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關于電場中場強,電勢,電勢差,電勢能的關系,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場強為零的位置,該點電勢一定為零
B.電勢越高的位置電荷的電勢能一定越大
C.電勢為零的位置,電勢能一定為零
D.電勢差為零的兩個點電勢一定相等

分析 正電荷在電勢高處電勢能大,負電荷在電勢低處電勢能大.場強與電勢沒有直接關系.場強越大的地方電勢不一定越高,場強為零的地方電勢不一定為零.電勢為零是人為選取的

解答 解:A、電勢的零點是人為規(guī)定的,電勢的高低與電勢零點有關,場強與電場本身決定,故A錯誤.
   B、根據EP=qφ可知,電勢越高,電視嗯呢該不一定越大,還與電荷的電性有關,故B錯誤;
C、根據EP=qφ可知,電勢為零,電勢能一定為零,故C正確;
D、電勢差為零的兩點為等勢面,故D正確
故選:CD

點評 對于電勢與場強的大小關系:兩者沒有關系,可根據電勢高低看電場線的方向,場強大小看電場線疏密來理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水平地面上放一質量為1kg的物體A,要推動它至少用2N的水平推力,若在它上面再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B,仍用水平推力推動物體A,并且A、B間無相對滑動,試求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如圖所示,A、B、C三個不同的位置向右分別以vA、vB、vC的水平初速度拋出三個小球A、B、C,其中A、B在同一豎直線上,B、C在同一水平線上,三個小球均同時落在地面上的D點,不計空氣阻力.則必須(  )
A.先同時拋出A、B兩球,再拋出C球B.先同時拋出B、C兩球,再拋出A球
C.必須滿足vA>vB>vCD.必須滿足vA<vB<v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被過濾廣告如圖所示為一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電壓U和電流I.圖線上點A的坐標為(U1,I1),過點A的切線與縱軸交點的縱坐標為I2.小燈泡兩端電壓為U1時,電阻等于( 。
A.$\frac{{I}_{1}}{{U}_{1}}$B.$\frac{{U}_{1}}{{I}_{1}}$C.$\frac{{U}_{1}}{{I}_{2}}$D.$\frac{{U}_{1}}{{I}_{1}-{I}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所示,為勻強電場中的一組等勢面A、B、C、D,若 相鄰兩點間的距離都是2cm,則該電場的場強為$\frac{5\sqrt{3}}{3}×1{0}^{2}$V/m; 到A點距離為1.5cm的P點的電勢為-1.25V; 該場強方向為垂直于等勢面斜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所示,空間存在著強度E=$\frac{3mg}{q}$方向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在電場內一長為l的絕緣細線,一端固定在O點,一端拴著質量m、電荷量q的小球.現(xiàn)將細線拉直到水平位置,使小球由靜止釋放,當小球運動最高點時細線受到的拉力恰好達到它能承受的最大值而斷裂.求:
(1)小球運動最高點時的速度;
(2)從斷線開始計時,在t=$\sqrt{\frac{l}{g}}$時刻小球與O點的距離.
(3)如果繩子能夠承受足夠大的拉力,為了保證小球能夠在豎直平面內做完整的圓周運動,在水平位置至少要在豎直方向上給小球多大的初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如圖所示,兩光滑斜面的傾角分別為30°和45°,質量分別為2m和m的兩個滑塊用不可伸長的輕繩通過滑輪連接(不計滑輪的質量和摩擦),分別置于兩個斜面上并由靜止釋放;若交換兩滑塊位置,再由靜止釋放,則在上述兩種情形中正確的有(  )
A.質量為2m的滑塊受到重力、繩的張力、沿斜面的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的作用
B.質量為m的滑塊均沿斜面向上運動
C.兩種情形中繩的拉力大小相同
D.系統(tǒng)在運動中機械能均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電效應是原子吸收光子向外釋放電子的現(xiàn)象
B.α粒子散射現(xiàn)象是α粒子轟擊金原子核打出新粒子的現(xiàn)象
C.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一定具有放射性
D.聚變相對裂變產能效率高
E.在α、β衰變中,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釋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所示,把長為L的導體棒置于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中,導體棒與磁場方向垂直,棒中通有電流I,導體棒所受安培力為F,則該處的磁感應強度為多少?若通入的電流增大為原來的2倍,則該處的磁感應強度為多少?此時導體棒受到的安培力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