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現(xiàn)要通過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傾斜的氣墊導軌;導軌上A點處有一帶長方形遮光片的滑塊,其總質量為M,左端由跨過輕質光滑定滑輪的細繩與一質量為m的砝碼相連;遮光片兩條長邊與導軌垂直;導軌上B點有一光電門,可以測量遮光片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擋光時間t.用d表示A點到導軌底端C點的距離,h表示A與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寬度,s表示A、B兩點間的距離,將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塊通過B點時的瞬時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圖:

(1)若將滑塊自A點由靜止釋放,則在滑塊從A運動至B的過程中,滑塊、遮光片與砝碼組成的系統(tǒng)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可表示為Mg$\frac{h}b3lbbjp$s-mgs,動能的增加量可表示為$\frac{1}{2}(M+m)\frac{b^2}{t^2}$.若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frac{1}{t^2}$與s的關系式為$\frac{1}{t^2}$=$\frac{{2(M\frac{h}fpxzrb5-m)gs}}{{(M+m){b^2}}}$.
(2)多次改變光電門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塊自同一點(A點)下滑,測量相應的s與t值.如果如表所示:
次數(shù)12345
s/m0.6000.8001.0001.2001.400
t/ms8.227.176.445.855.43
$\frac{1}{{t}^{2}}$/104s-21.481.952.412.923.39
以s為橫坐標,$\frac{1}{t^2}$為縱坐標,在對應圖2位置的坐標紙中描出第1和第5個數(shù)據(jù)點;根據(jù)5個數(shù)據(jù)點作直線,求得該直線的斜率k=2.39×104m-1•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由測得的h、d、b、M和m數(shù)值可以計算出$\frac{1}{t^2}$-s直線的斜率k0,將k和k0進行較,若其差值在實驗允許的范圍內(nèi),則可認為此實驗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 這是一個根據(jù)書本上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改裝后的題目.
這題的關鍵在于研究對象不是單個物體而是滑塊、遮光片與砝碼組成的系統(tǒng).
對于系統(tǒng)的重力勢能變化量要考慮系統(tǒng)內(nèi)每一個物體的重力勢能變化量.動能也是一樣.
光電門測量瞬時速度是實驗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光電門的寬度b很小,所以我們用很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
根據(jù)變量的數(shù)據(jù)作出圖象,結合數(shù)學知識求出斜率.

解答 解:(1)滑塊、遮光片下降重力勢能減小,砝碼上升重力勢能增大.
所以滑塊、遮光片與砝碼組成的系統(tǒng)重力勢能的減小量△EP=Mg$\frac{h}x3f9rfh$s-mgs
光電門測量瞬時速度是實驗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光電門的寬度b很小,所以我們用很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
vB=$\frac{t}$
根據(jù)動能的定義式得出:
△Ek=$\frac{1}{2}$(m+M)vB2=$\frac{1}{2}$(m+M)$\frac{^{2}}{{t}^{2}}$
若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Ek=△EP
$\frac{1}{{t}^{2}}$與s的關系式為$\frac{1}{{t}^{2}}$=$\frac{{2(M\frac{h}zt9pbxd-m)gs}}{{(M+m){b^2}}}$
(2)見圖

運用數(shù)學知識求得斜率k=$\frac{3.39-1.48}{1.4-0.6}×1{0}^{4}$=2.39×104m-1•s-2
由測得的h、d、b、M和m數(shù)值可以計算出$\frac{1}{{t}^{2}}$-s直線的斜率
k0=$\frac{2(M\frac{h}llbtzrt-m)g}{(M+m)^{2}}$比較k與k0,若其差值在試驗允許的范圍內(nèi),則可認為此實驗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
故答案為:(1)$(M\frac{h}1vvbfdr-m)gs$,$\frac{1}{2}(M+m)\frac{b^2}{t^2}$,$\frac{{2(M\frac{h}xzpp3tf-m)gs}}{{(M+m){b^2}}}$;
(2)2.39.

