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13年6月11日,我國已成功發(fā)射了神舟十號飛船,升空后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交會對接,3名航天員再次探訪天宮一號,并開展相關(guān)空間科學(xué)試驗.已知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半徑為R,設(shè)神舟十號飛船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為T.求:
(1)地球的密度;
(2)神舟十號飛船離地面的高度h.

分析 (1)根據(jù)地球表面物體重力等于萬有引力地球質(zhì)量,即可求密度
(2)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計算飛船離地面的高度

解答 解:(1)地球表面重力等于萬有引力$mg=G\frac{Mm}{{R}_{\;}^{2}}$
地球質(zhì)量$M=\frac{g{R}_{\;}^{2}}{G}$
地球密度$ρ=\frac{M}{V}$
$V=\frac{4π{R}_{\;}^{3}}{3}$
聯(lián)立解得$ρ=\frac{3g}{4πRG}$
(2)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frac{Mm}{(R+h)}=m\frac{4{π}_{\;}^{2}}{{T}_{\;}^{2}}(R+h)$
解得$h=\root{3}{\frac{g{R}_{\;}^{2}{T}_{\;}^{2}}{4{π}_{\;}^{2}}}-R$
答:(1)地球的密度$\frac{3g}{4πRG}$;
(2)神舟十號飛船離地面的高度h為$\root{3}{\frac{g{R}_{\;}^{2}{T}_{\;}^{2}}{4{π}_{\;}^{2}}}-R$.

