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如圖所示,A、B是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相同的兩塊長木板,長度均為L=0.75m,A的左端和B的右端接觸,兩板的質量均為M=2.0kg.C是一質量為m=1.0kg的小物塊,現給它一初速度v0=2.0m/s,使它從B板的左端開始向右滑動.已知C與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0.20,最終C與A保持相對靜止.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木板A、B最終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分析 在C滑上A的過程中,A、B、C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結合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求出C滑上A時的速度以及B的速度.然后C在A上滑動,A、C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結合動量守恒定律求出A的最終速度.

解答 解:設最終B的速度為vB,A、C的速度為vA,C剛進入A的速度為v1,
規(guī)定向右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對A、B、C系統(tǒng)運用動量守恒有:mv0=mv1+2MvB
根據能量守恒得,$μmgL=\frac{1}{2}m{{v}_{0}}^{2}-\frac{1}{2}m{{v}_{1}}^{2}-$$\frac{1}{2}•2M{{v}_{B}}^{2}$,
代入數據解得v1=0.8m/s,vB=0.3m/s.
后來C與A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規(guī)定向右為正方向,根據動量守恒得,
mv1+MvB=(M+m)vA,
代入數據解得${v}_{A}=\frac{7}{15}m/s=0.47m/s$.
答:木板A、B最終的速度分別是0.47m/s、0.3m/s.

點評 本題考查了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綜合運用,知道C在B上滑動的過程中,A、B、C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C在A上滑動的過程中,A、C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從某一高度水平拋出一小球,經時間t落在水平面上,速度方向偏轉θ角,若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小球拋出時的初速度v0=$\frac{gt}{tanθ}$,小球落地時的速度大小v=$\frac{gt}{si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一同學用電子秤、水壺、細線、墻釘和貼在墻上的白紙等物品,在家中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①如圖(a),在電子秤的下端懸掛一裝滿水的水壺,記下水壺靜止時電子秤的示數F;
②如圖(b),將三細線L1、L2、L3的一端打結,另一端分別拴在電子秤的掛鉤、墻釘A和水壺杯帶上.水平拉開細線L1,在白紙上記下結點O的位置、三細線的方向和電子秤的示數F1
③如圖(c),將另一顆墻釘B釘在與O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將L1拴在其上.手握電子秤沿著②中L2的方向拉開細線L2,使結點O的位置和三根細線的方向與②中重合,記錄電子秤的示數F2;
④在白紙上按一定標度作出電子秤拉力F、F1、F2的圖示,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1、F2的合力F′的圖示,若F和F′在誤差范圍內重合,則平行四邊形定則得到驗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圖中,兩個分子從很遠處逐漸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為止的過程中,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合力先變小后變大
B.乙圖中,在測量油酸分子直徑時,可把油膜厚度視為分子直徑
C.丙圖中,食鹽晶體中的鈉、氯離子按一定規(guī)律分布,具有空間上的周期性
D.丁圖中,猛推木質推桿,密閉的氣體溫度升高,壓強變大,氣體對外界做功
E.戊圖中,電冰箱的工作過程表明,熱量可以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在探究導體電阻與材料關系”的實驗中,某種待測材料金屬絲接人電路部分的長度約為50cm,所用測量儀器均已校準.
(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其中某一次測量結果如圖1所示,其讀數應為0.399mm(該值接近多次測量的平均值).
(2)某實驗小組用伏安法測金屬絲的電阻.,記錄實驗數據如下:
 次數1234567
U/V0.100.300.701.001.501.702.30
I/A0.020.060.160.220.340.460.52
由以上實驗數據可知:
①本次實驗的電流表選用的是B、電壓表選用的是C、滑動變阻器選用的  是F(填以下器材前的字母).
A.電流表A1( 0-100mA,內阻約為l0Ω)
B.電流表A2( 0-0.6A,內阻約為0.1Ω)
C.電壓表V1(0-3V,內阻約為3kΩ)
D.電壓表V2(0-15V,內阻約為15kΩ)
E.滑動變阻器R1( 0-l000Ω,0.2A)
F.滑動變阻器R2( 0-20Ω,2A)
②測量Rx是采用圖2中的甲(填“甲”“乙”“丙”或“丁”)電路圖.

