足夠長,A與C發(fā)生彈性碰撞(碰撞時間極短,沒有機械能的損失),求第一次碰撞后物塊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1;
(3)木板A是否還能與物塊C再次碰撞?試陳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A:如圖所示,長木板A上右端有一物塊B,它們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運動,速度v0=2m/s.木板左側(cè)有一個與木板A等高的固定物體C.已知長木板A的質(zhì)量為mA=1.0kg,物塊B的質(zhì)量為mB=3.0kg,物塊B與木板A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取g=10m/s2
(1)若木板A足夠長,A與C第一次碰撞后,A立即與C粘在一起,求物塊 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應(yīng)是多少;
(2)若木板足夠長,A與C發(fā)生碰撞后彈回(碰撞時間極短,沒有機械能損失),求第一次碰撞后A、B具有共同運動的速度v;
(3)若木板A長為0.51m,且A與C每次碰撞均無機械能損失,求A與C碰撞幾次,B可脫離A?
B:如圖所示,長木板A上右端有一物塊B,它們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運動,速度v0=2m/s.木板左側(cè)有與A等高的物體C.已知長木板A的質(zhì)量為mA=1kg,物塊B的質(zhì)量為mB=3kg,物塊C的質(zhì)量為mc=2kg,物塊B與木板A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取g=10m/s2
(1)若木板足夠長,A與C碰撞后立即粘在一起,求物塊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
(2)若木板A足夠長,A與C發(fā)生彈性碰撞(碰撞時間極短,沒有機械能的損失),求第一次碰撞后物塊B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離L1;
(3)木板A是否還能與物塊C再次碰撞?試陳述理由.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