點評 本題要掌握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星球表面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等于萬有引力這兩個關(guān)系,同時要能夠根據(jù)題意選擇恰當?shù)南蛐牧Φ谋磉_式.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兩矩形線圈分別在勻強磁場中繞垂直于磁場的軸勻速轉(zhuǎn)動,線圈中產(chǎn)生的感應(yīng)電動勢e隨時間t的變化關(guān)系分別如圖中甲、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交變電流的頻率之比f:f=1:2
B.兩交變電流的電動勢有效值之比E:E=3:1
C.t=1s時,兩線圈中的磁通量的變化率均為零
D.t=1s時,兩線圈均處在與中性面垂直的位置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功和動能變化的關(guān)系,他們將寬度為d的擋光片固定在小車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將其通過一個定滑輪與砝碼盤相連,在水平桌面上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光電門,記錄小車通過A、B時的遮光時間,小車中可以放置砝碼.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將小車停在C點,在砝碼盤放上砝碼,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此時小車及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之和為M,砝碼盤和盤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m,小車通過A、B時的遮光時間分別為t1、t2,則小車通過A、B過程中動能的變化量△E=$\frac{1}{2}M{(\fracp6cy1ki{{t}_{2}})}^{2}-\frac{1}{2}M{(\fracbibdpc6{{t}_{1}})}^{2}$(用字母M、t1、t2、d表示).
②在小車在增減砝碼或在砝碼盤中增減砝碼,重復(fù)①的操作.
③如圖2所示,用游村卡尺測量擋光片的寬度d=0.550cm.
(2)下表是他們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jù),其中M是小車及小車中砝碼質(zhì)量之和,|v22-v12|是兩個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據(jù)此計算出動能變化量△E,F(xiàn)是砝碼盤及盤中砝碼的總重力,W是F在A、B間所做的功,表格中△E1=0.600J,W3=0.610J(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次數(shù)M/kg|v22-v12|/(m/s)2△E/JF/NW/J
10.5000.7600.1900.4000.200
20.5001.650.4130.8400.420
30.5002.40△E11.220W3
41.0002.401.202.4201.21
51.0002.841.422.8601.43
(3)若在本實驗中沒有平衡打探力,假設(shè)小車與水平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利用上面的實驗器材完成實驗,保證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砝碼盤中砝碼的數(shù)量(取繩子拉力近似為砝碼盤及盤中砝碼的總重力),測得多組m、t1、t2的數(shù)據(jù),并得到m與($\frac{1}{{t}_{2}}$)2-($\frac{1}{{t}_{1}}$)2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3,已知圖象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直線PQ的斜率為k,A、B兩點的距離為s,擋光片寬度為d,則求得μ=$\frac{bs0zw15s^{2}}{2gsk}$(用字母b、d、s、k、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關(guān)于萬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測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許較精確地測量了萬有引力常量
B.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開普勒較精確地測量了萬有引力常量
C.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第谷較精確地測量了萬有引力常量
D.開普勒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許較精確地測量了萬有引力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彈簧振子以O(shè)點為平衡位置在b、C兩點之間做簡諧運動.B、C相距20cm.某時刻振子處于O點正向右運動.經(jīng)過0.5s,振子首次到達b點.求:(取向右為正方向)
(1)振動的頻率f和振幅A;
(2)振子在5.5s內(nèi)通過的路程及位移?
(3)如果彈簧的k=100N/m,小球質(zhì)量為0.5Kg,則5.5s末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如圖甲所示,利用該裝置可以探究木塊與砂紙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桌面上O點的左側(cè)光滑,從O點到實驗桌的右邊緣平鋪一塊薄硬砂紙并固定(0點兩側(cè)可視為同一水平面),實驗中,當木塊A位于O點時,沙桶B剛好接觸地面,將A拉到M點,待B穩(wěn)定且靜止后釋放,A最終停到N點,測出MO和ON的長度分別為h和L,改變木塊釋放點M的位置,重復(fù)上述實驗,分別記錄多組h和L的實驗數(shù)據(jù).
①實驗開始時,發(fā)現(xiàn)A釋放后會撞到滑輪,要使A撞不到滑輪,請你至少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增大A的質(zhì)量、減小B的質(zhì)量、.
②問題解決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以h為縱坐標,L為橫坐標,如圖乙所示,作出h-L的關(guān)系圖象應(yīng)該是C
③某次實驗測得h和L之比為k1,A、B的質(zhì)量之比為k2,則此次測得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K}_{1}}{1+{K}_{2}}$(用k1、k2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所示,水平地面左側(cè)有光滑的$\frac{1}{4}$圓弧軌道AB,半徑R=1.8m,質(zhì)量為M的木板靜置于圓弧軌道下端,且木板上表面恰好與圓弧軌道最低點B相切,B點在圓心O正下方.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從圓弧軌道最高點A處從靜止開始釋放,小物塊恰好能到達木板右端.已知:m=M,物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μ1=0.5,木板與水平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μ2=0.2,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木板長度L;
(2)木板在水平地面運動時間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有人曾經(jīng)用這樣一個裝置來模擬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如圖所示,一根彈簧,兩端分別固定一個小球,用來表示兩個分子,兩個小球用一根橡皮筋相連,彈簧處于被壓縮狀態(tài),橡皮筋處于被拉伸狀態(tài),彈簧對兩球的彈力向外,表示分子間的斥力,橡皮筋對兩球的彈力向里,表示分子間的引力,試分析這個模型是否能說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測量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實驗時,木塊在重物牽引下向右運動,重物落地后,木塊繼續(xù)向右做勻減速運動.圖乙是重物落地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紙帶上的小黑點是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

(1)可以判斷紙帶的右端(填“左端”或“右端”)與木塊連接.根據(jù)紙帶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打點計時器在打下A點、B點時木塊的速度vA、vB,其中vA=0.72m/s.(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要測量在AB段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AB,還應(yīng)測量的物理量是B.(填入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l             B.木塊的質(zhì)量m1
C.木板的質(zhì)量m2            D.重物的質(zhì)量m3
E.木塊運動的時間t         F.AB段的距離xAB
(3)在AB段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表達式WAB=$\frac{1}{2}{m}_{1}{{v}_{A}}^{2}-\frac{1}{2}{m}_{1}{{v}_{B}}^{2}$.(用vA、vB和第(2)問中測得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