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某同學要測量一由新材料制成的粗細均勻的圓柱形導體的電阻率ρ.步驟如下:
(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其直徑如圖甲所示,由圖可知其直徑為4.700mm;
 
(2)用多用電表的電阻“×10”擋,按正確的操作步驟測此圓柱形導體的電阻,表盤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該電阻的阻值約為220Ω.
(3)該同學想用伏安法更精確地測量其電阻R,現(xiàn)有的器材及其代號和規(guī)格如下:
待測圓柱形導體電阻R
電流表A1(量程0~4mA,內阻約50Ω)
電流表A2(量程0~10mA,內阻約30Ω)
電壓表V1(量程0~3V,內阻約10kΩ)
電壓表V2(量程0~15V,內阻約25kΩ)
直流電源E(電動勢4V,內阻不計)
滑動變阻器R1(阻值范圍0~15Ω,額定電流2.0A)
滑動變阻器R2(阻值范圍0~2kΩ,額定電流0.5A)
開關S,導線若干.
為減小實驗誤差,要求測得多組數據進行分析,在實驗中,電流表應選用A2,電壓表應選用V1(均填器材代號);請在圖丙虛線框中畫出合理的測量電路圖.

分析 (1)螺旋測微器的讀數方法是固定刻度讀數加上可動刻度讀數,在讀可動刻度讀數時需估讀;
(2)用歐姆表測電阻的讀數為指針示數乘以倍率,當指針指在中央附近時測量值較準確;
(3)電路分為測量電路和控制電路兩部分.測量電路采用伏安法.根據電壓表、電流表與待測電阻阻值倍數關系,選擇電流表外接法.

解答 解:(1)螺旋測微器的固定刻度讀數為4.5mm,可動刻度讀數為0.01×20.0mm=0.200mm,所以最終讀數為:4.5mm+0.200mm=4.700mm.
(2)該電阻的阻值約為22.0×10Ω=220Ω.
(3)由于電動勢為4V,電壓表應選用V1,電路中最大電流約為I=$\frac{E}{R+{R}_{A}}$≈$\frac{4}{220+30}$A=16mA,電流表應選用A2
根據實驗要求便于調節(jié)且測得多組數據進行分析,可知變阻器應采用分壓式接法,應選擇阻值小的變阻器R1以方便調節(jié);
R<$\sqrt{{R}_{A}{R}_{V}}$=$\sqrt{30×10000}$Ω≈547.7Ω,所以R是小電阻,電流表應用外接法.電路圖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1)4.700;(2)220;(3)A2,V1. 電路如圖所示

點評 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讀數時應分成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兩部分來讀,注意螺旋測微器需要估讀.測量電阻最基本的原理是伏安法,電路可分為測量電路和控制電路兩部分設計.測量電路要求精確,誤差小,可根據電壓表、電流表與待測電阻阻值倍數關系,選擇電流表內、外接法.控制電路關鍵是變阻器的分壓式接法或限流式接法.在兩種方法都能用的情況下,為了減小能耗,選擇限流式接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a、b兩車在兩條平行的直車道上同方向行駛,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在t=0時刻,兩車間距離為d;t=5s的時刻它們第一次相遇.關于兩車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0時刻,兩車間距離d為25m
B.t=15 s的時刻兩車第二次相遇
C.在5 s~15 s時間內,先是a車在前,而后是b車在前
D.在10 s~15 s時間內,兩車間距離逐漸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半徑為R的絕緣環(huán)上,均勻地分布電荷量為Q的電荷,在過圓心垂直于圓面的軸線上有一點P,它與圓心O的距離OP=L.設靜電力常量為k,關于P點的場強E,你可能沒有學過,但你可以根據所學知識通過分析,判斷下列四個表達式中哪一個是正確的( 。
A.E=$\frac{kQ}{{R}^{2}+{L}^{2}}$B.E=$\frac{kQL}{{R}^{2}+{L}^{2}}$C.E=$\frac{kQR}{\sqrt{({R}^{2}+{L}^{2})^{3}}}$D.E=$\frac{kQL}{\sqrt{({R}^{2}+{L}^{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先要驗證“當質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物理規(guī)律.給定的器材如下:一傾角可以調節(jié)的長斜面 (如圖所示)、小車、計時器一個、米尺.
(1)填入適當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實驗步驟(不考慮摩擦力的影響):
①讓小車自斜面上方一固定點A1從靜止開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記下所用的時間t;
②用米尺測量A1與A2之間的距離s,則小車的加速度a=$\frac{2s}{{t}^{2}}$;
③用米尺測量A1相對于A2的高度h.設小車所受重力為mg,則小車所受的合外力F=$\frac{mgh}{s}$;
④改變斜面的高度h,重復上述測量;
⑤以h為橫坐標,$\frac{1}{{t}^{2}}$為縱坐標,根據實驗數據作圖.如能得到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可以驗證“當質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規(guī)律. 
(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實驗中摩擦阻力影響的過程中,某同學設計的方案是:
①調節(jié)斜面傾角,使小車在斜面上勻速下滑,測量此時A1點相對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
②進行(1)中的各項測量;
③計算與作圖時用(h-h0)代替h.
對此方案有以下幾種評論意見,其中合理的意見是C.
A.方案正確可行
B.方案的理論依據正確,但利用所給的器材無法確定小車在斜面上是否做勻速運動
C.方案的理論依據有問題,小車所受摩擦力與斜面傾角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磁流體發(fā)電是一項新興技術,它可以把氣體的內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圖是它的示意圖.兩正對的正方形平行金屬板之間有一個很強的磁場,兩金屬板的面積均為S,將一束含有大量正、負帶電粒子的等離子體,以速度v沿圖中所示方向噴入磁場,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B,兩板間等離子體的電阻率為ρ.圖中虛線框部分相當于發(fā)電機.兩極板間的距離為d,把兩個極板與用電器相連,圖中的用電器為純電阻用電器,用電器的電阻為R,則( 。
A.上極板為電源的正極
B.用電器消耗的功率為$\frac{(Bdv)^{2}}{R}$
C.電路中的電流為$\frac{BdvS}{RS+ρd}$
D.增大兩板間的距離可增大電源的電動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一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同時存在的空間中(不計重力),不可能出現(xiàn)的運動狀態(tài)是( 。
A.靜止B.勻速直線運動C.勻加速直線運動D.勻速圓周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一質量M=2m、長為L的長木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以水平速度v0從長木板的一端開始在木板上滑動,最終恰好離開木板.
(1)試求小滑塊與長木板間摩擦因數μ.
(2)若把該木板靜止放在光滑地面上,則小滑塊至少要以多大的初速度v從長木板的一端開始在長木板上滑動,才能離開長木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如圖,R=0.8Ω當開關S斷開時電壓表的讀數為1.5V;當開關S閉合時電壓表的讀數為1.2V,則該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分別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一礦井深45米,在井口每隔一定時間自由下落一個小球,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m/s2,當第7個小球從井口開始下落時,第一個小球恰好落至井底,問:
(1)相鄰兩個小球下落的時間間隔是多少?
(2)這時第3個小球和第5個小球相距多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