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個質量為2kg的物塊,沿傾角為37°的光滑斜面由靜止開始下滑,g取 ,斜面足夠長.求:(sin37°=0.6; cos37°=0.8)
(1)物塊下滑4s時重力的瞬時功率;
(2)在這4s內(nèi)重力的平均功率.

【答案】
(1)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θ=ma

解得

4s末的速度為v=at=24m/s

瞬時功率為P=mgvsin37°=288W


(2)4s內(nèi)的位移為

4s內(nèi)的平均功率為


【解析】解答:(1)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θ=ma
解得
4s末的速度為v=at=24m/s
瞬時功率為P=mgvsin37°=288W(2)4s內(nèi)的位移為
4s內(nèi)的平均功率為
分析:(1)通過受力分析求出物體下滑時的加速度,由運動學公式求出4s末的速度,由P=mgvcosθ求的瞬時功率;(2)由運動學公式求的4s內(nèi)的位移,由 求的平均功率
【考點精析】關于本題考查的電功率和電功,需要了解電流做功的實質是電場力對電荷做功.電場力對電荷做功,電荷的電勢能減少,電勢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電功W=qU=UIt,這是計算電功普遍適用的公式. ? 單位時間內(nèi)電流做的功叫電功率,P=W/t=UI,這是計算電功率普遍適用的公式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場是電荷周圍空間存在的___________,用于反映電場的能的性質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質量為m的汽車在水平路面上行駛,所受阻力 恒定,汽車發(fā)動機的額定功率為P . 若汽車以恒定的功率P行駛,汽車能達到的最大速度為 ;如果汽車在某一時刻的速度為最大速度的 ,則此時汽車的牽引力為 , 加速度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以v=2m/s的速度勻速運轉,在其左端無初速度釋放一質量為m=1kg的小滑塊,滑塊可視為質點,滑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傳送帶長L=2m,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1)滑塊從傳送帶左端到右端的時間?
(2)滑塊相對傳送帶滑行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質量為m的物體放置在升降機內(nèi)的臺秤上,升降機以加速度a在豎直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若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則

A.升降機的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

B.臺秤示數(shù)減少ma

C.升降機一定向上運動

D.升降機一定做加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甲、乙兩輛汽車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fā),并向同一方向直線行駛.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在t1時刻,甲、乙兩車的速度相等
B.從同地同時出發(fā)后,甲、乙兩汽車在t1時刻相遇
C.在0~t1內(nèi),乙車平均速度比甲車平均速度小
D.在t1時刻以前,甲車速度始終比乙車速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緩沖裝置可抽象成如圖所示的簡單模型.圖中k1k2為原長相等、勁度系數(shù)不同的輕質彈簧.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
A.緩沖效果與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無關
B.墊片向右移動時,兩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大小相等
C.墊片向右移動時,兩彈簧的長度保持相等
D.墊片向右移動時,兩彈簧的彈性勢能都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用于加速質子的回旋加速器,其核心部分如圖所示,D形盒半徑為R,垂直D形盒底面的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B,兩盒分別與交流電源相連,高頻交流電周期為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質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隨B、R的增大而增大

B. 質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隨加速電壓的增大而增大

C. 只要R足夠大,質子的速度可以被加速到任意值

D. 不需要改變?nèi)魏瘟,這個裝置也能用于加速α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超市中,小張沿水平方向推著質量為m的購物車乘勻速上升的自動扶梯上樓,如圖所示.假設小張、購物車、自動扶梯間保持相對靜止,自動扶梯的傾角為30°,小張的質量為M,小張與扶梯間的摩擦因數(shù)為μ,小車與扶梯間的摩擦忽略不計.則(  )

A. 小張對購物車推力大小為mgtan30°

B. 小張對扶梯的摩擦力大小為(Mm)gsin 30°,方向沿斜面向下

C. 扶梯對小張的摩擦力大小為μ(Mm)gcos 30°,方向沿斜面向上

D. 小張對車的推力和車對小張的推力大小必相等,這是因為人和車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