③可以估算出金屬絲電阻率約為C(填選項前的字母).
A.1×10-2Ω•m B.1×10-3Ω•m  C.1×10-6Ω•m  D.1×10-8Ω•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在訓練運動員奔跑中下肢向后的蹬踏力量時,有一種方法是讓運動員腰部系繩拖汽車輪胎奔跑,如圖所示.一次訓練中,運動員腰部系著不可伸長的繩拖著質量m=11kg的輪胎從靜止開始沿著筆直的跑道加速奔跑,經過t1=3s后速度達到v1=6m/s開始勻速跑,在勻速跑中的某時刻拖繩從輪胎上脫落,運動員立即減速.當運動員速度減為零時發(fā)現輪胎靜止在其身后s0=2m處.已知輪胎與跑道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5,運動員奔跑中拖繩兩結點的距L=2m、結點高度差視為定值H=1.2m;將運動員加速跑和減速過程視為勻變速運動,取g=10m/s2.求:
(1)加速階段繩子對輪胎的拉力大小T;
(2)運動員減速的加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實驗小組用下列器材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歐姆表電路,通過調控電鍵S和調節(jié)電阻箱,可使歐姆表具有“×1”、“×10”兩種倍率.
A.干電池:電動勢E=1.5V,內阻r=0.5Ω
B.電流表mA:滿偏電流Ig=1mA,內阻Rg=150Ω
C.定值電阻R1=1200Ω
D.電阻箱R2:最大阻值999.99Ω
E.電阻箱R3:最大阻值999.99Ω
F.電阻箱R4:最大阻值9999Ω
G.電鍵一個,紅、黑表筆各1支,導線若干

(1)該實驗小組按圖1正確連接好電路.當電鍵S斷開時,將紅、黑表筆短接,調節(jié)電阻箱R2,使電流表達到滿偏電流,此時閉合電路的總電阻叫做歐姆表的內阻R,則R=1500Ω,歐姆表的倍率是“×10”(選填“×1”、“×10”).
(2)閉合電鍵S:
第一步:調節(jié)電阻箱R2和R3,當R2=14.5Ω且R3=150Ω時,再將紅、黑表筆短接,電流表再次達到滿偏電流.
第二步:在紅、黑表筆間接入電阻箱R4,調節(jié)R4,當電流表指針指向圖2所示的位置時,對應的歐姆表的刻度值為185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屬于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的是( 。
A.開爾文B.庫侖C.伏特D.焦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物理“科技制作”小組裝配一臺小直流電動機,其額定電壓5V,額定電流0.5A,線圈繞阻小于1Ω.已知當電動機兩端電壓小于1V時,電動機不會發(fā)生轉動.為了研究其在一定電壓范圍內,輸出功率與輸入電壓的關系.請你幫助該小組完成該項工作.已知學校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有:
直流電源E,電壓6V,內阻不計;
小直流電動機M;
電壓表V1,量程0~0.6V,內阻約3kΩ;
電壓表V2,量程0~6V,內阻約15kΩ;
電流表A1,量程0~0.6A,內阻約1Ω;
電流表A2,量程0~3A,內阻約0.5Ω;
滑動變阻器R,0~10Ω,2A;
電鍵S一只,導線若干.
①首先要比較精確測量電動機的線圈繞阻r.根據合理的電路進行測量時,要控制電動機不轉動,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和電流表有合適的示數,電壓表應該選${V}_{1}^{\;}$.若電壓表的示數為0.1V,電流表的示數為0.2A,則內阻r=0.5Ω,這個結果比真實值偏。ㄟx填“大”或“小”).
②在圖1方框中畫出研究電動機的輸出功率與輸入電壓的關系的實驗電路圖.(標明所選器材的符號)
③當電壓表的示數為4.5V時,電流表示數如圖2所示,此時電動機的輸出功率是1.7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