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關于曲線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合外力與速度方向可能相同
B.物體做曲線運動時,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
C.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D.做平拋運動的物體,速度和加速度都隨時間改變

分析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合力與速度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定要受到合力的作用;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力的方向相同,所以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可能在同一條直線上.

解答 解:A、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合力與速度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做合外力與速度方向一定不相同,故A錯誤.
B、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合力與速度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做曲線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故B正確.
C、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速度的方向隨時間不斷改變,故C錯誤.
D、做平拋運動的物體,速度隨時間改變,而加速度保持不變,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關鍵是對質點做曲線運動的和特點條件的考查,掌握了做曲線運動的條件,以及幾種特殊的曲線運動,本題就可以解決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在光滑斜面上,一個小球從靜止沿頂端下滑,滑到底端時的速度為8m/s,若該小球從頂端以6m/s再次下滑,兩次滑動的加速度相同,則滑至底端時的速度(  )
A.8m/sB.12m/sC.10m/sD.14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現(xiàn)有900個氫原子被激發(fā)到量子數(shù)為4的能級上,若這些受激氫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態(tài),則在此過程中發(fā)出的光子總數(shù)是多少?假定處在量子數(shù)為n的激發(fā)態(tài)的氫原子躍遷到各較低能級的原子數(shù)都是處在該激發(fā)態(tài)能級上的原子總數(shù)的$\frac{1}{n-1}$.(  )
A.2200B.900C.1650D.13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已知電源的內阻為r,外電路的固定電阻R0=r,可變電阻Rx的總電阻為2r,在Rx的滑動觸頭從A端滑向B端的過程中(  )
A.Rx消耗的功率減小B.Rx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
C.電源內部消耗的功率減小D.R0消耗的功率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玻璃生產線上,寬為10m的成型玻璃以3m/s的速度連續(xù)不斷地在平直的軌道上前進,在切割工序處,金剛石切割刀以5m/s的速度切割玻璃,且每次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規(guī)定尺寸的矩形.(sin37°=0.6,cos37°=0.8)
求:(1)金剛刀切割的速度方向與玻璃板前進方向的夾角θ;
(2)切割一次玻璃板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水上滑梯是一項有趣的娛樂活動.它簡化成如圖所示的模型:傾斜滑道AB與水平滑道BC平滑連接,游客(可視為質點)從A處無初速度地自由滑下,到達B點后沿BC做直線運動,并從C點水平滑出落入水中.已知A點與BC的高度差H=3m,滑道AB長s1=5m,BC長s2=2m,末端C距水平高度h=0.8m.游客在AB段所受摩擦力大小f1=40N,在BC段所受摩擦力大小f2=50N,游客質量m=50kg,不計空氣阻力,取g=10m/s2.求:
(1)游客從A點沿滑道滑行到B點過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1
(2)游客從C點滑出至落到水面經歷的時間;
(3)游客到達C點時的動能大小E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同學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線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 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圖.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乙中的F是F1和F2合力的理論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實際測量值
B.圖乙中的F′是F1和F2合力的理論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實際測量值
C.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D.拉橡皮筋時,彈簧秤、橡皮條、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圖象中可以判斷物體做的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水平面內有一光滑絕緣細圓環(huán),在它某一直徑的兩個端點A和B固定電荷量分別為Q1、Q2的正點電荷,圓環(huán)上穿著一個帶電小球q(可視為點電荷)可沿環(huán)自由滑動,如圖所示.如果要使小球在P點恰能保持靜止,那么PA與AB的夾角?與Q1、Q2的關系應滿足(  )
A.tan3α=$\frac{{Q}_{2}}{{Q}_{1}}$B.tan2α=$\frac{{Q}_{2}}{{Q}_{1}}$C.tan2α=$\frac{{Q}_{1}}{{Q}_{2}}$D.tanα=$\frac{{Q}_{1}}{{Q}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