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光滑、質量不均勻的球,球心于O1,重心于o2,放于凹槽上,接觸點分別為a和b,關于在a處,槽對球的彈力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a指向O1B.由a指向O2C.由a指向bD.豎直向上

分析 槽對球有彈力,彈力與接觸面垂直,由于接觸面是球面,故去接觸點的切線垂直指向受力物體.

解答 解:對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兩側的彈力而平衡;
其中彈力與接觸面垂直,即由a指向O1;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受力分析,要結合彈力的性質確定彈力的方向.
支撐面的彈力: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撐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壓力總是垂直于支撐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點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過接觸點垂直于接觸面.
球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在接觸點與球心的連線上.
球與球相接觸的彈力方向: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公切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用絕緣輕質絲線將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正電小球A,懸掛在平行板電容器內(nèi)部,兩平行板間的距離為d,并與直流電源連接.閉合開關,待小球穩(wěn)定后,絲線與豎直面夾角為θ,如圖所示.整個過程小球始終未與極板接觸.求:
(1)平行板電容器所形成電場的場強大小;
(2)平行板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勢差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圖1所示的裝置.

(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A.
A.控制變量法     B.假設法
C.理想實驗法     D.等效替代法
(2)為了使小車所受合力等于繩對小車的拉力,應采取的實驗操作為:m<<M
(3)圖2為某同學在實驗中打出的某一條紙帶,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他從比較清晰的點跡開始,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O、A、B、C、D.由圖中可以求出小車的加速度為a=1.5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某同學為了讓實驗更精確,在實驗中保持鉤碼質量m不變,得到了小車加速度隨小車和鉤碼總質量M變化的一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你在圖3方格紙中建立合適坐標并畫出能直觀反映出加速度與M關系的圖線.
實驗次數(shù)加速度a/(m•s-2小車與鉤碼總質量M/kg小車與鉤碼總質量的倒數(shù)M-1/kg-1
10.320.205.0
20.230.254.0
30.220.303.3
40.180.352.9
50.160.402.5
根據(jù)圖象分析其中有明顯誤差的點是第2次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如圖所示,經(jīng)質彈簧的上端固定的電梯的天花板上,彈簧下端懸掛一個小鐵球,在電梯運行時,乘客發(fā)現(xiàn)彈簧的伸長量比電梯靜止時的伸長量小,這一現(xiàn)象表明( 。
A.電梯可能是在上升B.電梯一定是在下降
C.電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D.乘客一定處于失重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對于站在電梯里的人,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梯向下加速時,電梯對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B.電梯減速下降時,電梯對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C.電梯對人的支持力在電梯上升時總比下降時大
D.電梯減速上升時,人對電梯的壓力大于人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甲、乙兩物體,重力之比為2:1,釋放時離地高度之比為1:2,則( 。
A.下落時間之比是1:2B.落地速度之比是1:1
C.落地速度之比是1:$\sqrt{2}$D.下落過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如圖甲所示,一質量為20kg的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0.從t=0時刻起,物體受到水平方向的力F的作用而開始運動,8s內(nèi)F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求:(g取10m/s2

(1)4s末的速度大小v1
(2)5s末的速度大小v2
(3)在圖丙的坐標系中畫出物體在8s內(nèi)的v-t圖象;(要求計算出相應數(sh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外力和質量間的關系是,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點計算出:

(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M>>m時,才可以認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砝碼的重力.
(2)一組同學在先保持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一定,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CD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
D.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測出m以及小車質量M,直接用公式a=$\frac{mg}{M}$求出.
(3)在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與所受合外力的關系時,由于平衡摩擦力時操作不當,某同學得到的a-F關系如圖2所示(a是小車的加速度,F(xiàn)是細線作用于小車的拉力).其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時長木板的傾角過大
(4)如圖3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間還有4個計時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的加速度a=0.500 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打點周期為0.0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a)所示,兩平行正對的金屬板A、B間相距為dAB,兩板間加有如圖(b)所示的交變電壓,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粒子被固定在兩板的正中間P處,且dAB>$\sqrt{\frac{q{U}_{0}{T}^{2}}{2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0由靜止釋放該粒子,一定能到達B板
B.t=$\frac{T}{4}$由靜止釋放該粒子,可能到達B板
C.在0<t<$\frac{T}{2}$和$\frac{T}{2}$<t<T兩個時間段內(nèi)運動的粒子加速度相同
D.在$\frac{T}{4}$<t<$\frac{T}{2}$期間由靜止釋放該粒子,一定能到達A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