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使交通有序,安全,高速公路設(shè)立了許多交通標(biāo)志,以下二幅圖是高速公路指示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圖中“25 km”是指從此處到下一個出口的位移是25km

B甲圖中“25 km”是指從此處到下一個出口的路程是25km

C乙圖中“80km/h”是指要求汽車在該路段行駛的瞬時速度小于80km/h

D乙圖中“80km/h”是指要求汽車在該路段行駛的平均速度小于80km/h

【答案】BC

【解析】

試題分析:甲圖中“25 km”是指從此處到下一個出口的路程是25km,指的是運動軌跡的長度,并不是位移,所以B正確;乙圖中“80km/h”是道路上的限速標(biāo)志,是指要求汽車在該路段行駛的瞬時速度小于80km/h,所以C正確。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電場的電場線分布關(guān)于y沿豎直方向對稱,OM、Ny軸上的三個點,且OM=MN,P點在y軸的右側(cè),且MP⊥ON,則

AM點的電勢比P點的電勢高

B將負電荷由O點移動到P點,電場力做正功

CM、N兩點間的電勢差大于OM兩點間的電勢差

DO點靜止釋放一帶正電粒子,該粒子將沿y軸做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的右端與豎直面內(nèi)的用內(nèi)壁光滑鋼管彎成的“9”形固定軌道相接,鋼管內(nèi)徑很小傳送帶的運行速度為v0=6m/s,將質(zhì)量m=10kg的可看作質(zhì)點的滑塊無初速地放到傳送帶A端,傳送帶長度為L=120m,“9”字全高H=08m,“9”字上半部分圓弧半徑為R=02m,滑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3,重力加速g=10m/s2,試求:

1滑塊從傳送帶A端運動到B端所需要的時間;

2滑塊滑到軌道最高點C時受到軌道的作用力大;

3若滑塊從“9”形軌道D點水平拋出后,恰好垂直撞在傾角θ=45°的斜面上P點,求P、D兩點間的豎直高度 h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帶正電的微粒放在電場中,場強的大小和方向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帶電微粒只在電場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微粒將沿著一條直線做勻加速運動

B.微粒在0~1 s內(nèi)的加速度與1~2 s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微粒在第1 s內(nèi)的位移與第3 s內(nèi)的位移相同

D.微粒做往復(fù)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時間和時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在5 s內(nèi)”就是指物體在5 s末時,指的是時刻

B. “物體在5 s內(nèi)”就是指物體在5 s初時,指的是時刻

C. “物體在5s內(nèi)”就是指物體在4 s末到4 s末的這5 s時間

D. “物體在第5 s內(nèi)”就是指物體在4 s末到5 s末的這1 s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工作的計時儀器,根據(jù)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我們可以從紙帶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A.時間間隔 B.位移 C.瞬時速度 D.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兩物塊的質(zhì)量分別為2mm,靜止疊放在水平地面上。 A、B 間 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g,F(xiàn)對A施加一水平拉力F,則( )

A. 當(dāng)時,A、B都相對地面靜止

B. 當(dāng)時,A的加速度為

C. 當(dāng)時,A相對B滑動

D. 無論F為何值,B的加速度不會超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波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橫波的兩個波峰之間的距離等于一個波長

B.一個周期內(nèi)介質(zhì)質(zhì)點通過的路程是一個波長

C.橫波上相鄰的波峰和波谷間的距離等于一個波長

D.波源開始振動后,在振動的一個周期里波傳播的距離等于一個波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體擴散的快慢與溫度無關(guān)

B.分子間同時存在著引力和斥力

C.布朗運動是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D.分子間的引力總是隨分子間距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