點評 這個實驗對于我們可能是一個新的實驗,但該實驗的原理都是我們學過的物理規(guī)律.
做任何實驗問題還是要從最基本的物理規(guī)律入手去解決.對于系統(tǒng)問題處理時我們要清楚系統(tǒng)內(nèi)部各個物體能的變化.
求斜率時要注意單位和有效數(shù)字的保留.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在探究兩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一同學猜想可能與兩電荷的間距和帶電量有關.他選用帶正電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動的絕緣座上,B球用絕緣絲線懸掛于玻璃棒C點,如圖所示.實驗時,先保持兩球電荷量不變,使A球從遠處逐漸向B球靠近,觀察到兩球距離越小,B球懸線的偏角越大;再保持兩球距離不變,改變小球所帶的電荷量,觀察到電荷量越大,B球懸線的偏角越大.
實驗表明:兩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隨其距離的減小而增大,隨其所帶電荷量的增大而增大.
此同學在探究中應用的科學方法是控制變量法(選填“累積法”、“等效替代法”、“控制變量法”或“演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關于做“測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實驗
(1)有同學按圖(a)電路進行連接,他用到的6根導線是aa′、bb′、cc′、dd′、d′e和bf,由于其中混進了一根內(nèi)部斷開的導線,所以當他按下開關后,發(fā)現(xiàn)兩個電表的指針均不偏轉,他用多用表的電壓檔測量bc′間的電壓,讀數(shù)約為1.5V(已知電池電動勢約為1.5V),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可推得,這6根導線中可能哪幾根內(nèi)部是斷開的?答:bb′、cc′(寫導線編號).為了確定哪一根導線的內(nèi)部是斷開的,他至少還要用多用表的電壓檔再測量幾次?答:1次
(2)排除故障后,該同學通過改變滑動變阻的電阻,測得了6組U、I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第1、2、3、4、5和6組的數(shù)據(jù),他在U-I圖上標出了這些數(shù)據(jù)點,并且按照這些數(shù)據(jù)點的分布繪制了相應的U-I圖線[如圖(b)所示],由這一圖線,可求得電源的電動勢E為1.45V,內(nèi)電阻r為0.5Ω.如果他不利用這一圖線,而是利用任意兩組U、I數(shù)據(jù),那么當他選擇哪二組數(shù)據(jù)時求出的E、r值誤差最大?答:2、3(寫數(shù)據(jù)組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用絕緣細線拴一個帶負電的小球,讓它在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中繞O點做豎直平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a、b兩點分別是圓周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則(  )
A.小球經(jīng)過a點時,線中的張力最小B.小球經(jīng)過b點時,電勢能最小
C.小球經(jīng)過a點時,電勢能最小D.小球經(jīng)過b點時,機械能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甲、乙兩個質點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它們的v一t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開始運動時,甲比乙運動得快B.在第2s末時,乙追上甲
C.在第4s末時,乙追上甲D.乙追上甲時距出發(fā)點40m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足球以8m/s的速度飛來,運動員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若踢球時間為0.02s,飛來的方向為正方向,則足球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加速度是( 。
A.-200 m/s2B.200  m/s2C.-1 000 m/s2D.1 00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在電場中某點放一檢驗電荷,其電量為q,檢驗電荷受到的電場力為F,則該點電場強度為E=$\frac{F}{q}$,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移去檢驗電荷q,該點的電場強度就變?yōu)榱?
B.若在該點放一個電量為2q的檢驗電荷,該點的場強就變?yōu)?\frac{E}{2}$
C.若在該點放一個電量為-2q的檢驗電荷,則該點場強大小仍為E,但電場強度的方向變?yōu)樵瓉硐喾吹姆较?
D.若在該點放一個電量為-q的檢驗電荷,則該點的場強大小仍為E,電場強度的方向也還是原來的場強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實驗中
(1)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鉛筆、圖釘、坐標紙之外,下列器材中還需要的是C.
A.秒表  B.天平  C.重垂線  D.彈簧測力計
(2)某同學記錄的一段軌跡上有A、B兩點,其坐標如圖所示,則物體運動的初速度為2.0m/s(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在電場中A點放一個+2×10-2C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為4×10-6N,把電荷拿走后,A點的場強為( 。
A.0B.2×10-4 N/CC.5×10-3N/C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