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0.如圖所示,一棱鏡的截面為直角三角形ABC,∠A=30°,斜邊AB=8cm,棱鏡材料的折射率n=$\sqrt{3}$.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內,一條光線以60°的入射角從AC邊的中點M射入棱鏡,求出射點到B點的距離(不考慮光線沿原路返回的情況).

分析 光線以60°的入射角時,先根據折射定律求出光線在AC面的折射角r.根據幾何知識確定光線在AB面上的入射角.由sinC=$\frac{1}{n}$求出臨界角C,判斷光線在AB面上能否發(fā)生全反射,畫出光路圖,再求出光線從棱鏡射出點的位置離B點的距離.

解答 解:設光線在AC面上的入射角為i,折射角為r.
由幾何關系有:i=60°
由折射定律n=$\frac{sini}{sinr}$得:sinr=$\frac{sini}{n}$=$\frac{sin60°}{\sqrt{3}}$=0.5
可得:r=30°
光路圖如圖所示,設光線射到AB面上的D點,由幾何關系可知,光線在D點的入射角為:θ=60°
臨界角的正弦值為:sinC=$\frac{1}{n}$=$\frac{\sqrt{3}}{3}$<$\frac{\sqrt{3}}{2}$,則臨界角為:C<60°
所以光線在AB面上的D點發(fā)生全反射,設光線在CB面上的出射點為E,由幾何關系得:
∠DEB=90°
BD=AB-AD,AD=2AMcos30°,BE=BDcos60°
解得:BE=1cm
答:出射點到B點的距離是1cm.

點評 本題是折射定律、全反射和幾何知識的綜合應用,作出光路圖,判斷能否發(fā)生全反射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所示,歐姆表未使用時指針指在刻度盤上的A處,兩表筆短接正確調零時指針指在B處.如果歐姆表的內阻為24Ω,C是$\widehat{AB}$的中點,D是$\widehat{AC}$的中點,E是$\widehat{AD}$的中點,則C點的刻度值是24Ω,D點的刻度值是72Ω,E點的刻度值是168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在風力推動下,彩色風葉片旋轉形成“彩盤”,P、Q為同一個葉片上的兩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P點的周期大于Q點的周期
B.P點的角速度小于Q點的角速度
C.P點的線速度等于Q點的線速度
D.Q點的向心加速度小于P點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關于功和能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拉力作用水平向右運動,拉力做的功是1J,則物體動能的增加量也是1 J
B.“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在大氣層以外向地球做無動力飛行的過程中,機械能增大
C.一輛汽車的速度從10km/h增加到20 km/h,或從50 km/h增加到60 km/h,兩種情況下牽引力做的功一樣多
D.一個重10 N的物體,在15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分別在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上發(fā)生相同的位移,拉力做的功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關于機械能.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的機械能守恒,一定只受重力或彈簧彈力作用
B.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機械能一定守恒
C.物體只要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機械能一定不守恒
D.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之和增大時,必定有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對物體做了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果把水星和金星繞太陽的運動視為勻速圓周運動,從水星與金星在一條直線上開始計時,若天文學家測得在相同時間內水星轉過的角度為θ1,金星轉過的角度為θ2(θ1、θ2均為銳角),則由此條件可求得(  )
A.水星和金星繞太陽運動的周期之比$\frac{{θ}_{2}}{{θ}_{1}}$
B.水星和金星的密度之比($\frac{{θ}_{2}}{{θ}_{1}}$)2
C.水星和金星到太陽的距離之比$\frac{\root{3}{{{θ}^{2}}_{2}}}{\root{3}{{{θ}^{2}}_{1}}}$
D.水星和金星繞太陽運動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frac{\root{3}{{{θ}_{1}}^{4}}}{\root{3}{{{θ}_{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套圈圈”是老少皆宜的游戲,如圖所示,大人和小孩在同一豎直線上的不同位置甲和乙分別拋出鐵絲圈,甲、乙兩圈拋出的速度分別為v1、v2,不計空氣阻力,下列條件中可以使兩圈同時套到同一物體的是( 。
A.同時拋出,且v1<v2B.甲圈比乙圈后拋出,且v1>v2
C.甲圈比乙圈早拋出,且v1>v2D.甲圈比乙圈早拋出,且v1<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如圖所示,“嫦娥三號”從環(huán)月圓軌道I上的P點實施變軌進入橢圓軌道II,再由近月點 Q開始進行動力下降,最后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落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沿軌道II運行的周期大于沿軌道I運行的周期
B.沿軌道I運行至P點時,需制動減速才能進入軌道II
C.沿軌道II運行時,在P點的加速度大于在Q點的加速度
D.沿軌道II運行時,由P點到Q點的過程中萬有引力對其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關于平拋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平拋運動是一種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線運動
B.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初速度越大,在空中運動的時間越長
C.平拋運動是一種非勻變速曲線運動
D.平拋運動的軌跡為拋物線,其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都時刻在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